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

2020-12-03 沐子談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沐子談歷史

新的一天,新的開始,今天由小編到大家一起了解,在歷史上,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小秘密呢?在大家不知道的它發源於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20世紀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對西方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發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潮。這一哲學流派的基本特點是以人的內在精神為研究對象,否認理性思維,否認理性的作用與地位,把主體結構中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直覺和自我意識擴大化、絕對化,與理性、邏輯和科學相對抗。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意志主義、直覺主義、存在主義和精神分析理論意志主義,也稱唯意志主義,其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17881860)他認為主體和客體是不可分的,「世界就是我的意志」,世界的本質就是意志,而意志就是人的本能和欲望:人對世界的認識,無論是直觀的認識還是理性的認識,均由意志產生,但唯有直觀的認識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叔本華的理論奠定了現代非理性主義的基礎。另一德國哲學家尼採(1844900)繼承了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尼採的哲學以反對傳統、崇尚權力著稱,他提出了權力意志的概念,把人的意志描繪成追求個人慾望,釋放個人能量,不擇手段地取動。

在認識論上,尼採認為世界是由偶然性因素組成的,因此,靠邏輯和理性無法獲得真理。要認識真理只有提高權威感,把認識對象提高到主體中來實現。在人生觀和倫理觀上尼採以「超人」著稱,「超人」的中心含義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類生命所提供的可能,充分實現完整的自我。直覺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德國哲學家狄爾泰(18331911)和齊美爾,還有法國哲學家柏格森(18591941)前兩人所代表的早期直覺主義否認社會歷史領域存在客觀真理,否認理性思維方法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認為社會歷史是「心靈」和生命」的產物,只有通過人的心理體驗才能認識。

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標誌著直覺主義哲學的最高成就。他提出了著名的「綿延」理論,即生命衝動呈現綿延不斷的流動狀態,這種狀態變動不居,捉摸不定,無法為理性所把握,也無法被傳統的哲學所解釋,只能由直覺來體驗。直覺是最高級最深刻的認識形式,理性只能認識事物的局部和表面,直覺卻能達到對事物的通曉,因為它能使人從運動的本身來了解運動,從而「把握絕對的東西」。置身於對象之中,同情體察對象自身,這就是柏格森的神秘主義直覺觀。

存在主義也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有丹麥的克爾凱郭爾(1813-1855)、德國的雅斯貝爾斯(18831969)和海德格爾(18891976),以及法國的薩特(1905-1980)和加繆薩特是其突出代表。薩特師承胡塞爾(18591936)和海德格爾,他把胡塞爾的現象主義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作為自己哲學的出發點。他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存在」問題,把自己個人的存在看作一切存在的出發點。薩特認為,每一個行動和每一個真理都意味著人的環境和人的主觀世界,主觀性必須是出發點,除了人的主觀性以外再無其他的宇宙。

其主觀性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個人選擇自我,創造自我,二是個人不能超越個人的主觀性。存在主義的理論體系很龐雜,但其基本精神就是反對西方工業社會及理性主義哲學所建立的「理性體系」,認為這些東西導致了人的「異化」,使人的地位受到威脅,被平均化、機械化和大眾化了,人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處於一種絕望狀態。只有拋棄理性主義,才能重新找回自我。精神分析理論也稱作泛性主義,它來源於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學說,溶伊德認為,人的意識和精神生活是受人的潛意識控制的。人是性慾動物,是自私的,一舉一動都以滿足自己的性慾為目的。

其精神分析學說對現代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發源於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曾力圖用弗洛伊德學說來補充和正馬克思主義,由此形成一種在西方很有影響的思潮「弗洛伊德的馬克思主義」其代表人物是弗羅(19001980)和馬爾庫塞(1898—1979)等人該思潮用精神分析學說來解釋西方社會,批判工業化給人帶來的危害,將資本主義的社會弊病歸結為性壓抑和個性結構不合理。馬爾庫塞在其代表作《單面人》中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做了尖銳批判,他指出現代社會只按技術上的合理性行動,雖然物質富饒豐格,但在精神上壓制了人性。

他認為,人被理性非人道化和異化了,被工具化了,從而導致勞動制度中的奴隸制、商品消費中的拜物教軍事工業複合體中的瘋狂,從而喪失批判性和創造性,這就造成了缺少批判能力的「單向度的人」和「單向度的社會」,造成「當代人的全面異化」,因此,他主張與現存制度徹底決裂其理論為60年代末70年代初歐美興起的學生運動和各種批判反抗運動提供了批判現代社會的理論武器。其理論在歐美國家有很大影響,他本人被稱作「新左派之父」和「青年造反之父」。

