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同時產生的嗎?

2020-12-03 宇宙新思維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了解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時間和空間概念的起源是不同的。空間給人直觀的體驗,是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東西,空間是物質和廣延性的同一。

歷代哲學家都拒絕作空間是空無一物的假設,笛卡爾認為一無所有的空間是不存在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這種觀點是接近真理的,即空間充滿了場和物質,場作為時空的結構性質而存在。

從這裡可以看出:空間不只是一個概念,它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那麼時間呢?時間的起源與空間稍有不同,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是人類用於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是人類意識抽象出來的概念,它對應的是宇宙的演化和意識觀念的統一,沒有物質變化就沒有所謂的時間,時間可以認為不存在,存在更多的是我們的時間觀念,只是後來人們把宇宙的演化融入到物質空間中,把這種演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共同構成四維時空。

這個特殊的空間就是人們常說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時間也是物質。由此可見,不管是空間還是時間都離不開物質以及物質的運動變化。

現代宇宙學認為宇宙由一個「奇點」大爆炸而來,這個「奇點」被認為是一個時空曲率無限大即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東西。宇宙的時間和空間作為物質的存在方式隨著「奇點」的爆炸出現了,

至於時間和空間誰先誰後,我認為是空間先出現。這個問題我是這樣來理解的:客觀實在性的存在(物性)才是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本質,而空間最能代表這種「存在」,空間比時間應該是更本質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空間(這裡是指廣義的空間)即物質。當然不運動也不會產生空間(這裡是指狹義的空間),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而運動變化意味著時間的存在,因此在「奇點」大爆炸之後,空間和時間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只不過空間為主,時間為次;空間(物性)是因,時間是果,因為沒有物質就沒有時間。所以這種因果差就是空間和時間的時間差,此其一也。

說到這裡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題目所說的「同時」本身就是一個時間概念,判斷空間和時間誰先出現這個「時間」,一個前提是必須先有物質即廣義空間,這就是將要說的第二點:我們知道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方式,但它們不是物質唯一的存在方式。在「奇點」爆炸「之前」,物質並不具備狹義的空間和時間,「這時」物質主要以「廣義的空間」方式存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虛存在」,我把這種東西稱為「物」。它代表了一種「物性」存在。它並不運動,所以不存在時間,因此「這時」宇宙只有空間,沒有時間。

