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論時空:時間和空間都不是無限可分的

2021-01-15 靜夜思學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

關於物質,我國古代的莊子曾提出上述問題,一尺的東西,今天拿一半,明天拿一半,後天再拿一半,如此這般每天都拿剩下的一半,真的永生永世都拿不完嗎?

長跑冠軍與烏龜賽跑,讓烏龜先跑10千米,則長跑冠軍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因為每當長跑冠軍跑到烏龜領先的那個地點時,烏龜又往前爬了一段距離。——芝諾悖論

芝諾悖論中提出長跑冠軍只能無限接近烏龜,但卻永遠追不上烏龜,這明顯與常識相違背,但從它的理論上又的確難以找到破綻,這是怎麼回事呢?

以上兩個問題,一個涉及到物質,它的本質是空間問題,一個涉及到距離,它的本質是時間問題,時間問題和空間問題是人認識世界的基本問題,作為經驗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休謨首先開始對二者進行了思考,個人認為,休謨的思考完全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PS:以下純屬個人對休謨思想的理解,如有偏頗,歡迎指正。

人都有時間觀念,吃飯需要時間,工作需要時間,幹什麼都需要時間,時間過一分少一分,過一秒少一秒,可有誰問過這個問題: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每個人都了解時間的重要性,一寸光陰一寸金,但當他試圖給時間下個定義時,會忽然覺得異常艱難,是手機上跳動的數字、手錶上轉圈的指針嗎?不對,那只是人類計時的工具,是秒分時、日月年嗎?不對,那只是時間的單位。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呢?

休謨認為人對時間觀念的理解來自於經驗,當一個人經驗到外物的變化時,他就感受到了時間,所以時間的本質是物體的變化過程。如果一個物體從頭至尾不會發生任何變化,那麼人將無法從中獲取時間觀念。試想假如一個人長生不死,站那兒一動不動,周遭的環境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那麼我們會說對於這個人來講,時間停滯了,或者是說,時間消失了。

人並不是因為直接看到了時間、聽到了時間才有了時間觀念,而是通過周圍環境的變化感受到了時間,所以時間並不是人直接體驗到的事物,它是一個抽象觀念。

人同樣具有空間觀念,但如果要給空間下個定義,那同樣也是異常艱難的。在幾何學上,有點、線、面、體的概念,人們普遍認為,如果一個點開始拉伸,它就成了線,線開始拉伸就成了面,面再拉伸就成了體,體就是空間。

但休謨認為人們對於點、線、面的定義也是有很大缺陷的,比如說線,什麼叫做直線?一般來講,直線的定義如下:

直線由無數個點構成,它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長。

休謨認為這個定義實際是很模糊的,根本無法讓人理解到底什麼是直線,曲線不也符合上述定義嗎?為了彌補這一漏洞,幾何學家們可能會說,兩點之間,最短的那個叫直線,但休謨指出,這不過是直線的一個特徵,而非其定義,並且這句話屬於循環論證。什麼叫最短?當一個人提起最短的時候,他腦子裡的第一印象就是直線,所以將「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翻譯過來就是「最短就是最短」,這會讓人對直線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嗎?

再比如平面,平面的定義一般如下:

這樣一種面,面上任意兩點的連線整個落在此面上。

或者如下:

直線沿著一個水平的面移動形成的路徑就是平面。

在這兩種定義中,不是描述面的特徵,就是以平面定義平面,由此可見,人們對基本的點、線、面都缺乏清晰的定義。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有空間觀念呢?同樣地,休謨認為人對空間觀念的理解來自於經驗,當一個人經驗到外物時,他發現有的佔位大,有的佔位小,有的高,有的矮,經過比較,他感受到了空間。與時間一樣,人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空間、摸到了空間才有了空間觀念,而是通過外物的比較感受到了空間,所以空間也不是人直接體驗到的事物,它也是一個抽象觀念。

關於時間和廣袤(空間),休謨還認為,時間是由不可分割的瞬間組成,廣袤是由不可分割的例子組成。換句話說,二者都不是無限可分的,都有各自的最小單位。回到開頭的例子,莊子認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休謨則認為物體不可能永遠如此一分為二下去,分到最後,總會遇到那個最小單位,也許是原子,也許是夸克,也許比夸克還小,但總歸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在芝諾悖論中,時間被無限分割導致長跑冠軍追不上烏龜,休謨則認為時間同樣無法無限分割,它的最小單位也許為毫秒,也許為飛秒,也許更小,但同樣地,總歸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

