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VIST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特殊性以及解決方案
2020年12月3日,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隆重召開, 在主旨演講環節,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委託,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王紅博士發表了「預期功能安全SOTIF在中國的特殊特性以及中國解決方案」的主旨演講。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
今天我們主旨匯報的緊內容是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特殊性以及中國解決方案。
匯報四個部分,第一是中國SOTIF面臨的挑戰,第二是預期功能安全工作組,第三是預期功能安全的解決方案,第三是工作組的現狀與未來的願景。
我們知道傳統車輛是分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我們關注安全問題當中,如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預系統安全,在研究中這些是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我們知道機器駕駛相對人自動駕駛來說在一定程度會避免危險性,但是感知不充分、規則不明確、行駛性能很難保障,以及路況複雜就沒有人操作更好,感知不充分和規則不明確是我們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重大難題,這正是預期功能安全SOTIF的問題所在。
預期功能安全到底是什麼?它主要是由於系統的功能不足,性能局限或者是合理的利用的危害,舉個例子,比如某品牌的車子在十字路口撞上卡車,因為它不能識別卡車認為是一朵白雲,這是典型場景安全,我們把自動駕駛區域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已知安全區域,第二是已知的不安全區域,第三是未知安全區域,第四是未知的不安全區域,目前沒有解決預期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各個交通環境密切相關,而中國複雜的交通條件從而造成預期功能安全具有特殊性,主要內容包括城市布局不合理、駕駛行為不規範,還有交通場景的複雜性,這是最重要的來源,們分析一下,城市布局不合理包括交通路線的複雜以及交通的擁堵,駕駛行為不規範比較多了,比如隨機的切入切出,行人的違規闖馬路,非法逆行,另外是交通場景的複雜性,包括人車混流、車與非機動車混流,由此以上的原因需要各種的不同機構來實現預期功能的落地,因為成立了工作組,當前我們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下面12個工作組,我們工作組相對比較年輕的一個,是19年剛剛成立,在成立之初有24家單位中來自政、產、學、研、用各個單位,願景是解決測試來攻克中國SOTIF問題,我們構建SOTIF相關大數據庫,建設雲平臺,支持中國SOTIF標準化進程,SOTIF研究充分體現跨學科的特點,我們對各個領域的關鍵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並且對各個領域之間保持密切的關注,這是預期功能工作組的架構,其中李俊院士是組長,也包括成員單位,副理長單位,我們成立工作組之後試圖解決SOTIF的方案。
第三個探討SOTIF解決方案的可能存在的路徑。如何解決SOTIF的問題?讓我們回歸預期功能,是由於系統不足等導致的問題,預期功能安全是它的求知安全,我們為了攻克中國SOTIF必須通過兩個方面入手,通過我們對預期功能安全得出預期功能安全這個方面是求知的交通狀況、未知通路線這些問題,我們為了攻克要進行產品的挖掘,包括各種預期功能功能的挖掘,第二點是攻克預期功能安全,通過預期功能,增加車載的使用能力,第二加入預期功能功能,到達到可接受的範圍,其中找中國SOTIF解決方案過程中也發現理論的支撐,是預期功能的提供安全熵,如果大家有了解熵,就知道預期功能安全系統是熵的系統,因為不確定因素讓它我安全性係數增加,根據熵這個理論如何達到熵檢的狀態,我們必須打開耗散結構,從而使我們系統達到熵的狀態,從而使風險係數降低,我們如何實現熵檢呢?增加車載的使用,第二引入賦能,第三引入車內外賦能一體化,如何量化評估預期功能安全呢?我們用安全熵的概念評價預期功能安全,首先介紹增加車載使用,克服感知功能的不足,第二是自動駕駛的AI算法,通過數據收集等技術車輛可以獲得持續學習的,讓智能網聯汽車建立這樣一個智能平臺,這是增加車載使用有一些途徑,第二支持數位化標準和裝備,建立中國自動駕駛基礎設施到支撐實現路徑對車輛賦能中,括高精度定位和狀態辨識等,第二條是建立中國雲控標準,我們的雲控中心可以得到大量的實時數據,可以實現車輛地圖交互和車內的融合控制協同控制,前面有增強車內功能增加車外功能,使得車內外一體化,來儘量縮小我們未知區域提高行車安全功能性,這是比較宏觀的路線。
下面介紹在工作組層面如何落實攻克預期功能安全的解決方案,工作組成立之初建立五年計劃在,這個標橫是成立半年以來重點攻克的一些任務,下午在1點半到3點半也是智能網聯汽車論壇上我們對這些任務進行全面梳理,也歡迎各位專家前來交流。
今年第一個任務是構建SOTIF場景庫,這是整體的流程,最左側是數據來源,包括學術界的知識分析,通過數據來源進行系統的局限性分析,這個系統局限性分析恰恰我們區別於標準資料庫的原因所在,這裡把自動駕駛系統會為感知系統、決策系統、人機互動系統、定位系統進行各個系統的局限性分析,進而構建架構,這裡面包括虛擬仿真場景和實車測試場景,這個場景庫依託於我們一部分產品庫,通過我們預期功能安全數據輸出在今年年底發布,今天也帶來和各位專家分享。第二是預期功能研究報告,這個報告裡面對預期功能相關政策法規以及SOTIF現狀國內外的現狀進行全面的梳理,智庫報告在今年年底發布。第三個是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白皮書,這包括人機互動、危害場景、危險識別,這個報告預計在2020年底發布。
以上研究我們工作組要構建一期功能安全以及測試平臺,第二部分是促進預期功能安全研究與創新,第三部分是組織與中國測試預期功能的安全建立,第四部分是構建預期功能相關的資料庫。
同時,歡迎各位專家加入我們工作組,促進預期功能安全的早日落地,感謝各位專家。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網)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