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2020-11-21 弦中子

旋進理論

作者:朱成明

綱要:通過等效原理推導出光速不變原理並建立絕對靜止坐標系和上帝視角。根據物質與能量關係構建原子模型和光子模型,推導出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過程,進而得出物質的宏觀與微觀速度矢量和為光速。揭示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推導出「體縮鍾慢」效應,修正狹義相對論。

關鍵詞:等效原理,絕對靜止空間,絕對絕對靜止參考系,原子模型,光子模型,波粒二象性,時間與空間,體縮鍾慢效應。

一,等效原理拓展

弱等效原理:局域內,慣性場和引力場中一切力學效應不可區分。

強等效原理:局域內,慣性場和引力場中一切物理效應不可區分。

原理拓展:

思維實驗一:在地球表面一個自由落體封閉的飛船內,飛船裡的人無法區分自己是處於真空靜止狀態還是在地球附近自由落體運動(向下做加速度為g的運動),即局域內直線加速運動等效於靜止狀態。

思維實驗二:在地球軌道同步衛星上,處於封閉衛星裡的人無法區分自己是在地球軌道做圓周運動還是處於真空靜止狀態,即局域內曲線運動等效於靜止狀態。所以在月球上的人無法感知來自地球的引力,在地球表面無法感知來自太陽的引力。

思維實驗三:在地球表面一個封閉電梯裡處於靜止狀態等效於真空環境中以加速度g向上運動,即封閉電梯內無分區分靜止狀態和加速運動狀態。重力是地球引力產生,真空中電梯對人的推力本質是電磁力,電梯內的人無法區分重力和電磁力,即重力與電磁力等效。

結論:

1,局域內,引力場、電磁場和慣性場中,一切運動狀態都等效於靜止狀態。

2,以任何形式運動的系統皆可視為絕對靜止,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恆定不變,即在任何形式運動的系統內測量的光速值相同,此為光速不變原理。

3,可將任何封閉系統視為絕對靜止系統。以封閉系統為參考系都可視為絕對靜止參考系。

4,在絕對參考系中只有一個視角:上帝視角,相對系統靜止的為絕對靜止,相對系統運動的為絕對運動。

二,原子模型

根據德布羅間的物質波理論:物質是電磁場凝聚。即物質是由電磁波駐波形成,根據質能方程E=mc及電磁波能量公式E=hν,我們計算出質子的能量範圍與γ射線的能量範圍相同,電子的能量範圍與X射線能量範圍相同。通過公式λ=2πr計算γ射線的波長與質子半徑相符,X射線波長與電子半徑相符。

根據愛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粒子也是波,波也是粒子。我們既然可以用質子和電子的粒子態構建原子模型,也可以用電磁波駐波的形態構建原子模型,於是我們放棄質子與電子的粒子模型,以電磁波形態構建了新的原子模型。

註:此原子模型可以給出萬有引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四力統一公式,已在另一篇論文中詳述。

三,光子模型

從新的原子模型可以看出物質是一個無限分布的能量場。

光在真空中以直線傳播,即為行波,符合能量公式E=hλ,當光進入介質或物質場中會受到物質場的作用,前進速度減小,產生一個速度分量:旋速,電磁波由一維運動變成三維運動,從無形的能量態變成有形的物質態,減小的能量轉換成質量,即為電磁波轉換成物質的過程,其過程滿足以下關係。

當電磁波由能量態完全轉換成靜止的物質態時質量m=hν/C,當電磁波在介質或物質場中速度減小時質量m=m√(1-V/C),由於粒子的微觀速度不可能為零,也就是物質的溫度不可能達到絕對零度,所以速度V>0,即電磁波不可能完全由能量態轉換成物質態。

1,真空中的電磁波沒有質量,是能量態,一維直線運動,不佔三維空間,沒有三維體積。

2,當電磁波進入介質或物質場中,進速減小,產生旋速分量,由一維運動變成三維運動,產生三維體積和質量,即產生物質形態。

3,由於電磁波不可能由能量態完全轉換成物質態,所以在物質場中具有波動性同時具有粒子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4,粒子是由電磁波轉換而來,電磁波在任何封閉系統中的速度相同,都是30公裡/秒,所以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粒子的所有速度矢量和為光速C。

