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2021-01-21 哲思學意

作者 / 鄧曉芒

摘自 / 《現代哲學》2011年第三期

轉載請註明:轉自微信公號「哲思學意」,ID:infinitephilosophy


邊聽音樂邊欣賞美文▲


【摘要】理性主義是西方哲學兩千多年發展的主導方面,非理性主義是其附屬方面,雙方構成西方哲學史中的一對矛盾,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結果。這一矛盾來自古希臘理性的兩大精神要素邏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 升,體現為柏拉圖的「迷狂說」,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礎上的迷狂,有別於中國傳統的非理性。西方哲 學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發展出來的,但常與宗教神秘主義合一,到黑格爾才明確將二者分開,但仍免不了墮入理性神學。


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這一維度遭到忽視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它在西方哲學史中的確屬於一種比較隱性的維度,而且本身往往超出了哲學的範圍而與宗教神秘主義結合在一起,與理性和信仰的關係糾纏不清。西方人一談非理性,就和神(詩神、 愛神、酒神或上帝的啟示) 有關,而與哲學無關 了。在這方面,倒是中國哲學史中對這一矛盾傾注了更大的注意力,包括言意之辨、頓漸之悟、 以詩喻禪和 「象思維」 等等。西方哲學中完全 打破傳統、重估價值的人是尼採,他首次拋開以 往那些對哲學史加以概括的陳舊框架,而創造性 地從古希臘哲學中挖掘出了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一對範疇來描述西方哲學的進 展。自那以後,西方哲學中一直處於隱性的非理 性主義開始浮到面上來,與傳統的理性主義的主流形成分庭抗禮甚至常常取而代之,直到後現代 思潮使非理性主義成為時代的顯學,使這一兩分 格局被確定為考察西方哲學史的常用框架。


當然,不能不承認,理性主義是西方哲學兩千多年發展的主導方面,而非理性主義則是其附屬方面。儘管後者在少數哲學家那裡也可能成為主要的傾向,但就連這些哲學家也不能完全放棄理性主義的基本敘述模式而接受東方的 「象思維」,西方哲學中的非理性主義通常都是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再上層樓的結果,並且整個是靠理性思維來支撐的。正如胡塞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的,從現象學的角度看來,一切非理性哲學其實都還是理性的。在西方,要麼是理性,要麼不是哲學,理性和哲學幾乎成了同義詞,如中世紀的」雙重真理」 說就是指 陌學真理」 ( 理性) 和。神學真理」 ( 信仰) 。這種情況的形成,應該說首先與柏描圖有關。


在柏拉圖以前,西方理性精神正在形成,它與非理性的東西還處於外在的關係中。西方理性 主義的濫觴是畢達哥拉斯,但他同時又是一個神 秘主義者和宗教團體的教主,他的數學世界觀和 他的宗教信仰並行不悖。赫拉克利特提出的 「邏 各斯」 把畢達哥拉斯的數學的合理性擴展到了概 念的合理性,他的有些說法顯得很神秘,但其實 是一種更高級的理性主義,他藉助於 「神」( 「神聖的邏各斯」) 來渲染這種高級理性,但其 實並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辯證理性。至少對於 當時所信奉的神來說,他是無神論的。埃利亞派 則將邏各斯定型為存在和一的學說,更是在哲學 中排斥了神,頂多像塞諾芬尼那樣把自己的最高範疇解釋為一種 「否定神學」。早期理性主義的這種瀆神的傾向在智者派那裡達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但這種邏各斯中心主義的理性主義也走到了它的盡頭,變成一種語言的詭辯和技巧了。拯救這種理性主義的是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的 「努斯」 ( 即 「靈魂」) 學說,它上承赫拉克利特的辯證理性,下接蘇格拉底的靈魂超越,為一種新型的邏各斯注入了活力。但他的努斯還處於整個世界之外,如何能夠用來說明這個世界的事物?必須將努斯的能動性引進這個世界來解釋萬物的形成和運動。這就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工作。這是首次在哲學本身中建立了理性主義和非理性 主義的統一模式。


最初,蘇格拉底對努斯靈魂的解釋是非常樸 實和日常的,它就是人的目的性,以及以人的目 的作類比而擴展到萬物身上的一種宇宙觀點,幾 乎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它聽起來非常合理,甚 至比阿那克薩哥拉的努斯更加合理。努斯不僅是 處於整個世界之外,而且按照自己的原則來推動 宇宙萬物,就像人的活動都有一個目的一樣。因 此努斯不單是宇宙的推動力,而且是宇宙萬物所 追求的目的,是一種萬物努力向上追求的力。就 人來說,它體現了人超越現實事物而達到更高、 更 「好」的目的的一種自由意志,因而是人的 一 種 「 美 德 」。 當 然 這 種 美 德 的 目 的 仍 然 是 神 , 但這個神是合乎理性的神,不僅合乎邏各斯,而 且代表善的目的。