20世紀初,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出不僅使物理學發生了一場革命,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且對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哲學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奧地利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馬赫(1838-1916)最先從哲學上對這場物理學革命進行總結,提出了馬赫主義。他認為時間與空間是人的感覺的複合,隨經驗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否定物質客觀存在的基礎。他認為認識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對感覺要素的一種「方便描述」。與馬赫主義相併行的還有相對主義相對主義是一種將人類認識過程的相對性絕對化的理論。其特點是否定真理的絕對性和普遍性,否認知識和道德的絕對標準,認為區分真假、判斷美醜的標準純粹是主觀判斷,不具有客觀意義。

相對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曼海姆(1893-1947)和庫恩(1922-1996),前者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認識社會,因為所有認識都受社會結構和歷史過程的約束,後者認為不存在認識自然的客觀真理。與哲學相對主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還有文化相對主義、倫理和道德相對主義、歷史學中的相對主義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在西方學術界又流行分析哲學邏輯實證主義和批判理性主義。其代表人物分別是三位英國哲學家,羅素(18721970)、維根斯坦(18891991)和波普爾(1021994)。

羅素是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其哲學思想的出發點是追求確定性,即確定所知的確實與不確實的程度。他認為人對世界的認識不可能沒有偏頗,而哲學家的任務就是使自己成為一面鏡子。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維根斯坦提出「全部哲學是語言批判」的命題,他認為語言是表現經驗事實的,凡是經驗事實的都是可以解釋的,經驗以外的東西都應該排除掉。哲學家的許多問題,離開語言的使用規則,就不能得到滿意的回答。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是讓語言回到它的日常生活狀態。他所創立的日常語言哲學在歐美有很大影響。

在小編看來,批判理性主義的代表是波普爾,他認為檢驗真理的標準不是證實,而應該是證偽,只有經得起證偽的檢驗,才能算得上真理。一個理論如果不能被證偽,就失去了真理的品質。在社會科學領域,波普爾不承認歷史發展有內在規律,反對根據歷史規律理論預測未來的理論,其矛頭對準在人類認識史上有重大貢獻的三個思想家—柏拉圖、黑格爾和馬克思。波普爾反對歷史主義,但他的學說卻導致了歷史主義的繁榮,這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看了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或者其他的觀點,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杜絕偽原創!