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人類可以將物質的最小單位和時間的最小單位不斷縮小,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可以無限分割,無限分割只是數學家的遊戲,因為數字不管再小,總可以再分一半,但在實際生活中,人類認識範圍內的時間和空間無法這樣一直分割下去,那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圍,因而是不可知的。作為經驗主義者,休謨認為如果有誰對經驗不到又無法驗證的事物存在信誓旦旦的信念,那這就不可理喻了。

相關焦點

  • 物質無限可分與牛頓的「絕對時空」實驗方法
    物質是可分的。估計最初的來源是食物,一群猴子合夥打獵,獵殺了一頭獅子,10個猴分,如何分的均勻,估計最初的均勻,是以每個猴都能吃飽為標準的。確確實實,生活中很多物質是可分的,抽象一下,物質的可分性是物質的基本特性,不可分,還叫物質麼?
  • 物質不能無限可分的重要原因
    所以,不管大爆炸宇宙論是否正確,至少在我們身處的宇宙中,任何物質都不可能憑空產生,只能是由能量生成的!因此,我們不妨先假設我們身處的宇宙中已生成的任何物質都是無限可分的,這就意味著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分割完,即永生不滅?這不僅與辯證法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矛盾,至少還與質能公式的本質矛盾!
  • 時間和空間是連續的麼,是可以無限分割的麼?
    時空是否連續目前還沒有定論,因為目前的探測水平還沒有達到那種精度。經常能夠看到有一些說法,說空間的最小單元是「普朗克尺度」,時間的最小間隔是「普朗克時間」。實際這種說法有一點斷章取義了。實際上,普朗克尺度、時間,是指在這個尺度下,傳統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無法正確描述物理現象。
  • 趣思考;宇宙是不是一個程序、物質無限可分嗎?
    二,物質和時空不是無限可分的。按照現在的主流理論,時空和物質都不是無限可分的。物質分到夸克和輕子就到頭了,它們沒有內部結構;最小的可測量單位是普朗克長度即1.6x10-33釐米,是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
  • 「時間和空間都不是連續的」?為何懂點科學的人都這樣說?獨立?
    「時間和空間都不是連續的」?為何懂點科學的人都這樣說?獨立?這句話應該是從量子力學角度來理解的。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講,時間和空間應該是連續的,尤其是時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有體驗,不管什麼事,都是連續出現的!
  • 精選一組微觀世界的精彩圖片;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嗎?
    當然,人類從感覺上相信世界是無限可分的,但是科學家從理性上認為世界不是無限可分的,物質分解到終極,終有一種存在是不能分解的,是組成世界的終極粒子。當然,人類也許永遠發現不了真正的終極粒子。迄今為止,人類科學家定義了一個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普朗克長度),普朗克長度,它大致等於1.6x10的-35次方米,即1.6x10-33釐米,是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在普朗克長度的世界裡,經典的引力和時空開始失效、量子效應起支配作用。
  • 時間和空間的起源是什麼?
    (9)無道進化的萌芽—空間和時間  時間和空間的起源,是無道第一件要做的事。否則,更談不上物質了。  我們已經知道無道成為有道,是可以通過選取一個恰當的邊界來實現的,這個第一層的恰當的邊界就是時間和空間。
  • 時間和空間真實存在嗎?——康德時空觀念的引出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將人類的認識能力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其時空觀念主要是針對感性提出的。感性是接受外部現象的能力,它能藉助外感官和內感官經驗到各種外部和內部現象(在康德哲學中,物體本身即物自體是無法被認識的,我們認識到的只是物自體表現出的各種現象)。
  • 時間和空間在粒子的解釋下
    在維度空間裡,空間的性質與空間粒子的排列、物質粒子的排列、空間粒子和物質粒子的相互作用有關,人類科學家用「等放原理」和「互補原理」來解釋空間粒子和物質粒子是如何參與空間的構成,而且和現實的空間十分的吻合,因此人們說沒有絕對的時空。我們熟悉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我們有必要引入「空間粒子」、或「真空粒子」的概念來解釋宇宙時空,物理學家在二十一世紀的使命之一是尋找理論預言的空間粒子。
  • 空間是否可以無限擴張?
    空間跟時間一樣都是絕對的、無限延展的,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17世紀牛頓出版了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創立了科學體系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空間跟物質之間的聯繫,空間就是空間,絕對的空間,不依賴於物質的存在,無限伸展的三維世界,是物質運動的場所。
  • 時間,空間,道路,宇宙……時空道宇的認知框架與尺度
    文明的演變與時代的進步,從來沒有停止過與時間、空間、道路和宇宙的羈絆。前蘇聯火箭先驅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開始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再去徵服太陽系。」