到了柏拉圖那裡,這種努斯學說進一步精緻 化了。他對努斯下了一個精確的定義: 「凡是靈魂都是不朽的,———因為凡是永遠自動的都是不朽的」, 「這種自動性就是靈魂的本質定義」。但如何理解這種「自動性」呢? 柏拉圖舉了些 例子,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與人的生殖相類 比。他說,人都有一種追求永恆不朽的本能,這 就是愛的本能或生殖本能,要在自己的後代身上 延續自己的身體,由此人總是要去愛一個美麗的 異性的身體; 但除了這種身體上的生殖力外,人 還有一種精神上的生殖力,追求成為精神上的不 朽,這就是對智慧的追求,或 「愛智慧」,也就 是哲學。這種更高的追求就是靈魂 ( 努斯) 的 追求,它體現為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即從 「可感的世界」 逐步上升到 「可知的世界」,從日常的知識上升到數學知識,從低級的理念上升到更高的理念,這樣努力精進,從易到難,最後達到「辯證法」。這時,人的靈魂就憑自己的努力而豁然貫通,回憶起自己在投生為人之前在理念世界中已經掌握的整個理性知識,於是仰望最高的「善的理念」,心中產生一種 「理性的迷狂」,就像一隻鳥兒急於高飛遠舉,但受到身體的拖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在這種 「迷狂」 中就體現了柏拉圖的非理性主義。柏拉圖的迷狂有妤幾種,有愛情 ( 生殖力) 的迷狂,宗教的迷狂,預言的迷狂,詩的迷狂,酒神的迷狂,這些顯然都是非理性的。對這 些迷狂,柏拉圖有時表現出一個理性主義者的不 屑,但有時卻又加以同情的理解,並用作理性的 迷狂的類比。例如他曾把哲學家稱之為 「愛智慧 者、愛美者,詩神和愛神的頂禮者」。雖然他對詩人的評價不高,甚至說要把詩人趕出將來的理 想國,但他對於由詩神憑附而來的迷狂卻又有極 高的評價,認為由此所創造出來的詩是 「最美的抒情詩」,而「神智清醒的詩遇到迷狂的詩就黯然無光了」。所以詩的迷狂高於除理性的迷狂之外的其他一切迷狂,實際上是為理性的迷狂作準備的,因為這些由愛神和詩神附體的富有靈感的詩雖然是不自覺的,但卻使人們 「不知不覺地 從小就培養起對於美的愛好,並且培養起融美於 心靈的習慣」,以便於 「到了理智發達之後,他 就親密地接近理智,把她當作一個老朋友看 待」。4 然而,畢竟只有理性的迷狂才是最高的 智慧,因為詩的迷狂是完全不能控制的,理性的 迷狂則是由認識積累而來的,是靜觀的,除了最 後的瞬間外,整個全程都是受理性控制的,它在 酒神精神裡中和了日神精神,能夠觀照到彼岸世 界的絕對的真善美。這是一種理性基礎上的非理 性,相當於後人所謂 「柏拉圖式的愛情」,對最 高智慧的愛,它超凡脫俗,純潔無瑕,但又具有 巨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不會拘泥於概念的細節 和邏輯的限制。但它又還不是神學,而是認識論,屬於哲學 ( 愛智慧) 。


