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什麼?物質、空間和時間,它們的關係如何?

2020-12-06 藏著我大大的幸福

運動著的物質是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空間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任何物體,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微觀粒子,都具有一定的規模或體積,也就是說,都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的廣延性。每個物體都在其他物體當中處於一定的位置,如前後、左右、上下,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排列順序。物體的這種廣延性和排列順序,正是反映了物體是存在於空間的。每種物質運動形式,都必然包含位置的移動,空間是物質運動的根本條件。

運動中的人和車

總之,空間這個概念就是表明物體彼此之間的並存關係和分離狀態,表明物體的廣延性和排列順序的。各種物體運動過程,不僅是在不同的空間位置上進行的,而且是按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順序持續發展。各個過程的持續性,表現出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這種持續性和階段性,就是時間的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存在於時間之內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必然經歷產生、發展和消逝的過程,都有自己的歷史。

辦公室空間

空間和時間是同運動著的物質不可分割的,這可以從空間的三維性和時間的一維性得到證明。任何物體都有長度、寬度和高度,這就是空間的三維性。在空間的任何一點上都能引出三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用這樣一個三度座標,就可以確定某一物體的空間位置、規模和體積。時間具有永遠向前、一去不復返的特性,這就是時間的一維性。通常物理學中關於「四度空間」、「四度時空」、「四維宇宙」的概念,實際上是指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組成的總體。

三維空間

空間和時間是相互依存的,要確定任何物理事件,就必須同時利用空間的三維性和時間的一維性。例如,我們要掌握運載火箭的運行情況,就不僅要了解運載火箭在空間的緯度、經度、高度,而且要了解運載火箭在什麼時間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總之,沒有離開空間、時間的物質運動,也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空間和時間。

運載火箭

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它們是不依賴於不們的意識而客觀存在著的。唯心主義否認空間和時間的客觀性,認為空間和時間是意識、觀念的產物,這種觀點當然是錯誤的。其實在人類出現以前,物質世界就以空間和時間的形式運動著,怎麼能把空間和時間說成是主觀的東西呢?空間、時間是隨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空間和時間是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體。

時間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揭示了當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物體內部過程的時間持續性會延長,而物體沿著運動方向上的長度會縮短,這種時間的延長和空間的縮短是相互聯繫的。廣義相對論還揭示了空間和時間對運動著的物質的依賴性。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場越強,那裡的空間便越彎曲,時間也就流逝得越慢。相對論關於空間、·時間和運動著的物質相互作用的原理,已經為現代自然科學的實驗所證實。

愛因斯坦

從整個物質世界來說,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空間無邊無際、無窮無盡,時間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止,物質的運動是永恆的。從物質存在的具體形態來說,空間和時間又是有限的,任何具體事物都佔有一定的空間,並且都具有一定的歷史。無限的宇宙空間和時間,正是由無數的有限的空間和時間構成的。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辯證統一。如果只看到具體事物的空間、時間的有限性,就否定整個物質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無限性,那就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物質世界在空間上是有邊緣的,在時間上是有開端的。這種觀點就給宗教神學留下了地盤,給唯心主義打開了大門。

