德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大師叔本華

2021-01-09 小馬學文
叔本華(1788—1860年)

叔本華(1788-1860年),全名亞瑟·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叔本華畫像

叔本華出身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是一名成功商人,後因發瘋投水自殺;母親是一位名作家,但他和母親隔閡甚深,最後關係破裂。叔本華早年在英國和法國接受教育,能夠流利使用英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歐洲語言和拉丁語等古代語言。21歲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醫學,後改學哲學,25歲完成論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並取得博士學位。此後他用了五年之久完成了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並由此取得了柏林大學編外教授的資格。但由於性格問題,在大學裡屢屢受挫,1833年他最終選擇孤獨離開,並移居法蘭克福,但這裡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二十七年。1841年出版了《論意志的自由》和《論道德的基礎》兩本論文集,卻無人問津;1844年發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購買者寥寥無幾;1851年以格言體寫成的《附錄與補遺》才使他一舉成名;1859年發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轟動。在第三版序言中寫道:當這本書第一版問世時,我才30歲,看到第三版時卻不能早於72歲。總算我在彼德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誰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該滿足了。 叔本華在最後的十年終於得到了聲望,但仍然過著孤獨的日子。1860年,73歲的叔本華因肺炎惡化去世,他終生未娶,將所有財產都捐獻給了慈善事業。他在遺言中說:希望愛好他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叔本華部分作品

作為一名哲學大師,他一生都沉寖在自己的哲學世界裡,他的眾多著作無不體現著悲觀、懷疑、非理性和唯意志的思想,對尼採、薩特等諸多哲學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法國文學大師莫泊桑稱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

