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是兩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對立,它們的對立主要表現在: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形上學則認為事物之間是互不聯繫,彼此孤立的。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發展過程是從量變到質變,從低級到高級曲折前進的;而形上學則認為事物是靜止不變的,即使有變化也是數量的變化和位置的移動,沒有質變。 唯物辯證法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上學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形上學則否認事物內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力量的推動。 所以說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根本分歧和鬥爭焦點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二. 為什麼說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
(1)所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鬥爭、又統一,或者說矛盾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了事物發展變化。
(2)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推動事物發展中各有作用。
①同一性對於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矛盾雙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矛盾雙方彼此相通,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
②鬥爭性對於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
(3)全面把握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意義。鬥爭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屬性,對於矛盾本身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自覺地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矛盾轉化的原理。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是通過矛盾的轉化而實現的。矛盾轉化是指矛盾雙方走向自己的對立面,是具體矛盾的暫時的或最終的解決和新舊矛盾的交替,它既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終確證,又是矛盾運動的最重要的表現。矛盾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認矛盾轉化,是形上學。抹煞轉化的條件,空談對立面轉化,會陷入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三 . 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各有什麼作用?
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由事物內部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引起的。矛盾雙方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相互結合,不僅是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本質聯繫,而且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第一,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結合中實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有:
矛盾雙方的相互依賴提供了矛盾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矛盾雙方的相互包含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矛盾雙方的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轉化的基本趨勢。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有:
事物在量變過程中,鬥爭推動矛盾雙方量的變化,為矛盾的轉化即質變做準備;在質變過程中,鬥爭衝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使舊統一體解體和新統一體產生。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相結合,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同一性和鬥爭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二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內部的兩個對立面具有轉化的可能性;矛盾的鬥爭性則創造出事物轉化的必要條件,使這種轉化成為現實。事物的一切變化,無論是量變還是質變,都是由事物矛盾運動所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