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信息是熵?錯!

2020-11-23 坤鵬論

要想正確理解香農的信息熵,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香農他老人家只關心字數,而不關注信息內容和質量。——坤鵬論

再次對今天的文章修訂的時候,坤鵬論發現,「信息不是說了什麼,而是還能說什麼。」這個總結簡直絕妙、經典至極。

將其牢記在心,對於學習信息、信息熵是最好的理解輔助。

一、工程師敲定的「information」

20世紀初,信息隨處可見,除了報刊、圖書、信件之外,電報、電話、廣播、電影也早已走入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但是,那時候還沒有一個詞能夠概括所有這些東西。

起初香農用英文的intelligence來表示信息。

1939年,在給麻省理工學院導師範內瓦·布希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時斷時續地,我一直在研究傳遞信息(intelligence)的一般系統的某些基本屬性。」

intelligence這個詞一般被翻譯成情報,它還有智力、智慧、理解力、才智、天分等含義。

後來,一些工程師,特別是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們,已經開始使用information來表達「信息」,主要應用在一些技術性的概念上。比如:信息的數量、信息的測量等。

information源於拉丁文的「形式」一詞——informatio,它派生的動詞又有通知、告知的意思。

後來,香農也改用這個詞。

如今,information已經被定義為嚴謹的科學術語,並且定義比較繽紛,不統一,這是由於它的極端複雜性造成的。

除了香農給出的——「信息,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外,對於information還有以下一些定義,大家可以一一品味,這些都是牛人們經過了再三思考與斟酌,非常有學習價值:

1.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2.信息是物質存在的一種方式、形態或運動形態,也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一般指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中的不定性減少。

3.英國學者阿希貝認為,信息的本性在於事物本身具有變異度。

4.義大利學者朗高在《資訊理論:新的趨勢與未決問題》中認為: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成、關係和差別的東西,它包含於事物的差異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

5.北京郵電大學鍾義信教授給出的定義為: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及其改變方式。

6.藉此機會,坤鵬論再分享一種古老的對事物的定義方法,它就是亞里斯多德所倡導的——屬加種差定義法。

也就是,A是滿足C特質的B。

這裡A是被定義項(被定義的),B是A的屬,即,這個概念是更一般於A的提前被定義的了,或已經知道的,和C並不代表這一概念,但對所有的陳述來說,A是如何不同於B的所有其他種(即所有別的概念的一般性更小於B)。

繞不繞?

這比腦筋急轉彎,還彎彎繞,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比如:「人是兩條腿的無羽毛動物」:

A=「人」

B=「兩條腿動物」

C=「無羽毛」

它是亞里斯多德在他的演講中對學生講的如何進行概念定義的著名例子。

據說,第二天這位學生將一隻剃了羽毛的雞帶到了演講會上。

在亞里斯多德著名的邏輯學教本《工具論》,不管什麼版本,最開始都會有「波莫利的《導論》」,其中重點講了屬、種、種差、特性與偶性的本質,是中世紀成為邏輯學的必讀文章。

根據屬加種差定義法,美國哲學家弗雷德·德雷特斯基在《知識與信息流》一書中給出了他的信息的定義:「粗略地說,信息是能夠產生知識的商品,消息或信號所攜帶的正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另外,在熱力學中,信息是指任何會影響系統的熱力學狀態的事件。

二、維納的信息量公式

在《香農八年磨一劍,磨出一個撬動地球的支點》坤鵬論提到,歷史中有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用統計力學的熵公式來度量信息。

他們是現代統計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統計學家與遺傳學家R.A.費雪、控制論創始人諾伯特·維納、資訊理論創始人香農。

其中的維納還在麻省理工學院教過香農,也是一位傳奇式的科學大師。

在其眾多的偉大科學成果中,專門有一條是「開創維納資訊理論」。

維納獨立於香農,從帶直流電流或者至少可看作直流電流的電路出發來研究資訊理論,將統計方法引入通訊工程,奠定了資訊理論的理論基礎。

而且,維納和香農提出公式的時間都在1948年,香農寫在他的論文裡,而維納則寫在其《控制論》的書中。

不過,維納的觀點和香農稍有不同。

他的公式前面並沒有加負號。

所以,用該公式計算出來的數值為負。

可以說,香農的信息熵算出來的是信息的不確定性。

而維納的公式算出來的是消除不確定性需要的信息量,可以稱為信息量公式。

維納認為,信息代表秩序。

他在《控制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中這樣定義信息:

「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

「信息,與其說是旨在儲藏,不如說旨在流通。」

還記得坤鵬論之前講過薛丁格的《生命靠負熵生存》吧?