  • 淺論高維度空間與時空扭曲
    三維線性時空對應關係是,空間維度的三次方,即W的三次方,對應於時間t的一次方,即線性時間t,因為空間與時間並沒有確定的數學關係,所以呢,在對時空對應關係進行微積分運算時可以忽略常數係數和常數項,只考慮變量的指數變化,量子所處空間是N維的,每次對量子的檢測只是看到了它的一個側面,如同瞎子摸象,我們所看到的那一部分,正是量子所處時空與我們所處時空相交的部分
  • 宇宙新論:在大爆炸之前,時間和空間可能交換了位置
    之所以說得通,是因為黑洞奇點和大爆炸奇點不像是空間中的點,而是橫跨空間和時間的入口,允許物質從一個時空區域過渡到另一個時空區域。有一種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大爆炸是連接另一個宇宙中的黑洞奇點(密度和時空曲率無窮大的區域)的入口。
  • 三維空間四維時空
    我們生活的空間,加上一條時間軸,變成四維時空。時間軸是人們添上去的,那麼對於我們自身,定義的就是三維構造。三維指的是我們這些實物,也就是擁有質量,確切存在的物。至於空間指的是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像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看不到,摸不著,不知道是否有質量,是個能活動的空間,把它定義成三維空間好像有點勉強。能否說成四維空間? 四維時空。時空和空間,有些相似。
  • 大爆炸出現了物質,那空間和時間是怎麼來的?
    我們知道大爆炸甚至不是一種「爆炸」,而是一種宇宙更熱、更密集的狀態,在大爆炸之前有過一段暴漲時期。如果在大爆炸之前有宇宙暴漲,那麼在大爆炸之前是不是就已經有了時空?今天就說下:時空是何時開始的?是怎麼來的?我們需要考慮三件事來完整的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所說的空間和時間。
  • 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也是三維對應的,這就是六維時空理論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科學,物理學,乃至世界觀中,時間和空間是對稱的,維度是對等的。如果時間是三維的,那麼這世界就說得通了如果時間是三維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世界了。三、時空統一論時間是三維的,空間也是三維的,而且是互相依存,互相映射的。時間和空間是唯一對應的,當時間確定,時間萬物的狀態也是對應確定的,這個有些玄,不展開,好生體會罷了。
  • 時間和空間同時產生的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了解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時間和空間概念的起源是不同的。空間給人直觀的體驗,是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東西,空間是物質和廣延性的同一。歷代哲學家都拒絕作空間是空無一物的假設,笛卡爾認為一無所有的空間是不存在的。
  • 漫談時空,時間並不存在,空間亦在變化,物質運動讓時間有了意義
    例如,蜜蜂在空中飛行,它的翅膀每秒震動約200次,非常之快,但是,在任何一個時刻,它的翅膀都是以某種姿態靜止的。時空時空,即時間和空間。絕對的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割裂的,沒有聯繫的。近代物理學認為,時間和空間不是獨立的、絕對的,而是相關聯的,如果其中一個量發生變化,另一個量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時間和空間綁在來一起,統稱為時空,在概念上更加科學、更加完整。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觀測點,所觀測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
  • 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客觀世界就是無窮大的可增,也是無限小的可分
    宇宙是無限的,在空間上無邊無際,在時間上無始無終,那麼由此可見,宇宙既是無窮大,同時也是無窮小,也就是說,根本就不存在大和小,所謂的大和小,這是特定的角度的一種感知。古人在研磨物質的時候,發現物體可以研磨成細小的顆粒,由此古希臘人赫拉克裡特和德墨克裡特提出最早原子的概念,認為客觀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顆粒原子組成。到後來,人們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兒,就由義大利人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的概念,一直到現代普朗克提出量子(quantum)概念。
  • 解讀四維空間和四維時空,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和聯繫?
    一個非常快速的回答是:四維維空間是一個數學概念;四維時空是一個物理概念。它們之間的一個通俗的聯繫是,物理上利用了四維空間的數學原理來研究四維時空。理解四維空間首先說,四維空間是一個數學概念。不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物理現實。數學上的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也都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