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著的物質是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空間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任何物體,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微觀粒子,都具有一定的規模或體積,也就是說,都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的廣延性。每個物體都在其他物體當中處於一定的位置,如前後、左右、上下,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排列順序。物體的這種廣延性和排列順序,正是反映了物體是存在於空間的。每種物質運動形式,都必然包含位置的移動,空間是物質運動的根本條件。

總之,空間這個概念就是表明物體彼此之間的並存關係和分離狀態,表明物體的廣延性和排列順序的。各種物體運動過程,不僅是在不同的空間位置上進行的,而且是按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順序持續發展。各個過程的持續性,表現出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這種持續性和階段性,就是時間的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存在於時間之內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必然經歷產生、發展和消逝的過程,都有自己的歷史。

空間和時間是同運動著的物質不可分割的,這可以從空間的三維性和時間的一維性得到證明。任何物體都有長度、寬度和高度,這就是空間的三維性。在空間的任何一點上都能引出三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用這樣一個三度座標,就可以確定某一物體的空間位置、規模和體積。時間具有永遠向前、一去不復返的特性,這就是時間的一維性。通常物理學中關於「四度空間」、「四度時空」、「四維宇宙」的概念,實際上是指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組成的總體。

空間和時間是相互依存的,要確定任何物理事件,就必須同時利用空間的三維性和時間的一維性。例如,我們要掌握運載火箭的運行情況,就不僅要了解運載火箭在空間的緯度、經度、高度,而且要了解運載火箭在什麼時間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總之,沒有離開空間、時間的物質運動,也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空間和時間。

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它們是不依賴於不們的意識而客觀存在著的。唯心主義否認空間和時間的客觀性,認為空間和時間是意識、觀念的產物,這種觀點當然是錯誤的。其實在人類出現以前,物質世界就以空間和時間的形式運動著,怎麼能把空間和時間說成是主觀的東西呢?空間、時間是隨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空間和時間是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體。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揭示了當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物體內部過程的時間持續性會延長,而物體沿著運動方向上的長度會縮短,這種時間的延長和空間的縮短是相互聯繫的。廣義相對論還揭示了空間和時間對運動著的物質的依賴性。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場越強,那裡的空間便越彎曲,時間也就流逝得越慢。相對論關於空間、·時間和運動著的物質相互作用的原理,已經為現代自然科學的實驗所證實。

從整個物質世界來說,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空間無邊無際、無窮無盡,時間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止,物質的運動是永恆的。從物質存在的具體形態來說,空間和時間又是有限的,任何具體事物都佔有一定的空間,並且都具有一定的歷史。無限的宇宙空間和時間,正是由無數的有限的空間和時間構成的。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辯證統一。如果只看到具體事物的空間、時間的有限性,就否定整個物質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無限性,那就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物質世界在空間上是有邊緣的,在時間上是有開端的。這種觀點就給宗教神學留下了地盤,給唯心主義打開了大門。
參考資料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本文乃作者「藏著我大大的幸福」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