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2021-01-21 坤鵬論

絕對不聽他說,絕對只看他做。因為,話一出口,必帶節奏,甚至只要是用語言表述出來的東西,都會失真。——坤鵬論

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

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

因為,這個世界上,不能用錢買到的東西很少很少,認知就是一個。

今天讓我們繼續快樂地學習現象學,學習它的方法——現象學還原,這裡面就有這個系列的源起——懸置。

今天這篇字數不到4000(懸置的具體方法明天講),知識點卻非常多,坤鵬論大致數了數,有十多個!

慢慢讀!

一、什麼是現象學還原?

我們無法證明眼見之物如眼見一般真實存在,也就是無法證明眼見為實。

因為,我們不可能跳出自己的主觀,同時觀察自己和世界,來確認兩者是否一致。

所以,胡塞爾認為,試圖證明我這種主觀與世界這種客觀是否一致,既沒有意義,也不會有正確結果,反而會在主觀中越陷越深。

更重要的是,去探尋人們為什麼會對世界確實存在如此深信不疑,根據到底是什麼?

對這一根據的探究,就是現象學的還原,它是現象學的方法論。

通過它,即使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也能重新思考「我為什麼覺得這是正確的」。

現象學還原有兩層含義。

二、現象學還原的第一層含義——懸置

現象學還原的第一層含義是懸置(epoche)。

懸置,就是將對象的所有預先設定的存在加括號(所以懸置還被稱為括弧法),中立化,存而不論,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作判斷。

什麼是預先設定的存在?

就是我們一直以來覺得理所當然的各種想法,比如:生活常識、科學理論等。

可見現象學非常符合哲學的初衷——追問理所當然之事,對所見刨根問底,什麼都不迷信,不管是權威,還是理論。

坤鵬論認為,懸置最好的解釋是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那句名言——「閉上嘴,算數去!」

懸置需要的態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任何事不先入為主,不急著肯定和否定,因為它們都是運用已有的東西進行的判斷。

佛教有個術語叫著相,也有類似的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其實,懸置是古希臘懷疑派哲學家使用的一個詞,指中止判斷或將判斷懸置起來。

它的本義是抑制,也就是抑制住對存在的態度,既不肯定判斷,也不否定判斷,使之達到一種中止、中立的狀態。

懷疑派由皮浪創立。

不過,在他之前懷疑主義就存在,他只是將其整理匯合,並不算創立新的學說。

之後懷疑派經過皮浪的弟子塞克斯都·恩披裡克發展為體系化。

該派主張以懷疑的目的審視一切學說。

它認為任何理論與學說都存在相對立的觀點,沒有一種觀點能夠得到證明是絕對正確的。

所以,人們一旦認同了某種觀點就會為它是否正確而自尋煩惱、庸人自擾。

懷疑主義特別容易俘獲不懂哲學的人,他們看到各派的爭鬥沒有結果,就認為永遠不可能有結果。

懷疑派懷疑一切,認為人永遠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知識,與其花費時間在煩惱上,不如擱置對所有事物的判斷,安心生活。

所以,懷疑主義與其說是一種學說,不如說更像一種解除煩惱的自我安慰,有濃濃的雞湯味道。

後來,皮浪的弟子蒂孟為自家的懷疑主義找到了一種難以推翻的根據,如虎添翼的感覺有木有!

希臘當時的邏輯都是演繹邏輯。

什麼是演繹邏輯?

就是只要前提為真,結論就為真。

最著名的演繹論證當屬三段論,比如:

所有哲學家都是智慧的。

蘇格拉底是哲學家。

因此,蘇格拉底是智慧的。

用字母來代替這些陳述中的主語和謂語,就會得到該論證的基本形式:

所有的P都是Q。

S是P。

因此,S是Q。

人類總有一死。

A是人類。

因此,A總有一死。

笛卡爾當初所做的我思故我在思想實驗,就是典型的演繹邏輯,不去討論結果(是否存在),而是討論出發點(思考的我是存在的,否則誰來懷疑,一切都不存在)。

也就是說,演繹的出發點必須是無可爭議的普遍原則。

但是,蒂孟指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些原則是無可爭議的。

和今天的某些懷疑主義不同,古時候的懷疑主義不懷疑現象,也不懷疑最直接的感受。

比如:蒂孟承認蜜是甜的,但他不會說「蜜肯定是甜的」,他會說「蜜看來是甜的。」

後一種說法是概括的,而前一種說法是絕對的,懷疑主義不相信任何的絕對。

與演繹邏輯相對應的是歸納邏輯。

它是,即使前提為真,結論也未必為真。

也就是不保證結論為真,而只能使我們認為結論(較之其他可能的結論)更合理些。

歸納論證最常見的形式是由若干個別事例出發進行概括。

比如:我們注意到每一隻前齒銳利的動物都食肉,於是就下結論說,前齒銳利的動物都是食肉動物。

再比如:我們發現觀察到的兔子都愛吃胡蘿蔔,所以就得出結論:兔子愛吃胡蘿蔔。

顯而易見,如果初期樣本過少或錯誤,可能會導致推導出來的結論錯誤。

當年,以笛卡爾為代表的歐洲大陸理性主義,一脈相承了柏拉圖的「人生而知理型」,認為人生來就有神、善惡這樣的天賦觀念,人應該依靠天賦觀念 ,使用演繹法獲得正確的知識。

