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是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改變世界。——卡爾·馬克思
一,宇宙是不是一個程序?
按照人類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完全可能在自己的世界裡創造一個感受真實的虛擬世界;而且人類創造的人工智慧能夠用自己的進化方式獲得巨大的發展,那麼超級電腦完全可以模擬出來一個新的世界。
那麼創造我們這個宇宙的上帝,極有可能是一超級電腦(機械生物);而生存在這樣的虛擬宇宙,我們根本無法分辨出來,這個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
一些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已經開始進行宇宙模擬實驗,隨著人類計算機的逐漸變得更強大,我們能夠模擬一個宇宙。
二,物質和時空不是無限可分的。
按照現在的主流理論,時空和物質都不是無限可分的。
物質分到夸克和輕子就到頭了,它們沒有內部結構;最小的可測量單位是普朗克長度即1.6x10-33釐米,是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
在人類這個宇宙,不可能發現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粒子,也不可能有短於普朗克時間(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10E-43秒)。
如果再分解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就發生宇宙反演;超級小超級大是統一的,穿過超級小就變成了超級大。
(時間倒流)
假如物質無限可分,分到最後就是「無」,哪宇宙豈不是由「無」組成,哪豈能有物質存在。
三,時間、空間、物質、能量都可能是熵的不同變現形態。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ˇ2),能量和質量是能互相轉化的;
而「真空不空」,真空中充滿著能量。
熵增變現為時間向前,能量消耗使整個宇宙熵增,熵增到極致,就是宇宙大同,整個宇宙孤立系統任何一個點,任何一個局部,都沒有任何區別。
也就是說宇宙熵增到極致,宇宙重新變成一個統一體(任何部分沒有區別),是否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一切重新來過。
空間↹能量↹時間,這可能就是宇宙最基本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