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幻想用"東方科學"拯救"西方科學"是無知

2020-12-05 鳳凰網讀書

近年來國內有不少人倡導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內容(例如卜卦、風水、中醫)樹立為「東方科學」,以與被稱為「西方科學」的現代科學相對抗。「東方科學」的主要特色,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的。「東方科學」在國際上沒能獲得承認的原因,據說是由於西方人理解不了陰陽五行。其實在西方歷史上,也曾經流行過類似陰陽五行的學說,統治西方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那就是源自古希臘哲學的四元素學說。這個思想體系非常精緻、巧妙而龐雜,其「博大精深」的程度絲毫不比陰陽五行說遜色。

這個思想可以一直追溯到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約公元前625~547),他是第一個嘗試完全用自然因素解釋自然現象的人,並提出了這麼一個大問題:物質歸根結底是由什麼構成的?他猜測宇宙萬物都是由同一種基本元素構成的,那就是水。

其他古希臘哲學家都跟著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分別給出自己的答案,連師生都會為此互相吵架,真正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例如泰勒斯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0~546)認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種不明確的無限物質。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約公元前585~525)則認為基本元素是氣,氣稀釋成了火,濃縮則成了風,風濃縮成了雲,雲濃縮成了水,水濃縮成了石頭,然後由這一切構成了萬物。那位留下了「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這一名言的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35~475)認為萬物由火而生,所以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恩培多克勒(約公元前490~430)對此來個兼容並包,綜合了前人的這些看法,再添加「土」,就有了水、氣、火、土四元素。特別看重幾何學的柏拉圖(公元前427~347)把四元素幾何化,認為組成它們的原子形狀分別是體現其性質的一種正多面體:火原子是最為銳利的正四面體,氣原子是幾乎讓人感覺不到的正八面體,水是像小球一樣滑溜的正二十面體,土是能夠堆砌起來的立方體。

正多面體共有5種,還剩下一種正十二面體沒有元素可與之對應,柏拉圖說它是神用來排列天空的星座的。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認為組成天體的元素與地球不同,是純粹的「以太」。多了這一第五元素,各種元素倒是可以和各種正多面體一一對應了。不過亞里斯多德不像他的老師那樣痴迷幾何學,對這種做法並不感興趣。

亞里斯多德把四元素學說發展成了一個能自圓其說的體系,看上去很迷人。例如,這個學說能解釋為何宇宙以地球為中心,井然有序:土最重,組成了地球的核心;水較輕,覆蓋在地球的表面;氣、火更輕,籠罩著地球或向上飄揚;以太最輕,位於天上,繞著地球運行。

亞里斯多德認為,四種兩兩互相對立的原始性質才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冷-熱、幹-溼。不同的元素是由這些性質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火是熱加幹,氣是溼加熱,水是冷加溼,土是幹加冷。因此元素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例如,把水加熱,水中的冷被熱取代,水就變成了氣。

四元素學說滲透進了西方傳統學術的各個方面,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370)據此提出的四體液學說。它認為人體有四種體液分別與四種元素相對應:由肝製造的血液(氣),肺製造的黏液(水),膽囊製造的黃膽汁(火)和脾製造的黑膽汁(土)。人之所以會生病,是由於四種體液失去了平衡所致,治病就是要讓體液恢復平衡,因此衍生出了放血、發汗、催吐、排洩等療法。西方傳統醫學用整體的觀念看待人體和疾病,主要用草藥入藥,認為不同的草藥有不同的冷-熱、幹-溼屬性,可以藉助它們讓體液恢復平衡。處方往往同時用很多味草藥,講究不同草藥之間的相互搭配。這些觀念和做法都與中國傳統醫學很相似。

第一個認真地質疑四元素學說的學者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公元1627~1691)。他在1661年發表《懷疑派的化學家》,對古代元素學說進行了批判,認為它們都不是真正的元素。他提出,元素應該是指既不能由其他物質生成,也不能相互轉換,無法再分解的某種原始、簡單的東西。他並提出,元素的種類有很多,什麼東西能被算是元素,要用實驗來確定。對古代元素學說的否定,可以視為化學創建的一個標誌。四體液學說的壽命還要長一些,直到19世紀還有很多醫生相信,隨著現代醫學的興起才遭到了徹底的否定。現在西方學界實際上已無人還相信四元素學說,但是在民間還有人信奉,例如星相術仍然把它當成理論依據之一。

四元素說其實並不是很離譜,可以把它看做四種物質形態的象徵:土、水、氣、火分別對應著固態、液體、氣態、等離子態。但是那畢竟只是古人對世界本源的一個充滿臆想的樸素看法,不管其體系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在現代科學興起後,在西方就被無情地拋棄。而更為簡陋的陰陽五行說卻至今風靡中國學界,甚至被當成了科學,繼續用它來指導治病看風水,這倒是很有東方特色的。還有人幻想用「東方科學」來拯救「西方科學」、西方文明,則是對西方思想史的無知。