與之相對的是英國經驗主義,代表人物是「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認為知識是通過經驗獲得的,歸納法才是得到正確知識的不二法門。

胡塞爾的懸置與懷疑主義的還是有著不同的,或者說是更上一層樓。

胡塞爾用的是德語的einklammern,它是加括號的意思。

胡塞爾在他的《觀念 》的導言解釋道:

他將要建立的現象學不是事實科學,而是本質科學,為了認識本質,需要一種特別的態度。

我們必須將一切先入為主、習以為常的認識態度「懸置起來」,將整個為我們而存在的自然世界加括號。

放進括號的包括:我們關於世界的所有觀念 ,「我絕對不運用他們的標準」。

比如:一切與現存世界有關的科學、哲學的形上學等。

總結下來,胡塞爾就是要拋棄所有成見,不管它們叫什麼名字,統統放進括號裡面存而不論。

然後,追求既有我的思考在裡面,也有事物在我的視野當中,物我合一,拋開整個存在的現實世界而進入純粹意識的世界。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什麼叫物我合一,一個是純粹意識。

物我合一,需要用兩個直觀來觀察。

繼續以眼前的蘋果為例。

我們確信蘋果是存在的,為了弄明白我們為什麼確信,我們首先要徹底將其懸置,放進括號。

胡塞爾認為,意識並不是一個漂浮著各種各樣意識內容的水槽。

而是像蘋果、西瓜等都有各自對應的意識,意識總是指向某物,這種性質被稱為意向性。

也就是說,意識不是容器,而是燈塔。

意向性有意向作用和意向對象兩個側面。

以知覺直觀和本質直觀(兩者相合稱為內在)為基本,以蘋果等對象形成意識的行為稱為意向作用,被形成意識的事物即被意識的對象(蘋果),稱為意向對象。

知覺直觀:通過眼、耳、口、鼻、手等感官得來的感覺。

本質直觀:通過預先就知道的事物的知識得到的感覺。

知覺直觀和本質直觀組合的內在,具有不容置疑的性質,這種性質被胡塞爾稱為超越。

面對蘋果,我們可以確定它具有紅色、圓形、有香氣等知覺直觀,同時也有看起來好吃、看起來硬等本質直觀,兩種直觀形成了蘋果的意識,它是超越的,我們可以懷疑蘋果是否存在,但這些感覺卻不容懷疑。

直觀讓我們確信蘋果是存在的。

什麼叫純粹意識?

胡塞爾指出,如果整個世界,包括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一切「我思」都被排除後剩下的還有什麼呢?

他認為,經過完全地「排除」後,所留下的,就是現象學的真正對象——「現象學的剩餘者」。

這個「剩餘者」是想排除也排除不了的東西。

也就是說,排除一切偶然的雜質之後,剩下的就是必然之物,這個必然之物就是純粹意識。

現象學關心的不是事物自在的存在——它是什麼,而是它對意識的意向顯現的方式——它會怎麼。

通過懸置,世界成為現象。

真理(本質)就是現象「顯現」出來而被「看」到的東西,是直接被給予的、自明的東西。

正是秉承著懸置,胡塞爾對科學一直持有絕對誠實負責的態度,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自我糾正錯誤,並毅然再從頭開始他的研究工作,他稱自己是個「永遠的新手」。

他終生追求極度精確和嚴密的科學態度,光是速記手稿就有45000頁之多。

懸置被後世稱為洞察本質的方法。

不知為何,每每想到懸置,坤鵬論的腦海中就會出現柳宗元著名詩句《江雪》的畫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你細品,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感受?

三、現象學還原的第二層含義——使一切被認識者只作為顯現者顯現出來

還原進一步要使得一切被認識者只作為顯現者顯現出來。

拗口,難懂!