秩序=有序的能量=可用的能量=負熵

也就是說,秩序可以減少系統的熵。

坤鵬論突然想到,如果不叫負熵,而叫減熵,這樣會讓其既易懂,又準確。

可以說,這個觀點根本不需要懂什麼數學公式,就能理解,而且非常非常有道理。

其實但凡背後有著高大上的科學理論,但又深入淺出,並暗合人生哲理的信息,都特別容易流行並被大眾傳唱。

維納還說,「有序的事物並不一定含有很多信息。」

什麼意思?

坤鵬論理解下來認為,因為事物的確定性(有序性)與信息量無關,只與概率相關,信息量是被概率決定的。

概率越高,有序性越高(確定性越高)(不確定性越低),需要輸入的信息量卻越少;

概率越低,有序性越低(確定性越低)(不確定性越高),需要輸入的信息量卻越多。

還是那個例子,太陽從東方升起,這條信息的概率是1,極端有序,你對此根本不需要再輸入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維納與坤鵬論在《人類就是麥克斯韋妖》講到的,同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法國物理學家布裡淵,觀點一致。

布裡淵將資訊理論和統計力學聯繫起來考慮,參考了齊拉特提供的線索,在1956年出版的《科學與資訊理論》這本專著中,更加全面地論述了信息與熵的關係。

他認為,信息應該被視為系統熵的負項,即信息的作用是減熵,也就是使系統的混亂程度減小。

而且他還進一步指出,信息是負熵,可以降低系統的熵。

信息代表著秩序,代表著外部輸入的有序能量,增強了系統的有序度,也就降低了系統的無序度,使系統熵減。

相對來說,不管是公式表達,還是維納的定義表述,都更容易讓人理解。

對照他的公式,我們能夠很清晰地明白,為什麼信息熵是對信息不確定性的測量。

比如,我們要搞清楚一件非常非常不確定的事,或是我們一無所知的事情,就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

相反,如果我們對某件事已經有了較多了解,不需要太多信息就能將其搞清楚。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認為,信息量的度量就等於計算出不確定性的多少,也就是傳輸多少信息才能讓我們消除對一件事的不確定性,搞清楚它。

香農也曾向維納提起過其中的差異,並認為無關緊要,不過是「數學上的文字遊戲」,而且他們算出來的數值結果是相同的。

同時,他還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來表述其中的區別:

「我考慮的是,從一個集合中作出選擇時會有多少信息產生——這樣一來,集合越大,產生的信息越多。而你考慮的是,集合越大,不確定性越高時,對於該情況的知識就越少,因而信息也就越少。」

這段話,坤鵬論品了好多遍才算懵懵懂懂。

所以看不明白,不要緊,慢慢品。

提幾個思考要點:

第一,資訊理論中的「信息」不是指已經說了什麼,而是還能夠說什麼。

第二,信息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歸根結底主要還是為了幫助人們作出選擇,而在作出選擇時,他們認為事物已經是確定性的了。

第三,集合的意思相當於數學和物理學的相空間。

相空間是一個用來表示出一個系統所有可能狀態的空間;系統每個可能的狀態都有一相對應的相空間的點。

到資訊理論這裡,就叫集合,也就是某個事物所有信息的集合,一條確定性的信息會減少這個集合的熵。

人在做出選擇前,往往會儘可能搜集關於選擇事物的所有信息,從來沒有聽一面之詞就決定的時候。

有人說,不會呀!

為什麼有人特別相信某個人的話,只要某個人一說,就言聽計從呢?

