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記憶移植沒有科學依據(圖)

2020-11-30 搜狐網


  

  方舟子快評

  如果記憶能夠移植,豈不意味著將來被移植了豬心臟的人也有了豬的記憶,會出現豬一樣的行為?

  在接受新的心臟、肺或肝的同時,接受者是否可能也接受了捐獻者的喜好、憎惡、記憶、情感特徵和性傾向呢?

  最近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了「2004年北京國際科教電影電視展評研討會」,其中有一部入圍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是由紐西蘭自然歷史公司選送的作品《移植記憶》,該片不久前曾在美國「發現」頻道上播放過。大家可能還記得,1999年高考作文的題目叫做「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要考生由人體器官移植的成功而設想假如記憶也可以移植,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不過這部電視片雖然也與器官移植有關,卻不是科幻作品。

  其簡介稱:「當醫學發展到新的前沿領域,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挽救生命的移植手術。但是,在接受新的心臟、肺或肝的同時,接受者是否可能也接受了捐獻者的喜好、憎惡、記憶、情感特徵和性傾向呢?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他們能。」

  《移植記憶》講述的是一個有力的人類故事,考查了一些奇異的事例,人們在移植手術之後立即從其器官捐獻者那裡繼承了個性特徵和記憶。它介紹了幾個捐獻者的家人,他們發現親人活在另一個人體之內的,也許不僅僅是一個器官。它也介紹了科學家們的工作,他們挑戰我們重新思考記憶儲存在哪裡,它們是否能從一個個人轉移到另一個個體,甚至在我們肉體死亡之後仍然存在。

  該片舉了一些例子:一個8歲的女孩在移植了一名被謀殺的10歲女孩的心臟後,開始做噩夢,其噩夢幫助警察破了案。一個害羞、內向的婦女在做了器官移植後變得更為自信,並夢見了她從未見過的捐獻者。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手術後奇怪地有了和捐獻者一樣的音樂品味,等等。

  移植器官後把捐獻者的記憶也移植過去,這種傳說在西方流傳已久,甚至在移植器官的夢想變為現實之前就已有了這種幻想。

  這個「科學發現」實際上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介紹到了中國。例如前幾年有一篇文章,在介紹了美國戲劇女教師西爾維亞做了心臟移植手術,對食物和衣服的口味都變得與捐獻者一樣之後,將之與中國古代神醫扁鵲給人換心改變了換心人的記憶的神話聯繫起來:

