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質的「無限分割」引發的哲學和科學思考

2020-12-05 獨視角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先賢莊子在《莊子·天下篇》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比中國的莊子還早的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的「種子論」,也認為萬物可以分成無限個小「種子」。

可是這個幾千年來被人們信奉的哲學理念在上個世紀受到了現代物理學的挑戰。當時中國科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劉耀陽也認為物質不是無限可分,他還得到了與國外的蓋爾曼夸克模型相似的結果。可是,這個時候又有哲學家發話了:我看不見得,質子、中子、電子還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嘛……

就這樣,國人失去了一次領取諾貝爾獎的機會。1969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夸克模型,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夸克已經不再可分,宇宙其實也不可能是無限的……

科學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用科學解決,哲學家們大可喝著咖啡,從清晨辯論到黑夜。這讓人想起了另一個話題。

中醫,尤其是中醫理論,包括養生,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哲學。陰陽五行、表裡虛實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哲學的基本概念。其實,早在古希臘,當時的「西醫」也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繫,「體液說」是當時醫學的基礎,古希臘的醫學與中醫如出一轍。

再進一步看,哲學是現代科學的祖師爺,比如現代物理學,本質上就是自然哲學,就連原子這個概念也來源於古希臘哲學。和現代醫學一樣,物理學從起初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想像中脫離出來,從抽象的定性的概念走上具體的,定量的以實驗和統計數據為依靠的現代科學的道路,物理學終於發展成一個獨立於哲學之外的學科。

同樣,西醫也以臨床實踐和統計學為依據,脫離了起初人類對自身的好奇,從哲學走向了現代科學的道路。

要讓火車飛馳,飛機上天,輪船航行,網際網路通訊……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最終靠的是科學,而不是哲學。同理,要真正解決人類身體的病痛,靠的是現代醫學,不是哲學,雖然可以說哲學在「一定程度上高於科學」,雖然哲學仍然可以「指導」科學。

當然,科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很有可能最終又回歸到了哲學。比如現代醫學所研究的基因、克隆、人工胚胎,長壽永生,量子糾纏等課題,本質上又一次涉及到了哲學問題。

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應該遵循自身的規律,我們不能在對自然和自身作出充分了解之前就跳過科學而鑽進哲學的牛角尖不出來,甚至將自然哲學放到超越科學的地位,這樣的話,哲學就變成了玄學。

所以有人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達到「半仙」的水準,首先要成為一名哲學家。這恐怕是眼下好中醫難找的根本原因吧。

從分子,原子到基本粒子,人們都曾認為已經找到了不可分的最小粒子,後來事實證明還可再分。哲學是最基本的原則,對研究工作有指導意義。

霍金先生雖然早就在《大設計》一書中已經宣判了哲學的死刑,學科學的人早已看清,隨著現代科學不斷擴展人類的感知範圍,哲學上的很多觀點一次次被證明是多麼狹隘。終於,我們認識到僅僅從理性主義出發按邏輯思辨來認識世界是徹底不可靠。

用一種很給面子的說法,從工業革命開始的近200年以來,宗教在科學面前是在步步退卻,而今天的哲學明顯也跟不上科學的步伐。其實這麼說實在是為照顧廣大民眾的信仰感情。對哲學,溫情是一點也不必要的,霍金於是才敢大膽的宣布:哲學已死!

