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

2021-01-18 坤鵬論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使用神、上帝這些詞,只是用來表達那些未知背後的神秘力量。——坤鵬論

一、我思故我在

坤鵬論在《牛!他既是近代哲學之父 又是近代科學的始祖》講過的笛卡爾,正是他提出了偉大的「我思故我在。」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它的偉大之處何在?

「我思故我在」,翻譯過來就是:

當我做否認、懷疑等思考時,已經證明了「我」的存在。

笛卡爾思想的兩個基本主題是上帝和靈魂。

但是,和先前的哲學家不同的是,他的哲學思想是按照嚴格的邏輯分析進行並得出的。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還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而他的偉大目標就是讓哲學變成一種萬能數學,變成一種科學,所有理論都經過嚴格推理,一切都可以從最簡單的基本概念演繹出來。

「如果一切認識到的東西都可以從最簡單的原理中推導出來,那麼我首先必須做的事情就是確定我的出發點的可靠性。什麼才是可靠的呢?為了保險起見,我一開始最好假定什麼都是不可靠的。我將懷疑一切,目的是想看一看,什麼東西能夠經受得住這種徹底的懷疑。」

也就是為了證明什麼是真的,他從逆向開始,假設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

包括:大自然、房子、動物、植物、書等,甚至是自己的肉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全都是假的。

之後,再一個一個地證明,哪些是真的。

這是系統懷疑的哲學方法。

這個逆向否定法也特別適合股票投資,也就是先懷疑企業一定有問題,然後再一一證明所有的可能藏汙納垢之處,是不是真的存在造假。

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高手都明白,財報分析的作用並不是為了挑選企業,而是為了排假。

笛卡爾先嘗試懷疑,一切可能都是一場夢。

但是,唯獨不可以對正在懷疑的「我」(意識)存疑。

因為,如果「我」都是不存在的,那又是誰在懷疑呢!

由此,笛卡爾發現並簡單而確鑿地證明了人的意識是存在的。

從那以後,笛卡爾將世界分為認知的主體與被認知的客體來思考。

前者的意識稱為主觀;後者的意識稱為客觀。

這也是「自我意識是主體」的近代哲學的開端。

二、神是否存在?

在證明完靈魂(意識)的存在後,他又繼續證明創造一切包括人類的神(上帝)的存在。

你可能認為是荒謬,但是,你真的無法駁倒他。

因為,人類知道自己不完美,可是,不完美的概念是比較出來的,只有知道完美的存在,才能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

那麼,人類這個完美的觀念是怎麼來的呢?

笛卡爾認為,這個完美的觀念只可能是完美的神賜予人類的。

這之後,不少哲學家試圖駁倒笛卡爾這個命題,都沒有成功。

所以,現在即使人們不承認上帝、神仙,但是,從來不否認是大自然這個造物主創造了世界。

三、身心二元論

笛卡爾在完成兩個證明後,提出了和亞里斯多德相似的觀點——精神和物體是分別存在的,世界就是由這兩種實體構成。

因為目睹了當時人類利用機械知識和數學知識解釋自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他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機械的概念:

身體等同於物體,是一種機械裝置,可以視為一部機器;

精神是意識、是心靈、是靈魂,是一種有規則且自我獨立的非物質的實體。

這被後世稱為身心二元論,它將精神(或思想)世界與物體世界(包括人的身體)徹底地割裂開來。

其實它就是活力論,也是之後出現的心靈哲學這個大命題中的實體二元論。

笛卡爾甚至認為,除了人是複雜的機器外,整個生物界也是機器,宇宙也是一個巨大的複雜機器,不過人身上還共存著一種靈魂。

精神的本質是思考,它無法用規尺測量。

物體的本質是廣延,也就是在空間中延展,且不僅僅是長度的延長。

廣延之物,可以對其長、寬、高進行物理測量。

四、松果體

前面講過,笛卡爾思想的兩個基本主題是上帝和靈魂。

可是,研究上帝實在太難,所以,他將精力更多用在了尋找靈魂上。

他認為人的靈魂藏身於大腦中心的小組織——松果體。

「產生靈魂的主要器官就是位於大腦正中位置的一個細小腺體。」

人類所有思想都在那裡得以形成,是感知,想像,記憶,並且是身體運動的司令部。

他這個提法借用了古希臘醫學家蓋倫提出的「動物精神」理論。

笛卡爾認為,所謂動物精神就是一種在心理與生理之間傳遞信息的信使,它們存在於血液中,因此可以記錄肉體的感官捕獲的訊息,同時還能產生各種信號並且被心靈解讀為意識、知覺。