叔本華雕像

叔本華膾炙人口的名言: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徘徊。人類幸福的兩大敵人是痛苦和無聊。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實是生命確實佔有的唯一形態。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名望實際上也是如此。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的經驗來生活。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事物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覺!要麼是孤獨,要麼就是庸俗。小人常為偉人的缺點或過失得意。我們的不幸往往由於我們對於幸福的追求!幸福是存在於心靈的平和以及滿足中的。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相關焦點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阿圖爾·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有效汲取了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中國《道德經》《周易》等。古代「先哲」的思想營養,同時汲取了古老印度哲學的一些思想,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開創性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政治上的反動滯後和經濟上的發展進步都對這一時期德國的思想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哲學與史學: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德國古典哲學到哲學大師黑格爾時發展到了頂峰。黑格爾出生於斯圖加特,1788年進入蒂賓根大學學習神學。1801年他來到其好友名哲學家謝林所在的耶拿大學,在那裡第一次發表論文《費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阿圖爾·叔本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在現代哲學史上,叔本華有兩個開創,即「現代悲觀主義」和「唯意志論」。在唯意志論方面,幾乎所有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理性主義哲學,認為人的行為是具有理性的,人根據理性、根據自己的目的採取行動。但是,叔本華卻不這麼認為。在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提出了「非理性」的哲學觀點,認為人根據自己本性而非理性採取行動,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充滿了非理性的地方。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集中體現在其《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
  • 自叔本華唯意志論出發,看非理性主義在現代的興起
    意志的概念史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哲學,是整個19世紀後半葉歐美哲學界最為重要的哲學流派,也是西方的傳統哲學最初從理性主義到非理性主義哲學轉變的節點人物。而他所具有的哲學體系當中,以「意志」作為其最為中心的哲學概念展開其論述。意志這一概念最早的原意,是「自願」和「同意」等。
  • 哲學世界中存在一個「物自體」,看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怎麼說
    叔本華受到了康德哲學的巨大影響,甚至認為他的整個哲學都是解決康德物自體的問題的,他認為意志就是自在之物,即物自體。 本文試著從康德哲學中的物自體問題,叔本華對物自體的批判和發展三方面來探究叔本華對物自體的新認識及康德批判哲學對叔本華哲學的影響。
  • 叔本華為何終身批判黑格爾?他的悲觀主義與家庭有關麼?值得了解
    喜歡哲學思想,詩詞歌賦,情感美文,可以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優質內容,調節生活。今天為大家分享比較有爭議的一位哲學家「叔本華」,你是否認可他的哲學觀點,歡迎討論。叔本華簡介亞瑟·叔本華,畢業於哥廷根大學,德國著名哲學家、作家、學者,唯意志論的創始人。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
  • 外國史:19世紀的哲學轉向,出現了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
    除了主張感覺經驗是人類知識的唯一目標外實證主義發展了兩個主要論點,一是心理分析表明,人類的所有知識最終都可以歸納為感覺經驗和經驗聯繫,另一個是孔德堅持的歷史性,認為人類的理智相繼受到神學前提、形上學思索的影響,並最終達到實證階段,即完通過構建自己的實證主義哲學體系,他創立了社會學這一學科,並把他美的階段。的哲學運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把哲學納入歷史和現實的分析之中。
  • 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
    在大家不知道的它發源於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20世紀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對西方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發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潮。這一哲學流派的基本特點是以人的內在精神為研究對象,否認理性思維,否認理性的作用與地位,把主體結構中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直覺和自我意識擴大化、絕對化,與理性、邏輯和科學相對抗。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哲學。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認為意志是整個世界的基礎,是終極的實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現,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認為:運動變化是不可能的。為了論證他的觀點,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如果將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照此分類的話,它是屬於唯心主義範疇。生命意志是一個哲學術語,通俗理解就是「活著的那股執著勁兒」。這是筆者的認識。縱觀叔本華對生命意志的論述,你會覺得他說的就是這個理兒。所以這樣看,叔本華將人的意志放在第一位是有先見之明的,即使它存在著不足。意志既是超越的,也是困境在引言裡我們說過,叔本華的哲學屬於唯心主義,因為他主張意志第一,也就是意識主導一切。在叔本華的意志哲學中,他雖強調生命的那股勁兒,但他對生命的勁兒的認識是不加阻止的,也就是泛自然化的。
  • 愛因斯坦:叔本華的一句名言啟發了我,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
    叔本華叔本華是現代哲學史上一個豐碑式、宗師級的大哲學家,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他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哲學體系,叔本華的哲學對尼採、馮特、維根斯坦的哲學影響巨大,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亦具有重大影響,對中國的魯迅、郭沫若、王國維等人產生深遠影響,叔本華被尼採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被王國維稱之為「曠世天才
  • 古典經濟學:實用主義對邊際效用學派的——影響(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典經濟學:實用主義對邊際效用學派的——影響,正當歷史學派在德國大出風頭時,實證主義的變種—實用主義在美國大行其道。實用主義發源於19世紀70年代,幾十年間實用主義最活躍的中心區域是美國。
  • 叔本華:一個人的面貌揭示出他整個性格特徵
    亞瑟·叔本華(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歲),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叔本華出生於德國但澤 (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裡希·弗洛裡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發瘋,投水自殺身亡。
  • 尼採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所以在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裡,尼採找到了極大的共鳴。這也成為了尼採走上「哲學」之路的開端。尼採最開始對叔本華的評價是非常積極的,他覺得叔本華就是他一直要尋找的導師。可是後來卻又覺得,正是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扼殺了他的青春夢想和快樂,那只是讓人頹廢的虛無主義,並且給他精神上帶來了極大創傷。而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意志來彌補這種創傷。後來在精神病發作前,還說是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讓自己否定了生命的意志。
  • 跟叔本華訓煉思維的藝術——如何與人辯論
    Arthur Schopenhauer亞瑟·叔本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的創始人。早年在法國接受教育,後隨父母遊歷英國、瑞士和澳大利亞,1809年進入哥廷根大學學醫,後改學哲學。1814年獲耶拿大學博士學位。1822年被聘為柏林大學講師,後因與黑格爾競爭而離開講壇,靠父親遺產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去世於法蘭克福。
  • 群星思想(12)德國現象學是如何被超越的:當代歐洲哲學的法國性
    19世紀以來,德國的某些天才哲學家,看出了德國哲學自身的缺憾,並且試圖從中創立新的哲學,其中最重要的,例如叔本華、尼採、馬克思、胡塞爾、海德格爾。但是效果上,一方面批評傳統形上學,另一方面卻又保留著形上學的思維方式。當代法國哲學強烈地反對德國哲學所含有的同一性與概念化的思維方式,並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解構傳統形上學的運動。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青年海德格爾出身德國普通天主教家庭的海德格爾,從小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並很早就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歲進入德國弗萊堡大學學習,開始主修神學,後來專攻哲學,2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