請注意,相信一個人和相信一個人的話,這就最少是兩個信息的組合吧。

特別是相信一個人那更是經過了相當複雜的集合才做出的選擇。

如果你還是有疑問,就想想任何一個生活中要做選擇的事情吧,比如:購物、比如:買股票、比如:旅遊……

沒有一個不是信息集合的選擇。

不得不承認,從熵這個字開始,從熱力學到資訊理論對熵的眾說紛紜,再加上香農和維納的不同解讀,以及後來人們的眾說紛紜,都引起了持續到現在的混亂。

而香農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光榮應歸於維納教授」。

三、信息不是熵!

香農說過,信息是熵。

實話講,這話挺害人。

就算我們按照熱力學中熵的錯誤理解——熵=混亂,也不能想明白「信息是熵」是個什麼道理?

在《錯了!信息熵≠信息量 輕鬆讀懂什麼是信息熵》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資訊理論裡面的熵,指的是不確定性的程度。

如果說「信息是熵」,那麼到底是:

信息=不確定程度?

還是

信息=不確定性?

顯然都不對吧?!

不管是香農,還是維納,他們都認同——信息的作用是,消減消息中的不確定性程度(熵)。

所以,維納所說的「信息是負熵」,其實才更為合理。

或者香農自己給出的定義:「信息,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

亦或者,直接用坤鵬論的「信息是減熵」,也就是減少熵,減少消息中的熵,減少事件的不確定性。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

信息=不確定的減少=確定性的增加=信息熵的減少=負熵=減熵

這樣的公式能夠讓絕大多數人很快明白。

總而言之,當你聽到「信息是熵」,就大致知道對方應該是還沒搞清楚什麼是信息熵。

並且,坤鵬論發現理解成「信息=不確定性」的人,還真不在少數。

關鍵是,這麼理解,也可以非常地自圓其說。

而且通常還把內容質量也納入其中解說,真心比信息熵的正解高大上的多得多。

不過,真要深入學習信息熵,這樣的李鬼在信息熵的正解面前,就會現原形,結果是你一時間徹底暈菜了!

因為,你的思想處在了非常擰巴的狀態中。

對!

這就是傳說中的反轉。

就像你一直以為一位美麗女子是公主,結果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她身邊那個樸素的女孩才是公主。

資訊理論中的信息和信息熵,真的就是那麼樸素,樸素到只計字數,不管內容。

四、信息量不是信息熵,但數字相等!

不少人認為,信息熵就是信息量。

客觀講,它不算全錯,因為它是兩個等號後的那個結果。

但這麼理解,會讓普通人混亂。

所以,我們最好記住香農和維納兩個公式,也就是記住將有沒有負號視為兩個公式:

香農的信息熵公式——告訴我們一條消息有多少比特的不確定性;

維納的信息量公式——告訴我們消除一條消息的不確定性需要輸入多少比特的信息。

一個負號正好代表了信息量和信息熵的關係——相減的關係。

信息不是說了什麼,而是還能說什麼。

信息量不是說了多少,而是還能說多少。

信息是消減信息熵的東西,信息量的多少就是信息熵的多少。

所以:

信息熵=事件不確定性的度量;

信息量=事件不確定性程度減少的量=事件確定性程度增加的量。

而香農對於信息量的定義恰恰就是——信息量是隨機不確定性程度的減少。

對於只有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這樣的二元概率,自然只要知道其一,就能夠知道另一個。

因此,知道了不確定程度的信息熵,自然也就知道了還要輸入多少信息才能消除信息熵,獲得100%確定性。

比如:我們知道某一事件的信息熵有5個比特,那麼也就知道了再輸入5個比特的信息就能消除它的信息熵。

再比如:你雖然沒看過《紅樓夢》,但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寫於什麼年代,裡面的主人公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你不知道的那些,都是信息熵,也就是不確定性,非常大,此時可以說,對於《紅樓夢》你的可輸入信息量非常大。

當你開始讀《紅樓夢》,就是輸入信息,填補的是信息熵,達到減少熵的效果,而這些你所閱讀的、且未知的信息就叫信息量。

所以,信息熵可以代表信息量,精確地說,是可以輸入的信息量。

而香農資訊理論的精髓就是,算出信息熵,也就知道了該事件還需要輸入多少比特信息才能確定。

所以,我們可以講,信息熵越大,可以輸入的信息量越大。

許多人將其簡化為,信息熵越大,信息量越大。

省了幾個字,卻費了無數人的腦細胞。

五、小結:信息和信息熵

再讓我們一起總結一下:

信息熵,表示的是某一事件的不確定性程度。

信息,就是用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程度的。

信息熵,不是對信息量的度量,但等於消除不確定性需要輸入的信息量。

輸入的信息量,就是該事件不確定性程度減少的大小,也就是信息熵減少的大小。

信息熵,是指從不確定到確定所需要的信息量。

信息熵越大,不確定性越大;信息熵越大,可輸入的信息量越大。

六、切記!信息熵和內容本身無關

這需要一再強調,因為網上太多相關文章將它們混淆在一起。

我們一定要記住,香農的資訊理論是拋開內容問題的資訊理論,只計字數不問內容。

本來,人家就是為了讓信息傳輸得更高效、準確,這已經相當足夠了。

精準地衡量內容品質,自然科學還是有些吃力。

所以,信息熵只反映消息的不確定性,與內容本身無關。

不管是什麼樣內容的文件,只要服從同樣的概率分布,就會計算得到同樣的信息熵。

請特別注意的是,我們理解信息熵時,千萬不要摻和進內容。

也就是說,這個內容講的沒意義之類的,否則就會不斷處於混亂。

就像你拿了一麻袋一分錢的鋼鏰兒買東西,鋼鏰兒非常多,但錢不一定夠。

也就是說,鋼鏰兒的數量和錢的多少是兩回事。

坤鵬論發現,不少人在說信息熵時,會將理解中的信息量與客觀的信息量搞混。

什麼叫理解中的信息量?

比如:《大話西遊》中的唐僧,嘮嘮叨叨,廢話連篇,其實沒什麼信息量,反而是最後不知是夢還是真實的唐僧,內斂和惜字如金,我們卻認為他的話裡面信息量大。

這個理解中的信息量,是指信息接收者聽到或看到信息後,除了表面的信息,還消化、理解、琢磨、猜測、推理……聽話聽音,腦補出了大量話裡話外的信息。

所以,理解中的信息量=信息發送者發送的信息量+接收者腦補的信息量。

客觀的信息量,則只是根據字符的數量、概率計算出來的信息熵後,得出的可以輸入的信息數量。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某人說話言簡意賅,信息量卻很大;某些人口若懸河,卻廢話連篇,沒信息量。

這個說法沒錯,但是,你可不能和香農的信息量混為一談,得出「話越多,信息熵越高」、「越言簡意賅,信息熵越低」等結論。

因為這些信息量其實指的是其內容質量和傳遞效率。

有沒有乾貨?有沒有精闢觀點?有沒有獨到思想?在一定文字長度/播放時間內,能不能有效表達?

這些其實都是與個人的能力相關,和香農的信息熵、信息量沒有任何關係。

七、思考題

請問:信息熵表示隨機事件自身所含的信息的量,這個表述對嗎?

請問:信息熵表示隨機事件所含有的不確定性的量,這個表述對嗎?

請問:信息熵表示把一個隨機事件確定下來,需要消除的不確定性的量,這個表述對嗎?