西方哲學中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關係結構在柏拉圖這裡可以說已經大致定了調,甚至可 以說,西方哲學中的幾乎一切理性主義和非理性 主義都與柏拉圖有割捨不開的淵源關係。所以有 人甚至說,兩千年來的西方哲學無非是柏拉圖的 註腳 ( 懷特海) 。就是說,在西方哲學中總體說 來理性主義是主流,非理性主義是隱性的支流, 而且非理性主義是寄托在理性主義身上的,是理 性主義自身的一個環節,雖然是最高的環節,但 它實現的仍然是理性預定的目的,即把握絕對的 真理。我們可以在西方哲學史上找到比較單純的 理性主義者,例如亞里斯多德就從柏拉圖的哲學 中清除掉了那些 「詩意的比喻」,而訴之於抽象 概念和邏輯,後世的某些斯多亞派及中世紀的託 馬斯·阿奎那,近代的笛卡爾、斯賓諾莎、康 德,再就是現代邏輯實證主義、分析哲學家們, 都是這種理性主義的代表。但我們恐怕找不到一 個完全不講理性或邏輯的、東方式的非理性主義 者。西方的非理性主義者通常都是在研究理性的 學問的極限處,才向神秘的非理性境界作一種最 後的跳躍,他們不是東方的詩人,而是大學問 家。像諾斯替教派 ( Gnosticism,來源於 「努斯」 一詞) 的神秘主義者們,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 諾,教父哲學家奧古斯丁,中世紀神秘主義大師 艾克哈特,文藝復興時期的庫薩的尼古拉和雅可 布·波墨,近代的耶可比和謝林,還有現代的存 在主義者們和海德格爾。所有這些被視為非理性 主義者的哲學家,其實都是把傳統的理性運用到 極致的理性主義者,對此黑格爾看得很清楚。黑 格爾是公認的西方最大的理性主義者,是理性主 義的集大成; 但正是他對歷史上的非理性主義懷 有極大的興趣,並大量吸收他們的思想到自己的 邏輯體系中來。他在 《小邏輯》 中曾致力於把 這種與宗教信仰結合在一起的神秘主義從宗教中 切割下來,而歸於他所謂思辨哲學本身。他說:


至於思辨的含義,這裡還要提醒一句,它可 以理解為從前一度被人們慣於看作與宗教意識及 其內容相關的神秘主義的那種東西。......對此首 先要指出的是,神秘的東西固然是神秘莫測的, 但只是對知性而言,即是說,知性的原則是抽象 的同一性,但神秘的東西 ( 作為與思辨同義的東西) 則是那樣一些規定的具體的統一,這些規定 在知性看來只有在其分離和對立中才是真實的。 ......相反,理性本身恰好在於把對立面作為觀念 性的環節包含於自身之內。因此一切理性的東西 同時又可稱之為神秘的,但這只是說,它是超出 知性之上的,而絕不是說,它是完全不能為思維 接受和把握的。


這樣,傳統的神秘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就被完 全包括進理性主義本身中去了,這是黑格爾對西 方哲學主流傳統的深刻的洞察。但這和我們通常 對理性和理性主義的理解是完全不相容的。這就 有一個問題,就是理性憑什麼能夠把非理性作為 自身的一個因素而包括進來呢? 這就要深入到西 方理性本身的內在結構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我曾在 《思辨的張力》 一書中對這一內在 結構作出了分析,我把西方理性精神歸結為兩種 精神的對立統一,即自古希臘以來的 「邏各斯精 神」和 「努斯精神」,它們分別體現了理性本身 的規範性方面和超越性方面。在漢語中用 「理 性」來翻譯西文的最常見的兩個字也是 Logos 和 Nous。但作為努斯的理性已經不是那種僅僅意味 著用數學和邏輯來規範事物的做法,而是意味著 超出感性世界而達到普遍共相的那種生命衝動, 那種凝聚起一切理智手段而向更高的彼岸世界的 真理衝擊的 「理性的迷狂」。當然,這種理性的 迷狂在按部就班的理智 ( 知性) 看來是不可理 解的, 「神秘主義」 的,但知性不知道,如果沒 有這種努斯的衝動和突圍,就連它自己的所有的 普遍法則也都會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黑格爾稱之 為 ( 與知性相對的) 理性、思辨理性、辯證法 的東西,它是知性本身的一種自我提升,一方面 把知性帶入了它的根本,另方面也引領知性向更 高的境界衝刺,從眼前瑣碎的知識進入到哲學的 知識,進入到形上學。正是西方邏各斯精神中 隱含著的努斯精神環節,成為了理性主義發展到 非理性主義的契機。或者說,西方非理性主義是 從理性主義本身的一個環節中發展出來的。這與 中國傳統的非理性主義是不同的。


中國傳統的非理性主義,西方人稱之為 「東 方神秘主義」,其實這種稱呼本身是 「東方主 義」 的,即以西方的偏見來命名的。東方神秘主 義在東方人自己看來並沒有什麼神秘主義,而是 非常自然的、日常的。那是一種天人合一的互滲 感,如中醫、風水、氣功等等,只有具備一定的 西方理性 ( 如自然科學) 眼光才會認為它是「神秘的」,否則只是實用技術的。甚至民間迷 信也不是什麼神秘主義,如鄉下孩子發燒,就會 有人勸家長去廟裡燒點香灰來化水喝,說是很「靈」。這不需要任何神秘主義,就像今天吃感 冒藥一樣。而在其高層次的哲學上則體現為詩化 精神。體驗性的詩化是中國非理性主義的根本, 它不需要理性來為之提供前提,更不是從理性中 發展出來的,這是與西方非理性主義完全不同 的。它是前理性主義的。


