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歐根尼・拉爾修( Diogenes Laertius)是一位知名的哲學史研究者,他將哲學形成的歷史寫進了《著名哲學家評傳》一書中,這本書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研究。
地球上許多地區在遠古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文明,拉爾修認識到這點,他在書中舉例道:「波斯教士、美索不達米亞的佔星術士、印度修行者、凱爾特人與高盧人中的德魯伊教成員,以及埃及祭司與先知……」但是這些文明土壤,都不能算作哲學誕生的地點,除了古希臘。
他說,正是從希臘人開始才有了哲學。正是從希臘人開始才有了哲學!正是從希臘人開始才有了哲學!(重要的事說三遍)
第一個使用哲學這個詞又自稱哲學家的人,是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Pythagoras認為哲學家( philosopher)是一個謙虛之詞。它由兩個希臘語詞構成:phil意味著「愛」;sophia意味著「智慧」。Pythagoras稱:除了上帝外,沒有人是智慧的。他拒絕「智慧」稱號,寧願人們稱他為一位「哲學家」或者「愛智慧的人」。
我們今天稱作哲學的學科,就是對智慧的研究。有時,它又簡稱為智慧。其早期的實踐者,以聖人( wise men)、智者( sophos)或詭辯家( sophist)著稱。
畢達哥拉斯成就非凡,建立起了畢達哥拉斯學派,但古希臘的哲學歷史,還要比畢達哥拉斯更早——這就是米利都學派。
最早的哲學,源於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小亞細亞海岸的伊奧尼亞(Ionia)地區,這裡相對繁華。這裡誕生的哲學,取名伊奧尼亞學派,又因為米利都(Miletus)城邦最為著名,故又稱作米利都學派。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是米利都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這三位哲學家,都對宇宙運行、萬物演變、天地形狀等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米利都為什麼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歸根究底,源於它獨特的政治文化氛圍。和巴比倫、耶路撒冷、古埃及都不同,古希臘並沒有邁向大一統,它仍由分裂的城邦構成,通過許多雕塑,我們都能感受到,這裡開明的氛圍和自然主義精神。
古希臘這種聯邦式初級形態體系,極大地解放了思想,讓人文主義在這裡萌芽,繼而,誕生了偉大的哲學先驅。
哲學和科學其實是不能分割的,哲學概念的提出,必然要對自然進行觀察,觀察就容易得出科學理論,這是相輔相成的。
作為哲學第一人,泰勒斯就有了幾條幾何定理,比如,圓被直徑二等分、直徑所對圓周角是直角,他甚至用影子測量了金字塔高度,這簡直就是相似三角形的初級應用。
另一方面,泰勒斯在B.C. 585就預言了日食,並駁斥了神學說,指出這是自然現象。這種思想是極為超前的。
即便古中國觀星技術也十分發達,但仍沒有誕生這樣偉大的思想。古中國一般認為聖德不昭,上感於天,天降警兆,故日有食。無論是信神,還是信天,都缺少了些樸素的自然主義精神。
所以,古埃及這樣大統一的千年王朝固然穩健,古希臘分裂的聯邦也不是想像中的弱小,相反,這種體制還展現出巨大的活力。
泰勒斯認為萬物起源於水,阿那克西曼得認為水還不夠基礎,提出了阿派朗的假設,而阿那克西美尼認為阿派朗概念太虛,取了個折中的方案——萬物起源於氣。除了哲學探討外,阿拉克西曼德還發明了日晷,繪製了世界地圖和星象圖。
除了偉大的哲學思考外,他們的成就還廣泛涵蓋了幾何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熱物理學、普通物理學乃至宇宙物理學。
科學的發展,就伴隨著對神學的質疑,比如泰勒斯通過對地震獨有的解釋,而抹去了海神波塞冬存在的意義。
其他文明難以發展出先進哲學,多和神學統治力過強有關,比如禁慾、尊禮、崇聖、素食、篤信教義等。同時,神學已經有一套完整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說,包括但不限於輪迴、靈肉、宇宙等方方面面,讓人民不疑有他,思想逐漸禁錮,成為既定軌道上運轉的機器。
泰勒斯的理論奠基了哲學和科學的道路,梭倫的改革埋下了民主和憲政的種子,古希臘的開明,讓這裡的先賢保留了思辨、批判和探索精神。
米利都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太久,公元前494年,在一次反抗波斯帝國的嘗試之後,米利都被波斯人洗劫一空、夷為平地,大部分市民被當作奴隸流放到波斯灣。
至此,米利都文化結束了它在古希臘文化中的首席地位。一個世紀後,這座城市廢墟重生,再度繁盛起來,但是古希臘的哲學中心,早已從米利都轉移到了其他地方,並相繼湧現了許許多多偉大的哲學、科學家。
米利都作為哲學發祥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它給人類帶來的財富卻是數之不盡的。愛琴海開明的風氣,古希臘獨有的體系、海港的商業繁榮及相對富庶的經濟,共同造就了公元前6世紀這裡的思想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