其實就是把一切都逼入純現象的範圍,讓現象自身顯現自身是如何可能的。

就像直接將你赤條條地扔進危機四伏的叢林,這時你的存在全靠你自己,全靠你自己的本身,你能如何顯現,你就如何存在,你顯現不了,你就沒有存在,沒有誰能事先保證你的存在。

所以,還原並不是把一切東西都去掉,它去掉的只是這些東西的事先設定的存在性。

但是,存在設定被去掉了也沒關係,只要它能顯現出來,我們就討論它。

用孫子的話就是登高撤梯,讓一個人爬很高,然後把梯子撤掉,然後看他怎麼辦?

用通俗的話,就是讓他演,這時候全是本色演出。

用文雅的詞,這叫破釜沉舟,這叫置於死地,這種時候顯現出來的都是最最本質的。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疾風知勁草,人的本質,只有在被逼到絕路的危機關頭才會暴露無遺。

禪宗也常用這個辦法,使學生猛的一下感到,他全靠他自己,最真實的地方只能靠自己。

坤鵬論認為,這其實就是——絕對不聽他說,絕對只看他做。

因為,話一出口,必帶節奏,甚至只要是用語言表述出來的東西,都會失真。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一切,為意識而存在?
    ——坤鵬論經過了以下階段性系列文章的追根溯源:《人的大腦可能本身就是一部機器!》《追根溯源尋找還原論的哲學鼻祖》《亞里斯多德和隱德萊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 坤鵬論:一切都是已經決定好的嗎?
    ——坤鵬論坤鵬論在文章中曾多次提到過決定論,但是,查了查後才發現,以前並沒有對其進行過比較詳細的解釋。本著消滅任何一個「其實並不懂的常識」的理念,今天就來分享我對它的學習和思考。不過,它在很多時候與科學界的還原論可以相提並論,甚至是同義詞。決定論認為:世界上出現的所有事情或狀態中必有先行原因,一切結果都必定存在一個原因,這是作為自然法則(物理法則)的因果律。
  • 坤鵬論:熵,粉墨登場!
    ——坤鵬論網上有很多關於熵的文章,寓意豐富,總是讓人浮想聯翩,心馳神往。其實,熵最初被克勞修斯提出來的時候,真沒那麼多涵義。還記得坤鵬論在《湧現告訴我們,簡單做起+傻傻地堅持,突變必然會來!》提到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正是他最早提出了數字是萬物的本原,數是宇宙的真正奧秘和組成部分。後來還有諸如:英國哲學家羅吉爾·培根說,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坤鵬論隨著不斷地學習、思考,坤鵬論越來越感覺到,很多我們所謂的常識真的經不起推敲和深究,甚至只要稍稍用簡單的邏輯拷問,便會敗下陣來。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心靈哲學的另一派——二元論,看過後,相信你會對上面這段話更有感觸。心靈哲學的二元論包括實體二元論和性質二元論。
  • 坤鵬論:人類的教授教鳥兒如何飛翔!
    ——坤鵬論前面的文章講了人類的兩種知識,一個是實踐出真知,一個是學校裡學會的東西。本來人類一直靠著前者進步到現在,結果當今的知識型社會卻主要被後者所統治。今天就來講講塔勒布對此的分析以及坤鵬論的思考。一、人類的教授教鳥類如何飛翔為什麼人們會接受和認同第二種知識?這就牽扯到了副現象。有句名言「學生很聰明,受稱讚的卻是老師。」
  • 坤鵬論:信息是熵?錯!
    二、維納的信息量公式在《香農八年磨一劍,磨出一個撬動地球的支點》坤鵬論提到,歷史中有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用統計力學的熵公式來度量信息。他們是現代統計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統計學家與遺傳學家R.A.費雪、控制論創始人諾伯特·維納、資訊理論創始人香農。
  • 坤鵬論:不是還原論不明白,只是這個非線性的世界太複雜
    ——坤鵬論在閱讀和分享《反脆弱》時,坤鵬論的腦海中總是不斷閃現複雜性科學的相關知識。兩相驗證,總會心有戚戚然。所以,在分享之初,我就和大家約定了,最後一定要重溫複雜性科學。前幾天,從科學之母的哲學開始講起,我們應該大致明白了,為什麼當今科學界與學科界都如此盛行數學模型?
  • 坤鵬論: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就是我的身體
    ——坤鵬論俄羅斯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一書中借佐西馬長老之口說過這樣一段話:「當整個世界早就走上了歧途,把不扣不扣的謊言當作真實,並要求別人也同樣地說謊的時候,你們怎麼能弄得清真假呢?」
  • 坤鵬論:什麼是現象學?朝向事物本身!
    ——坤鵬論閱讀前的思考:如何證明客觀真的是客觀?當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是不是已經不客觀了?!一、晦澀難懂、詰屈聱牙,還值得學嗎?現象學本身,包括它的懸置、意向性等,可謂哲學中的最抽象、最難理解,讓很多人望之生畏而選擇了躲開。但是,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你攻克某個特別難的知識後,再看其他知識,就會覺得輕鬆許多。
  • 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坤鵬論 在《芝諾,巴門尼德的最強戰士》坤鵬論講過,芝諾發展出了與眾不同的辯論方式——客觀辯證法————不通過別的東西去指出某個命題的不真、錯誤,而是到它自身那裡去指出它的不真、錯誤。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是這樣,那我就從你認為的這樣進行論證,證明它是錯誤的。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上)