  「由此看出心臟移植的確將造成人的性格和記憶的一同轉移,至少是部分的轉移。這也就意味著扁鵲換心故事所反映的潛在科學意義。」

相關焦點

  • 方舟子幹了什麼(圖)
    2月5日,方舟子向警方報案。  四個「不要相信」  方舟子到底做了什麼?  據新華社報導,方舟子新著《科學成就健康》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共有五章,分別是「科學地看待保健」、「正確認識營養素」、「常見保健品真相」、「認識現代醫學」和「科學看待中藥毒副作用」。
  • 方舟子對王菲講科學是「對牛彈琴」?
    距離大年初三,也就是傳統習俗中容易與人口舌紛爭的「赤口」剛過一天之後,「打假鬥士」方舟子與天后王菲就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兩人就一尊火災中完好無損的木製佛像展開一番信仰和科學的辯論,互相稱對方不懂,王菲稱方舟子是科學的不講理,並稱討論的重點並不是木頭能否被燒著的事實,而是某種內在的力量,這種東西你不懂我懂,我們體會的是內因,你看中的是外緣。方舟子則回敬稱王菲不要信仰地不講理,究竟是你不懂還是我不懂,戰至最後,王菲自己都覺得能和方舟子對話挺不可思議的,道了聲過年好收工,目前這則被稱作「實驗遭遇傳奇」的論戰還在繼續。
  • 記憶可以移植了?
    他們相信,上述海兔的反應等同於「記憶移植」。1999年,全國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引發了大討論。這個在當時被視為頗具科幻色彩的話題似乎正在變為現實。  記憶移植的願景重燃了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希望。根據《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全世界平均每3秒鐘就有1例新發患者,預計2050年全球患者將突破1.3億人。我國目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經超過800萬。
  • 方舟子幹了什麼
    據新華社報導,方舟子新著《科學成就健康》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共有五章,分別是「科學地看待保健」、「正確認識營養素」、「常見保健品真相」、「認識現代醫學」和「科學看待中藥毒副作用」。何況鑑定的內容往往和廣告的內容沒有關係」;「在科學上,證詞不被認為是可以信賴的證據。一種保健品、藥品是否有效,只有依靠雙盲的、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    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呢?    方舟子認為是常識:「常識未必總是正確的,但在絕大部分時候是正確的。」    為此,《科學成就健康》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醫學常識。
  • 《記憶大師》移植記憶
    不用詫異,2012年,《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當然,這只是科學中的一項發現。但無論如何.大腦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迄今為止,人類對大腦的研究一直在繼續,關於這一題材的電影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
  • 方舟子稱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僅僅是個擺設(圖)
    方舟子說,國內外不少專家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簡單描述,力圖復原地動儀,但所有這些復原模型沒有一個能夠真正用於監測地震,不過是「藝術品」。方舟子稱,2005年,中國地震局專家宣布他們經過3年研究,建立了新的地動儀復原模型,並第一次實現了驗震功能。「他們聲稱地動儀新模型對河北唐山、雲南瀘西、越南孟藝發生的三次真實地震進行了檢驗。
  • 科學網—記憶移植,為時尚早
    記憶移植恐怕是人類對於記憶探尋的最高目標,夢想著有一天,記憶也可以向移動存儲器一樣,點擊「複製」、「粘貼」,就能從這一頭移動到那一頭。那麼,人類將不需要再花任何時間去學習知識和技能。 早在上個世紀末,美國國防部軍事生理研究中心,就利用「晶片移植術」,在小白鼠身上完成了一項「運動記憶移植」實驗。
  • 方舟子受聘網站首席科學顧問 網友褒貶不一
    >   昨日,互動百科對外宣布,已經聘請方舟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顧問。  方舟子與互動百科聯手  昨天中午,互動百科官方微博的一條更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知名科普作家、學者、反偽打假人士方舟子現正式入駐互動百科擔任首席科學顧問!微博上有人愛約架,而@方舟子擅長約「假」,約您一起打假求真知!」
  • 記憶可以移植嗎
