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

2020-12-03 百家號

我有深切的體會,有效率的讀書應該是針對一個人或一個問題,然後把相關書籍和材料全部搜集起來,集中起來全力通讀,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把心得寫下來,這樣我可以把理解和閱讀都做到最大化,比零零星星閱讀效果不知道強了多少。利用這個辦法,這些天我看了笛卡爾的所有書籍,相關材料,我覺得我對笛卡爾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在笛卡爾的那個年代,正值中國的李闖王起義和明清交替之際,此時的歐洲大踏步走向新近代。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賦予當時歐洲的思想精英,在對哲學玄而無用的社會批判同時,也要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自身提供堅實可靠的思想武器。笛卡爾在這種時代的浪潮下,自覺且純粹地走向哲學沉思之路,這種開創性的思路是前無古人的,這也使得他當之無愧地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

我有時候在想,跟笛卡爾同一個時代的科學家和思想精英有很多,為什麼卻沒有任何人產生笛卡爾這種思想?是什麼原因讓笛卡爾走在思想的先鋒道路上!

在我看來。最主要是因為笛卡爾本來天賦異稟,他年少父母雙亡,使得他好靜孤僻,整整八年,我他避開一切可能遇到熟人的場合,在一個地方隱居下來。與外界的交流只有收發信件這個渠道。這種性格使笛卡爾厭惡世俗的名利和事功,在《談談方法》一書中,他說,「我深知我這個人是沒有辦法在人世間飛黃騰達的,我對此也毫無興趣,我永遠感謝那些寬宏大量、讓我自由自在地過閒散日子的人,並不希望有人給我塵世上的高官顯位」。

除此,他對數學的喜愛,促使他對亞里斯多德以來的哲學進行一次徹底的思考,讓他和同時代人走向不同的思考道路,也許這兩點不是笛卡爾之所以是笛卡爾的全部,但至少是他之所以是笛卡爾的主要原因。

笛卡爾將形上學比作樹根,將物理學比作樹幹,將其他分門別類的科學比作樹枝,形上學的學問必須堅實可靠,否則建在其上的一切學科就成了空中樓閣,正因為此,哲學才成為他思考的主要問題,他才在嚴寒冬日裡將自己關在「小火爐」的屋子裡進行沉思,「我成天獨自關在一間暖房裡,有充分的閒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

如果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笛卡爾,我覺得他就是近代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他直接建立了近代哲學的思考框架,不管是他的理性主義的後繼者還是經驗主義的反對者,基本上都是對他引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再思考,直到康德進行一次徹底的總結,才算走完近代哲學的歷史路程。雖說到了21世紀的今天,哲學早已不是理性時期的哲學,但他提供的那個哲學思想背景,恐怕人類永遠也不能擺脫。

