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一種現代觀念,哲學家以獨特的思想,建立了西方的科學

2021-01-09 陳娟帶你看電影

提到宗教文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文化中的科學。根據一種極為常見的理解,科學史有三個迥然不同的階段。據說科學起源於古希臘,當時哲學家第一次擺脫了祖先的神話,尋求自然現象的理性解釋。隨後,基督教的出現使科學遭遇了挫折在中世紀顯著衰落。但是隨著17世紀的科學革命,科學勝利地出現了,此時它終於擺脫了宗教,沿著進步的道路走到現在。

在這個敘事版本中,西方科學的建立通常被歸於哲學家泰勒斯,他生活在位於今天土耳其西海岸的希臘殖民地城市米利都。他之所以備受尊崇是因為他的思想有一些典型特徵,包括拒斥超自然的解釋,尋求統一的自然本原,願意就關於世界及其運作的各種思辨的相對優點進行理性爭論,等等。於是,西方科學據說誕生於古希臘人當中,他們將其發展到較為複雜的狀態然而,隨著羅馬的陷落和基督教的興起,科學的命運衰落了。

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思想領袖將精力投入神學,幾乎沒有時間系統地研究自然。然後,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使古代科學的目標和理想重獲新生。雖然伽利略、波義耳和牛頓等17世紀的人的科學理論在內容上有別於之前的任何東西,但這些人被認為是本著與其希臘先輩同樣的精神來研究自然的。這些傑出人物為科學奠定了新的基礎,此後一代代科學家的非凡成就都建立這些基礎之上。

這些長時段歷史中的關鍵轉變環節包括:科學在古希臘人那裡開端,隨著基督教的興起而衰落,以及在現代早期隨著古人理想的恢復而重獲新生。17世紀科學革命是這些歷史中的關鍵事件,因為它不僅延續了古希臘自然研究者的精神氣質,而且預示了現代科學的偉大成就。著名劍橋歷史學家說科學革命「使基督教興起以來的所有事物相形見絀,使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降格為一些插曲」,此時他想到的正是這種歷史觀。至於科學的祖先,巴特菲爾德欣然承認,「自然科學本身是作為古希臘的遺產而進入現代世界的」。

這種對科學及其歷史的看法的一個有趣特徵是,科學從一開始就被置於與宗教的一種特殊關係中。泰勒斯及其米利都學派的思辨之所以被視為「科學的」,是因為據說他們明確突破了對自然現象的盛行的神話解釋或宗教解釋。在這些敘事中,科學甚至在誕生之時就能對宇宙提出一種不同的解釋,它比宗教和神話解釋更加理性。這些歷史的第二階段同樣認為,科學和宗教是以種特定的方式聯繫在一起的。

古典文化常被設想為已經「失去了勇氣」,墮入一個「焦慮時代」,為神秘宗教的興起和基督教的最終勝利鋪平了道路。教父和中世紀的基督教作者據說把希臘科學和異教聯繫在了一起,從而阻礙了科學活動。他們的注意力所聚焦的不是這個世界的物理運作,而是如何滿足來世拯救的要求於是乎。

在信仰的中世紀,據說教父及其經院繼承者要麼阻礙了科學,要麼忽視了科學。言外之意是,科學革命僅僅是通過克服前個時代的宗教專注和偏見來實現的。伽利略遭到宗教裁判所審訊這個臭名昭著的例子似乎確證了這一觀點。現代科學興起之後是歐洲社會的世俗化,這一事實可算作科學與宗教總體上負面關係的進一步證據。

雖然今天的科學史家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這種敘事中的許多內容,但它繼續頑固地控制著大眾的想像,影響著關於科學及其歷史的許多非專業敘述。在晚年的一篇論文中,頗有影響的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聲稱,「科學」傳統是泰勒斯及其直接繼承者開創的,當它遭到「勝利的、不容異己的基督教」的壓制時,它便在西方死去了。雖然科學「在中世紀被惦念和哀悼」,但最終在文藝復興時期才得到恢復,「在牛頓那裡得以完成」①類似的說法亦可見於許多科普著作和學校教科書。