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能回答正確,恭喜,你已經掌握信息熵的基本概念了。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熵,粉墨登場!
    ——坤鵬論網上有很多關於熵的文章,寓意豐富,總是讓人浮想聯翩,心馳神往。其實,熵最初被克勞修斯提出來的時候,真沒那麼多涵義。再次,數學也是最嚴謹的科學,一是一,二是二,最容易判斷對錯。最後,數學也是最簡潔的語言,曾經有個問題,「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
  • 坤鵬論:沒有信息熵,就不可能在電腦和手機上聽音樂、看電影?
    ——坤鵬論一、信息熵為了讓信息壓縮得更小通過前面幾天坤鵬論的分享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信息熵在通信系統中的核心作用之一——如何把信息量最大化。這不僅讓坤鵬論想到了咱們古人的文言文,那簡直就是一種完美的、古老的高度壓縮文體。而我們常用的成語、諺語等也是。香農認為,英語是冗餘度比較高的語言,內在的冗餘度約為50%。
  • 坤鵬論:為什麼漢字信息熵大,表現出來的卻是言簡意賅?
    ——坤鵬論昨天《是信息熵越大,信息量越多?還是信息熵越大,信息量越少?》發布後,有網友和坤鵬論進行了討論。坤鵬論琢磨了一晚上,連做夢都在琢磨。所以,資訊理論的信息量都是講從現在的不確定到未來完全的確定性,還需要輸入多少信息。那麼,像「信息量 = 獲取信息前事件的信息熵 - 獲取信息後事件的信息熵」,這樣的公式就不太正確了。
  • 坤鵬論:香農說,信息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
    ——坤鵬論前兩天,我們充分討論了信息的特徵。今天,坤鵬論主要講幾個與資訊理論、信息熵相關的基本概念,如果沒有它們作為基礎,理解後面的內容會比較困難些。同時,再講一下香農給信息的定義是什麼。一、認識信息傳輸模型在開始前,咱們首先得了解信息傳輸模型以及相關的幾個名詞。它們對於後面理解資訊理論和信息熵至關重要。
  • 坤鵬論:為什麼同一本書中文版比英文版薄?
    信息熵高,不代表說的話、寫的文字的品質和內涵就比別人高。——坤鵬論一、香農如何計算文字系統的信息熵?這就是坤鵬論早先提到的,很多看似複雜無解的事情,只有敢於用奧卡姆剃刀披荊斬棘般地精簡後,才能找到清晰的路徑。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香農的信息熵公式:公式中出現的Pi指的是符號系統中某個符號出現的概率。
  • 坤鵬論:人類就是麥克斯韋妖
    ——坤鵬論坤鵬論在《熵這隻時間之矢要將宇宙帶向死寂?》、《物理學神獸之拉普拉斯獸和薛丁格的貓》講了物理界的三隻神獸。今天就再好好說說麥克斯韋妖,這個我們就算把四隻神獸收集齊了。麥克斯韋妖每處理一個分子,本質就是做了一次信息與能量的轉換。獲得信息,總會帶來熵的增加。齊拉特揭示了信息與熵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並開創了現代資訊理論的先河。因為,資訊理論的關鍵就是——度量信息。
  • 坤鵬論:人類為何如此奇妙?因為我們以負熵為食!
    ——坤鵬論一、熵,不是混亂,是混亂程度熵,這個詞至今已經近166歲了。但是,它似乎有著一種迷惑思維的魔力。坤鵬論在看了大量關於熵的文章後也發現,把熵當成混亂,當成不可用能量的佔了絕大多數。包括我自己,起初犯了這樣的錯,現在不小心還是會犯這樣的錯。這裡就再次溯本求源,起碼看過這篇文章的大家,不再犯錯。
  • 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坤鵬論 荒唐的和錯的是這個世界所謂的常識,正是它們蒙蔽了人們的心靈,無法看懂老師揭示的真理,從而才產生了更為荒唐的意見。 在《芝諾,巴門尼德的最強戰士》坤鵬論講過,芝諾發展出了與眾不同的辯論方式——客觀辯證法————不通過別的東西去指出某個命題的不真、錯誤,而是到它自身那裡去指出它的不真、錯誤。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是這樣,那我就從你認為的這樣進行論證,證明它是錯誤的。
  • 坤鵬論:滿滿哲學味道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它是宇宙級的基本規律
    ——坤鵬論一、逆向而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昨晚,WTI原油期貨歷史首次收於負值!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以抽象、難以理解著稱。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定律。不僅表明了熱量轉換的定律,熱機效率的限制,能量質量概念的引入,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熵的概念。
  • 坤鵬論:你可以不懂物理 但不能不明白能量守恆定律