參考資料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本文乃作者「藏著我大大的幸福」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物質、時間、空間相互依存、永恆存在
    物質、時間、空間都是永恆存在的,它們都遵循物質不滅定律,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相互統一關係,而不存在對立關係,也不存在對立統一關係,它們之間只存在相互統一關係而不存在相互對立關係,它們之間也不存在矛盾或自相矛盾,它們三足鼎立形成宇宙。列寧曾說過:存在就是物質。廣義的說,時間和空間也是存在,也屬於物質,世界完全由物質構成,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統一於物質。
  • 對物質存在的形式和場勢的初識
    作者:楊之勇 物質分為明物質和暗物質,能夠直接看到的物質為明物質。看不到但還客觀存在的物質為暗物質。明物質是不通過任何科學儀器或工具能夠看到感受到物理形狀的物質或物體,可稱為明物質或物體;比如房子、居室、書籍、茶杯電腦等。空氣、電磁波、孝順精神、愛心、痛恨、仇視、想念、情感等為暗物質。
  • 時間從未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
    在時間標尺上按照微積分的思維,可以無限細分為無數瞬間的時間點或是刻度點,時間就是概念中存在的一把標尺,從未改變和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是空間和物質在不同刻度點的各種瞬間狀態而已。這裡所指的空間是宇宙維度內的空間,包括整體和無限細分的各種範圍空間。這裡的物質指的是宇宙範圍內的全部物質,大至各種天體,小到量子,以及基本粒子所構建的各種物體。
  • 宇宙中是否存在大量微型黑洞?它們和暗物質有啥關係?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黑洞和暗物質乍一看,貌似也沒啥關係啊!其實它們還是有點淵源的。這裡就有個故事,在上世紀70年代,有個原始微型黑洞也就是量子黑洞的概念,這些微型黑洞當時就被認為大量存在於宇宙中,也構成了暗物質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宇宙大爆炸時期創造了這些微型黑洞!
  • 現代科學和實踐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
    什麼是「場」?大學的物理書中第130頁「場」是這樣定義的——現代科學和實踐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它與實物一樣具有能量、質量和動量。「場」與實物一樣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因為概念這種東西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這個概念的真正理解,其實背後還有個很長的故事,隨便翻翻歷史就不難發現,首先提出「場」概念的人是「麥可·法拉第」,後來麥克斯韋也用了這個概念,但是當年的這個「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嗎?其實並不是。
  • 反物質和暗物質是一回事嗎?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宇宙大爆炸如果這個事情要進入溯源的話,那其實需要追溯到宇宙的起源。
  • 認知世界的兩種基本方式:物質思維與關係思維
    意識是無比複雜的,以至於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說清楚它是什麼,而有一樣東西,則經常用來作為意識的對立面,它代表著一種非意識性,同時還被賦予了一種不變性和恆常性,它就是物質。關於什麼是物質,許多思想家給出了非常獨到的解釋。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這種物質性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持續的發展來證明的。」
  • 物質、時間和空間三足鼎立形成宇宙
    如果沒有物質,時間和空間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不會有時間和空間。如果沒有時間,物質就不能體現,也就不會有物質,空間也無存在的必要,也就不會有空間。如果沒有空間,物質就無法存在,也不會有物質,對於「純無」,時間就無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會有時間。綜上所述,物質、時間、空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統一,而不是對立或對立統一。它們之間不存在矛盾或自相矛盾,它們三足鼎立共同形成宇宙。
  • 能量和物質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也可以互相轉換
    什麼是宇宙?我國最早就有關於宇宙的定義: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所以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那什麼是時間?什麼又是空間呢?空間我們可以想像,它是有形的,有大小體積;時間是什麼?很難想像,時間存不存在,至今還有爭議。
  • 物質世界的基本圖像
    在近代物理學中質量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狹義相對論揭示了質量與速度,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只是在速度甚小於真空中的光速時,運動物體的質量才等於它在靜止時的質量。表中給出了部分物質質量的數量級。§1-2 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1.2.1 基本相互作用物質聚集起來,從微觀粒子到巨大的星體,從細菌到人,這些自然界奧妙無窮、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都是怎樣發生的?
  • 什麼是物質?物質是如何產生的?
    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會這樣產生?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往往最難回答,讓我們一步一步來闡明這個問題。你是由什麼做的?你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但是如果說基本粒子是最小的存在,那麼基本粒子又是有什麼構成的呢?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經常關注宇宙學得朋友,肯定都看到過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三個物理學中的詞彙,除了這三個還有一個普通物質,它們一起構成了宇宙中以前存在、現在存在的所有物質/能量形式,其中的反物質在目前的宇宙中,據我們觀察並不存在,而暗物質、暗能量、普通物質依然充斥著宇宙空間,組成了我們當今的宇宙。
  • 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剔除了物質的其它具體特性
    數學作為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剔除了物質的其它具體特性2017-10-19 09:26 來源: 科普中國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數與形這兩個側面,數學作為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剔除了物質的其它具體特性,僅僅從數與形的角度來研究整個世界的。
  •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引力波的漣漪是時間和空間的改變...
    胡一鳴 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博士後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
  • 時間與空間其實是事物關係
    在前面文章,我們談到所謂微觀世界,其實是我們運用手段分割宏觀物質得到的。而這種分割也可以認為是我們在剝離事物關係,以得到簡單的物質組成單位。所以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物質屬性,很難用宏觀世界的觀點來看待。  研究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就認為基本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各種狀態。
  •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是如何的?我們通過廣義相對論可以知道,任何物質都會對周圍空間產生影響,產生時空效應,即時間和空間效應。我們在這裡不談空間效應,只談論時間效應。物質的時間效應與什麼有關,我通過對圓周運動的徑向動量的計算和史瓦西半徑的思索,可以得出;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與物質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物質的距離(半徑)成反比,這是一個多麼簡潔的公式,T=M/R。
  • 為什麼在唯物主義哲學中,空間和時間是客觀的,與物質密不可分?
    空間和時間不僅是客觀的,而且和物質是不可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形式離不開內容。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既然是一種形式,它就離不開物質的內容。運動著的物質是內容,空間和時間是這個內容得以存在的形式。
  • 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旋進理論作者:朱成明綱要:通過等效原理推導出光速不變原理並建立絕對靜止坐標系和上帝視角。根據物質與能量關係構建原子模型和光子模型,推導出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過程,進而得出物質的宏觀與微觀速度矢量和為光速。揭示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推導出「體縮鍾慢」效應,修正狹義相對論。
  • 時間是與空間和物質同時誕生還是大爆炸前就單獨永恆存在?
    有網友問:時間究竟是宇宙爆炸後產生的還是本來就是一個恆定的存在?有哪些科學依據?這個問題本身就很矛盾。這個矛盾實質就是把時空和物質割裂開來。這是對時空和物質的本質缺乏一個基本的常識認知。裡面的空氣每一立方釐米的空間存在著2687億億個氣體分子,這些氣體分子正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這種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就是時間。如果沒有時間,就無法描述任何事物的持續和變化,就沒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