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

2020-12-0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i-VIST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特殊性以及解決方案

  2020年12月3日,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隆重召開, 在主旨演講環節,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委託,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王紅博士發表了「預期功能安全SOTIF在中國的特殊特性以及中國解決方案」的主旨演講。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

  今天我們主旨匯報的緊內容是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特殊性以及中國解決方案。

  匯報四個部分,第一是中國SOTIF面臨的挑戰,第二是預期功能安全工作組,第三是預期功能安全的解決方案,第三是工作組的現狀與未來的願景。

  我們知道傳統車輛是分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我們關注安全問題當中,如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預系統安全,在研究中這些是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我們知道機器駕駛相對人自動駕駛來說在一定程度會避免危險性,但是感知不充分、規則不明確、行駛性能很難保障,以及路況複雜就沒有人操作更好,感知不充分和規則不明確是我們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重大難題,這正是預期功能安全SOTIF的問題所在。

  預期功能安全到底是什麼?它主要是由於系統的功能不足,性能局限或者是合理的利用的危害,舉個例子,比如某品牌的車子在十字路口撞上卡車,因為它不能識別卡車認為是一朵白雲,這是典型場景安全,我們把自動駕駛區域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已知安全區域,第二是已知的不安全區域,第三是未知安全區域,第四是未知的不安全區域,目前沒有解決預期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各個交通環境密切相關,而中國複雜的交通條件從而造成預期功能安全具有特殊性,主要內容包括城市布局不合理、駕駛行為不規範,還有交通場景的複雜性,這是最重要的來源,們分析一下,城市布局不合理包括交通路線的複雜以及交通的擁堵,駕駛行為不規範比較多了,比如隨機的切入切出,行人的違規闖馬路,非法逆行,另外是交通場景的複雜性,包括人車混流、車與非機動車混流,由此以上的原因需要各種的不同機構來實現預期功能的落地,因為成立了工作組,當前我們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下面12個工作組,我們工作組相對比較年輕的一個,是19年剛剛成立,在成立之初有24家單位中來自政、產、學、研、用各個單位,願景是解決測試來攻克中國SOTIF問題,我們構建SOTIF相關大數據庫,建設雲平臺,支持中國SOTIF標準化進程,SOTIF研究充分體現跨學科的特點,我們對各個領域的關鍵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並且對各個領域之間保持密切的關注,這是預期功能工作組的架構,其中李俊院士是組長,也包括成員單位,副理長單位,我們成立工作組之後試圖解決SOTIF的方案。

  第三個探討SOTIF解決方案的可能存在的路徑。如何解決SOTIF的問題?讓我們回歸預期功能,是由於系統不足等導致的問題,預期功能安全是它的求知安全,我們為了攻克中國SOTIF必須通過兩個方面入手,通過我們對預期功能安全得出預期功能安全這個方面是求知的交通狀況、未知通路線這些問題,我們為了攻克要進行產品的挖掘,包括各種預期功能功能的挖掘,第二點是攻克預期功能安全,通過預期功能,增加車載的使用能力,第二加入預期功能功能,到達到可接受的範圍,其中找中國SOTIF解決方案過程中也發現理論的支撐,是預期功能的提供安全熵,如果大家有了解熵,就知道預期功能安全系統是熵的系統,因為不確定因素讓它我安全性係數增加,根據熵這個理論如何達到熵檢的狀態,我們必須打開耗散結構,從而使我們系統達到熵的狀態,從而使風險係數降低,我們如何實現熵檢呢?增加車載的使用,第二引入賦能,第三引入車內外賦能一體化,如何量化評估預期功能安全呢?我們用安全熵的概念評價預期功能安全,首先介紹增加車載使用,克服感知功能的不足,第二是自動駕駛的AI算法,通過數據收集等技術車輛可以獲得持續學習的,讓智能網聯汽車建立這樣一個智能平臺,這是增加車載使用有一些途徑,第二支持數位化標準和裝備,建立中國自動駕駛基礎設施到支撐實現路徑對車輛賦能中,括高精度定位和狀態辨識等,第二條是建立中國雲控標準,我們的雲控中心可以得到大量的實時數據,可以實現車輛地圖交互和車內的融合控制協同控制,前面有增強車內功能增加車外功能,使得車內外一體化,來儘量縮小我們未知區域提高行車安全功能性,這是比較宏觀的路線。

  下面介紹在工作組層面如何落實攻克預期功能安全的解決方案,工作組成立之初建立五年計劃在,這個標橫是成立半年以來重點攻克的一些任務,下午在1點半到3點半也是智能網聯汽車論壇上我們對這些任務進行全面梳理,也歡迎各位專家前來交流。

