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我不思我就消失。——坤鵬論
經過了以下階段性系列文章的追根溯源:
《人的大腦可能本身就是一部機器!》
《追根溯源尋找還原論的哲學鼻祖》
《亞里斯多德和隱德萊希》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
《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
《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還原論尋靈魂不遇 活力論復活助陣》
我們應該明白,科學界都不否認意識的存在,只是更多篤信還原論的科學家認為它是物質的,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但是,從實驗的角度,人類已經把大腦翻了個底兒朝天,也沒有找到它的蹤影。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拋棄意識到底是物質還是非物質的執念,一起思考一些更實際的問題。
第一,我們可以得出——人類存在的本質是思考。
誰來思考?
是哲學家的意識、靈魂、精神,是科學家的大腦!
而我們所有的感受,不管是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又都是意識的產物(感受質)。
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我們的肉體歸根結底為了意識而存在著。
我們的血肉之軀不過就是意識的廣延(延伸),純粹是為意識而服務。
並且,它們正如笛卡爾所定義的廣延之物,可以對其長、寬、高進行物理測量。
我思故我在,我不思我就消失。
確實,只要意識的生存之地——大腦,能夠繼續運轉,能量供給不斷,即使缺胳膊斷腿,人照樣可以存在。
但是意識消散,大腦停止工作,軀體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終也會消亡。
從這一點看,它們的關係非常明顯。
人類靠著意識,使得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其最終效果就是不斷地從體力勞動中脫離出來,更多從事運用意識的腦力工作。
這種趨勢是不是意識自我進化需求指示下的結果呢?
顯然,意識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進化。
相比而言,腦力勞動才是它最喜歡的,體力勞動的意義不過是為了它的存在。
所以,它幫助人類發現了電,發明了機械,讓那些對學習沒有太多幫助的工作越來越自動化,從而省出時間來,使得學習本身成為一種主要的產生和消費。
為了讓人類學習得更方便、更快捷,它又幫助人類創造了文字、印刷術、網際網路,使得學習資料——信息的獲取變得輕而易舉。
所以說電子時代是開啟心智的時代,一點都不為過。
再往大的層面講,大自然這個造物主的最終目的是自我的不斷演化,而演化需要的是個體的不斷演化。
作為人類,只有在意識的控制下不斷創造、發展、進化,才能做到整體的進化。
換言之,人類除了意識之外,所有肉體器官似乎都是意識生存、成長、進化的工具而已。
在進化過程中,意識發現其他器官已經不能滿足它的需求,於是便開始用非血肉的無生命物體複製器官的功能,延伸器官的功能。
想想人類歷史的工具發展,以及我們正在使用的大量機械吧!
再後來,意識已經不甘於只在人的身體內發揮作用,它「號令」人類建築了網際網路,使得它也能夠延伸得更遠、更廣。
第二,人的智能到底又來自哪裡?
經過對意識與大腦的學習和思考,我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意識。
不管是它是無形的,還是大腦中某個部分,誰都不否認人類的智能源於它。
但是,它依然是個不解之謎。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現在的人工智慧,還不配用智能這兩個字。
我們複製神經網絡,但它們歸根結底不過是意識的外延之物而已。
自從人類知道了大腦的作用之後,就開始不懈地追求著複製大腦。
但是,如今所謂的人工智慧、複製人類,更確切地表述應該是人工大腦、複製大腦。
第三,個人意識決定個人行為其實是錯覺。
2008年,神經學有個試驗證明,個人意識決定個人行為其實是錯覺。
被試者首先連接一臺機器,該機器會檢測被試者腦部血氧濃度變化,通過此來判斷被試者做選擇時大腦活動的區域。
被試者只需要在屏幕上出現一些字母符號的時候,隨機地按下左鍵或者右鍵。
結果令人驚訝,在被試者按鍵的前6~8秒,甚至9~10秒,大腦就已經決定好了要按下左鍵還是右鍵。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們以為自己擁有自由意識,其實只是大腦的傀儡而已。
而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做決定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決定。
太可怕了!
這樣的話,我們真的正如斯賓諾莎所說的,就像一塊被拋出去的石頭,自以為是靠自己的能力在飛翔。
這個實驗背後的細思極恐說,我們認為自己想去做一件事情,這個決定是我們自己的決定,其實不完全是,就好像自己被騙了還樂呵呵地幫騙子數錢,這個騙子好像還是自己。
到底是自我在生活,還是什麼在操控著我們?
是我們的意識、靈魂?還是說是第四維度的我們?
我們是不是本來就是一個個提線木偶的存在,只是自己不知道?
……
這個科學實驗只是將這個現象挖掘出來,但是,卻無法對其進行解釋。
科學家只能用潛意識、底層意識這樣的詞來籠統概括。
就像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大部分行動是由理性無法掌控的潛意識所支配的。
第四,缸中之腦。
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希拉蕊·懷特哈爾·普特南曾提出過名為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將笛卡爾的懷疑論模擬了出來。
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瘋狂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
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
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
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你看到的世界也好,摸到某物的感覺也好,也許都不過是計算機向缸中之腦輸送的信息。
而且,我們無法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而這個思想實驗正如笛卡爾的發問——世界真的實際存在嗎?
即使是現在,人類依然沒有任何方法能證明它。
著名電影《楚門的世界》、《黑客帝國》就是以缸中之腦為題材的,同時,莊周夢蝶般的假想也極大地影響了這部電影的基本架構。
而莊周夢蝶與「我思故我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個世界是夢境,還是現實?
從常識角度,區分夢境和現實也許非常重要。
但是,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分區。
而莊周夢蝶在哲學上被稱為物化——泯除事物差別、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
物化是一種物我互為主體的移情,是「天人合一」。
物化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互化,這是一種忘我的精神境界——莊子稱其為心齋,和西方心理學所說的的心流類似。
心空了,才需要實物充實,口渴了,才需要甘泉滋潤。
心境虛空,才能排除先入之見,做到最為本真的直觀。
由於心境的虛空而陷入焦渴,迫使人們去發現、去索取,產生創造的動力。
莊子認為,生和死、醒與夢,以及一切事物間的差別都是相對的。
其實它們都是由「道」變化出來的不同物象,根本上完全一致。
因此,它們之間的生死差別、彼我區分沒有必要去追究了,就象沒有必要去搞清楚究竟是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周一樣。
而聖人就是從根本上取消了萬物間的差別、對立,而任之自然、隨物變化,從而進入「物化」的境界。
所以,人不應該計較自己是蝴蝶還是人,無論這個世界是不是夢,都要珍惜並充分享受生活賦予的當下——活在當下。
由此,我們能深刻地體會到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的區別。
另外,自從對哲學有了比較多的學習和了解後,坤鵬論發現,很多電影的立意源於哲學,它們基本都會有不少的票房和口碑成績。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