5,根據光子模型,電磁波還有一個內稟速度C,為電場與磁場的轉換速度,此速度決定了粒子的內稟屬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時間和空間

時間並不直接存在,我們用物質周期性運動來表示時間,如地球自轉一圈為一日,月球繞地球轉一圈為一月,分針走一圈為一小時等。圓周運動不產生系統位移,物質只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空間裡運動。

如果物質線性運動,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物質發生位移,我們即感知到空間,所以空間是物質的線性運動產生。

如果將物質的圓周運動速度定為U,前進運動定為V,則旋速產生時間,進速產生空間。時空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五,體縮鍾慢效應

前提條件:

1,光從真空進入均勻介質中頻率不變,波長變短,速度變慢。

2,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粒子的所有速度矢量和為光速。假設粒子的旋速度為U,進速為V,則滿足U+V=C。

推理過程:

根據旋轉周期公式T=2πr/U,及公式U+V=C我們得到周期與速度V的關係式T=2πr/√(C-V),當V=0時,T=2πr/C,當速度為V時得到T=Tr/(r√(1-V/C))。根據旋進理論前提條件1物質固有周期不變。則有r=r√1-(V/C)。

此處的r為半徑,即隨著物質運動速度增加,體積減小,為體縮效應,而非相對論的尺縮效應,即空間不僅在運動方向收縮,而是在所有方向同時收縮,各向同性。

隨著物體的運動速度增加,空間縮小,物質走過原來的路程耗時減少,而固有周期不變,即物質的本針時間不變,而耗時減少,即運動物體的時間變慢。

本理論是以封閉系統為絕對靜止參考系,所以物質相對系統靜止為絕對靜止,相質相對系統運動為絕對運動,物質只相對系統存在靜止和運動。在絕對靜止系統內誰運動誰的時間變慢,誰的空間縮小。

實驗例證

1,在核反應中需要給中子減速,以增加中子撞擊原子核概率,根據旋進理論,中子速度越慢半徑越大,撞擊原子概率升高。

2,丁肇中在實驗中證實電子速度越快,半徑越小。

旋進理論除了可以解釋相對論尺縮鍾慢效應外還可以解釋其它相對論佯謬。

1,雙生子佯謬

孿生兄弟中弟弟留在地面上不動,哥哥坐著飛船高速飛行,從上帝視角來看弟弟是絕對靜止的,哥哥是絕對運動的,所以哥哥連同飛船體積會縮小,時間會變慢。等哥哥回來時,速度靜止,體積會恢復原來大小,但變的比弟弟年青。弟弟處於絕對靜止狀態,所以弟弟時間不變,不存在哥哥看弟弟變年青,弟弟看哥哥變年青。

2,火車進山洞佯謬

一列火車從靜止加速,接近光速時駛入一個與火車一樣長的山洞,相對論認為火車看山洞變短,山洞看火車變短,火車進入山洞時關上山洞,能不能把火車關在裡面?雖然相對論也能強行解釋,但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

用旋進理論解釋則容易得多,火車從靜止開始運動,則選定的是地球作為絕對靜止參考系,從上帝視角來看,此時只有火車在運動,只有火車變小,山洞不會變,山洞可以將火車關在裡面。

3,外婆悖論

按相對論的觀點,如果物體超過光速,時間將會倒流,可以回來過去,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了自己的未婚的外婆,自己又從哪裡來?而在旋時理論裡,物質是能量轉換而來,物質不可能超光速運動,自然回不到過去,也不可能殺死自己的外婆。

有人可能存在疑問:如果把飛船做為一個絕對靜止系統,地球不是在運動嗎?如果把火車作為一個絕對靜止系統,山洞不是在運動嗎?但這與理論條件不符,我們研究的是一個封閉系統內的運動,如果以飛船作為一個封閉系統就只能研究飛船內的運動,以火車作為封閉系統就只能研究火車內的運動,而山洞和地球在系統外。