他認為松果體就是這些半精神、半物質精靈信使的核心,以此為中心它們可以輻射整個身體。

可惜,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這個小小的松果體並不像笛卡爾認為的那麼重要,它只是用來分泌褪黑素,調節晝夜節律而已。

不過,現代科學也證明了,生物,包括人類本身就是信息生物,通過荷爾蒙、電信號或人類還沒有發現的其他信息傳導機制將信息傳遞給我們身體系統的不同部分。

而荷爾蒙(我們平常所說的激素)就是高度分化的內分泌細胞合成並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學信息物質,它通過調節各種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來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

比如:當食物進入小腸時,由於食物在腸壁磨擦,小腸黏膜就會分泌出一種數量極少的物質進入血液,流送到胰腺,胰腺接到後就會立刻分泌出胰液。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種,含有多種消化酶,可作用於糖、脂肪和蛋白質三種食物成分。胰澱粉酶能將澱粉分解為麥芽糖,胰麥芽糖酶可將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胰脂肪酶能將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而小腸黏膜分泌出的那種物質就是荷爾蒙。

它確實就像笛卡爾所說的信使一般,通過血液到達目的地。

它不參加具體的代謝過程,只是向人體器官傳遞信號,從而對特定的代謝和生理過程起到調節作用——調節代謝及生理過程的進行速度和方向,從而使機體的活動更適應於內外環境的變化。

五、笛卡爾回答不了的問題

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將精神(思想)世界和物體世界(包括人的身體)徹底地割裂開來,它對後世西方哲學思想發展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之後誕生了只承認物質世界現實性的唯物主義,和與之相對的唯心主義。

但是,如果精神世界和物體世界是徹底割裂的,笛卡爾是無法解答以下問題的:

人如何決定讓他的手動,然後手就動了?

當一條狗跑過,人看到了它,就會在思想中產生一條狗的觀念 ,那麼物體的運行過程是如何成為思想過程的呢?

如果身體和杯子等物體同為物質,那為什麼只有身體能和心靈相通,而杯子卻不能呢?

人的肉體和心靈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笛卡爾說,它們沒有因果關係。

但是,思維運動和肉體運動怎麼會同時發生並同時出現呢?

也就是說,笛卡爾既不能否認兩個實體之間的協調一致,特別是人的靈魂和肉體,因為它們沒有因果關係。

他也不能贊成另一個觀點——其中一方會對另一方施加影響,因為他的兩種實體從其概念上說是彼此不同的東西。

六、偶因論為笛卡爾找解釋

後來,笛卡爾派的哲學家為此產生了偶因論——雖然思維運動和肉體運行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是,兩者的同時發生不僅看上去是一個奇蹟,而且的確是一個奇蹟,一個神的奇蹟。

也就是說,上帝在我產生這樣的意志的時候偶然之中讓我的手做這樣的運動。

也就是說,上帝就像麥克斯韋妖,就像「時鐘比喻」第二個可能中不停校準時間的機械師,為了使實體之間能夠相互協調一致,它會時刻出來幹預。

當初,法國天才數學家帕斯卡,就是那個為概率論做出巨大貢獻的數學家,他也是笛卡爾數學認識理念的堅定擁有者,因為對宗教的極度虔誠,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人心有它自己的道理,這是理性所不能理解的。」

這簡直就是《莊子·秋水》中「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翻版。

這個故事挺有趣,值得拿出來再重溫一下。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鰷(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吾,吾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子和朋友惠施出遊,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交談。

莊子看著水裡的鰷魚躍出說:「鰷魚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請追溯話題的本源。你說:『你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等等,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躍出水面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因為我站的位置比魚高)。」

七、斯賓諾莎的一元論

巴魯赫·德·斯賓諾莎,荷蘭哲學家,基本和笛卡爾、萊布尼茨同時代。

正是笛卡爾、萊布尼茨的光輝實在太耀眼,使得斯賓諾莎的哲學起初並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他的學說不斷被人們認可,後世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尼採、柏格森都深受其思想影響。

與笛卡爾的實體二元論不同的是,斯賓諾莎認為,意識和身體本來就是相同的,但就像硬幣有正反面一樣,具備著物理性質和心靈性質兩個側面,二者平行前行。

在斯賓諾莎看來,我們從生到死的行動全部由神決定,也就是人的意識並沒有指揮身體活動,人類並不具有自由意志。

而人類不過是神的一部分,在神的思考下行動,只是我們自己並不能意識到這一點罷了。

在你我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只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是永恆中的一個場景而已。