相關焦點

  • 外國史:19世紀的哲學轉向,出現了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
    百家原創作者:啾啾歷史品鑑黑格爾哲學將古典哲學推向了高峰,但西方哲學也由此產生了轉向。西方哲學中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反對傳統哲學,特別是反對從笛卡兒到黑格爾的思辨形上學的浪潮。19世紀出現了實證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的思想源頭,20世紀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哲學流派都同這兩個哲學派別有著直接和間接的淵源關係。實證主義反對作為世界觀意義的形上學,強調哲學應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和典範,追求知識的可靠性和確定性。實證主義開創了現代西方哲學中的科學主義思潮。
  • 影響西方歷史進程的20個哲學思想流派,知道一半算你牛
    現代西方哲學流派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後西方流行的各種哲學派別,是近代西方哲學的繼續。 現代西方流行的哲學流派雖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屬科學主義(實證主義)與人本主義(非理性主義)兩大思潮。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從20世紀開始,人們才慢慢知道西方人不光有這些器物層面的東西,還有道理上的東西,了解了這些才能對器物層面有更深的理解。我認為這是中國人理解西方或者理解現代社會的一個推進。所以說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對於中國人理解現代社會確實幫助很大。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作者鄧曉芒|來自《現代哲學》2011年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西方哲學中完全 打破傳統、重估價值的人是尼採,他首次拋開以 往那些對哲學史加以概括的陳舊框架,而創造性 地從古希臘哲學中挖掘出了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一對範疇來描述西方哲學的進 展。自那以後,西方哲學中一直處於隱性的非理 性主義開始浮到面上來,與傳統的理性主義的主流形成分庭抗禮甚至常常取而代之,直到後現代 思潮使非理性主義成為時代的顯學,使這一兩分 格局被確定為考察西方哲學史的常用框架。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之初通過學習蘇聯、對舊的唯心史觀及西歐中心論進行批判而開始的初步研究,到改革開放之後對歷史哲學概念、研究範圍及重要流派和人物進行探討,從而建立起基本的研究體系,再到21世紀以來對後現代西方歷史哲學及其新趨向的研究。
  • 19世紀以後,西方的理性主義就「病了」
    畢達哥斯拉,哲學就是愛智慧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哲人便力求認識論上的真理、絕對真理,儘量排除「意見」。人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扭曲,那種古老的哲學傳統一去不返,西方的理性病了,這也意味這西方的人性病了。西方人有理性主義的傳統,「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相信事物的規律和邏輯的力量,只有對理性本身治療,才能回歸到原本正統的理性道路。近現代的科學已經遺忘了原本理性的「初心」,它自以為自己是自足的,是絕對的,甚至還要審視哲學,超越於哲學之上,它已經忽略了它自己被限制的條件,它也是哲學的一部分。
  • 西方文明的曲折發展史:中世紀、「歐盟」、後現代
    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出現新變化,歐洲人開始嚮往希臘、羅馬人的生活,像享樂主義、物慾主義。文藝復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是歐洲文明從中世紀邁向現代社會的重要門檻。文藝復興以後,歐洲社會邁開了革新步伐,他們把陳腐的宗教或封建觀念拋到腦後,開始構想現代生活。
  • 自叔本華唯意志論出發,看非理性主義在現代的興起
    意志的概念史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哲學,是整個19世紀後半葉歐美哲學界最為重要的哲學流派,也是西方的傳統哲學最初從理性主義到非理性主義哲學轉變的節點人物。而他所具有的哲學體系當中,以「意志」作為其最為中心的哲學概念展開其論述。意志這一概念最早的原意,是「自願」和「同意」等。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這是孫正聿先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關係的力作,是作者關於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專題研究,既在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意義上推進了辯證法研究,又在辯證法理論的意義上深化了對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人們對辯證法存在種種誤解  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他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卻因感冒採用放血治療而死!
    哲學上,他是二元論者,崇拜理性主義,反對封建經院哲學,開拓了近代唯物理論,並提出「普遍懷疑」的主張,對西方哲學發展影響深遠,被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稱為「現代哲學之父」,可謂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科學上,他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被後世視為解析幾何之父,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笛卡爾在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 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最強陣容: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上次,哲學詩畫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下西方哲學史筆記中的近現代以前的哲學,但西方近現代哲學部分卻因為時間原因一直耽誤了,今天趁著是周一,就和大家分享完善下,希望粉絲們能夠喜歡,並且最好能多提寶貴意見,或後臺留言,以便哲學詩畫更好的改進。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1816年獲得海德爾堡大學哲學教授職位。1818年應普魯士文化大臣阿爾滕施泰因男爵的邀請,到柏林大學任教,1829年出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因病去世。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全面、系統地闡明了辯證法。1807年,他發表第一部重要著作《精神現象學》,闡述了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輪廓。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著有《開啟理性之門——笛卡爾哲學研究》、《法國近代哲學》、《當代法國倫理思想》、《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當代中國哲學家文庫·馮俊卷:從現代走向後現代》等著作,發表論文200餘篇,主持翻譯和編纂教材20餘本,主編叢書文集近50本。 今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德國科學哲學的發展與現狀
    到了19世紀,實證主義和經驗主 義也在歐洲大陸佔有重要的地位。不過就在當時,人們已經發現無法把有生命的存在單純地還原於無生命的物質範疇,已經揭示出經驗主義的困難。譬如法國哲學中就展開過關於生命活力問題的討論;迪昂(PierreDuhem, 1861~1916)、彭加勒等人都對經驗主義提出過質疑與批判。
  • 康德、莊子、量子力學:康德為什麼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康德,被人們公認為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之後,對西方近現代文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即使一些不熟悉哲學的人,一提起康德,估計也聽說過他的大名。康德生活在18世紀中葉,是西方啟蒙運動最後一位思想家。
  • 近現代西方哲學先驗和超驗的對象性就是中國古代性哲學而沒有其它
    現代科學和現代性科學主義,是從近現代西方哲學體系中脫離出來的。笛卡爾和萊布尼茨是近代哲學家,又同時是西方數學家。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在於人類思維方式的先驗與超驗。包括康德哲學的物自體概念,即中國古代性符號結構哲學體系,康德自已將其來源均定義為,早期人類思維活動的先驗的超驗思維和生產勞動結果。
  • 民國時期的哲學,是在吸收西方哲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這是一個由西方哲學的輸入和消化,到逐步建構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過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民國建立後,西方哲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到五四時期便形成一個高潮。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康德、尼採、杜威、羅素和柏格森等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都得以輸入、介紹。
  • 福柯:瘋子是現代理性主義的產物
    本文摘自《福柯思想辭典》,(法)朱迪特·勒薇爾 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按照福柯的看法,現代理性是一種包含性排斥。古代西方的流放就是一種排斥:把犯人或者異見人士送到邊遠的小島上,或者某個遙遠的荒蠻之地,犯人根本沒有返回的可能;讓他們在流放地自生自滅,他們不再屬於原來的人類社會,就像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 從現代到當代—西方現代藝術的「藝術客體」觀念轉化
    文\李笑男在藝術史研究者的視野中,西方現代藝術涉及1860年代的法國藝術至一個世紀後的美國藝術的全過程。查理斯•哈裡森(Charles Harrison)的《現代主義》①一文中,將藝術史上的現代主義歸結為三個不同層面的含義。首先,現代主義是用來區分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西方文化特徵,即工業化與都市化的進程中人類經驗機制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