綜上,宇宙「先」有空間,後有時間。

相關焦點

  • 英國《焦點》:時間和空間哪個首先產生?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 時間和空間哪個首先產生?英國《焦點》月刊報導稱,艾伯特·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只是如今被稱作「時空」的同一存在的兩個不同方面。因此,二者同時產生的說法看似是有道理的。即便如此,近期開展的將愛因斯坦的成果與量子理論相結合的研究令一些理論學家斷定,實際上或許是空間導致了人們所感受到的時間現象的產生。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 時間是與空間和物質同時誕生還是大爆炸前就單獨永恆存在?
    有網友問:時間究竟是宇宙爆炸後產生的還是本來就是一個恆定的存在?有哪些科學依據?這個問題本身就很矛盾。這個矛盾實質就是把時空和物質割裂開來。這是對時空和物質的本質缺乏一個基本的常識認知。這種思維認為,空間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空間,或者就像一個空空的箱子那樣的空間,如果把這比作永恆的宇宙,空間早就存在在那裡,只要在裡面放個爆竹,宇宙大爆炸就產生了。這種思維認為,空間就像一個瓶子、盒子,裡面沒有物質它也存在。
  • 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關鍵詞:等效原理,絕對靜止空間,絕對絕對靜止參考系,原子模型,光子模型,波粒二象性,時間與空間,體縮鍾慢效應。一,等效原理拓展弱等效原理:局域內,慣性場和引力場中一切力學效應不可區分。1,真空中的電磁波沒有質量,是能量態,一維直線運動,不佔三維空間,沒有三維體積。2,當電磁波進入介質或物質場中,進速減小,產生旋速分量,由一維運動變成三維運動,產生三維體積和質量,即產生物質形態。
  • 空間和時間是量子化的嗎?
    在現代的宏觀世界中,我們進行觀察和與之相互作用的許多事物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以及可以從支配微觀粒子的基本定律中產生。人們認為一切都是由基本物質構成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而這個概念已帶領我們從鍊金術到化學,再到原子,接著亞原子粒子,最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其中包括量子宇宙的激進概念。
  •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引力波的漣漪是時間和空間的改變...
    胡一鳴 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博士後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
  • 時間和空間可以互換,道理很簡單
    意思是時間和空間是可以交換的,時間變成空間,空間變成時間。當然,愛因斯坦認為時空互換是有條件的,只有到了黑洞視界的時候,時間和空間才能互換。也就是需要速度達到光速時空互換才能進行。對於大多數人講,理解《相對論》已經非常困難了,又搞出一個時空互換,估計很多人都懵了,今天我們就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析:時間和空間互換。
  • 休謨哲學思想系列:時間和空間,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兩個比較特殊的觀念:時間和空間時間和空間非常奇怪,在康德的哲學裡面有一個著名的概念是「二律背反」,大概說的是,基於同一個概念的兩個完全相反的命題,它們既是相互衝突的,也是同時正確的。而在康德的「二律背反」中,第一個就是「時間和空間」。正命題是:宇宙在時間上有起點,在空間中也有限制。
  • 時間和空間在粒子的解釋下
    近代物理學家提出了空間、時間的概念,認為時間、空間無處不在,在生命眼裡時間、空間看不見摸不著,更感受不到,而且還在空間、時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多維空間的構思,認為宇宙由時間、空間構成,不管這些理論是否正確,我們在宇宙中我們的時間在流逝,往前走,生活在這偌大的空間,為何我們感覺時間和空間不存在一樣
  • 時間只是一種幻覺嗎?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的嗎?
    開始想像,如果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存在會是什麼樣的呢?你如何區分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順序是真實存在的嗎?時間只會往前走嗎?它會往其他方向走嗎?停止想像。放棄你的所有假設,然後試著保持鎮定。這個令人抓狂的思維實驗只會花費你幾分鐘……無論它意味著什麼。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量子力學說明了「時間不連續」及「空間不連續」。宇宙最小單位,稱為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空間。「普朗克長度」為10的負33次方公分;「普朗克時間」為10的負43次方秒,在這兩個刻度以下,引力及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
  • 彎曲的時間和空間:波動
    漣漪現象的本質就是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化學反應生成的四維時空中的波動,數學家為了構建波動現象對應的方程花費了大量努力。四維問題數學方程建立頗為複雜,法國音樂家和數學家達朗貝爾就首先研究琴弦振動進行數學建模。因為琴弦在空間就是一跟直線,因此就將波動中三維空間簡化為一維空間。
  • 空間只有三維,時間不是維度
    如果有四維五維那說明空間就有了形態,有了形態說明空間有了實質,空間等於是物質能量了,可是空間並不是物質能量。我們觀測到空間扭曲現象只是一種錯覺,空間裡不是有未知的物質和能量嗎?為什麼就不會是這些我們看不見的物質能量和天體的作用力產生了引力,光線會彎曲我認為光子其實是有慣性的,而且通過不同的密度的介質光路會有偏折,所以經過天體時因為受到引力和進入密度有差別的介質時產生偏折光子的運動軌跡彎曲了,引力波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顆石頭扔水裡,會產生波紋,但是水是物質不是空間,假設水是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暗能量是不是和引力波一樣的性質呢?
  • 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嗎?| 康德先驗哲學對時間的變革
    時間,對人類有著永恆的吸引力,既有「彈指一揮間」形容時間之快,也有「度日如年」形容時間之慢。「在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嗎?」02對現象界的認識來自於「思」,這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人是怎樣認識現象界的呢?或者說,人可以認識現象嗎?如果認識是來源於經驗,那麼自然科學就變成了對經驗的歸納。
  • 時間和空間、三度空間(三維空間)
    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時間的特點是一度性,就是說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是一去不復返的。空間是表現物質運動的位置、範圍和伸張性。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在運動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位置,並且不斷地變化著;空間的特點是三度性,就是說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都不是獨立的脫離物質的東西。
  • 光會經歷時間嗎?三個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相對論問題!
    當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的行為就會變得非常奇怪。來源:NASA/JPL-Caltech我們根本就不太理解時間這個概念。每個人都會經歷時間——確切地說是每天都會經歷——但是我們對時間這個概念缺乏嚴格和全面的理解。不過我們也確實知道一些事情,尤其是當我們用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視角來看待時間的時候。
  • 四維空間的第四維是時間嗎?
    這幾天突然對四維空間有了奇特的想法,覺得這個時間真的不應該是第四維的參數,下面就我的想法加以表述。 我們習慣將所處的空間稱為立體空間,也叫三維空間。 一般的,大家接受的觀點是長、寬、高的基礎上,再加上時間軸構成四維空間,這樣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自由穿越,很多的科幻作品也是這麼虛構,挺熱鬧的,覺著挺有道理,充滿了無盡的想像。
  • 時間真的可能是一種錯覺嗎?未來、現在和未來其實同時存在?
    人們常說,時間是一種工具,只是被人類的頭腦用來推動一切事物的進步。時間有一個流動的方向,它像一條河流一樣流動,而且這個方向總是前進的。時間有一個可量化的特權:只有現在才是真實的,並且只有現在才發生。你對過去存在的唯一具體證明就是你自己的記憶,就像我們對地球過去唯一的證據是它的巖石和礦物一樣。狹義相對論概述了塊宇宙的現代概念模型。塊宇宙本質上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時空概念,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
  • 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嗎?——否定相對論時空觀
    當然也指出了現代物理學手冊所給出的對普朗克能量子的錯誤猜想:以光子本能光速運動的錯誤光物理為基礎所導出的普朗克能量子的相關參數必須重新定義和考慮。時間和空間不是物質,是物質存在和運動的屬性,與物質的物理屬性一樣,決定於物質的本質——物質的系統構成;使物質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的屬性。
  • 大腦複雜性的進化:一個關於空間、時間和熵的故事
    大腦的存在對現有的理論提出了這樣一個挑戰,眾所周知,熵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通常與無序性和簡單性有關*。我們發現進化是一個熵進化的過程:結構的建立(即生命的產生)促進了熵的增加。在這裡,我們提出進化的關鍵轉折點與生命對時間和空間的操縱有關,通過複雜的多維度狀態空間(multi-dimensionalstatespace),生命開啟了促進熵增加的新途徑。
  • 地球時間變短了嗎?"高維空間"時間流速差的假想
    PS:期待關注,更多你想了解地球時間變短了嗎?常常有人說,感覺現在的時間變短了。總覺得一天比一天時間過的快,總覺得一天的時間不夠用。經過各種科學的論證,地球時間的微小變化可以忽略不計。感覺時間變短了源於人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