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思考;宇宙是不是一個程序、物質無限可分嗎?

2020-10-18 高博新視野

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是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改變世界。——卡爾·馬克思

一,宇宙是不是一個程序?

按照人類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完全可能在自己的世界裡創造一個感受真實的虛擬世界;而且人類創造的人工智慧能夠用自己的進化方式獲得巨大的發展,那麼超級電腦完全可以模擬出來一個新的世界。

那麼創造我們這個宇宙的上帝,極有可能是一超級電腦(機械生物);而生存在這樣的虛擬宇宙,我們根本無法分辨出來,這個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

一些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已經開始進行宇宙模擬實驗,隨著人類計算機的逐漸變得更強大,我們能夠模擬一個宇宙。

二,物質和時空不是無限可分的。

按照現在的主流理論,時空和物質都不是無限可分的。

物質分到夸克和輕子就到頭了,它們沒有內部結構;最小的可測量單位是普朗克長度即1.6x10-33釐米,是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

在人類這個宇宙,不可能發現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粒子,也不可能有短於普朗克時間(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10E-43秒)。

如果再分解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就發生宇宙反演;超級小超級大是統一的,穿過超級小就變成了超級大。

(時間倒流)

假如物質無限可分,分到最後就是「無」,哪宇宙豈不是由「無」組成,哪豈能有物質存在。

三,時間、空間、物質、能量都可能是熵的不同變現形態。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ˇ2),能量和質量是能互相轉化的;

而「真空不空」,真空中充滿著能量。

熵增變現為時間向前,能量消耗使整個宇宙熵增,熵增到極致,就是宇宙大同,整個宇宙孤立系統任何一個點,任何一個局部,都沒有任何區別。

也就是說宇宙熵增到極致,宇宙重新變成一個統一體(任何部分沒有區別),是否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一切重新來過。