物理學家和科學作家在最近的本書中宣稱,宗教是「解釋宇宙的第一次系統嘗試」。但隨後出現了科學,它「通過非人格的力和自然物理過程,而不是通過有目的的超自然動因的活動」進行解釋。戴維斯還說,每當宗教解釋與科學解釋發生衝突時,總是科學取得了勝利。

在哲學家最近對科學技術史的考察中,我們再次被告知,西方科學始於米利都的泰勒斯。他和他的繼承者們「第一次認為,宇宙可以僅僅通過運用理性而得到理解,而不是憑藉神話或宗教」這些觀念促使古希臘人建立了機構,個人在裡面「像今天的大學那樣從事科學」。基督教在古代晚期的出現終止了這些機構,但科學在科學革命時期得以復興。

雖然這種敘事可能會讓有些人感到安慰,但實際情況完全不同。就希臘科學所扮演的角色而言,我們只要認真考察就會發現,認為希臘科學拒斥神話以及所謂與宗教不相容,這種常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但凡讀過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殘篇的人都會注意到,諸神和神聖本原在其中無處不在。事實上,其他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也以各種方式假定了類似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這意味著一個有序但被賦予了神性靈魂的宇宙。

明確而連續的思維方式觀念—神話創作的和理性主義的—也很難成立。例如我們看到,希波克拉底醫學的開端與對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崇拜的興起完全一致,這些明顯不相容的治療方法相安無事地共存於同樣的地理區域。此外,使用這些迥然不同的治療方法的人還共享許多相同的方法,且不必說希波克拉底誓言祈求了阿波羅、阿斯克勒庇俄斯和「一切男女眾神」。

把這斥為虔誠的粉飾便無法理解宗教觀當時如何滲透於生活的各個方面。「科學」與神話之間的對立敘事也過分粗糙地理解了神話的作用及其與理性的關係。神話並非提供了與「科學」不同的另一種解釋。神話被認為不僅與對自然界的理性哲學解釋相容,而且也是傳播深刻哲學真理的重要工具。

