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2020-12-02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

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他的父親是政府議員,也是一個有名的法官。笛卡爾的母親在笛卡爾一歲時,因患肺結核去世,笛卡爾也受到疾病的感染,影響了一生的身體健康。

笛卡爾的父親後來再婚,把笛卡爾送到外婆家寄養。這種特殊的生活經歷,使得笛卡爾養成了沉靜少語、喜歡思考的習慣。

笛卡爾起初根據父親的希望,學習法律和神學,後來笛卡爾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於數學的熱愛和思維訓練,為他以後首創解析幾何原理——笛卡爾坐標系,奠定了基礎。

笛卡爾當兵退伍後,賣掉父親留給他的財產,開始了遊歷生活。最後,為躲避黑死病瘟疫,笛卡爾到了北歐的荷蘭、瑞典。在北歐期間,笛卡爾發表了多種哲學、科學著作,像《方法論》《沉思錄》《哲學原理》《屈光學》《氣象學》等,提出了解析幾何原理——笛卡爾坐標系。

笛卡爾晚年因愛情一事被迫離開瑞典,不久病逝於法國,終年54歲,終生未娶。

笛卡爾一生孤苦,身體欠佳,但這位沉靜多思的哲學家、科學家,和英國的培根一起,共同開創了西方現代哲學的新起點:認識論轉向。

由於笛卡爾、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和洛克、休謨的經驗主義,才使得後來的康德寫作三大批判。這幾位哲學家共同譜寫了西方近代認識論哲學的壯麗篇章。

笛卡爾最為有名的命題,是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我思故我在」。後來很多人根據笛卡爾的說法,又提出了不少相似說法,像「我欲故我在」、「我動故我在」等。

笛卡爾生活在以文藝復興為背景的17世紀。16、17世紀是西方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重要文化現象,例如對基督教的懷疑,近代自然科學的崛起,認識論方法的反思。

可以說,笛卡爾生活的時代,剛好是西方社會、文化,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產生科學家、文化巨人的時代,像牛頓、拉瓦錫、培根、洛克等科學家、思想家都生活在這一時期。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題,直接針對基督教和感覺主義認識論。如基督教提倡信仰至上,理性附屬於信仰;感覺主義認識論如貝克萊的哲學,主張事物的存在依賴於人的感覺意識。

貝克萊、笛卡爾等人的思想,也是西方近代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來源。唯心主義認為,人的意識決定物質存在;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人的意識存在。

笛卡爾主張,要想確定認識的來源,必須先找出認識的基礎,確定認識的條件。和貝克萊提出的感覺主義認識論相反,笛卡爾認為,是人的認識來自先天理性,即天賦觀念。這是笛卡爾理性主義哲學的重要觀點。

笛卡爾在《方法論》中說,絕不先行承認任何事物為真實和真理,除非能清晰明白地理解它,只有對於完全不予懷疑的事物才認為是真理。

笛卡爾的意思是說,對於人們提出的各種意見、思想、看法,都不應盲目相信和崇拜,而應當經過理性的思考,檢驗無誤後才可以確信。

笛卡爾首先分析了對感覺世界的懷疑,他說,石頭、樹木是可以懷疑的,太陽、月亮也是可以懷疑的;他又認為對於更高的存在如上帝,也可以懷疑。

經過一番分析,笛卡爾最終認為,即使人們可以懷疑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但有一樣事物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懷疑的。這就是「我在懷疑」這件事情本身。

笛卡爾終於找到一個堅如磐石的最後落腳點——人的心靈及其思想。這就是笛卡爾哲學的出發點,也是他找出的唯一一個確定無疑的認識支點,就像撬動物體的槓桿一樣。

從邏輯上看,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命題,似乎無懈可擊,沒有任何邏輯漏洞。仔細想想,一個人可以懷疑外部世界的所有東西,但懷疑本身是不能再懷疑了,否則在邏輯上無法說通。

根據這個支點,笛卡爾提出了著名的二元論哲學。他認為,世界上有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精神實體的屬性是理性;物質實體的屬性是廣延,如長、寬、高。這就是笛卡爾的唯心、唯物論哲學。

根據我思故我在的邏輯,笛卡爾又推論出了其他事物的存在,如世界的存在、上帝的存在。最後笛卡爾主張,上帝是心靈存在、世界存在的終極原因。

除提出唯心、唯物二元論哲學以外,笛卡爾還提出了一種重要的方法論原理,即分析主義方法。

笛卡爾主張,認識一個複雜事物,首先需要把事物整體拆解開來,把整體分成個別部分,先認識事物的局部或部分,最後再綜合起來,認識事物的整體。這種分析主義方法,構成了西方現代科學的方法論基礎,和培根提出的經驗歸納法法,非常相近。

笛卡爾的分析主義認識方法,影響深遠,對於西方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如物理學、化學、生物解剖學、心理學等。

直至20世紀60年代,隨著生命科學、航空科學的興起,一種新的系統論方法的出現,才對笛卡爾的分析方法提出強有力挑戰。因生命科學、航空科學需要新的整體論、控制論思維方式,單一的分析方法很難解決所有問題。