王勇

相關焦點

  • 東方玄學和西方科學
    有人問:「老師,東方玄學很厲害,為何近代沒有偉大的科學發明?現代我們用的手機、高鐵、飛機無不依賴高科技的創造,但是東方玄學沒有做出什麼傑出的貢獻吧!」答:「這個問題很有深度,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近代科學高度發展的根源,來自於信息技術的革命,而發明信息技術的源頭是什麼?
  • 方舟子對王菲講科學是「對牛彈琴」?
    距離大年初三,也就是傳統習俗中容易與人口舌紛爭的「赤口」剛過一天之後,「打假鬥士」方舟子與天后王菲就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兩人就一尊火災中完好無損的木製佛像展開一番信仰和科學的辯論,互相稱對方不懂,王菲稱方舟子是科學的不講理,並稱討論的重點並不是木頭能否被燒著的事實,而是某種內在的力量,這種東西你不懂我懂,我們體會的是內因,你看中的是外緣。方舟子則回敬稱王菲不要信仰地不講理,究竟是你不懂還是我不懂,戰至最後,王菲自己都覺得能和方舟子對話挺不可思議的,道了聲過年好收工,目前這則被稱作「實驗遭遇傳奇」的論戰還在繼續。
  • 為什麼科學時代是從西方開始而不是東方呢?
    但其實縱觀中國五千多年延續下來的歷史,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不管是在國力,還是人類文明、文化多個方面,都遠高於西方世界的發展。然而盛極必衰,從蒙古國分裂,建立元朝,再到明代開始,這一階段東方開始逐漸弱勢下來,而此時的西方卻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為之後的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方舟子:記憶移植沒有科學依據(圖)
    方舟子快評  如果記憶能夠移植,豈不意味著將來被移植了豬心臟的人也有了豬的記憶,會出現豬一樣的行為?  在接受新的心臟、肺或肝的同時,接受者是否可能也接受了捐獻者的喜好、憎惡、記憶、情感特徵和性傾向呢?
  • 不服中醫是偽科學 老中醫與方舟子打賭2000萬
    相關閱讀:方舟子:我為何不相信中醫療效   打賭:中醫西醫治病比賽  昨日,記者在新華網論壇看到這個《用二千萬元挑戰方舟子,以鐵的事實捍衛中醫藥!》帖子。  「以『西方科學』的隨機、雙盲、對照、可重複等一系列原則,在合理的、公正的監督機製作保證的前提下,對我治療運動員的軟組織損傷、背傷和關節疼痛的用藥過程和治療效果進行最嚴格的驗證,用現實療效檢驗中醫是否科學。並作5至10年的遠期療效跟蹤。」
  • 方舟子受聘網站首席科學顧問 網友褒貶不一
    >   昨日,互動百科對外宣布,已經聘請方舟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顧問。  方舟子與互動百科聯手  昨天中午,互動百科官方微博的一條更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知名科普作家、學者、反偽打假人士方舟子現正式入駐互動百科擔任首席科學顧問!微博上有人愛約架,而@方舟子擅長約「假」,約您一起打假求真知!」
  • 鍾南山院士的科學素養高不高,方舟子們表示不屑,大家認為呢
    方舟子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以打假成果豐碩贏在全國得了名聲。但是,方舟子及其同伴因為完全否認中醫,受到巨大爭議。本次似乎有意針對鍾南山院士,可能也會引起巨大爭議。方舟子的網站新語絲是其個人和同伴的文章聚集地,經常發布關於一些學者和學術觀點的文章
  • 方舟子出任互動百科首席科學顧問
    方舟子網易科技訊 7月11日消息 互動百科今日對外宣布,已經聘請「知名打假人士」、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顧問。據介紹,將在互動百科平臺開闢「方舟子說真知」欄目及「方舟子百科」站點。
  • 王菲VS方舟子:並非非黑即白的爭論_網易新聞
    西方科學與上帝再見後,誕生了用科學衡量一切的「科學主義」 兩次工業革命的迅速更迭,電的發現、法拉第到愛迪生,讓西方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質的飛躍,科學讓人類生活迅速改變下,主張用科學詮釋一切的科學主義思潮興起,該思潮認為,現實世界沒有什麼是不能拿自然科學規律來衡量的,物理學家盧瑟福甚至放言,
  • 美國教授欲告方舟子 《科學是什麼》或涉嫌抄襲
    羅伯特說,該人將這本書用兩種形式重新發表,一是發表一系列文章。二是把整部書通過一個叫做「Vanity」的出版機構重新發表。  羅伯特得知後告知出版商,但得到的回答是「無所謂」。  因為,如果為此走法律途徑的話,羅伯特估計大概需要幾年,付出50萬元美金。如果要採取法律行動,唯一理由就是那個人賺了大筆的錢,而你贏了官司,可以得到豐厚的補償。