但是,如果沒有你我,這個場景便無法成立。

斯賓諾莎將此表達為永恆的相下。

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活動是由意識控制的,那只是神製造的錯覺。

就像被人投擲的石頭以為自己在主動飛翔一樣。

在哲學界,斯賓諾莎這個思想被稱為一元論,或身心平行論,後來在心靈哲學這個分支中,又被稱為性質二元論。

斯賓諾莎認為,人的幸福就是,思考神讓自己做些什麼,擔當什麼職責,並更加服從上帝的意志,這就是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對上帝的精神之愛,也是對不可改變的命運的愛。

另外,我們還要明白,斯賓諾莎也是一位對數學狂熱的哲學家,他甚至直接用幾何學的規則,按照數學方式寫了一本《倫理學》,而且他的哲學思想可以濃縮為一個等式,理解了它,你才不會對他有誤解:

實體=上帝=自然=創造自然的自然

而實體並非我們理解的物質,而是太一或無限者,居於萬物之下或之後,將一切存在集於一體並包含著一切。

實體是永恆的、無限的、自因的,在它之外無物存在。

所以,我們不要一聽神、上帝,就嗤之以鼻是迷信,是荒謬。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使用神、上帝這些詞,只是用來表達那些未知背後的神秘力量,而這些力量確確實實地存在著,誰也否認不了,誰也說不清它們到底是什麼!

