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一個讓人蜜汁微笑的群體,究竟是有多麼不解風情?
不是用小鐵片做戒指,就是送實用的鋼錘,或者用程序編出來的玫瑰花當禮物……甚至連羞答答地告個白,都用公式體情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笛卡爾的心形曲線。既秀了一波智商,還玩了把理科式浪漫。
但為啥工科男單身狗還這麼多?不僅因為大部分妹紙不會畫高難度的坐標曲線,甚至連背後笛卡爾的愛情故事都是假的!
我思故我在,狗血撒痛快
正如武俠世界中俠骨柔情次次都能戳中少女心,高冷的數學家浪漫起來更是讓人慾罷不能,於是科學界就有了很多人造傳說—笛卡爾和他的心形曲線。
這個浪漫得有點過分的愛情故事,講述了1650年午後,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窮困潦倒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公主克裡斯蒂娜。和那些只知道漂亮裙子、華麗舞會的公主不同,她對數學超級感興趣。看到笛卡爾埋頭苦算的數學難題,不顧30歲的高年齡差,拜倒在了他的「牛仔褲」下。
不出所料,幾天後,笛卡爾就被召進了皇宮,成了公主的專屬數學老師。朝夕相對,公主的數學成績不僅越來越好,兩人之間的感情也隨之萌芽、升溫……然而,公主和老師的愛情故事,總是要有個第三者出來搗亂。知道事情後的國王火冒三丈,一氣之下就把笛卡爾驅逐回國,可憐的公主也被禁錮起來。愛情的悲劇還沒結束,命運的悲劇就降臨了。
失戀後的笛卡爾回到法國後,竟然染上了黑死病。重病纏身的他並未忘卻心愛的公主,在病床上連續給心上人寫了12封信,但都被冷酷的國王銷毀。在彌留之際,為了避開國王的懷疑把愛意傳遞給公主,腦洞大開的笛卡爾決定利用自己的數學才能,寄出了一封公式體情書。空白的信紙上只有一個公式——r=a(1-sinθ)。
國王也不是好對付的,他找遍了全城的數學家來破解,都無人知曉。最後,放鬆警惕的他終於將這封信交給了公主。曾在笛卡爾教導下的她很快解出了謎題,望著眼前一顆代表著笛卡爾心意的心形曲線,她心都碎了。據說這封典型的理科式情書,現在還被保存在歐洲笛卡爾紀念館中。
然而,且不說這些橋段和那些爛大街、撒狗血的導遊故事是多麼雷同,一個18歲的公主對一個50多歲的老頭一見鍾情的機率有多大,僅時間、人物上都有致命的硬傷。
女主人公克裡斯蒂娜公主1626年出生,到1650年已經24歲了,根本不是故事中的18歲!而她的父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也早在1632年駕崩,死了幾十年了還能棒打鴛鴦?按照阿道夫皇帝的死亡時間推算,克裡斯蒂娜從6歲時起就是名正言順的瑞典女王,哪裡還是什麼公主?
故事中的主角雖說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但情節和時間都是一鍋亂燉。這兩人不僅沒有相愛,反而笛卡爾還因為這位「公主」喪命!
賴床的人,是沒有愛情的
想讓歷史上的笛卡爾像故事中那樣窮困潦倒淪落街頭,首先你得花光他的錢。
和很多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一樣,笛卡爾也是個妥妥的「富二代」。1596年,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達官貴人之家,父親是布列塔尼議會的議員,從小接受的都是貴族教育。雖然後來因為父親再婚移居他鄉,兩人很少見面,不過金錢幫助可是一直沒斷過,讓他可以完全不考慮錢地追求自己的愛好。但更讓人羨慕的是,他可以正大光明地賴床!
