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

2020-12-03 睿明說事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這裡我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意義。我這裡所說的形上學與我們平常在馬哲裡面學到的不一樣。讀到了這裡引發我們應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

形上學重建者-康德

(1)究竟什麼是形上學,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形上學有什麼不同?

形上學在我們的教科書中被定義為與辯證法相對的、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形上學在馬克思看來就是世俗的,形上學是「靜止,孤立,片面的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當然咯馬克思發現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並從中歸納出了辯證法三大原則,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但形上學並非被馬克思搞得的那樣一無是處,形上學在我看來不僅不應該被拋棄,反而會一直影響著後面的人前撲後擁的追求。對「形上學」引發的問題探求的欲望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雖然形上學深深的存於人們的內心。但我們中又很少有人去思考形上學引發的問題「世界的本源是何物」、「超驗的理念世界」等本體論方面的內容。

易經

中華文化最博大精深《易經》指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上學的意思就是探究形體之外的內容為道(已經超越形態之外),例如:思考上帝存在性,那麼什麼是「道」呢,「道」簡單的理解就是把事物做到極致,思考到事物的本質。從而超然於形體之外。

從亞里斯多德以來,形上學是指研究事物規律、本質的理性思考。到了康德這裡才真正考察理性本身。

所以形上學,只是說對世界實在的探究,跟辯證法、僵死的什麼都沒有直接聯繫。我們要探究的是世界的本源,事物的本質。這個無休止的戰場就是我所指的形上學。

請點問題是什麼

那麼我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來了,

(1)形上學有沒有其局限性?其依據又是什麼?

(2)形上學在人類認識論中的命運如何?