相關焦點

  • 漫談時空,時間並不存在,空間亦在變化,物質運動讓時間有了意義
    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時間只是記憶的謊言。時間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刻是指某一瞬間,在時間軸上用點表示;時段是指客觀物質運動的兩個不同狀態之間所經歷的時間歷程。對於任何事物討論時刻和時段就足夠了。運動和變化是在一個時段內發生的,這個時段或長或短。在某個固定的時刻,事物不會發生任何運動和變化。因此,事物運動和變化,必須有一個時間段作為條件。
  • 深入討論空間和時間,它們只是運動過程的幻象
    為什麼在沒有物質的情況下還會有空間和時間?物理學中的大多數東西都表示為場,即定義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函數。有電磁場,物質場,強場和弱場。所有這些場都有所謂的「基態」,即它們存在於其最低能量水平的狀態。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的理論以及時空曲率是如何產生引力的,但是在沒有質量,沒有行星,恆星,星系,或者任何可以彎曲時空的東西的情況下,仍然有空間和時間(只是它們是平的)。
  •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是如何的?我們通過廣義相對論可以知道,任何物質都會對周圍空間產生影響,產生時空效應,即時間和空間效應。我們在這裡不談空間效應,只談論時間效應。物質的時間效應與什麼有關,我通過對圓周運動的徑向動量的計算和史瓦西半徑的思索,可以得出;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與物質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物質的距離(半徑)成反比,這是一個多麼簡潔的公式,T=M/R。
  • 空間只有三維,時間不是維度
    如果有四維五維那說明空間就有了形態,有了形態說明空間有了實質,空間等於是物質能量了,可是空間並不是物質能量。我們觀測到空間扭曲現象只是一種錯覺,空間裡不是有未知的物質和能量嗎?為什麼就不會是這些我們看不見的物質能量和天體的作用力產生了引力,光線會彎曲我認為光子其實是有慣性的,而且通過不同的密度的介質光路會有偏折,所以經過天體時因為受到引力和進入密度有差別的介質時產生偏折光子的運動軌跡彎曲了,引力波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顆石頭扔水裡,會產生波紋,但是水是物質不是空間,假設水是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暗能量是不是和引力波一樣的性質呢?
  • 時間和空間同時產生的嗎?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這種觀點是接近真理的,即空間充滿了場和物質,場作為時空的結構性質而存在。從這裡可以看出:空間不只是一個概念,它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那麼時間呢?時間的起源與空間稍有不同,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是人類用於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是人類意識抽象出來的概念,它對應的是宇宙的演化和意識觀念的統一,沒有物質變化就沒有所謂的時間,時間可以認為不存在,存在更多的是我們的時間觀念,只是後來人們把宇宙的演化融入到物質空間中,把這種演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共同構成四維時空。
  • 時間並不存在,空間才是永恆
    宇宙誕生之初只是一個奇點,在奇點當中並沒有時空概念,奇點爆炸之後才生空間萬物。在《宇宙哲學》中,有宇宙三公理:時間公理,空間公理,質量公理。其描述為,增量恆為正,時間無始終,空間存現在,點點可居中。我們需要了解時間的定義,翻遍百度詞條,我發現時間只有哲學上的定義,卻沒有物理學上的定義。哲學上的定義如下:事件過程長短和事件發生順序的度量。這其中提到的事件才是主題。我們可以把事件分為宏觀世界的事件和微觀世界的事件。或者在這裡我想直接把事件定義為:物質變化,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不論這種變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通稱為事件。那麼時間在哲學上的定義就可以描述為:物質變化過程和物質變化結果的度量。
  • 張祥前和網友關於時間、空間、統一場論的討論
    【張祥前回覆:這個兩個時間概念是一樣的,沒有矛盾。因為時間是觀察者對自己周圍空間光速運動的一種感受,所以,只要空間存在和觀察者存在,觀察者就一定有時間感覺,時間就一定存在著。時間是人的感覺,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說宇宙時間開始於150億年前肯定是荒唐的,說時間以後會消失也是荒唐的。
  • 時間真的存在嗎?或者時間只是運動粒子的存在軌跡?
    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確實有時間這個東西存在嗎,或者世界只是移運動粒子的運動軌跡」。我們通過對比兩個不同的假設來證實這個問題到底是哪個答案。這裡提出了兩個可能性:A世界上存在一種叫時間的東西B時間只是運動粒子的運動軌跡仔細思考一下,不難發現A和B並不是完全不一樣,B其實是A的一個具體表現。
  • 時間從未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