  • 方舟子受聘互動百科首席科學顧問 CEO確認
    昨日,互動百科對外宣布,已經聘請方舟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顧問。網民對此的反應,也一如既往地呈現出膠著的態勢,在一份調查中,認為「值得期待」和認為「互動百科冒險」的網民總量不相上下。  方舟子與互動百科聯手  昨天中午,互動百科官方微博的一條更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知名科普作家、學者、反偽打假人士方舟子現正式入駐互動百科擔任首席科學顧問!微博上有人愛約架,而@方舟子擅長約「假」,約您一起打假求真知!」
  • 方舟子正式入駐互動百科 出任首席科學顧問
    DoNews 7月11日消息 互動百科今日正式對外宣布,知名科普作家、反偽打假人士方舟子入駐互動百科,擔任首席科學顧問一職。據介紹,作為首席科學顧問,方舟子將在互動百科平臺開闢「方舟子說真知」欄目及「方舟子百科」站點。通過這些欄目與站點,方舟子會闡述其觀點,並不定期與網友互動、解答問題,同時還會針對互動百科專業領域詞條進行協作,提升內容質量。
  •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近日,有「打假鬥士」之稱的方舟子與信奉佛教的娛樂明星王菲近日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兩人就一尊火災中「完好無損」的木製佛像展開了一番關於信仰和科學的辯論,王菲認為方舟子是「科學的不講理」,方舟子則回敬稱王菲「不要信仰地不講理」。那麼,王菲方舟子之爭究竟是出於對科學的迷信而作的捍衛還是對信仰而作的本能呵護?鳳凰網華人佛教將就此事件獨家採訪哲學界、佛學界、科學界等知名學者,由他們為我們解讀王菲方舟子之爭的學術觀點。以下是上海佛教協會金易明先生的觀點。
  • 科學猜想與科學幻想的區別
    科學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環節,科學猜想與假說是通向真理的橋梁。大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任何一個科學學說的提出,任何一個科學理論的產生,都是科學家在已有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首先提出猜想或假設,最後通過實驗予以驗證的。
  • 玄靈批舟子:邏輯惡霸方舟子
    方舟子一直要求對方舉證,自己作為「主張一方」卻從未真正意義上地舉證過。他寫了很多文章說中醫不科學,但也僅僅是在找「中醫」和「科學」的差別。換句話說他只說明了中醫和科學是不同的道路,並沒有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中醫不科學,更不能說明中醫無效。你想說中醫不科學,至少得用科學的方法,拿出實驗或論文,解釋中醫不科學的具體原因。
  • 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破解科學謎題
    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破解科學謎題 大象為什麼不長毛 2010-09-10 來源:海豚出版社
  • 方舟子被指為科學不要朋友 是中國樹敵最多的人
    方舟子遇襲擊前的五天,豆瓣網上出現了一個叫「群毆方舟子」的小組,內有網文稱:「如果給你們一個機會接近方舟子3米內……要揍他的來報名。工具自備,皮帶鞭子棍子甩棍都可以,以打到瘀青打到腫為目標。」方舟子遇襲次日,該頁面已被刪除,一如逃無蹤影的兇手。  論戰中方舟子常顯露出逼人氣勢。
  • 中國人應該珍惜方舟子
    第三,方舟子唯恐天下不亂,打韓寒、滅李一、揭唐駿,和他有關無關的人,他都去打假、挑事,純粹是製造話題炒作,近乎網絡推手以吸引眼球牟利。第四,方舟子毫無學者風度,時時以科學權威自居,卻總糾纏於雞毛蒜皮,不容許他人質疑,對別人的錯誤窮追猛打,甚至狂揭隱私,受到攻擊則無所不用其極。
  • 今日輿情解讀:「崔方」網絡對掐既傷和氣又傷科學
    都是有美國和西方背景的人在推,轉的都是美國和西方的基因。有的用科普的名義,有的用民主的名義,似乎都與國別無關。真的嗎?真是這樣的嗎? 科學在爭議中前進 時評漫畫撰稿人王乃玲 :科學在爭議中前進。 網友「酒醒何處之曉風殘月」:你的觀點很對,科學的研究與探索不會因為爭議而停止的,科學是在爭論中進步的。
  • 《星際穿越》中的科學與幻想
    《星際穿越》中的科學與幻想 2014-12-03 13:35 作者:苗千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