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讓法國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重回視野,他的心形線也在劇情中搶盡風頭。
還記得傳說中理工直男的「表白神器」,心形曲線「r=a(1-sinθ)」嗎?
劇中的天才殺人犯、少年宮代課數學老師張東升(秦昊飾演),給同學們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
「相傳笛卡爾曾流落到瑞典,邂逅美麗的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國王知道了這件事後,強行拆散了他們。後來,笛卡爾染病死去,在臨死前給公主寄去了最後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就是美麗的心形線。」
這個片段播出的時候,彈幕裡紛紛吐槽圖畫得不嚴謹。心形線其實有多種畫法,而傳說中的笛卡爾心形曲線,其實是下圖這個樣子的:
一顆胖胖的愛心,裡面是沉甸甸的愛。
張東升還對笛卡爾故事的結局進行了闡述:「不過,還有一種傳說。笛卡爾不是死於疾病,而是背叛。」
事實上,笛卡爾和公主的「愛情」傳說倒是一點也不美好,甚至他的死還與公主有間接關係。
你是願意相信童話,還是選擇接受現實呢?
01笛卡爾——好慘一男的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他不光作為數學家,建立了直角坐標系,從而出現在初一課本的補充材料裡;也是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有著「現代哲學之父」的稱號。他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觀點,是政治書裡唯心主義的經典語錄。
笛卡爾和所謂的「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在歷史上也的確有過交情。只不過,不是「公主」,而是「女王」,阻礙兩人「戀情」的老國王早已過世。
笛卡爾是 1649 年 10 月 4 日應克裡斯蒂娜邀請才來到的瑞典,而克裡斯蒂娜已經登基18年(她6歲登基)。
瑞典女王勤奮好學。她邀請笛卡爾前來瑞典當自己的老師,探討一些哲學問題。相關的影視作品《瑞典女王》中,由好萊塢黃金時期的女星,葛麗泰嘉寶飾演的克裡斯蒂娜英氣十足,每天堅持早起,並且用窗外的白雪來洗臉,可想而知瑞典的天氣有多麼寒冷。
正是這一點讓笛卡爾患病。有資料記載,由於克裡斯蒂娜女王時間安排很緊,笛卡爾只能在早晨五點與她討論哲學。天氣寒冷加上過度操勞,讓五十多歲的笛卡爾患上了肺炎,沒過多久就撒手人寰。
所以下次再提到「愛情」,請忘掉那個在百歲山廣告裡出現的唯美場景吧,而故事本身也無關「愛情」與「背叛」。
與其說,瑞典女王欠笛卡爾是情債,不如說是「命債」。克裡斯蒂娜也為他的死感到十分內疚。
而真實的瑞典女王也是一代傳奇人物。
她的父親是歷史上南徵北戰的鐵血君王,而女王克裡斯蒂娜卻在28歲時選擇退位。她一生堅決不肯結婚,認為婚姻「不能與愛情共存」。喜歡穿著男人衣服的她被認為很古怪。當時的人認為,克裡斯蒂娜坐下、走路、移動、交談的舉動都很像男性。她也較喜歡與男子作伴,除非女人十分漂亮,才會結識她。同樣地,她喜歡與有學識的女性交往,不管她們長得怎樣。
她的性取向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現代傳記普遍認為她是女同性戀者,有人還聲稱她是陰陽人 。
害,只能說人紅是非多吧……
02心形方程式
笛卡爾被稱為「解析幾何之父」,並以他名字命名的坐標系而聞名。傳說中,臥病在床的他通過觀察屋頂的蜘蛛而獲得了靈感,但沒有實際證據能夠證明他對極地坐標系有研究。
至於「心形方程式」也只是傳聞,並未得到證實就和笛卡爾有關。r=a(1-sinθ),這是個極坐標方程在17世紀還是新鮮玩意兒,而三角函數的定義以及sin、cos這些符號是歐拉在十八世紀的創舉,從時間線來說並不科學。
不過,沒有人能拒絕心形曲線的浪漫,除了廣為流傳的r=a(1-sinθ),還有很多種曲線也是心形的形狀。記得高考打氣時,我收到的祝福卡片上,就是一個徒手畫出的心形曲線。
在《壞小孩》——《隱秘的角落》原著中,作者紫金陳並未寫相關情節,劇中出現的笛卡爾以及她和瑞典公主的「心形線」應該是編劇添加的內容。
坦白來講,從劇情的設置上,笛卡爾和公主的故事大概起到了三點作用:
第一,展現出朱朝陽和張東升對數學學科的熱愛,也解釋了兩人高智商犯罪的可能。
第二,兩個數學天才,在互相爭鬥中,反而多了一點知音之間的惺惺相惜。
第三,強調「背叛」。
「背叛」成為一個貫穿全劇的主題,不管是張東升出軌的妻子,還是朱朝陽的父親,主角二人對身邊的報復,都體現出背叛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有因才有果。但對每個人來說,做出怎樣的選擇才是考驗人性的關鍵。
我個人認為,笛卡爾的故事是一個敗筆。主要是因為這個故事流傳度太廣,以至於許多人都知道這其實是個杜撰出的「愛情傳說」。
為了突出殺人兇手的邏輯嚴謹、心思縝密,當然也要在相關的歷史上下功夫。使用同類真實的故事來代替,或許比直接採用笛卡爾故事的百歲山廣告版本更加有利。
(僅為一家之言,不同觀點歡迎討論。圖片來自豆瓣,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