    在時間標尺上按照微積分的思維,可以無限細分為無數瞬間的時間點或是刻度點,時間就是概念中存在的一把標尺,從未改變和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是空間和物質在不同刻度點的各種瞬間狀態而已。這裡所指的空間是宇宙維度內的空間,包括整體和無限細分的各種範圍空間。這裡的物質指的是宇宙範圍內的全部物質,大至各種天體,小到量子,以及基本粒子所構建的各種物體。
  • 為什麼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時間真的只是記憶的謊言?
    為什麼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時間真的只是記憶的謊言?大多數的人認為只有發生過的事情才會成為你的記憶,那麼也就是間接的承認了時間會堆積成為你的記憶。可有沒有那麼一瞬間,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你做的某件事是那麼的似曾相識,好像你已經做過,但是你又能很明確你真的沒有做過。
  • 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什麼意思?
    對於人來說,感覺時間流逝、空間距離都是不變的,對於物質,其外形、硬度、質感也是確切的。這是因為人類處於一個低速、宏觀的世界,人的感覺必須適應宏觀的、低速的世界生存的要求。在這樣一個日常世界當中,人的認識並不存在錯覺問題。
  • 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 為什麼愛因斯坦要說「時間並不存在」
    全世界文化中都認為時間是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存在,對於任何人來說,時間都同樣在流逝。可是現代物理學卻給予了時間完全不同的定義,時間可能和想像中不一樣,愛因斯坦認為所謂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錯覺。
  • 認識時間、空間的本質
    ……………… 總結以上的分析,物質世界以不同的方式運動引起我們人的各種感覺,我們人對這些不同的感覺加以分析、概括便形成了不同的物理概念。這樣說來物理概念不能脫離我們人而獨立的存在著,說明白點,物理概念只是人對自己感覺的一種描述(當然人的這些感覺並非憑空產生的,而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刺激了我們人),脫離觀察者就不存在。
  • 愛因斯坦說時間可能並不存在,人類只是被記憶欺騙了,為什麼?
    誕生後的宇宙開始不斷形成各種物質,天體和星系。而相對於這些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物質來說,宇宙大爆炸之後誕生的最神秘的事物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比如空間和時間。空間和時間是同宇宙同步誕生的,而對於空間我們還是相比好理解一些,畢竟我們就生活的一個三維空間當中。可是對於時間,我們就很難理解了,可能很多人會說,時間有什麼複雜的?我們不是每天都跟時間打交道嗎?
  • 科學解讀: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它們的本質是什麼?
    事實上,時間的發明和存在,就是為了記錄或是描述某種變化的。地球的自轉變化產生了一天,公轉變化產生了一年,(在地球上觀察)太陽的周期變化產生了陽曆,月亮的周期變化產生了陰曆,人體的衰老變化產生了年齡。可見,時間所對應的變化,並不一定就是速度或是位置的變化,而是量子態計數的變化。至於,超越光速產生時間倒流(時間變成虛數,在數軸旋轉了180度),這只是數學上的對稱性(有正就有負),所形成的方程求解,並不一定對應著物理上的客觀存在。而在現實中,也沒有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可以抵達或是超越光速。
  • 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什麼?物質、空間和時間,它們的關係如何?
    運動著的物質是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空間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任何物體,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微觀粒子,都具有一定的規模或體積,也就是說,都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的廣延性。每個物體都在其他物體當中處於一定的位置,如前後、左右、上下,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 暗物質 真實存在嗎?
    然而未能得出暗物質存在的確鑿結論。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 利用位力定理,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 圍繞黑洞旋轉的物質會越來越快,為何不見彈弓效應彈出些物質?
    (當然,進入到黑洞視界內理論上是無法逃出黑洞的,電影中這一點有所疏漏)什麼是引力彈弓效應行星的引力助推作用能夠改變飛行器相對於太陽的速度,但由於必須遵守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它和行星間的相對速度並沒有改變。在飛行器第一次從遠距離接近行星時,產生的運動效果就像該飛行器被行星反彈開了。
  • 科學重大發現:為什麼愛因斯坦要說「時間並不存在」
    「時間」    什麼是時間?全世界文化中都認為時間是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存在,對於任何人來說,時間都同樣在流逝。可是現代物理學卻給予了時間完全不同的定義,時間可能和想像中不一樣,愛因斯坦認為所謂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