空間↹能量↹時間,這可能就是宇宙最基本的規律。

相關焦點

  • 物質無限可分與牛頓的「絕對時空」實驗方法
    物質是可分的。你以為自己在分割電子,實際上你在分割宇宙。物質的可分割性,估計是人類認識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了。估計最初的來源是食物,一群猴子合夥打獵,獵殺了一頭獅子,10個猴分,如何分的均勻,估計最初的均勻,是以每個猴都能吃飽為標準的。
  • 物質不能無限可分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也說明在我們身處的宇宙之外,不排除已有部分能量至少生成一個宇宙的可能性。結合前面的物質定義,這句真理就暗示了:能量能夠生成宇宙中的任何物質(包括各種場),且已生成的任何物質都可以消亡,全部轉化為能量,畢竟萬事萬物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否則,我們身處的宇宙就是永恆存在的,其年齡應為無窮大,但這與宇宙一百多億歲的有限年齡矛盾。
  • 精選一組微觀世界的精彩圖片;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嗎?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人類生存的宇宙是不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微觀世界?這是一個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問題。當然,人類從感覺上相信世界是無限可分的,但是科學家從理性上認為世界不是無限可分的,物質分解到終極,終有一種存在是不能分解的,是組成世界的終極粒子。當然,人類也許永遠發現不了真正的終極粒子。
  • 天文與物理學的沉思;宇宙的意義、存在暗物質生命嗎?
    一,宇宙有何意義?a,劉慈欣在《三體》的第三部《死神永生》裡說,在宇宙中生命只是極短的瞬間,而宇宙的死亡才是永恆,因此死神才是永生的……b,思考宇宙的意義有一個框架:(1)宇宙中上帝創造的存在(非人為),人類不探究意義,只研究規律。
  • 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客觀世界就是無窮大的可增,也是無限小的可分
    古人在研磨物質的時候,發現物體可以研磨成細小的顆粒,由此古希臘人赫拉克裡特和德墨克裡特提出最早原子的概念,認為客觀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顆粒原子組成。到後來,人們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兒,就由義大利人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的概念,一直到現代普朗克提出量子(quantum)概念。
  • 物質無限可分?宇宙無邊無際?耳熟能詳的說法經得起數學檢驗嗎?
    12.千年的誤解(前情回顧)物質無限可分其實,無限可分和無邊無際的內涵,其實和傳統的存在有一點點不同,以前人們把上帝放到無窮遠處的無窮小,俺只不過把上帝解放出來,上帝其實就在你身邊,儘管有點遠,但畢竟不是無窮。真理真的和謬誤輪換對稱,哪個都可以打下一片天地,合理就好,打架原本是免不掉的,但最好以「我喜歡」的名義鬥毆,那才是真英雄。
  • 從康德的「二律背反」窺探宇宙終極奧秘,物質是否可無限細分?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可以算作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對世界的深度思考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四組「二律背反」直接叫停了唯理論和經驗論關於本體論的多年恩怨。在二律背反之前,人們總是能從相反的角度看待事物,並得到理性而矛盾的結論。比如唯心論和唯物論的關於「意識與物質,誰是本源」的爭論。
  • 人類的細胞放大n倍,是不是又是一個宇宙,且無限循環呢?
    暗物質,暗能量都看不見,看不到和觀察到,在這種情況下不可妄下斷言,即光子還可再分,再分下去是暗能量,但是暗能能暗物質還可再無限分下去,但是現在的人類己無法觀測到了。 確實有好多人都會把自己的想像越來越做實,最後自己也信了,就說宇宙無限縮小之後就是原子,原子無限放大就是宇宙,不講事實,不講根據,全憑臆想。
  • 宇宙是無限的,可「無限」也分等級,宇宙中存在無數個你嗎?
    我們一直都被灌輸一個理念,宇宙是無限的,可對於這個無限我們卻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無限是哪些東西無限?無限的宇宙意味著什麼?是否宇宙中有無窮多個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無限」。我們最常說的宇宙無限是空間無限,因為宇宙時刻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膨脹,所以空間是無限的,而空間的無限所帶來的就是時間的無限,因為時間是物質在空間中的運動,空間如果無限,時間必然是無限的,所以宇宙的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
  • 夸克也分陰陽,物質無限可分,老莊是玩科學的高手
    夸克當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不難發現無論微觀宏觀,其實只有一個道理,只不過是放大無數倍,或縮小無數倍而已,傳聞宇宙縮小無數倍後和人的大腦神經很是相似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時,看到的是在一條時間帶上的無數個宇宙。如果照片是三維,視頻是四維一個道理。
  •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是否意味著有無限個我?
    問:如果宇宙向四面八方無限擴張那是否意味還會有更多的行星(在另一個宇宙中)?如果說宇宙的大小是無限的,那難道不會有另一個宇宙的存在嗎(或許他們也是無限的)?那麼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是否意味著最終也會存在另一個,跟我們這兒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的銀河系?同時那兒也會有無限個我們,做著各種有可能的事情。
  • 趣探索;宇宙由什麼構成、物質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
    一,宇宙由什麼構成?宇宙由約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及佔68%的暗能量構成普通物質佔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第一種說法:物質由最終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構成,目前科學研究的構成物質基本單元是「夸克」(物質不能無限可分。)
  • 無限大的一半還是無限大,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宇宙還有起源嗎?
    沒有找到並不代表宇宙空間一定就是無限的,假如有限的宇宙空間非常廣袤,光還沒來得及繞著宇宙邊緣跑上一圈呢?這也意味著,如果一個有限的宇宙的體積很大,它就能偽裝得像一個無限大的宇宙。這對宇宙學家們探究宇宙的起源是一個大難題,根據現在的大爆炸宇宙模型,無論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在宇宙誕生之初,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擠在一起的,那是一個極端的環境,極端緻密、極端熾熱,這就是所謂的「宇宙開端」,目前最被認可的宇宙起源理論說那個時間點在137.5億年前。
  • 宇宙到底長什麼樣,一會球形一會A4紙,我們的宇宙是不是無限的
    自從人類從「天圓地方的世界中走出來」,得知無論是地球還是太陽都在宇宙中,誰都好奇宇宙到底長什麼樣,而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原理(宇宙空間每一處都是平等的)讓宇宙的形狀變得「規矩」起來,最適合的模型就是一張有厚度的A4紙,無限向遠方延伸,厚度也無限增加。
  • 趣知識;一粒沙中藏宇宙、黯淡藍點及「缸中之腦」悖論
    #趣知識#一,一粒沙子放大億倍,沙子中會有一個世界嗎?換句通俗的話說,無限無限大也無限小:你處於哪個層次,擁有那種能力,看到就是這一層次或你能力所及的世界。二,64億公裡外,旅行者回望地球,拍到了什麼?1990年,旅行者1號於距地球64億公裡處最後一次回望母星,拍攝下這張照片。
  • 既然宇宙無限大,人類用有限的時間去探索無限宇宙,還有意義嗎?
    但是據說宇宙無限大,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宇宙有意義嗎?宇宙的大小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牛頓從萬有引力的角度思考有限的空間內無數的星星會因為引力而吸引到一起,從而得出了無限宇宙的結論!而奧博斯則通過夜晚仍然是黑暗的推測出無限的宇宙和無限的星星,地球應該沒有夜晚,因此認為宇宙有一個誕生的時間!
  • 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很大的生態系統,所有的物質不斷循環
    當我們抬頭望著天空,看向遙遠的夜空,情不自禁的會發問,宇宙有多大?它是怎麼產生的?它有一天會結束嗎?構成宇宙的塵埃、行星、恆星來自哪裡?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又是怎麼產生的?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宇宙,從此時展開你的想像!
  • 從物質的「無限分割」引發的哲學和科學思考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先賢莊子在《莊子·天下篇》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比中國的莊子還早的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的「種子論」,也認為萬物可以分成無限個小「種子」。當時中國科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劉耀陽也認為物質不是無限可分,他還得到了與國外的蓋爾曼夸克模型相似的結果。可是,這個時候又有哲學家發話了:我看不見得,質子、中子、電子還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嘛……就這樣,國人失去了一次領取諾貝爾獎的機會。1969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夸克模型,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現實中無限存在嗎?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如果能夠到達宇宙的邊緣,我們會看到什麼呢?這個問題很難想像,因此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沒有邊界,所以它必定是無限的。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必然的結論。有些東西雖然是有限的,但它們卻沒有邊界,比如球面。
  • 宇宙中的物質從何而來?真的是「無中生有」嗎?
    目前人類的可觀測宇宙範圍是900億光年,在這個範圍內的大部分區域都存在天體結構,只有少量的區域不存在物質,這些區域被我們稱為「宇宙空洞」,而在900億光年外,應該也存在大量的天體結構,那麼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物質,它們從何而來?物質真的是憑空出現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