    ——坤鵬論不管是複雜性科學的混沌,還是《從自然界的未解之謎到流動裡面的人生哲理》所說的湍流等概念,它們背後都暗含著一個現象——從有序到無序、混亂。這個現象不得不讓人想起了——熵。同時,再回頭看自己以前文章中對熵的介紹,真的太淺薄了,羞愧難當!所以,這次的系統學習和分享,也是坤鵬論的補課。為了能夠學的、思考的、寫的透徹、深入些,本周的文章將對這個話題展開拆成幾篇來分享。
  • 信息熵是怎樣煉成的 | 紀念資訊理論之父香農
    撰文 | 丁玖(南密西西比大學數學教授)紀念"資訊理論之父"香農的最好方式,莫過於重溫一下他怎樣定義信息熵的數學思想,去理解現代資訊理論這個基本概念——僅用初等代數即可推導,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確定性過程在數學裡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 坤鵬論:如果生命可以永恆 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個笑話
    ——坤鵬論隨著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以及熵的學習,坤鵬論越來越覺得人懂得概率論的基本概念是多麼重要。所以,坤鵬論這部分會放慢些節奏,通過這個機會一起鞏固一下對概率的認識。一、統計學的靈魂之前,坤鵬論比較詳細地講過概率論的發展史。
  • 坤鵬論:不是還原論不明白,只是這個非線性的世界太複雜
    ——坤鵬論在閱讀和分享《反脆弱》時,坤鵬論的腦海中總是不斷閃現複雜性科學的相關知識。兩相驗證,總會心有戚戚然。所以,在分享之初,我就和大家約定了,最後一定要重溫複雜性科學。前幾天,從科學之母的哲學開始講起,我們應該大致明白了,為什麼當今科學界與學科界都如此盛行數學模型?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坤鵬論胡塞爾之後,他的兩位學生馬克斯·舍勒和馬丁·海德格爾,被認為是現象學的衣缽傳承。舍勒是毋庸置疑的接班人,他為現象學在各社會學科的實際應用所做貢獻有目共睹,成就斐然。而海德格爾則比較難以歸類,關鍵就是其志並不想僅囿於現象學,他的目標是自成一派的哲學大宗師。
  • 坤鵬論:人類的教授教鳥兒如何飛翔!
    ——坤鵬論前面的文章講了人類的兩種知識,一個是實踐出真知,一個是學校裡學會的東西。本來人類一直靠著前者進步到現在,結果當今的知識型社會卻主要被後者所統治。今天就來講講塔勒布對此的分析以及坤鵬論的思考。一、人類的教授教鳥類如何飛翔為什麼人們會接受和認同第二種知識?這就牽扯到了副現象。有句名言「學生很聰明,受稱讚的卻是老師。」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
    ——坤鵬論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柏拉圖的另一部早期著作——《克裡託篇》。一直到今天,人們都對蘇格拉底明明冤枉、也有機會潛逃卻選擇了從容赴死而感到疑惑不解,並有著種種猜測。特別講了對法律的尊重,論證了「以錯還錯」、「以惡報惡」、「惡法亦法」,為什麼審判不公,他也不能做出逃跑這等不當行為。這些對話內容還是人類關於公民服從義務最早和最系統的論證,為後來相關理論的發展奠定了方向。蘇格拉底之死確立了公民遵守法律、信仰法律的典範。
  • 坤鵬論:語言系統的信息熵到底有什麼意義?
    ——坤鵬論一、計算語言系統的信息熵到底有什麼意義?通俗地講,在資訊理論中,就是該語言中每個字符轉化為二進位表達平均需要幾個比特。再聯繫信息熵的計算方法,我們不難得出,一個語言系統的字符種類越多,使用頻率越平均,那需要用來表達每個字符所要使用的平均比特數也就越高。那比特數,或者說二進位表達的意義是什麼?——是作為描述信息的一種通用的方式。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坤鵬論隨著不斷地學習、思考,坤鵬論越來越感覺到,很多我們所謂的常識真的經不起推敲和深究,甚至只要稍稍用簡單的邏輯拷問,便會敗下陣來。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心靈哲學的另一派——二元論,看過後,相信你會對上面這段話更有感觸。心靈哲學的二元論包括實體二元論和性質二元論。
  • 熱力學熵:進化論
    我們接著看熵在生物體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生物進化總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
  • 坤鵬論:為什麼周金濤的2019康波預言要落空?
    ——坤鵬論一、為什麼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這兩天,有段話在朋友圈傳呀傳:「最近很多年輕人都很焦慮,主要是之前尼古拉斯·金濤預言: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人生第一次機遇只會在2019年出現。可是大家回顧今年,多半發現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仍然沒有賺到錢……」一直跟著坤鵬論讀下來的朋友,肯定對尼古拉斯·金濤不陌生。他的真名叫周金濤。被認為是中國對康波周期研究得最透徹的宏觀分析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