1歲多時,母親患肺結核去世,笛卡爾也因此受到傳染,造成體弱多病,所以老師特地批准他每天可以多睡一會兒。在同學們羨慕嫉妒恨中,久而久之,他養成了賴床的習慣。即使8點鐘醒來,他也會賴到11點才起床。不過,他可不像現代人一樣賴床玩手機,而是躺在床上思考問題。因此,他得了一個美稱「在床上思考的哲學家」。然而,正是這個看似爽歪歪的習慣,為他最後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天才就是天才(笛卡爾智商210),如此任性的上學時間,依然沒有耽誤笛卡爾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霸,20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眾多學科中,他對數學有著崇高的感情,在他眼中,任何其他領域的知識都是有懈可擊的,唯有數學例外。
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畢業後的笛卡爾一直對職業選擇不定,乾脆選擇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於是,有錢任性的他開始了說走就走的旅行,走遍了整個歐洲大陸。不同於拍怕照、寫寫遊記的旅行生活,笛卡爾在旅途中觀察到了各種現象,並潛心研究自己喜歡的方向。據不完全統計,笛卡爾涉獵了解剖學、生理學、光學、力學、氣象學、天文學、數學、哲學等8個領域,尤其是哲學和數學,獲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哲學上,他懷疑所有被普遍接受的錯誤概念,甚至自己的存在,並最終提出了終極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被譽為「近代西方哲學之父」。
而他常被人們忽視的數學成就,則更令人矚目。在當時幾何學佔統治地位的數學界,他開創了以代數的方式來表達幾何的先例,才有了現代的「解析幾何」。此外,他還引入了坐標系以及線段的運算概念,即創建了已知數a,b,c、未知數x,y,z以及指數的表達方式,獲得了「解析幾何之父」「極坐標之父」等稱號。
然而,可能是太過沉浸在學術的天地裡,笛卡爾幾乎當了一輩子的單身狗。
愛情,原本是可以有的
難道說,笛卡爾真的是孤獨終老嗎?NO!實際上,曾經也有一段真摯的感情擺在他面前,他卻沒有珍惜……
這位仰慕者也是一位公主,而且很像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她就是普魯士公主伊莉莎白。雖然她有公主的命,卻沒能過上公主般的生活。因為上一代人的政變,她從小就流亡在外,命運十分坎坷。艱難的生活並沒能改變她好學的品質,伊莉莎白自幼聰穎過人,除了精通六國語言之外,她對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也頗感興趣。
很自然地,在一個閒暇時間,她讀到了當時的數學界大佬笛卡爾的大作。深深被其思想折服的同時,對他也產生了瘋狂的崇拜。她不斷地給他寫信,祈求能和偶像進行思想和心靈上的交流。
得到有才華的妙齡公主賞識,笛卡爾也樂意之至,十分熱衷與其探討。並在1654年,長期的流亡生活讓伊莉莎白公主得了抑鬱症後,他還專門為她寫了一本《論靈魂的激情》,希望幫公主渡過難關。
然而,即使兩人如此情真意切,笛卡爾卻並未抓住良機。他們來往的書信裡,內容僅限於關於哲學與科學的討論,並未有半句甜言蜜語。就這樣,直到笛卡爾去世,伊莉莎白公主都只是他的紅顏知己。而那位傳說中心形曲線故事的女主人公——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真的只是他的學生而已。
因為對笛卡爾寫給伊莉莎白的書非常感興趣,1649年,女王便邀請他到瑞典來當自己的哲學導師。而笛卡爾雖然討厭瑞典惡劣的氣候,但他有自己的小九九:被女王邀請不僅是莫大的榮耀,還能在皇室的庇護下,擺脫頑固派的詰難(1633年伽利略獲異端罪)。
但來到瑞典後,他就傻眼了,按照他自己的話說——這個處於熊、冰雪、巖石之間的國家,實在是太冷了!這位瑞典女王也是出了名的鐵娘子,每天有忙不完的政務,只能在凌晨5點抽空上課。也就是說,沒住在皇宮裡笛卡爾至少得在凌晨4點起床,這對身體虛弱,習慣了賴床到11點的他來說,簡直要了老命了。
果不其然,頂著瑞典的寒風,起得比雞早的笛卡爾很快就病倒了。因為不配合治療,輕微的感冒轉變成了當時無藥可救的肺炎。最終在1650年,他死在了斯德哥爾摩。據說女王對此還終身內疚。
縱觀笛卡爾在學術中徜徉的一生,這個狗血的愛情故事更像是一個笑話。他雖有公主崇拜,卻沒能相愛;沒有所謂國王嶽父的阻撓,卻仍一生未婚;與女僕生了一個私生女,卻不幸早夭……甚至故事中的心形曲線,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是他發現的。1741年,首次提出心形曲線的,是一位義大利數學家,而那時笛卡爾已經逝世近一個世紀了。
如果你還想在情人節這天,用心形曲線告白,你不僅可能得不到傳說中笛卡爾那不存在的愛情,恐怕還會得到一句「想脫單,下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