順便多說一句,和笛卡爾的理性分析方法不同,中國傳統文化始終強調整體式的混沌思維,如直覺、頓悟,不推崇笛卡爾的解剖式思維。

中國傳統思想,如儒家、道家的天人合一,是把宇宙人生視為一個統一整體,無法分解成碎片化的世界。所以,中國文化蘊含獨特的生態思想、生命思維,不同於笛卡爾、牛頓式的數學思維、機械思維。西方文化重視理性分析,中國文化重視整體。這也是東西方文化的重要區別之一。

除了哲學、科學成就外,笛卡爾還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數學原理,和他的愛情故事有關。這就是美麗、浪漫的心形曲線。

據說笛卡爾52歲時,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流浪。他衣食無著,經常坐在大街邊研究解析幾何。有一次,剛好趕上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經過,瑞典公主很好奇,下車和笛卡爾攀談起來。後來國王請笛卡爾專門做克裡斯汀的家庭教師。公主喜愛數學,很崇拜笛卡爾,兩人日久生情,發展為忘年戀。

國王知道真相後,大發雷霆,要處死笛卡爾,後經公主求情,才免其一死,笛卡爾被迫回到法國。在法國的笛卡爾一直給克裡斯汀寫信,但所有信件均被國王扣留。

笛卡爾寫了最後一封信——第13封信後,氣絕身亡。這封信只有一個數學公式—— ρ=a(1-sinθ)。國王不解其意,公主看過公式後,馬上畫出一個美麗的心形曲線。但遺憾的是,這個表達愛意的美麗心形,竟然成為笛卡爾的愛情絕筆。

笛卡爾是西方近代科學的始祖,理性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和數學思想,對西方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西方人為了紀念這位一生孤苦的思想家,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的話:笛卡爾,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相關焦點