相關焦點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人生
    笛卡爾的人生,並不缺乏激情,但卻是理性的一生。「理性」這個詞雖然很早就有,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著名的命題「人是理性的動物」就已經有了理性的存在。然而在中世紀,理性被認為是低級的,用經院哲學的權威觀點來說,理性活動只能認識低級的自然事物,不能認識高級的存在,例如上帝。上帝的真理只能通過信仰來達到。整個中世紀,理性在信仰面前,要麼無能為力,要麼被動消極,是需要信仰指導的。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
  • 泰勒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與反思
    笛卡爾分離式理性 在《自我的根源》中,泰勒將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納入自我認同之歷史性考察的框架中,認為笛卡爾哲學的「分離式理性」(A disengaged reason)在自我認同的內在化傾向中是「最重要和最具影響」的一環。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阿圖爾·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有效汲取了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中國《道德經》《周易》等。古代「先哲」的思想營養,同時汲取了古老印度哲學的一些思想,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開創性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 什麼時候用經驗主義,什麼時候用理性主義?
    和經驗主義對立的是以笛卡爾所代表的理性主義。關於笛卡爾,可以講,笛卡爾總結出一整套通過理性思考獲得新知的方法。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笛卡爾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思考獲得真正的知識。笛卡爾並沒有完全否認觀察的作用,但他認為通過觀察獲得的只是對事物表象的認識,而不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
  • 崇尚理性和數學演繹法的笛卡爾--中國數字科技館
    崇尚理性和數學演繹法的笛卡爾鄭州師範學院  劉冠傑科學史上的16、17世紀,註定是一段不同凡響的歷史時期。此前,科學尚處在哲學的襁褓之中,甚至還沒有科學——science這個詞,人們將其稱之為自然哲學。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哲學的認識論意義及局限性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本性不是理性,而是欲望和本能;弗洛伊德學說反對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強調非理性因素的決定作用。借用笛卡爾的認識邏輯,「我欲」(人的欲望)不是自我意識(我思),沒有認識能力,「我欲」如何推知「我」的存在?即使先行確定」我欲「的存在,「欲望」也不可能「知道」「我」的存在。這個命題在邏輯層面解釋不通。同樣的道理,「我動故我在」也不符合笛卡爾哲學的本意。
  • 現代理性主義
    無論你如何解釋世界自1600年以來的發展,無論是援引神意,還是依賴於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解釋,還是相信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你都無法否認,這一發展主要依賴於某種特定的思維框架和思維方式。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們通常會提到理性主義(rationalism)。我想試著解釋一下理性主義不是什麼意思,可能是什麼意思,以及應當是什麼意思。
  • 笛卡爾心身二元論主導當代心靈哲學論域
    笛卡爾心身二元論主導當代心靈哲學論域 2018年11月06日 06: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賈克防 字號 關鍵詞:笛卡爾心身二元論;哲學家;行為主義;心靈哲學
  • 他並沒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立場
    黑格爾說:「這種知識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帶有普遍常識所有的那種常見的不確定性和貧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和完滿的知識,另一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懶惰和自負而趨於敗壞的理性天賦所具有的那種不常見的普遍性,而是已經發展到本來形式的真理,這種真理能夠成為一切自覺的理性的財產。」
  • 解構主義哲學家德希達的哲學故事!
    雅克·德希達是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德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
  • 什麼是實用主義哲學?
    我是子曰千年今天我們聊一下哲學史當中的實用主義哲學)在經驗主義、功利主義和笛卡爾理性哲學、康德、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之間,前者認為人和世界只是一個機械的和生物的過程的一步分;後者認為則認為以人為中心。從而經驗主義者和科學家們對理性主義和衛星主義哲學幾乎持否定態度,認為他們缺乏客觀的證據。然而從理性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觀點來看,科學威脅著道德和宗教的信念及人類目的的意識。
  • 齊格蒙特·鮑曼的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
    初到英國時,西歐思想界正處在反思近代理性主義的浪潮之中,「入鄉隨俗」的他改變了研究方向。1980年代開始,他陸續出版了幾部有關理性主義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現代性與大屠殺》。 作為一名經歷過二戰和冷戰的思想家,鮑曼的主要學術經歷都在反思現代理性主義及其產物。
  • 唯理論哲學,斯賓諾莎的實體論,萊布尼茲的單子論
    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唯理論哲學呢?對於唯理論哲學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們,那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笛卡爾了吧!小編了解到笛卡爾可以稱得上是唯理論哲學的始祖了。但是,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笛卡爾哦!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著有《開啟理性之門——笛卡爾哲學研究》、《法國近代哲學》、《當代法國倫理思想》、《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當代中國哲學家文庫·馮俊卷:從現代走向後現代》等著作,發表論文200餘篇,主持翻譯和編纂教材20餘本,主編叢書文集近50本。 今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哲學中的20個主義,一起感悟哲學智慧,學習哲學思維
    6 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一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它具有迥異於傳統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思想,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 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1596年3月31日】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某著名礦泉水的廣告,講述一名年輕的女子和一名老人,在街頭偶遇的故事。(位於荷蘭的笛卡爾塑像)在荷蘭期間,笛卡爾發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1634年(38歲),他完成了以哥白尼「日心說」為基礎的《論世界》;1637年(41歲),他完成了《方法論》、《哲學原理》、《形上學的沉思》等著作。
  • 理性主義先驅——笛卡爾
    笛卡爾是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早年進法國教會學校學習, 後曾在軍隊當一名文官,並研究哲學與數學。1629——1649 年住在荷蘭。他的主要著作有:《方法論》、 《形上學的沉思錄》、 《哲學原理》以及《論光》等。
  • 楊建華:理性的困境與理性精神的重塑
    西方的理性主義傳統悠久,對理性的推崇始於蘇格拉底對倫理道德普遍定義的追求,亞里斯多德則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在他看來,理性思維的規則是人類獲得對客觀世界的真知,即知事物之所以然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經過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等大哲的發展,確立了理性主義的崇高地位。古希臘人這種運用理性思維分析問題的傳統後來被整個西方文化所繼承,近代笛卡爾倡導唯理論,系統闡述了理性認知方法。
  • 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齊格蒙·鮑曼的「社會學之思」
    初到英國時,西歐思想界正處在反思近代理性主義的浪潮之中,「入鄉隨俗「的他改變了研究方向。1980年代開始,他陸續出版了幾部有關理性主義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現代性與大屠殺》。從分類學角度看,理性主義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形式理性主義、工具理性主義和價值理性主義。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起步於反思工具理性主義和價值理性主義,但《社會學之思》是對形式理性主義的回應。本文將以《現代性與大屠殺》和《社會學之思》為例,簡談一下鮑曼的思考路徑、社會學方法論以及如何構建好的社會學知識。為了方便討論,我從現代理性主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