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問題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2020-12-03 金潯

第一次聽到「形上學」這個詞是在讀高中的時候,高中思想政治課本的哲學部分,是我在求學的過程中第一次觸及哲學。當時覺得哲學真的很難理解,老師也沒怎麼能搞得明白。很多人對哲學的印象不好,我認為就是高中的這種情況造成的。

百度百科對形上學的解釋是「形上學在不同的語境下的意義,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指:以用超驗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觀或者無形世界的哲學體系,而非科學研究現實世界的現象及規律;另一個指的是:與辯證法對立的,用孤立、靜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在這裡主要討論第二種解釋,因為高中學習的形上學的概念就是這個。

記得當時的課本或者試卷為了說明形上學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問題,還舉了「刻舟求劍」的例子。這個例子,我們都很熟悉,就不贅言了。這樣看來,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問題真的很傻瓜,所以我不相信哲學家會提出這樣的主張,一定是我們對形上學有誤解,還沒知道形上學的含義。我去問老師,形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他給我的答案跟課本的一模一樣,叮囑我記住課本的解釋就可以了。最後,我只能死記硬背了,因為只要這樣記,確實百分百不會在考試丟分。但是,我心中卻一直懷疑形上學真的如課本上說的那麼傻瓜嗎?

其實,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問題,真的沒那麼傻瓜,甚至還很偉大。我舉一個例子。

現在,因為很多媒體都報導扶老人被訛的新聞,所以很多人在遇到老人跌倒時就會猶豫,到底扶還是不扶。其實,只要我們會用形上學「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問題,我們就不會有任何的猶豫,立馬就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情,把老人扶起來。因為無論我們聽了多少被老人訛詐的新聞,只要我們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我們心中應該幫助他人的善良觀念時,我們就會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假如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他的道德不是很高尚嗎?

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問題,還有利於處理與女朋友的關係。跟女朋友發生矛盾,吵架了,只要男人能孤立、靜止、片面地認為女人肯定是對的,男人就能不管情況怎麼樣,先認輸,等大家心情平復之後,再試著講講道理。當男人面對誘惑的時候,只要能孤立、靜止、片面地認為自己的女朋友是最漂亮,最溫柔的,那一定能做到坐懷不亂,成為一個頂呱呱的好男人。當然了,如果情侶之間能孤立、靜止地堅守忠誠,在道德層面上就更進一步了。

