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了解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時間和空間概念的起源是不同的。空間給人直觀的體驗,是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東西,空間是物質和廣延性的同一。
歷代哲學家都拒絕作空間是空無一物的假設,笛卡爾認為一無所有的空間是不存在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這種觀點是接近真理的,即空間充滿了場和物質,場作為時空的結構性質而存在。
從這裡可以看出:空間不只是一個概念,它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那麼時間呢?時間的起源與空間稍有不同,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是人類用於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是人類意識抽象出來的概念,它對應的是宇宙的演化和意識觀念的統一,沒有物質變化就沒有所謂的時間,時間可以認為不存在,存在更多的是我們的時間觀念,只是後來人們把宇宙的演化融入到物質空間中,把這種演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共同構成四維時空。
這個特殊的空間就是人們常說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時間也是物質。由此可見,不管是空間還是時間都離不開物質以及物質的運動變化。
現代宇宙學認為宇宙由一個「奇點」大爆炸而來,這個「奇點」被認為是一個時空曲率無限大即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東西。宇宙的時間和空間作為物質的存在方式隨著「奇點」的爆炸出現了,
至於時間和空間誰先誰後,我認為是空間先出現。這個問題我是這樣來理解的:客觀實在性的存在(物性)才是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本質,而空間最能代表這種「存在」,空間比時間應該是更本質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空間(這裡是指廣義的空間)即物質。當然不運動也不會產生空間(這裡是指狹義的空間),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而運動變化意味著時間的存在,因此在「奇點」大爆炸之後,空間和時間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只不過空間為主,時間為次;空間(物性)是因,時間是果,因為沒有物質就沒有時間。所以這種因果差就是空間和時間的時間差,此其一也。
說到這裡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題目所說的「同時」本身就是一個時間概念,判斷空間和時間誰先出現這個「時間」,一個前提是必須先有物質即廣義空間,這就是將要說的第二點:我們知道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方式,但它們不是物質唯一的存在方式。在「奇點」爆炸「之前」,物質並不具備狹義的空間和時間,「這時」物質主要以「廣義的空間」方式存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虛存在」,我把這種東西稱為「物」。它代表了一種「物性」存在。它並不運動,所以不存在時間,因此「這時」宇宙只有空間,沒有時間。
綜上,宇宙「先」有空間,後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