因此,認為神話與理性解釋不相容,或者設想西方歷史的神話階段讓位於一個原始科學的時代,這是錯誤的。但這種對科學史的常見重構的最重要缺陷也許是認為,古希臘人關於宇宙的這些解釋擁有現代科學的精神氣質,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持有現代科學的目標和方法。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方舟子:幻想用"東方科學"拯救"西方科學"是無知
    近年來國內有不少人倡導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內容(例如卜卦、風水、中醫)樹立為「東方科學」,以與被稱為「西方科學」的現代科學相對抗。「東方科學」的主要特色,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的。「東方科學」在國際上沒能獲得承認的原因,據說是由於西方人理解不了陰陽五行。
  • 中國觀念對歐洲藝術的影響和中國思想在西方的滲透
    中國提供了文明、富裕和強盛國家的第一種例證,該國的這一切,均與基督教沒有任何關係,而似乎是建立在理性和自然法基礎上的。它就這樣強有力地促進了近代政治思想的形成,甚至它的某些基本制度,也無一不被歐洲所仿效。
  • 西方教育思想的後現代主義特徵
    一方面,在動搖傳統世界觀的過程中,科學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現代自然科學所揭示的現實事物的相對性、非確定性、不完全性,打破了人們舊有的確定性的世界觀,為後現代主義思維方式的形成做好了鋪墊。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並非無本之木,它是植根於西方文化傳統之中的。因為後現代主義思想的本質特徵就是對起源於希臘的西方哲學傳統,特別是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的「現代主義哲學」的全面批判,這標誌著當代哲學思維的一次重大轉向。
  • 邏各斯與努斯:西方科學文化的兩個原點
    從結構上看,西方科學文化不僅包括技術的、實證的、數學的或邏輯的形而下層面,而且包括科學的精神、理念、理想和價值觀等形而上的層面。如果說前者構成了科學文化的形而下之「體」,那麼後者則構成了科學文化的形而上之「魂」。[1]對西方科學文化根源的完整理解,應當包括這兩個層面的文化淵源。懷特海指出,西方現代科學不僅導源於希臘,也導源於羅馬。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一開始中國人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覺得打不過人家;後來慢慢地發現堅船利炮的背後是發達的科學技術,然後進一步理解到西方的典章制度和哲學思想,這些都和科學技術有著一種關係,儘管不是表面的、直接的聯繫,所以中國人才有興趣去了解西方哲學。比如我上個學期開課講亞里斯多德,他的思想在現代科學技術出現之前就已存在,其對於科學的理解——或者說希臘科學思想,奠定了後來整個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形成的邏輯基礎。
  • 「書摘」《自然法、自然法則、自然權利》|前言、科學概念
    當我剛開始研究西方世界的自然法學說史時,我主要關心的是牛頓物理學在現代早期歐洲出現的歷史重要性。我那時被以下這一事實所困惑在伊斯蘭世界和中國都沒有出現類似的東西,儘管如此,它們卻常常(在前幾個世紀的思想生活成熟度方面)都領先西方。由此,我便去探究西方久遠文化傳統的獨特之處,特別是細緻地思考對自然秩序之本質的多元理解,故還有,由這個傳統傳遞給現代早期世界的「自然法則」。
  • 康德、莊子、量子力學:康德為什麼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康德,被人們公認為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之後,對西方近現代文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即使一些不熟悉哲學的人,一提起康德,估計也聽說過他的大名。康德生活在18世紀中葉,是西方啟蒙運動最後一位思想家。
  • 中國如何避免西方的現代性錯誤
    西方現代主義哲學強調分解研究高於整體研究、個體高於社會、分析高於綜合、價值中立研究高於包含人類價值尺度的研究。西方的許多大學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價值觀念之上的。然而,作為一個後現代的大學,我們追求用整體性方法去展開教育。在課堂和項目中,我們尋求事實和價值、個人和社會、分析和綜合,傳統和創新之間的平衡。我們的使命是訓練領導者能造就一種對所有人都有利和全局性的全球合作關係。
  • 現代公民觀念建構中的「東方社會」
    內容提要:在當代政治實踐與政治理論中,公民觀念的普遍發展、公民身份的普遍建立,奠定、勾勒了現代政治的基本關係維度,也為理解、考察國家與社會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解釋維度。在普遍的認知中,公民觀念的興起、形成往往被視為歐洲社會的獨特產物。
  • 西方哲學的起源,第一哲學家!原來不是蘇格拉底,而是他!
    這一時期,人們認為神人同行同性,諸神有著與凡人相同的體態相貌、七情六慾,沒有「從無到有」的創世觀念,神的意欲行為和自然的生成變化被不加區分的交織成一副世界圖式,這個自給自足的世界觀長期統治著人們的思想,直到公園前6世紀左右,人們開始對普通人習以為常的觀念感到詫異,邏輯思辨的智慧自此開始。
  • 從現代到當代—西方現代藝術的「藝術客體」觀念轉化
    與西方現代藝術的藝術客體觀念相關的兩個概念:原創性、再現,這兩個關鍵詞意義的變動及其相互關係構成了現代主義藝術客體觀念改變的核心。原創性意味著,在某種意義上是第一個,有一種優先權或缺乏先例的含義。原創性的考察需要考慮年代和歷史序列。而且,它還同階級問題相連,即一種社會特權或門第的高下(一個人繼承了階級地位和財產就像一個人繼承了某種藝術傳統)。