當然,黑格爾在把非理性主義這樣吸收到理 性中來並由此把傳統知性提升到思辨理性之後, 重又依靠這種理性建立起了一種 「理性神學」, 他終究還是沒能逃出西方哲學的先天局限性。當 他這樣說的時候,他已經不是一個哲學家,而是 一個神學家了。不過,這並不能抹殺他在哲學中 所做出的變革和創造性的成就,比起今天那些仍 然停留於理性中的知性層面來談哲學的人 ( 如現 代分析哲學) ,以及抓住其中的非理性的層面來 解構哲學的人 ( 如海德格爾和後現代主義) 來, 黑格爾具有真正的哲學精神,而那些人最終是否 定一切哲學的。哲學在今天面臨解體,唯一能夠 與這種解構哲學的傾向抗衡的,恐怕也就是這種 吸收了非理性主義的理性主義了。

回復「交流」查看加入哲思學意微信交流群的方法~

回復感興趣的關鍵詞查看相關熱門文章

哲 理 | 思 辨 | 學 識 | 意 見

一個可以『智能搜索』的哲學閱讀平臺!

▼沒看夠?摸這裡!

相關焦點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作者鄧曉芒|來自《現代哲學》2011年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 論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論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所提倡的「非理性」是一切生命的低級本能,是一切生命的普遍特徵之一,即是一切生命都與生俱來具有非理性這種低級本能,這是為生存而進化出來的一種低級本能。理性是人類覺悟和升華的唯一途徑,而非理性則只是用來生存的一種本能,它不是人類進化出來的高級能力!人類若想覺悟和升華,首先必須得變的理性,因為只有理性才能夠讓人變得客觀、嚴謹,才能夠把整體和個體的關係邏輯清楚明白,才能夠把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邏輯清楚明白!
  • 19世紀以後,西方的理性主義就「病了」
    古希臘先哲對於知識的熱愛指導近代科學的崛起,邏輯學和實驗科學的大踏步飛躍,看著是理性主義蓬勃發展的強盛時期,背後卻是西方理性精神片面發展人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扭曲,那種古老的哲學傳統一去不返,西方的理性病了,這也意味這西方的人性病了。
  • 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
    在大家不知道的它發源於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20世紀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對西方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發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潮。這一哲學流派的基本特點是以人的內在精神為研究對象,否認理性思維,否認理性的作用與地位,把主體結構中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直覺和自我意識擴大化、絕對化,與理性、邏輯和科學相對抗。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西方哲學史現今流傳下來的殘篇有200-300篇,包括了「論幸福、論死後的生命、論世界秩序和思維規則、論節奏和和諧、論詩、論農業、論數學、論正確的語言和含糊的詞語」等等。儘管如此,要了解德謨克利特,還不得不藉助一些二手材料。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繼阿那克薩哥拉「種子說」後的另一大天才創造。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2017-12-23 16房程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歷經15年翻譯、總字數逾540萬的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23日與此間專家學者見面。該書匯聚了國內頂尖哲學研究者翻譯,原著水平之高、翻譯水平之高,受到廣泛關注。  「《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發行暨西方哲學的翻譯、研究與寫作研討會」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笛卡爾可以說是近代哲學的始祖,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一筆可觀的地產,地產被他賣掉,用錢來投資,每年大概有六千法郎左右的收入,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生計而發愁。笛卡爾一心只想思考,做研究,不想和麻煩靠近,總是能躲就躲。一生寫了好幾本不錯的書,有大家熟悉的《方法論》《沉思錄》等,聽說還寫了一本巨著《宇宙論》當中可能有兩個異端學說,因為怕被迫害,到死也沒有發表。1650年笛卡爾生病長辭人世,一生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卻為了給女王在冬天早晨5點講課,給累生病而死。
  •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並沒有隔著一道萬裡長城