相關焦點

  • 「形上學」到底是個什麼學?
    從理論起源來說,「形上學」是指超越物理認知的,超越客觀世界的一些知識觀點。甚至可以認為,人類超出「形而下」這個現實世界的學問,就是「形上學」——如果擯棄鬼神之類的迷信成分,剩下來的不就是人類對世界、對宇宙、對生命的思考嗎?這不就是哲學?未翻譯之前的變異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說人「形上學」,是不一樣的。
  •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這裡我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意義。我這裡所說的形上學與我們平常在馬哲裡面學到的不一樣。讀到了這裡引發我們應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形上學重建者-康德(1)究竟什麼是形上學,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形上學有什麼不同?
  • 離婚真的那麼不堪嗎?
    感情有開始就有結束,一段感情結束了,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覺得離婚比較不堪,是潛意識當中把離婚跟失敗劃上了等號。離婚等於失敗,所以才會不堪!但事實不是這樣的,不能說一段感情結束了就是失敗,就像不能說一段感情只要能維繫下去就是成功。
  • 形上學,究竟什麼是形上學
    我們這次活用這個詞語辯的對方說不出話來,但萬一下回碰見一個學霸,兩三下懟了回來,那可如何是好。所以在和別人抬完槓後還是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的。記得我在學校學習馬哲的時候,對「形上學」的解釋是:「形上學就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方式看待問題。」但它實際上是後來的引申義。
  • 宋惠昌:打破形上學的思維怪圈
    形上學概念的這個用法,在現代的學術文獻中,經常見到;但是,在哲學思想的發展過程中,形上學概念的原來含義,逐漸改變了。比如說,在近代以來的哲學著作中,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中,形上學概念的含義,與上面所說的已經不同了,它經常是作為與辯證法相對立的概念來使用的。
  • 亞里斯多德與形上學的存在—神—學構造問題
    ;如果說克服對存在論差異的遺忘在海德格爾前期思想中隱含著一種新的、本真意義上的形上學的可能性,那麼作為一種「構造(Verfassung)」的存在—神—學則在海德格爾後期思想中表現了一切形上學在存在歷史之視域中作為真正的存在之思的不可能性。
  • 邏輯思維與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我們怎麼來研究形上學,怎麼定義形上學的基礎?我們又怎麼把「什麼』是』什麼」這種判斷的句子抽象成一個概念呢?這時候,亞里斯多德出現了,他看到了巴門尼德和柏拉圖的研究,發現了無論把什麼東西從哲學研究裡抽離出去都仍然存在於哲學中的那種東西。
  • 中西形上學復興面臨的挑戰
    但隨後,它又因為引入信仰需要導致了異化演變,如同中國形上學傳統一樣浸潤著各種源於非認知需要的魅惑。從這裡看,當前中西形上學復興面臨的挑戰其實是自敗性的:倘若復魅,就會在扭曲存在問題的非科學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祛魅,又將回歸如實探究存在問題的科學存在論,而不再成為形上學了。
  • 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有什麼不同?政治老師:再講最後一遍
    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是兩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對立,它們的對立主要表現在: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形上學則認為事物之間是互不聯繫,彼此孤立的。
  • 理性主義的形上學,以及道德、政治和宗教
    但再思考一下,我們真的這樣認為嗎?例如,一個彩虹被我們當做某種真實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將其辨認出來並且驚嘆於它的美麗;但它又不是真實的,因為它的出現只是因為一些光線和小水珠的作用。實際上我們不能觸摸彩虹,或者找到彩虹的盡頭,因為它是一種像海市蜃樓或者幻相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觸摸這些水滴並且測量它們的尺寸,或者可以飛到空中遮住光線,如果我們想的話。所以,彩虹是真實的嗎?
  •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今天我決定嘗試一下新的問題,一個哲學問題。有一位童鞋是這樣提問的: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其實我對哲學幾乎不懂,看到這個問題後我稍微查了一些資料,明白了個大概(如果有哲學大佬發現我理解的錯誤之處,敬請指正),明白了兩點:1、我思故我在是哲學史上曾出現過的一個觀點,而且遭到了反駁。2、反駁者名叫康德,而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是笛卡爾。
  • 怎樣看待形上學,及其它與哲學、自然科學三者關係淺談
    世界對「形上學」定義本身也還有爭議。形上學屬於哲學範疇,這個是沒有爭議的,形上學的老祖宗是亞里斯多德。但形上學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哲學,還是有爭議的。西方哲學認為,形上學是唯心論的基礎,主要研究的是超自然界本原、靈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關係等問題。因此,一般認為,形上學是把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或者無法證實其存在的現象,作為研究對象,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抽象。形上學的主要分支有:本體論、認識論、古代宇宙論、玄學等。
  • 雷思溫《敉平與破裂:鄧·司各脫論形上學與上帝超越性》
    不過既然這種敉平由於其超越性從而並不是種屬意義上的,那麼也就使上帝和受造物這樣的相異存在者的破裂得以可能。正是存在的破裂維護了上帝的超越性。」由此,「形上學不再聚焦於作為最高或最中心點的神聖存在者,或者作為核心含義的實體之上。形上學變成了 一門超越了形上學中心點及其伴隨的依賴性因素的超越性科學」。正是基於這一獨具匠心的布局,作者展開了他對司各脫形上學的全面闡述。
  • 伊夫-夏爾·扎卡《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政治學的條件》
    其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政治哲學理論、霍布斯研究、當代歐洲問題等。著有《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1987)、《霍布斯與現代政治思想》(1995)、《古典時期的哲學與政治學》(1998)、《大地的不可佔有:一種哲學重建的原則》(2013)、《重建世界主義》(2014)等,與哈貝馬斯合著《重塑歐洲》(2012)。
  • 形上學的繪畫及建築影響
    而光憑藉高中課本裡作為一種和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相違背的哲學思想,僅僅將其描述為「靜止,孤立,片面的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依然很難正確地理解它,更何況「行而上」這三個字,光從表面上來看,根本很難意會地出它到底是個怎麼回事。那麼,什麼是形上學?在18世紀以前,科學(science)被稱為「自然哲學」,對那時候的人們來說只是「知識(knowledge)」的一種。
  • 形而上者與形上學,是什麼意思?
    老子「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古代的中國人看來,形而上,處於道的層次,比層次處於器的形而下,層次更高,形而上是個褒義詞。形而上,即使不能看成褒義詞,但至少也不會是個貶義詞。但自從有了「形上學」這個詞之後,在現代普遍的中國人看來,形而上就成了一個貶義詞。若有誰給你下個形上學的結論,那就絕不是在表揚你,而是認為你只看形式不看實質。
  • 日常對象:從科學主義形上學到常識本體論
    存在日常對象,這一觀點在西方哲學史上被奉為圭臬,因此,即使是極端唯心主義者貝克萊,他也並不否認存在日常對象,而只是認為日常對象是觀念的集聚而非物質對象。[2]599  直觀上看,關於日常對象是否存在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有那麼多的「硬」證據支持這一點。
  • 什麼是「形上學」?
    今天路上聽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才知道原來是的他提出來的。這裡順便說一下什麼是「形上學」?因為這概念很多人不太清楚,「第一推動力」也跟它有關係。一、形上學「形上學「英文單詞叫「Metaphysics」,是由兩個詞「meta(在什麼之後) 」和「physics(物理學)」組成的,連在一起就是「在物理學之後」的意思。這是在後來學者整理亞里斯多德的一些手稿時,發現它們很難被歸入「自然之學」或「物理學」的類別中,是更抽象更根本更基礎的東西,就把它歸為新類。
  • 南哲思享|代玉民:邏輯分析可以取消形上學麼——論馮友蘭對邏輯...
    與奎因從否定「分析-綜合」的區分出發來批判卡爾納普不同,馮友蘭是在肯定「分析-綜合」的區分的前提下,對卡爾納普的邏輯句法理論展開批判,以維護形上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合法性。這樣,以卡爾納普為起點,在挽救形上學的問題上,馮先生走了一條有別於西方分析哲學的道路。那麼,馮先生是如何批判邏輯句法理論的?他的批判又是否具有合理性呢?
  • 形上學唯物主義的另一個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徹底性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二種形態,也叫機械唯物主義。形上學唯物主義基本特徵是:它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卻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繫與變化發展,或者只是承認機械的聯繫和機械的運動,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機械的觀點觀察和解釋世界的思維方式,因而表現出機械的、形上學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