  • 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1596年3月31日】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某著名礦泉水的廣告,講述一名年輕的女子和一名老人,在街頭偶遇的故事。你一定想不到,這名老人的原型,竟然是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家——笛卡爾!(某礦泉水廣告)1596年3月31日(明萬曆24年),笛卡爾出生於今法國中部的笛卡爾鎮(原名圖賴訥拉海,1967年為紀念笛卡爾而改名)。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哲學的認識論意義及局限性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經典的命題,一些人根據這個命題又提出其他一些說法,如「我欲故我在」、「我動故我在」、「我吃故我在」,等等。如此一來,這個命題的外延就漫無邊際了。追本溯源,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嚴肅的命題,目的在於思考「何物存在」的哲學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後來提出的許多說法和笛卡爾哲學的本意相去甚遠,有些屬於搞笑式說法。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留下名言 「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 「 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 」幸虧思想最終讓我發現「我是真實的」我思故我在這三點對應著三種心理功能外來的觀念依賴於感覺虛構的觀念藉助於想像而天賦觀念則出於純粹理智《笛卡爾的人類哲學》要想知道他們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們的實際行動不能光聽他們說的話
  • 「我思故我在」竟是個錯誤翻譯?笛卡爾棺材板壓不住了
    張東升在課堂中講述的這個美麗而詭異的愛情故事,給撲朔迷離的劇情增加了很多懸疑感。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是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西方近代哲學創始人之一。我相信數學不好、也沒讀過哲學的人,至少聽過笛卡爾的這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羅素在《西方哲學史》的緒論裡邊說過一句話: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決定他們的哲學上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反過來他們的哲學又在決定他們的環境上起著很大的作用。我認為這句話值得每個學習哲學的人重視,羅素在這裡向我們傳達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哲學家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某個哲學家突發奇想就創立了一套哲學理論,哲學的產生是與哲學家的生存時代息息相關的。
  • 英語 || 「我思故我在」竟是個錯誤翻譯?笛卡爾棺材板壓不住了
    張東升在課堂中講述的這個美麗而詭異的愛情故事,給撲朔迷離的劇情增加了很多懸疑感。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是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西方近代哲學創始人之一。詞典醬相信數學不好、也沒讀過哲學的人,至少聽過笛卡爾的這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 科普|為什麼用了笛卡爾心形曲線告白的人,都還是單身?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笛卡爾的心形曲線。既秀了一波智商,還玩了把理科式浪漫。但為啥工科男單身狗還這麼多?不僅因為大部分妹紙不會畫高難度的坐標曲線,甚至連背後笛卡爾的愛情故事都是假的!笛卡爾,吃瓜群眾眼中很有故事的男同學我思故我在
  • 《隱秘的角落》敗筆:笛卡爾的心形曲線,真的與瑞典公主有關嗎?
    伴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讓法國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重回視野,他的心形線也在劇情中搶盡風頭。還記得傳說中理工直男的「表白神器」,心形曲線「r=a(1-sinθ)」嗎?後來,笛卡爾染病死去,在臨死前給公主寄去了最後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就是美麗的心形線。」這個片段播出的時候,彈幕裡紛紛吐槽圖畫得不嚴謹。心形線其實有多種畫法,而傳說中的笛卡爾心形曲線,其實是下圖這個樣子的:一顆胖胖的愛心,裡面是沉甸甸的愛。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人生
    笛卡爾,在數學領域因為解析幾何而出名,而他更大的成就則是奠定了整個近代哲學的基礎,是「理性主義」的奠基人,被黑格爾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人生,也被賦予了各種傳奇色彩,跟公主的通信,晚年由於給女王上課而得病去世,尤其近年來某個礦泉水廣告,深諳營銷之道地說這是源自笛卡爾和公主的故事,又給這位大哲學家增添了浪漫的一筆。
  •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16世紀的歐洲正在興起以人文主義(Humanism)為中心的文藝復興運動(Renaissance),對宗教的懷疑也讓人們確信人有能力去發現真理,在歐洲這樣的大環境中,必然孕育了一大批近代思想家。而在法國,最先登場的思想家便是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並沒有隔著一道萬裡長城
    雖然他受過經院哲學的教育,也受到它的影響,但他和培根一樣,認為經院哲學無法提供可靠的知識。在笛卡爾看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為知識找到一個確定可靠的基礎或基點。如果不能的話,我們將陷於無窮的荒謬和懷疑之中而無法自拔。笛卡爾自信他通過「我思故我在」的命題找到了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或基點,這就是「我」,或主體。
  • 哲學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你的一位好友憂慮地、鄭重其事的告訴你上述他的想法時,我想你肯定會趕快打電話叫心理醫生或是精神病院的大夫,挽救他於崩潰的前夕。大家知道上述想法是誰提出來的嗎?是笛卡爾,於是,他成為了近代哲學之父,揭開了哲學史上新的一頁。
  • 坤鵬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
    ——坤鵬論一、我思故我在坤鵬論在《牛!他既是近代哲學之父 又是近代科學的始祖》講過的笛卡爾,正是他提出了偉大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的偉大之處何在?「我思故我在」,翻譯過來就是:當我做否認、懷疑等思考時,已經證明了「我」的存在。笛卡爾思想的兩個基本主題是上帝和靈魂。
  • 笛卡爾與公主,是絕美愛情故事?是心形線?
    廣為流傳的「我思故我在」便是笛卡爾的名言,除了在哲學方面造詣極深之外,他在科學領域的貢獻也不少,所學之識橫跨光學、力學、數學、天文學、生理學等多界。再回到笛卡爾與公主之間的愛情,其實最有可能的是和另一位叫伊莉莎白的普魯士公主。因為政變,伊莉莎白從小就寄人籬下,命運多舛。
  • 笛卡爾,解析幾何的奠基人
    既是提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笛卡爾既是一個數學家又是一個哲學家 。可能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部分又不可避免是哲學。哲學所蘊含的強大邏輯又給無數科學發現提供了強大的推理依據。所以笛卡爾是那個時代的推動者。
  • 他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卻因感冒採用放血治療而死!
    哲學上,他是二元論者,崇拜理性主義,反對封建經院哲學,開拓了近代唯物理論,並提出「普遍懷疑」的主張,對西方哲學發展影響深遠,被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稱為「現代哲學之父」,可謂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科學上,他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被後世視為解析幾何之父,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笛卡爾在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 我思故我在?
    也有的說歷史上Nicole Oresme (1320–1382) 使用了類似於笛卡爾坐標系的工具。但是現在,教材中要麼笛卡爾坐標系,要麼直角坐標系。若沒有笛卡爾坐標系,則後來的牛頓和萊布尼茨就很難發展出微積分。想像,如果沒有微積分,流體力學會出現麼?今天的飛機還有麼?
  •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笛卡爾可以說是近代哲學的始祖,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一筆可觀的地產,地產被他賣掉,用錢來投資,每年大概有六千法郎左右的收入,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生計而發愁。1619年加入巴伐利亞軍,冬天特別苦寒,他早晨就鑽進一個火爐裡,整天待在裡面潛思,不知道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是不是這個時候悟出來的。在聽到了伽利略被秘密判罪的事,笛卡爾搬到了荷蘭,住了二十年,荷蘭在當時是一個有思想自由的國度,在荷蘭最少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還可以出版他寫的書。笛卡爾一心只想思考,做研究,不想和麻煩靠近,總是能躲就躲。
  • 用Scratch破解《隱秘的角落》中的笛卡爾心形曲線
    #隱秘的角落#正在熱播,認真觀劇的朋友一定發現了,第6集的劇情中,張老師在數學課上講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笛卡爾和心形曲線:笛卡爾和美麗的瑞典公主相愛了,但是他們相差了三十多歲,愛情被國王知道了,國王極力反對,並流放了笛卡爾,笛卡爾在臨死之前給深愛的公主寫了一封情書,裡面只寫了這樣一條公式:r=a(1-sinθ),當公主接到信時,笛卡爾已經死在了獄中,公主也一生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