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挑戰「人腦意識」這一電影題材,陳正道早已輕車熟路,畢竟在2014年他就曾攜手徐崢為觀眾帶來過票房口碑皆有不俗表現的電影《催眠大師》。
而《催眠大師》也讓不少中國觀眾驚呼:如果真的用心拍攝,仔細打磨劇本的話,中國的類型電影也可以呈現出不輸好萊塢的良好品質。基於此,陳正道帶著他的「大師」系列又回歸了。
大腦的秘密
毋廟置疑,在人體裡,大腦佔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它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思維行動的中樞,科學研究發現,人腦由140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信息,人腦計算機」的潛力遠遠超過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人腦可以儲存50億本書的信息;處於激活狀態下的人腦。每天可以記住四本書的全部內容。
形象地說大腦更像是人體的中央處理器,此外,大腦一定程度上而言還是個小宇宙,而宇宙是個超級大腦。
不用詫異,2012年,《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當然,這只是科學中的一項發現。但無論如何.大腦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迄今為止,人類對大腦的研究一直在繼續,關於這一題材的電影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句話是不是聽著有點耳熟?沒錯,這是個暴露年齡的問題,在十多年前的某次高考中,一位高考出題老師曾這樣命名當年的作文題目。
而這樣的故事早已被好萊塢電影演繹了無數遍,從硬科幻到軟科幻。即使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還有《超腦48小時)和《幻體:續命遊戲》這樣兩部題材撞車的電影接連上映,不能不說.隨著科學技術的超高速發展,此類英雄所見略同的故事設置已經成為電影工業流水化生產中的特定產物。
試想下.如果未來真有一日,人類終能實現對記憶的自由操作,把記憶當成磁碟數據一樣任意操作:寫入、刪除、複製和轉讓,那麼這也許將是人類社會自誕生以來最重大的一次顛覆.比如說:作家江豐與妻子感情破裂,江豐為減輕痛苦。刪除了他們十年婚姻的愛情片段。可是當妻子要求他取回記憶的時候,卻發現,重新載入腦海的竟然是一個連環殺人犯的記憶……而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就是陳正道執導的新片《記憶大師)的內核。
黃渤上演「腦內追兇」遊戲和《催眠大師》相比,《記憶大師》的導演還是陳正道,只是在主演上,黃渤和徐靜蓄代替了徐睜和莫文蔚。雖然演員做了替換,但根據黃渤和徐靜蕾兩人在之前電影作品上的表現來看,兩人依然可以作為《記憶大師》品質的重要保證之一,何況這一次還加上了總會給觀眾帶來驚喜的段奕宏。
在《記憶大師》中,黃渤飾演的男主角江豐由於手術失誤被植入錯誤記憶,莫名其妙地成了「殺人兇手」,嚴重影響到江豐本身的性格,出現了「人性本惡」的一面.此外,兩段兇殺案件將江豐的現實生活與其錯誤記憶中的碎片線索碰撞在一起,隨後更是開啟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腦內追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