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死記硬背,一直是很多人無可奈何的選擇。
但苦於沒有更好的記憶方法,我們常常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發表在《學習與記憶》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當新知識與其它常見事實相似的時候,簡單重複反而削弱了人們學習它的能力。
科學家在該研究中說:「我們發現,儘管通過多次接觸,能加強人們認知事物的能力,但這樣一來,出記憶中相似事物的能力就會減弱。
意思是,重複可能會降低記憶的保真度。」
在研究中,參與實驗者要將一個清單上的物品念上1-3遍。
隨後,在回憶環節,偷偷暗示他們另外一組相似物品。那些看過很多次物品的人能夠很好地回憶起原有物品,但難以將其與誘餌區分開。
換句話說,他們記得更牢但是不那麼精確。從長遠來看,重複是一個假的誘餌,讓我們誤認為我們已經學到了一些我們實際上並沒有學到的東西。
心理學家 Roediger 和McDaniel解釋說:「當你第一次讀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會有一些理解。但是當你讀第二遍的時候,你會帶著一種「我知道這些」的感覺去讀。
所以基本上,你並沒有深入地讀進去。通常你會有一種你很了解所閱讀內容的錯覺,但事實上你的理解有很多空白。」
下面有幾個更好的記憶方法,大家可以通過文章再次感受一下。
01 間隔重複法
並非所有的重複都是不好的。準確來說只有填鴨式地用功是無效的。
心理學家 McDaniel 和 Roediger解釋說:「更好地辦法是間隔重複。一天練習一點,過兩天再把它們拿出來記,接著再過兩天拿出來。」
間隔重複你腦海中的內容是有益處的。
在學術界,關於間隔重複的最佳間距存在著激烈的爭議。由外語學習偶像 Paul Pimsleur提出的最原始的系統,建議在最開始學到東西以後,重複時間間隔為2分鐘、10分鐘、一個小時、5個小時、一天、5天、25天、4個月和兩年。
從那以後,別人發現推遲10分鐘做第一次回憶,是一種精神上的挑戰,也能讓人獲益匪淺。
但這取決於你的記憶目標:如果目標是要在一天內記住一篇演講稿,比要將某事記住5年的時間間隔多一些。
02 使用位置記憶法
先進記憶方法的鼻祖是地點樁記憶法,這個方法就是在你建造的精神世界中(虛擬的)將物品有序地擺放。
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記憶大師 Solomon Shereshevsky,能夠在幾年後回憶起隨機數組,他過去就常常想像他自己在建築上放物品。
世界記憶冠軍 O'Brien 就如何擁有自己的位置記憶法給出了建議。
O'Brien 建議用熟悉的地方作為位置記憶的地點,就像沿著一條熟悉的街道或者在你家附近的位置散步。
因此,如果你想記住"Duck" 、"Car"和"Boat",不妨想像將一隻鴨子放在客廳的地板上,將一輛車放在浴室裡,以及將一艘船放在天台上。
對於更加複雜的任務,這有助於將他們聯繫起來,比如想像一隻巨型鴨子走向浴室裡面的車子。
03 聯想記憶法
理解是輕鬆記憶的基礎。儘管回憶的東西是一樣的,象棋大師比新手更容易記住象棋的位置。
發表於《認知神經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裡面,研究人員發現二年級的生物學學生,在學習和他們以前學過的問題相關的東西的時候,要更容易一些。
其中一個研究人員總結道:「如果你一開始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先回憶一下關於這個問題你已經知道的東西。這可能會幫助你想出正確答案。」
換句話說,對於一個主題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對我們來說記住並且回憶相關信息就越容易。
所以,多讀書多看點新聞吧。你知道的越多,你以後能知道的也會越多。
總結
人們在面對新的知識和方法時,由於和原來的認知不同,通常會抱有猜疑甚至詆毀的態度。
多提出質疑,學會提問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因此埋沒了自己的好奇心,在不確定的時候,不妨先嘗試一下。
畢竟,實踐才出真知。
更多學習尖貨和記憶技巧,
歡迎關注【李威腦力訓練學院】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