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先賢莊子在《莊子·天下篇》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比中國的莊子還早的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的「種子論」,也認為萬物可以分成無限個小「種子」。
可是這個幾千年來被人們信奉的哲學理念在上個世紀受到了現代物理學的挑戰。當時中國科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劉耀陽也認為物質不是無限可分,他還得到了與國外的蓋爾曼夸克模型相似的結果。可是,這個時候又有哲學家發話了:我看不見得,質子、中子、電子還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嘛……
就這樣,國人失去了一次領取諾貝爾獎的機會。1969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夸克模型,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夸克已經不再可分,宇宙其實也不可能是無限的……
科學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用科學解決,哲學家們大可喝著咖啡,從清晨辯論到黑夜。這讓人想起了另一個話題。
中醫,尤其是中醫理論,包括養生,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哲學。陰陽五行、表裡虛實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哲學的基本概念。其實,早在古希臘,當時的「西醫」也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繫,「體液說」是當時醫學的基礎,古希臘的醫學與中醫如出一轍。
再進一步看,哲學是現代科學的祖師爺,比如現代物理學,本質上就是自然哲學,就連原子這個概念也來源於古希臘哲學。和現代醫學一樣,物理學從起初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想像中脫離出來,從抽象的定性的概念走上具體的,定量的以實驗和統計數據為依靠的現代科學的道路,物理學終於發展成一個獨立於哲學之外的學科。
同樣,西醫也以臨床實踐和統計學為依據,脫離了起初人類對自身的好奇,從哲學走向了現代科學的道路。
要讓火車飛馳,飛機上天,輪船航行,網際網路通訊……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最終靠的是科學,而不是哲學。同理,要真正解決人類身體的病痛,靠的是現代醫學,不是哲學,雖然可以說哲學在「一定程度上高於科學」,雖然哲學仍然可以「指導」科學。
當然,科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很有可能最終又回歸到了哲學。比如現代醫學所研究的基因、克隆、人工胚胎,長壽永生,量子糾纏等課題,本質上又一次涉及到了哲學問題。
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應該遵循自身的規律,我們不能在對自然和自身作出充分了解之前就跳過科學而鑽進哲學的牛角尖不出來,甚至將自然哲學放到超越科學的地位,這樣的話,哲學就變成了玄學。
所以有人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達到「半仙」的水準,首先要成為一名哲學家。這恐怕是眼下好中醫難找的根本原因吧。
從分子,原子到基本粒子,人們都曾認為已經找到了不可分的最小粒子,後來事實證明還可再分。哲學是最基本的原則,對研究工作有指導意義。
霍金先生雖然早就在《大設計》一書中已經宣判了哲學的死刑,學科學的人早已看清,隨著現代科學不斷擴展人類的感知範圍,哲學上的很多觀點一次次被證明是多麼狹隘。終於,我們認識到僅僅從理性主義出發按邏輯思辨來認識世界是徹底不可靠。
用一種很給面子的說法,從工業革命開始的近200年以來,宗教在科學面前是在步步退卻,而今天的哲學明顯也跟不上科學的步伐。其實這麼說實在是為照顧廣大民眾的信仰感情。對哲學,溫情是一點也不必要的,霍金於是才敢大膽的宣布:哲學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