    人類所有的思想活動,幾乎都與記憶有關。關於記憶移植的想法,自古以來就有了,很多人還曾為此付諸實踐。1978年,德國的一位生物學家曾將兩隻經過訓練的蜜蜂的神經物質注入兩隻完全沒有經過訓練的蜜蜂體內,結果後兩者獲得了前兩者的記憶。
  •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近日,有「打假鬥士」之稱的方舟子與信奉佛教的娛樂明星王菲近日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兩人就一尊火災中「完好無損」的木製佛像展開了一番關於信仰和科學的辯論,王菲認為方舟子是「科學的不講理」,方舟子則回敬稱王菲「不要信仰地不講理」。那麼,王菲方舟子之爭究竟是出於對科學的迷信而作的捍衛還是對信仰而作的本能呵護?鳳凰網華人佛教將就此事件獨家採訪哲學界、佛學界、科學界等知名學者,由他們為我們解讀王菲方舟子之爭的學術觀點。以下是上海佛教協會金易明先生的觀點。
  • 我們需要方舟子_網易新聞
    2001年1月 揭露「核酸營養品」 方舟子發文揭露,當時國內流行的珍奧核酸等「核酸營養品」不僅沒有保健作用,還會有副作用,掀起軒然大波,珍奧核酸組織「專家」開研討會、聽證會與方舟子叫板。
  • 方舟子被指為科學不要朋友 是中國樹敵最多的人
    CFP/圖  方舟子「得理不饒人」、有「真相潔癖」的性格,得罪了從專家學者、政商精英到普通民眾等眾多人物。  方舟子遇襲擊前的五天,豆瓣網上出現了一個叫「群毆方舟子」的小組,內有網文稱:「如果給你們一個機會接近方舟子3米內……要揍他的來報名。工具自備,皮帶鞭子棍子甩棍都可以,以打到瘀青打到腫為目標。」方舟子遇襲次日,該頁面已被刪除,一如逃無蹤影的兇手。  論戰中方舟子常顯露出逼人氣勢。
  • 方舟子受聘互動百科首席科學顧問 CEO確認
    昨日,互動百科對外宣布,已經聘請方舟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顧問。網民對此的反應,也一如既往地呈現出膠著的態勢,在一份調查中,認為「值得期待」和認為「互動百科冒險」的網民總量不相上下。  方舟子與互動百科聯手  昨天中午,互動百科官方微博的一條更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知名科普作家、學者、反偽打假人士方舟子現正式入駐互動百科擔任首席科學顧問!微博上有人愛約架,而@方舟子擅長約「假」,約您一起打假求真知!」
  • 美國教授欲告方舟子 《科學是什麼》或涉嫌抄襲
    教授稱方舟子涉嫌抄襲  當被問及是否曾給方舟子寫信稱「我沒有能力做出判斷」是否有人抄襲自己的作品時,羅伯特在視頻中做了肯定的答覆,不過他稱那只是很早時候的一封信。  羅伯特回憶說那時有人給他寫信,說有人可能抄襲了自己的作品。
  • 方舟子出任互動百科首席科學顧問
    方舟子網易科技訊 7月11日消息 互動百科今日對外宣布,已經聘請「知名打假人士」、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顧問。據介紹,將在互動百科平臺開闢「方舟子說真知」欄目及「方舟子百科」站點。
  • 記憶可以移植?沒那麼簡單
    他們發現,注射了「受訓」海兔RNA的海兔在被碰觸時,會表現出長達40秒的防禦性收縮反應,而那些注射未受電擊海兔RNA的海兔則沒有這樣的表現。這表明,通過RNA注射,「受訓」海兔的電擊記憶轉移給了新受體。  在此之前,對於記憶移植的研究已經歷了許多年,但主要是從動物的單項情緒記憶開始的。  1994年5月,英國科學家沃克斯用老鼠做相關實驗,獲得成功。
  • 南方周末:「方舟子是中國樹敵最多的人」
    方舟子遇襲次日,該頁面已被刪除,一如逃無蹤影的兇手。論戰中方舟子常顯露出逼人氣勢。劉華傑說:「你見到他本人感覺一點也不強勢,但是文章則鋒芒畢露。方只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常常一個人,像匿名發帖一樣,覺得有沒有朋友無所謂。方舟子能夠為了科學不要哥們。」周圍的人都說方舟子有「真相的潔癖」,從不「得饒人處且饒人」,所以樹敵眾多。
  • 人類移植自己的記憶進行備份,「永生」或將實現?
    在目前的科學領域範圍之內,科學家預言人類記憶是可以實現移植的。這不是信口雌黃,在科學理論的基礎研究之上我們應該相信奇蹟。一旦記憶移植在技術上實現,那麼人類在某種意義上便實現了永生。把移植的記憶備份處理,然後植入通過細胞和組織構成的個體進而實現人類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你對此充滿嚮往麼?
  • 中國人應該珍惜方舟子
    1月13日,方舟子宣布正式起訴崔永元侵犯名譽,訴狀稱針對「轉基因食品」話題,雙方在微博上進行了爭論,原告指出被告許多言論沒有事實依據。再後,被告轉各種各樣的涉及原告的謠言,對原告進行人身攻擊;被告還發表了數十條對原告的侮辱、誹謗微博。
  • 拓腦時代來臨「人類記憶移植」
    這張圖你可能不熟悉但下一張圖你一定會驚呼原來是他。沒錯他曾經出現在我們高中生物課本上,提出了DNA是一種雙鏈螺旋結構的理論。記憶移植的實驗可追述到1978年當時德國的生物學家馬田就開始嘗試為蜜蜂進行換腦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