相關焦點

  • 《第一哲學的支點》引發的思考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的「哲學會講:形上學的可能路徑——『《第一哲學的支點》(以下簡稱《支點》)引發的思考』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學者圍繞趙汀陽先生這部著作涉及的哲學思想、哲學的根本問題、形上學的可能路徑等議題展開研討。
  • 可能您今天所有的誤解,都源於根本上的誤解 形上學的批判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出說:馬列主義為什麼要批判形上學。形上學只不過是在研究世界本源,使人的心智更適合思考。但是馬列主義硬要說成是唯心主義。他同時又提出:歷史上從來沒有站得住腳的理論,馬列主義也不例外。這就是形上學。但是如果只考慮這些問題,或者沉浸於這種想法的話,我們就很容易忽視當前「自我」的現實意義,忽視我們活著的作用。所以才變成了唯心主義。而形上學衍生出了很多唯心論的複雜物,所以就更加變得唯心主義了。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馬克思的哲學觀點。現如今,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論述,涉及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的關係。儘管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各異,取捨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在後現代語境中,馬克思哲學的拒斥「形上學」性、實踐的存在論意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些被忽略、被抑制乃至被遺忘的部分得以彰顯。
  • 「形上學」到底是個什麼學?
    中國普通老百姓口中的「形上學」與其命名起始定義雖然有關聯,但其實相去甚遠。「形上學」作為一個哲學詞彙,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貼切的舶來品翻譯。哲學詞彙的翻譯相對於那些一般國內沒有的物品,如「jeep」翻成吉普的音譯,要麻煩許多。因為哲學本來就是概念、定義、思考的學問,如果詞彙不能精準,很容易導致思緒混亂,所以哲學詞彙的翻譯應該是更注重「信達雅」的一類。
  • 伊夫-夏爾·扎卡《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政治學的條件》
    然而本書旨在揭示,霍布斯的思考並不止於政治哲學,要為其倫理-政治哲學的諸多論述找到一個更為終極的「道」,必須返歸霍布斯的形上學,這一方向的研究,在整個霍布斯研究當中相當欠缺。本書作者富有洞見地揭明,《利維坦》《論公民》《論人》等作品討論的倫理-政治問題,其實是以霍布斯獨特的分離的形上學為基礎——分離的形上學關涉人與世界關係的新定義,涵蓋從感覺理論到對語言推理的高層次論述的所有內容。
  • 形上學,究竟什麼是形上學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經常靈光一現脫口而出某些大家都一知半解的詞語或句子,比如有人在批評別人的言論的時候也常常說「你這是形上學當文藝復興產生了實證哲學以後,形上學作為區別科學的哲學形式開始使用。從此,哲學從古希臘的百科全書式的哲學中分離出來而為形上學,物理學也從這一百科全書式的哲學中分離出來而為自然科學。但是由於自然科學的不斷進步,以至於當自然科學以牛頓物理學體系的成功並在之後把物理實驗的技術手段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時,科學理性的思想被激發。
  • 怎樣看待形上學,及其它與哲學、自然科學三者關係淺談
    所謂哲學就是講大道理的學問,是研究這個世界最一般理論的社會科學。什麼叫做一般理論呢?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比如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發展的,因此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任何事物都有量變和質變的過程,量變是相對緩慢積累過程,質變是到了臨界點突然由現存事物變成新的事物,是事物性質的改變。
  • 邏輯思維與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我們怎麼來研究形上學,怎麼定義形上學的基礎?我們又怎麼把「什麼』是』什麼」這種判斷的句子抽象成一個概念呢?這時候,亞里斯多德出現了,他看到了巴門尼德和柏拉圖的研究,發現了無論把什麼東西從哲學研究裡抽離出去都仍然存在於哲學中的那種東西。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這就是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區別。辯證法與形上學,是一種方法論,兩者都是源於我們對物質存在於宇宙中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物質與物質之間是否存在著聯繫的判斷而產生出來的。
  • 這四個人組成的「形上學俱樂部」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譯文紀實」系列新作《形上學俱樂部:美國思想的故事》。該作品可謂對於美國思想的一次精彩探索,從內戰的陰霾到平權運動和冷戰,追溯實用主義思潮的興起。它用生動的筆墨刻畫了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和杜威的群像,正是這四個人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美國經歷了一場內戰,其政府形態卻沒有遭遇變革。
  • 謝耘:從辯證唯物主義到老鼠哲學、庸俗哲學與唯心主義形上學
    這種庸俗哲學的世界觀,無非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翻版。而從科技到政治幾乎所有領域的不斷商業化,讓工商管理幾乎成為了所有人的必修課。庸俗哲學世界觀也在商業理念的助力下不斷開拓出新的領地。不以利益追求為直接目的行為,成為了被時代唾棄的迂腐,以至於慈善都變成了牟利的遮羞布。
  • 【轉載】鄧曉芒:康德道德哲學的三個層次——《道德形上學基礎...
    正是出於這一目的,康德在《道德形上學基礎》[3]中將全部正文的內容分為三章:一、「從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向哲學的道德理性知識過渡」;二、「從通俗的道德哲學到道德形上學過渡」;三、「從道德形上學到實踐理性批判過渡」。在這裡,康德的道德哲學明顯表現出有三個不同的、從低級到高級的層次,即「通俗的道德哲學」、「道德形上學」和「實踐理性批判」。
  • 中西形上學復興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國外國內都有一些學者提出了復興形上學的口號,試圖重建這個在中西思想史上都是源遠流長的哲學傳統[1][2][3]。本文試圖在這一語境裡,依據存在與需要(尤其是認知和非認知兩類不同需要)的複雜關聯,在與中國形上學傳統的比較中,著重分析西方形上學傳統經歷的從第一科學到魅惑神學的異化演變,然後說明當前復興中西形上學的理論努力共同面臨的「是否袪魅」的嚴峻挑戰。
  • 理性主義的形上學,以及道德、政治和宗教
    但再思考一下,我們真的這樣認為嗎?例如,一個彩虹被我們當做某種真實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將其辨認出來並且驚嘆於它的美麗;但它又不是真實的,因為它的出現只是因為一些光線和小水珠的作用。實際上我們不能觸摸彩虹,或者找到彩虹的盡頭,因為它是一種像海市蜃樓或者幻相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觸摸這些水滴並且測量它們的尺寸,或者可以飛到空中遮住光線,如果我們想的話。所以,彩虹是真實的嗎?
  •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今天我決定嘗試一下新的問題,一個哲學問題。有一位童鞋是這樣提問的: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相信大家對「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一定很熟悉,也經常看到各場合有人引用它,那麼既然被反駁了,說明它可能是錯的,現在我們想知道的是,這句話難道不對嗎?「我」即上帝其實哲學上的話常常不是它表面的意思,一般人會理解「我能思考當然證明我還活著,我死了就不能思考了,當然我思故我在」。
  • 哲學評論第110期: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如何背離了真正的存在?
    ,而這種科學就是他的形上學。但是亞里斯多德對存在的思考卻受到了柏拉圖的影響,因為他事實上與柏拉圖一樣,並沒有發現混沌事實的存在。亞里斯多德以實體為主要範疇來確認存在。實體就是存在相應的存在者,但離開了混沌事實,何以能夠確認實體呢?於是,亞里斯多德不由自主地引入了存在於理念之中的本質主義與目的論思想。
  • 亞里斯多德與形上學的存在—神—學構造問題
    但第一哲學不僅要從存在者的存在者性著眼考察存在者,而且也考察那種完全與存在者性相符合的存在者,即最高存在者……第一哲學作為存在論,也是關於真正的存在者的神學……關於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科學,本身就是存在—神學的(onto-theologisch)。」⑤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沿著海德格爾的思路斷言:如果一切形上學都是存在—神—學,那麼,從嚴格意義上說,為此奠定基礎的哲學家就是亞里斯多德。
  • 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問題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第一次聽到「形上學」這個詞是在讀高中的時候,高中思想政治課本的哲學部分,是我在求學的過程中第一次觸及哲學。當時覺得哲學真的很難理解,老師也沒怎麼能搞得明白。很多人對哲學的印象不好,我認為就是高中的這種情況造成的。
  • 宋惠昌:打破形上學的思維怪圈
    形上學概念的這個用法,在現代的學術文獻中,經常見到;但是,在哲學思想的發展過程中,形上學概念的原來含義,逐漸改變了。比如說,在近代以來的哲學著作中,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中,形上學概念的含義,與上面所說的已經不同了,它經常是作為與辯證法相對立的概念來使用的。
  • 南哲思享|代玉民:邏輯分析可以取消形上學麼——論馮友蘭對邏輯...
    就「什麼是數」而言,這個問題屬於超乎語言框架的外問題,兩種關於數的定義都沒有提示出它們所適用的語言框架,因而兩種定義都不完備,容易引發爭論。在明確句子所適用的語言框架後,這兩種數的定義都為真,且彼此相容,相關的哲學爭論隨之消解。可見,邏輯句法理論旨在將假對象句子翻譯為句法句子,以分析性的句法句子澄清假對象句子似是而非的知識表述。進而,假對象句子引發哲學爭論的原因及其解決之道,在於語言框架的缺乏與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