    ——坤鵬論坤鵬論寫到這裡,大家一路跟著讀到這裡,我們基本也了解了哲學與修辭學一直的關係。自古希臘時期起,它們便處於對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直到現代,哲學界自己開始反思後,它們才慢慢走到了一起。修辭學與哲學為什麼火水不能相容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柏拉圖對修辭學那麼深惡痛絕?
  • 坤鵬論:柏拉圖的著作原本只是為了普及哲學?
    ——坤鵬論一、對話坤鵬論之前曾講過,哲學家如果加持了文學天賦,那簡直是不想出名,不想留芳百世,都難。而且,坤鵬論越是對柏拉圖了解得多,越能感受到他那永不熄滅的、比恩師蘇格拉底更強烈的政治抱負。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柏拉圖研究哲學的最終目的是政治。
  • 坤鵬論:香農說,信息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
    ——坤鵬論前兩天,我們充分討論了信息的特徵。今天,坤鵬論主要講幾個與資訊理論、信息熵相關的基本概念,如果沒有它們作為基礎,理解後面的內容會比較困難些。這就是為什麼坤鵬論一直強調,凡事先搞清基礎概念以及本質的原因。可見,在信息傳輸系統中,最關鍵的點就是信道。它的容量決定著傳輸的信息量;而信道中的噪聲(幹擾)則影響著信息傳輸的質量。
  • 坤鵬論: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
    記憶是一切智慧之母,記憶產生知識,而語言和文字存儲了記憶,就是它們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任何一門學問,都是一種對世界的言說,沒有言說就不會有學問,哲學也是如此。——坤鵬論不得不承認,巴門尼德否定現象和運動的觀念太過離經叛道。特別是「眼見也不為實」讓人們實在難以接受。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坤鵬論胡塞爾之後,他的兩位學生馬克斯·舍勒和馬丁·海德格爾,被認為是現象學的衣缽傳承。舍勒是毋庸置疑的接班人,他為現象學在各社會學科的實際應用所做貢獻有目共睹,成就斐然。而海德格爾則比較難以歸類,關鍵就是其志並不想僅囿於現象學,他的目標是自成一派的哲學大宗師。
  • 坤鵬論:與相對論媲美的科學未解之謎——湍流
    ——坤鵬論坤鵬論在《讀懂了冪律,就讀懂了成功曲線》講了,複雜性系統永遠存在跌入混沌的概率,而這個概率發生的分布規律遵從於冪律。有人說,宇宙中最偉大的曲線是冪。而這個曲線的分布規律就是冪律。自然界確實存在著很多很多遵從冪律的現象。
  • 坤鵬論:滿滿哲學味道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它是宇宙級的基本規律
    ——坤鵬論一、逆向而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昨晚,WTI原油期貨歷史首次收於負值!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以抽象、難以理解著稱。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定律。不僅表明了熱量轉換的定律,熱機效率的限制,能量質量概念的引入,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熵的概念。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中)
    ——坤鵬論一、「一」、「有」、「無」在《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中,坤鵬論講了:1.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規定這個世界的絕對本質為「一」。「一」是,不被產生的、不消逝的,完全的,自成一類的,自倚的,不動的和無始無終的,它無所謂過去,也無所謂將來,而只是現在,同時是全體;2.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 「審判」達爾文
    ——坤鵬論要更好地理解尼採的哲學,特別是他的超人理論,就必須對進化論有所認知。在《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中講過,尼採將達爾文同時列到了他的好人榜和壞人榜,這又是為什麼呢?在《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中,坤鵬論還介紹一種假說——因為語言障礙阻止了尼安德特人完成自我進化的飛躍,最終倒在了進化之路上,被造物主淘汰出局。與單一起源論相反的是,多地區說。它認為,人類是從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分別而又幾乎同時出現的直立人種群進化而來的。
  • 坤鵬論:哲學研究的是什麼?有哪些分類?
    ——坤鵬論「面對大自然,我們必須心懷謙遜。」英國首相詹森最近如是說。這句話再次讓坤鵬論想起了當年項羽烏江自刎前的仰天感嘆——「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很可笑,人只有到了絕境才會想起這個世界並不由他來掌握……更可笑的是,這句話不斷被後世那些落敗的帝王、梟雄們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