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這裡我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意義。我這裡所說的形上學與我們平常在馬哲裡面學到的不一樣。讀到了這裡引發我們應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

(1)究竟什麼是形上學,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形上學有什麼不同?
形上學在我們的教科書中被定義為與辯證法相對的、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形上學在馬克思看來就是世俗的,形上學是「靜止,孤立,片面的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當然咯馬克思發現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並從中歸納出了辯證法三大原則,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但形上學並非被馬克思搞得的那樣一無是處,形上學在我看來不僅不應該被拋棄,反而會一直影響著後面的人前撲後擁的追求。對「形上學」引發的問題探求的欲望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雖然形上學深深的存於人們的內心。但我們中又很少有人去思考形上學引發的問題「世界的本源是何物」、「超驗的理念世界」等本體論方面的內容。

中華文化最博大精深《易經》指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上學的意思就是探究形體之外的內容為道(已經超越形態之外),例如:思考上帝存在性,那麼什麼是「道」呢,「道」簡單的理解就是把事物做到極致,思考到事物的本質。從而超然於形體之外。
從亞里斯多德以來,形上學是指研究事物規律、本質的理性思考。到了康德這裡才真正考察理性本身。
所以形上學,只是說對世界實在的探究,跟辯證法、僵死的什麼都沒有直接聯繫。我們要探究的是世界的本源,事物的本質。這個無休止的戰場就是我所指的形上學。

那麼我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來了,
(1)形上學有沒有其局限性?其依據又是什麼?
(2)形上學在人類認識論中的命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