相關焦點

  • 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嗎?原子,原子核,夸克,還有什麼?
    世間萬物是怎麼組成的,這個問題人類一直思考了幾千年。那麼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還是由基本不可分的粒子構成的呢?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這樣的爭論,當然分為兩派,其中墨家和儒家主張的是物質不可無限分割論,墨子的《墨經
  • 物質是否可以無限分割一直到無?這與「無中生有」有關係嗎?
    不會,一直分割下去的話,最終會終結於一個界限:普朗克長度,也就是有意義的可測量最小長度單位,約1.6x10^-33釐米,相當於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說白了,任何小於普朗克長度的單位都沒有意義!普朗克長度是由普朗克常數,光速和引力常數決定的!
  • 薛丁格的貓,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甚至引發了哲學思考
    這隻貓產生的思考不止於物理科學,還滲透到其他科學中。那麼,這隻貓是如何驚豔的呢?這還得從薛丁格本人說起!薛丁格,量子力學的巨匠Erwin Schrdinger,即埃爾溫·薛丁格,1887年生於奧地利的科學家。如今世界各國爭先秘密研究的量子科技,背後的量子理論就是在薛丁格等人的研究下建立的。
  • 《第一哲學的支點》引發的思考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的「哲學會講:形上學的可能路徑——『《第一哲學的支點》(以下簡稱《支點》)引發的思考』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學者圍繞趙汀陽先生這部著作涉及的哲學思想、哲學的根本問題、形上學的可能路徑等議題展開研討。
  • 高維時空的演繹(30)科學、哲學、宗教的關係1
    然而,由於每個學科都需要先設定範圍、條件而後建立理論和實證,導致統一的世界被不同的學科所割裂。因而形成許多相互分割的、甚至於相互對立、衝突的各種實證現象。因而這種導致科學不斷發展的優勢也同時體現它的局限。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題目很大,但並非狂妄得認為自己可以在這麼多學科深入研究,僅僅是所思考的問題必須涉及哲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其實還應該涉及心理學,但心理學實在了解太少,暫時無法從心理學角度作思考和探討。現代科學已經非常發達,但關於「第一推動」和「自我意識」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這兩個問題正是千百年來人類科學進步的原動力,可以說,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都基本是以探尋這兩類問題的求知慾作為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和動力。可惜,懶惰和貪玩限制了我的人生,我無法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但是,這不妨礙我旺盛的求知慾,去吸取無數偉人智慧的結晶來形成自己的一點思考和結論。
  • 和諧和美的科學哲學解釋
    可以將「海底兩萬裡」的海洋科學探索活動看作是先期性的主體性事件,將對海洋資源、特別是深海資源的開採和利用看作是後期性的伴隨性事件,根據科學哲學主體事件和伴隨事件的等效性原理,前期的海洋科學探索成果終將轉化為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運用。科學探索的主體性事件似乎沒有明顯的經濟目的,而對資源的開採和加工、存儲和使用形成了一系列滿足人類需要的經濟活動。
  •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這裡我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意義。我這裡所說的形上學與我們平常在馬哲裡面學到的不一樣。讀到了這裡引發我們應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對「形上學」引發的問題探求的欲望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雖然形上學深深的存於人們的內心。但我們中又很少有人去思考形上學引發的問題「世界的本源是何物」、「超驗的理念世界」等本體論方面的內容。
  • 世界本質的哲學思考與實踐(上部)
    這種探討超出了幾乎所有學者的思考範圍。人類的理性多麼偉大呀,純邏輯的思考可以達到宗教的結果,它能夠認識到最高真理。對黑格爾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指責我是不同意的。遨遊於黑格爾的精神世界,我感覺到了與宇宙的同一,與眾生的同一。(27)物質的宇宙是有限的,在空間上有限,在時間上也有限。這只能稱作小宇宙。
  • 寬與窄的詩性哲學思考
    寬與窄的詩性哲學思考 吉狄馬加。羅樂 繪圖 領悟更多寬窄之道掃碼上封面新聞   □吉狄馬加  我不知道無限的寬,是一個物質概念還是一個時間概念,
  • 「有能力做」與「應當做」 關於人工生命研究的哲學和倫理思考