  • 中醫: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身份」
    餘英時先生的《中國文化史通釋》一書裡,有篇文章《古代思想脈絡中的醫學觀念》,也談到中醫是不是科學的問題。「五四」以來,中醫的科學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迄今為止,雖然研究的成果汗牛充棟,但似乎仍然沒有明確的結論。不少人一旦說到這個話題就開始爭論、最後甚至傷及感情……在「五四」時期,總體上看,「中醫不科學」乃是主流意見。
  • 僧侶與哲學家:從科學研究到心靈探索
    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想到要做這個決定?為什麼?馬修(以下簡稱「子」):我從事科學研究,主要是源自對事物探索的熱忱。之後所做的一切絕不是在否定科學研究,因為科學研究本身是一種迷人的追尋。然而,我突然發現這種研究,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生命最基礎的問題,甚至我發現科學研究的目的也不在解決生命根本的問題。簡而言之,科學雖然很有趣,但是不足以讓我的生命有意義。
  • 建立西方科學史譯著的高地
    高門檻造成翻譯「高難度」 至於圖書「稀缺」這一現狀的深層次原因,吳國盛一語道出:「國內西方科學史研究尚處在草創階段,缺乏專業研究人員、缺乏學科規劃。」科學史學科建立已經有一百多年了,西方學者利用自己的語言和資料優勢,產出了浩如煙海的優秀研究成果。
  • 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原標題: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歐洲文藝復興促進了西方世界人的覺醒,人本主義復歸帶來了西方近現代科學技術繁榮。中西方科技發展速度自中世紀起形成強烈對比。   三年多來,我一直研讀林德宏著的《自然科學史概要》,循著西方科學發展的脈絡,走進西方科學家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深邃活潑的思想體系,探尋西方科技興盛的緣由,我提煉歸納了近現代科學興盛於西方的七方面原因。   一是科學家的自由意志。科學發展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即體現國家意志的外在動力和科學家探索未知的內在動力。
  • 影響西方歷史進程的20個哲學思想流派,知道一半算你牛
    現代西方哲學流派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後西方流行的各種哲學派別,是近代西方哲學的繼續。 現代西方流行的哲學流派雖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屬科學主義(實證主義)與人本主義(非理性主義)兩大思潮。
  • 西方人文精神傳統與近代科學思維
    至於「科學精神」,我認為,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是它的思維方式。愛因斯坦說,近代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成就為基礎的:一是以歐幾裡德幾何學為代表的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二是文藝復興時期證實的通過系統的實驗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的重要結論。可以說,邏輯原則和實驗原則是近代科學思維的兩個主要特徵。一種思維是否具備科學性,關鍵在於它是否具備這兩個特點。
  • 許紀霖作品集合,小編力薦《現代中國思想的核心觀念》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學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大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思想史專業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擔任上海歷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雜誌編委。 近年來主要從事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史和知識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
  • 奧地利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開放社會!
    牛頓之後的二百年間,絕大多數西方知識分子認為,新科學是確定的知識,確鑿的事實,是可以信賴的。新的科學事實或規律一旦被發現,就不再會改變。這個發現也深刻的影響了哲學界,因為愛因斯坦以前,對確定性的尋求一直是西方哲學的核心,牛頓的科學體系也使西方人深信,人類世界及宇宙都具有根本性的意義,處於一種可靠的知識框架或理性規則之中,我們的知識是可靠的,是值得信賴的。但是現在,愛因斯坦告訴我們,一切(包括物質最小的單位質子、電子等)都處於不確定的狀態,以前所建立的「知識體系」根本不存在,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絕對意義上的確定性知識值得相信。
  • 何為科學哲學家?了解完他的經歷和建樹你就明白,中國最缺這種!
    奧圖·紐拉特(1882年-1945年),奧地利人,首先他是位科學家,然後對哲學、社會學及經濟學都深有研究,廣有著作,而且還是現代物理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在因納粹而被迫逃離到英國前一直是維也納社交圈的知名人物。跟維也納學派中很多學者都有交往和思想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