  今年第一個任務是構建SOTIF場景庫,這是整體的流程,最左側是數據來源,包括學術界的知識分析,通過數據來源進行系統的局限性分析,這個系統局限性分析恰恰我們區別於標準資料庫的原因所在,這裡把自動駕駛系統會為感知系統、決策系統、人機互動系統、定位系統進行各個系統的局限性分析,進而構建架構,這裡面包括虛擬仿真場景和實車測試場景,這個場景庫依託於我們一部分產品庫,通過我們預期功能安全數據輸出在今年年底發布,今天也帶來和各位專家分享。第二是預期功能研究報告,這個報告裡面對預期功能相關政策法規以及SOTIF現狀國內外的現狀進行全面的梳理,智庫報告在今年年底發布。第三個是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白皮書,這包括人機互動、危害場景、危險識別,這個報告預計在2020年底發布。

  以上研究我們工作組要構建一期功能安全以及測試平臺,第二部分是促進預期功能安全研究與創新,第三部分是組織與中國測試預期功能的安全建立,第四部分是構建預期功能相關的資料庫。

  同時,歡迎各位專家加入我們工作組,促進預期功能安全的早日落地,感謝各位專家。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網)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特邀報告丨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
    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戴瓊海教授作題為「從失敗做起」大會特邀報告。報告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長江學者、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王國胤教授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院士報告整理:報告中,戴瓊海院士首先介紹了多位諾獎獲得者從失敗走向成功的例子
  • 2019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圓滿落幕
    中國網訊 2019年10月24日,為期三天的汽車行業技術盛會——2019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2019 SAECCE)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圓滿閉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院士在總結髮言中指出本屆大會的九大亮點及汽車創新的五大探索。內燃機不能放棄,我們怎麼探索?
  • 校友鄭泉水、徐建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校友鄭泉水、徐建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11-22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3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逝世 是中國基因工程和分子遺傳學先驅
    中國基因工程領域重量級學者隕落。李載平 資料圖澎湃新聞記者從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方面獲悉,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5月30日15時45分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十大給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建設部科技委員會顧問,中國水工業學會副理事長等。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重金屬清潔生產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產中心主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工業生態經濟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副會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綿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 盤點水處理行業十大給排水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建設部科技委員會顧問,中國水工業學會副理事長等。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重金屬清潔生產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產中心主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工業生態經濟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副會長。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湖南大學一學院先後產生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獲中國建築學會「突擊貢獻獎」,2014年獲中國鋼協「終身成就獎」。  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福霖,1963年湖南大學本科畢業,1983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工程結構與抗震減震專家。現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國際隔震減震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
  • 環境相關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名單(附簡歷)
    兼任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環境科學學報主編等。主要從事水質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目前重點關注飲用水水質風險控制、汙水及廢水資源化能源化、受汙染水體生態修復等方面的理論探索、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400餘篇,其中SCI論文300餘篇,獲授權中國、美國、歐洲等中國和國際發明專利80餘項。
  •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為做好2021年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根據中央關於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委託,中國科協開展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現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工作要求,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肇東籍專家曹喜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北網綏化12月3日訊(特約記者霍永祥)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選當選院士名單,肇東籍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曹喜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據了解,曹喜濱,1963年出生在肇東市安民鄉一個偏僻的小屯子,1981年從肇東一中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1991年在哈工大畢業後,獲博士學位。
  • 中科院曲久輝院士新晉美國工程院院士
    華人學者、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陳衛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以下為兩人簡歷:陳衛博士1988年7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95年9月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
  • 尋覓有「頭腦」的移動出行夥伴——首屆中國智能汽車「地平線杯...
    首屆中國智能汽車「地平線杯」年度車型評選啟動  汽車評價研究院作為專業的第三方測評機構,充分洞察到消費者在智能化時代的全新需求,特別聘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為評選專家委員會首席顧問
  • 關於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
    關於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化會字〔2021〕1號各學科/專業委員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單位會員、省級學會、各學會理事: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21
  • 9人當選中國化工學會會士,侯德榜化工、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 頒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厚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等出席大會。
  • 93歲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逝世
    中國基因工程領域重量級學者隕落。李載平 資料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方面獲悉,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5月30日15時45分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於11月22日揭曉,我校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王耀南院士 男,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 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簡介
    田長霖在41歲時就被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後又被選為美國文理學院院士。1983年他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副校長,1990年被選為該大學校長,一直到1996年。這是美籍華裔第一次擔任美國一流大學的校長。他對中國工程技術發展提過很多有益意見和建議,並積極活動促使中國科技界加入國際學術組織,擴大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