    人民圖片 文特爾本人曾表示,人造生命的出現「改變了自己對生命和生命運作的科學和哲學思考。」而隨著20世紀70年代以來應用倫理學的興起,關於生命科學的倫理反思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此前關於人體試驗、克隆技術、試管嬰兒、胚胎幹細胞研究等現實問題都曾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 哲學與科學,比你想像的更親密
    我的朋友看似是在對我進行調侃,但他同時也進行了對於我思想的反思,而對思想的反思就是對於哲學的思考。因此,哲學經常是兩個哲學家甚至是學習哲學的普通人互相辯論時,憑著意見的不同而有所推進的(不過在辯論的時候要注意氣氛,千萬不要得理不饒人,蘇格拉底就是因為沒事愛問問題,還專挑別人的漏洞,問的別人滿臉羞愧承認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才放過別人而被判死刑的。
  • 關於世界本質的另類哲學思考(下)
    這種探討超出了幾乎所有學者的思考範圍。人類的理性多麼偉大呀,純邏輯的思考可以達到宗教的結果,它能夠認識到最高真理。對黑格爾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指責我是不同意的。遨遊於黑格爾的精神世界,我感覺到了與宇宙的同一,與眾生的同一。(27)物質的宇宙是有限的,在空間上有限,在時間上也有限。這只能稱作小宇宙。
  • 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宇宙並非無限可分
    他是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甚至被認為是「現代科學之父」,他就是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德謨克利特誕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然而貴族的家世並沒有鎖住他的翱翔之心,他周遊列國,去了亞洲,甚至據說已經到達印度和衣索比亞。他也到訪了埃及,並在那裡住了四年,不斷學習先進知識,他對埃及數學的成就非常讚賞。
  • 休謨論時空:時間和空間都不是無限可分的
    ——莊子關於物質,我國古代的莊子曾提出上述問題,一尺的東西,今天拿一半,明天拿一半,後天再拿一半,如此這般每天都拿剩下的一半,真的永生永世都拿不完嗎?長跑冠軍與烏龜賽跑,讓烏龜先跑10千米,則長跑冠軍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因為每當長跑冠軍跑到烏龜領先的那個地點時,烏龜又往前爬了一段距離。
  •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導語:討論現代物理繞不開光,同樣討論高維哲學也離不開光,光作為哲學陰陽二元的一極包含很多特徵;光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介質,光攜帶的外部信息被大腦接受引發了人類各種思考;光明成為人類文明擴張延續最偉大的正能量;1657年費馬發現,光在任何均勻介質中都走最短路徑,並由此推導出幾何光學三定律
  • 全息信息漫談合集~嘗試哲學和科學統一思考
    某些傳統(宗教)人士大談科學發展帶來的弊端,認為科學會帶領人類走向毀滅,但是他對於科學領域內容一概不知,不知牛頓力學,更不懂《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由於我們都是現象推理的思考習慣,我會先從東方文明遵循漸進的方式討論,基本都可以快速帶入)某一物質的任何細節都包含著這一物質的整體信息,比如人類身體一滴血中的一組DNA包含整個身體的全部信息,如果科技技術允許,採集你身體幾滴血冷凍封存,等到幾百年或者上千年後某個時代選擇復活你的身體,至於這個千年之後復活的身體是否還保留最早的意識和記憶?
  • 當代中國哲學危機:信仰缺失下的物質充盈,以思考為樂趣的人在哪
    我用講故事的方法告訴讀者關於哲學的宿命,哲學追求對自然本質和人生問題的追問,英文Philosophy,其本意為「愛智慧」,他是基於追求終極真理和普遍的問題等基本價值的解答,是一個真正具有普遍意義的學問,可惜它的存在是那什麼脆弱而頑強,古往今來無論民主與專制都對哲學有著或多或少的迫害,無數哲學家帶著自己的真理走向了冰冷的「絞刑架」,但它依舊如故,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這就足以見證人類智慧對真理的偉大追求
  • 誰說毛主席不懂科學?他提出了粒子可分學說!!
    毛澤東關於基本粒子可分的哲學思考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而且,以後的物理實驗和發現,也證明毛主席粒子的思想是正確的!毛澤東卻從容地說:「以哲學的觀點來說,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嘛!你信不信,你們不信,反正我倌。」 半年後,美國第一次發現了反質子;一年後,又發現了反中子,正電子,證實了毛澤東的預言。對此,有科學家說,毛主席,有時比我們這些搞專業的物理學家還厲害!
  • 科學哲學原理和應用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用於探測微小的物質結構,它是一部物質學探索的機器。由於宇宙學研究最大的物質結構,物質學或粒子學研究最小的宇宙結構,因此,宇宙學和物質學、天體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符合科學哲學結構論的等效原理。科學哲學既不是純粹地以科學、也不是純粹地以哲學為研究對象,而是主要以科學和哲學的相互關係為研究對象。科學哲學是一門跨學科的交叉科學,科學和哲學的交叉性符合科學哲學共有論的等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