    雖然他受過經院哲學的教育,也受到它的影響,但他和培根一樣,認為經院哲學無法提供可靠的知識。在笛卡爾看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為知識找到一個確定可靠的基礎或基點。如果不能的話,我們將陷於無窮的荒謬和懷疑之中而無法自拔。笛卡爾自信他通過「我思故我在」的命題找到了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或基點,這就是「我」,或主體。
  • 江蘇自學考試西方哲學史教材大綱
    江蘇教育學院編  學習哲學史(包括歐洲哲學史)在於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誠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達到這一目的,但研讀哲學史無疑是最佳的途徑。記得共和國的領袖就曾號召讀點哲學史。
  •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客觀辯證法!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歷史主義,再到客觀辯證法,西方哲學中的諸多課題是如何演變發展的呢?作為正在發展中的大國強國,我們該如何利用西方哲學中的精華,為我們的未來復興之夢更好地服務呢?這是一個問題,更是一個時代對我們提出的使命和考驗。
  • 「薦書」《西方哲學史(1—5卷)》
    啟蒙哲學第五卷 德國古典哲學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五卷六編,約200萬字,集中了國內西方哲學界同仁的共同力量,每一章都由國內在該領域的專家來撰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西方哲學史研究的學術進展和最新風貌本書選取了在2500多年西方哲學發展長河中那些最為重要的哲學家,對他們的主要著作、主要學說或主要觀點、提出的重要哲學問題或哲學命題,嘗試結合他(它)們所處時代的語境進行解讀,結合他(它)們與同時代其他哲學的關係、對後續哲學的影響、與當今哲學研究和哲學論證之間的關係,來評價他們的思想價值、總結哲學思維的規律。
  • 理性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作為全書的結論,韋伯認為以儒教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也屬於理性主義,但儒教的這種理性主義與以清教為主的西方文化的理性主義有重要的區別,即『清教的理性主義意在理性地支配世界,儒教的理性主義意在理性的適應世界」』韋伯對中國宗教的研究是基於他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的對於中國宗教「有容乃大」的氣魄的論點難免有一些不當。
  • 政治哲學史的豐富圖景
    由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總主編的「政治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就呈現了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的政治哲學。「政治哲學史」總計七卷,包括《西方政治哲學史》三卷,《中國政治哲學史》三卷,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史》一卷。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由八位學者撰寫,內容涵蓋了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這時,你需要一位哲學老手攙扶上路,慢慢的,你才會在哲學史中學會摸爬滾打,發現自己喜歡的哲學。當你在通過哲學史的考驗後心有所屬,那你就窺得哲學門徑了。目前較流行、影響較大的哲學史,有中國或中國人所著的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唐志龍《中國哲學史》等;西方的羅素《西方哲學史》、梯利《西方哲學史》、希爾貝克《西方哲學史》、斯通普夫與菲澤合著的《西方哲學史》、呂克費希等著《最美的哲學史》、施杜裡希《世界哲學史》、人民大學出版的十卷本《勞特利奇哲學史》、三位德國作者合著的
  • 跟著zero走近西方神秘學,5分鐘入門指津,滿足你的好奇心
    神秘學按地域籠統分為東方神秘學和西方神秘學,下面介紹的是西方神秘學。神秘學概念西方神秘學,或稱「西方神秘傳統」,是對一類西方社會中涉及廣泛、關係鬆散的理論與運動的統稱性學術術語。其與正統猶太-基督信仰和理性主義啟蒙運動都截然不同。
  • 範海辛:關心時政,你必須學習理性主義!
    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這個結論,第一種是經驗主義的笨辦法,我一個個地去實際測量;第二種是理性主義的巧辦法,用幾何學的公理加定理來推論得出。經驗總是具體的,有確定的時空限制。也就是說從經驗中得到的信息、知識都是具有偶然性和個別性的,怎麼能使這種偶然性與個別性上升到普遍性與必然性,這就要靠理性的作用。汽車駕駛員憑經驗都知道交通規則與安全之間存有一定的關係。
  • 宋詞復興意在衝破西方科學小理性主義陷阱
    只有衝破上帝造人創造世界的思想束縛,才有了我思故我在以創立近代西方哲學,開啟歐洲哲學大理性主義時代的合理性。歐洲大理性主義的核心就是解放意識思維方式。過去了兩百年,歐洲文藝復興科學革命佔據統治地位,西方近代哲學的笛卡爾,康德,黑格爾哲學都受到巨大的挑戰,似乎科學取代了一切,科學已經取代了近代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史將其稱為哲學小理性主義的盛行。小理性主義盛行的標誌,是科學衡量一切,科學取代一切。對於人的思維方式而言,科學的取代本質是一種僵化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