而且,我們又怎麼能否認,對於人類整體來說,我們個體最本源的意義就是為人類的演進當一塊磚石,為人類的傳承作一個載體。

我們以為自己是主角,其實,我們都不過是基因的工具,連個配角都不配。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一切,為意識而存在?
    我思故我在,我不思我就消失。——坤鵬論經過了以下階段性系列文章的追根溯源:《人的大腦可能本身就是一部機器!》《追根溯源尋找還原論的哲學鼻祖》《亞里斯多德和隱德萊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幸虧思想最終讓我發現「我是真實的」我思故我在這三點對應著三種心理功能外來的觀念依賴於感覺虛構的觀念藉助於想像而天賦觀念則出於純粹理智《笛卡爾的人類哲學》要想知道他們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們的實際行動不能光聽他們說的話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那麼,「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就需要藉助上邊說的「普遍懷疑」的方法論來理解。人們一般認為不可懷疑的確定性,在笛卡爾看來都是值得懷疑的。他懷疑的對象不僅包括前人的理論,甚至連我們的感官,他都不信任。比如說,我現在能不能懷疑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坐在電腦面前打字?可以這樣懷疑,因為實際的情況可能是我現在穿著睡衣睡在床上,眼前的情景只是一個夢。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哲學的認識論意義及局限性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經典的命題,一些人根據這個命題又提出其他一些說法,如「我欲故我在」、「我動故我在」、「我吃故我在」,等等。如此一來,這個命題的外延就漫無邊際了。追本溯源,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嚴肅的命題,目的在於思考「何物存在」的哲學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後來提出的許多說法和笛卡爾哲學的本意相去甚遠,有些屬於搞笑式說法。
  •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雖然如此,笛卡爾認為那隻就算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只存在於夢中,但怪物總得有廣延(extension),意思是:它佔有一定空間、有顏色等等。儘管如此,笛卡爾仍然認為這只能說明在感覺中有部分是值得信賴,還沒有符合絕對確定無誤的要求。笛卡爾認為「惡魔」可以使用法術使我的感官經驗發生混亂,如把紅色當作藍色。但不管惡魔如何欺騙我,不管我如何懷疑,總得要有一個「我」是不能懷疑的。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由於笛卡爾、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和洛克、休謨的經驗主義,才使得後來的康德寫作三大批判。這幾位哲學家共同譜寫了西方近代認識論哲學的壯麗篇章。笛卡爾最為有名的命題,是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我思故我在」。後來很多人根據笛卡爾的說法,又提出了不少相似說法,像「我欲故我在」、「我動故我在」等。
  • 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1596年3月31日】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某著名礦泉水的廣告,講述一名年輕的女子和一名老人,在街頭偶遇的故事。你一定想不到,這名老人的原型,竟然是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家——笛卡爾!(某礦泉水廣告)1596年3月31日(明萬曆24年),笛卡爾出生於今法國中部的笛卡爾鎮(原名圖賴訥拉海,1967年為紀念笛卡爾而改名)。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
  • 我思故我在?
    今天是笛卡爾的生日,他1596年3月31日出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改名為笛卡爾以紀念),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
  • 「我思故我在」竟是個錯誤翻譯?笛卡爾棺材板壓不住了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是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西方近代哲學創始人之一。我相信數學不好、也沒讀過哲學的人,至少聽過笛卡爾的這句名言:我思故我在。這是西方重要哲學命題,而且句子短促有力,故而家喻戶曉,人人會背。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坤鵬論胡塞爾之後,他的兩位學生馬克斯·舍勒和馬丁·海德格爾,被認為是現象學的衣缽傳承。舍勒是毋庸置疑的接班人,他為現象學在各社會學科的實際應用所做貢獻有目共睹,成就斐然。而海德格爾則比較難以歸類,關鍵就是其志並不想僅囿於現象學,他的目標是自成一派的哲學大宗師。
  • 我思故我在——人存在的意義
    微笑著思考著畢業已將近3年了,平時逛知乎,驚嘆這麼多大神「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感動網易雲音樂「這麼多勵志有趣的評論」、豆瓣有趣而美好的志同道合的友人……我們因為聯繫互動而感知自己的存在。所以我想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感所想,聖人曾說:我思故我在!現在思考這句話說得很實在!西方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因為聯繫互動而存在,微信、QQ、釘釘、郵箱、各類網站,不一而足,都是為了人們的聯繫互動。因為聯繫互動,我們有所思有所感,思維的碰撞,不斷進步完善,這是生活積極的信號。我很慶幸自己還有思考的能力。
  • 英語 || 「我思故我在」竟是個錯誤翻譯?笛卡爾棺材板壓不住了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是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西方近代哲學創始人之一。詞典醬相信數學不好、也沒讀過哲學的人,至少聽過笛卡爾的這句名言:我思故我在。這是西方重要哲學命題,而且句子短促有力,故而家喻戶曉,人人會背。
  • 哲學史:斯賓諾莎認為上帝是無限的,在上帝之外不可能有其他實體
    有人說斯賓諾莎是一位可怕的無神論者,有人說他是一個陶醉於上帝的人。事實上,他是一位泛神論者(英國的自然神論者約翰·託蘭德後來發明的一個術語)。但是,斯賓諾莎不屬於那種浪漫的、富有詩意想像力的泛神論者。他的思想屬於一種理性的泛神論,冷靜地從類似於笛卡爾的那些前提中演繹出來。和笛卡爾一樣,他的出發點是清楚明白的觀念,即他認為是自明地真實的概念。只要正確地陳述就能發現它們的真實性。
  • 生命的本質是精神: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
    他說周圍世界是感知到的現象,我們都受過被感覺欺騙的經歷,感覺之不可靠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周圍世界是可疑的,我們關於周圍世界的知識不能成為知識的基礎。他繼續說,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好像是確定無疑的,但是我們在夢中對自身亦有感覺,我們不知道如何區別夢中的感覺和清醒的感覺。笛卡兒最後發出了「我思故我在」振聾發聵的吶喊,震撼了世界幾百年。
  • 《楞嚴經》P29—P30佛再度徵心、笛卡爾我思故我在錯在哪裡
    佛告阿難:「你回答我說:如來屈指成為光明拳照耀汝之心目。這麼說來,你的眼睛自可見物,當我的光明拳閃耀,那你的心是什麼?」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問我心之所在,而我以心在推求尋覓心之所在,結果發現這個能推窮尋逐的,我認為就是我的真心。」佛言:「咄!阿難!這並非你的真心。」
  • 唯理論哲學,斯賓諾莎的實體論,萊布尼茲的單子論
    對於唯理論哲學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們,那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笛卡爾了吧!小編了解到笛卡爾可以稱得上是唯理論哲學的始祖了。但是,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笛卡爾哦!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唯理論哲學的其他兩位代表,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將笛卡爾哲學向前大大推進一步的是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斯賓諾莎是繼笛卡爾之後第二位大陸唯理論哲學大師。
  • 哲學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你的一位好友憂慮地、鄭重其事的告訴你上述他的想法時,我想你肯定會趕快打電話叫心理醫生或是精神病院的大夫,挽救他於崩潰的前夕。大家知道上述想法是誰提出來的嗎?是笛卡爾,於是,他成為了近代哲學之父,揭開了哲學史上新的一頁。
  • 坤鵬論:憑什麼說,動物不會思考存在
    ——坤鵬論再比如:我在品嘗一種葡萄酒,我的朋友也在品嘗它,他能夠猜測出在我口中這種酒的味道嗎?平時,當朋友痛苦不堪時,你可能會說,你的痛苦我能體會。但是,你很明白,其實你根本體會不到人家的痛苦,說這種話,其實只是安慰,告訴對方,你同情他。
  • 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絕對不聽他說,絕對只看他做。因為,話一出口,必帶節奏,甚至只要是用語言表述出來的東西,都會失真。——坤鵬論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因為,這個世界上,不能用錢買到的東西很少很少,認知就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