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空間其實是事物關係

2020-08-27 原虛幻境

  在前面文章,我們談到所謂微觀世界,其實是我們運用手段分割宏觀物質得到的。而這種分割也可以認為是我們在剝離事物關係,以得到簡單的物質組成單位。所以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物質屬性,很難用宏觀世界的觀點來看待。

  研究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就認為基本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各種狀態。也就是基本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不同地方。這在我們所處的宏觀世界裡,就好比某個人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地方,這是不可能的,除非遇到了鬼。但在微觀世界,科學研究卻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這樣的。

微觀世界裡,基本粒子可以同時出現不同位置,這讓我們猜測,也許在微觀世界,時間可能不存在,同樣空間也是不存在的。在宏觀世界裡,物質需要存在於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中。但是宏觀世界是由微觀世界形成的。微觀世界中如果不存在時間與空間概念,那麼宏觀世界的時間與空間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事物關係。我們已經提出微觀世界是我們剝離了宏觀世界的事物關係而得到的,那麼時間與空間就是事物關係反映出來的。因此如果我們將反映宏觀世界的事物關係剔除,宏觀世界也不會有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事物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主觀看法。由此也可以推論,我們所看到的時間與空間是存在主觀色彩的。武斷地說:時間與空間是在我們的觀察中形成。或者說是我們的觀察創造出了時間與空間。

難道不是這樣嗎?想一下,人類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也有幾千年了。人類的歷史還將發展下去,但也許會這幾千年或者幾萬年後消失。人類所經歷的是一段歷史,包括已經發生的和將要發生的。如果我們將這段歷史看做是一個整體,時間的概念就有些模糊,就像一塊堅硬的石頭。

  但是,時間驚奇的是處於現在,即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這就是因為「我」的存在,是「我」使時間定格在「現在」,即不是古代的秦朝或者宋朝,也不是將來不知什麼的時代。「我」是什麼呢?「我」就是觀察者,是觀察者讓時間顯現出來。

  觀察者如何讓時間與空間顯現出來呢?是觀察者在捋順事物關係。觀察者在觀察中得到了事物關係,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也就顯現出來。所以可以說:時間是關係,空間也是關係,而且它們又是我們觀念上的關係,其實並不存在。

相關焦點

  • 空間,時間和能量一一兩點之間關係
    我們的生存空間是三維的,我們也習慣於這種想像,我們也習慣於這樣思維。其實空間是相鄰數兩點之間相互追逐,相互否定,相互依存的關係及其這種關係的變化。一,最基本的空間關係是兩點之間的直線關係。因為無論是在微觀世界裡,還是在宏觀世界裡都不能否認兩點之間的直線關係是最基本的空間關係。
  • 周易研究:六十四卦描述了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但是文王跟後天八卦的形成是否有關係,這倒是有點可能的。至於六十四卦,周易應該是在連山易和歸藏易的基礎上形成的。或者說,周易是連山易和歸藏易的升級版和完整版。因為一門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未來總是比過去先進。現在我們用的手機,最早就是信鴿。現在信鴿還有的,但是功能比手機落後了許多。
  • 物質、空間和時間,它們的關係如何?
    運動中的人和車總之,空間這個概念就是表明物體彼此之間的並存關係和分離狀態,表明物體的廣延性和排列順序的。各種物體運動過程,不僅是在不同的空間位置上進行的,而且是按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順序持續發展。各個過程的持續性,表現出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這種持續性和階段性,就是時間的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存在於時間之內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必然經歷產生、發展和消逝的過程,都有自己的歷史。
  • 時間=事物活動進行中
    時間=事物活動進行中最近,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牟金濤提出了關於理解時間的最新理論「事物活動進行論」,這個理論徹底讓我們認識並理解了時間到底是什麼。一說起時間,70後的人基本都會想起鐘錶手錶之類的,而80後90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手機跟電腦,不管如何變換方式,這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是暫時不會改變的(當然一切不是絕對的,以後地球轉的慢了或者快了,這二十四小時就會相應改變)。
  • 彎曲的時間和空間:波動
    通過微積分研究局部琴弦受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達朗貝爾在1746年發現波動傳播就是一種空間和時間之間相互彎曲的動態平衡。時間和空間相互彎曲,這個概念其實非常值得花上幾分鐘體驗一下。如果你的大腦中開始懷疑空間彎曲的概念,也對時間彎曲有點興趣了,接下來或許就會問時間彎曲和空間彎曲兩者具有什麼樣的關係。
  • 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難道這是真的?太令人吃驚了
    最近科學研究表示: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時間只是記憶構建的一種錯覺。在人類的世界,我們通常把時間看成獨立於事物之外的一種實體,似乎時間與空間可以獨立存在。時間空間存不存在,其實根本無需科學研究,這就是生存立場和認識角度的簡單問題。
  • 通俗理解時空效應,感受質量、空間與時間的關係
    質量、空間與時間廣義相對論深刻的揭示了質量、空間、時間三者的關係,廣義相對論理解起來似乎太難,理解起來很不方便,因此,我們似乎可以通俗化的理解三者的關係。時間是質量產生的,多少質量就產生多少時間,距離越遠,產生的時間就越少。天體質量越大,在其附近產生的時間就越多,或者說時間就越稠密,因此,你的時間就越慢。估計,質量與其產生的時間的關係是;與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時間和空間、三度空間(三維空間)
    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時間的特點是一度性,就是說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是一去不復返的。空間是表現物質運動的位置、範圍和伸張性。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在運動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位置,並且不斷地變化著;空間的特點是三度性,就是說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都不是獨立的脫離物質的東西。
  • 物質是能量的凝聚,事物關係的集結
    波動就是振動,振動是最基本的變化,能量層級的變化會形成事物的關係,物質恰是事物關係的反映。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際是描述物質與外界環境、外界物質的關係。這是所謂的沒有孤立的事物,萬事萬物是互相關聯的。 萬物互聯究其原因是能量的波形振動幻化出物質世界。中國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這個道理。物質實際是能量的幻化,所以不存在恆古不變的物質,物質一直處於變化之中。那麼我們為什麼又說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呢,因為物質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
  • 物理知識:時間和空間是什麼?
    時間空間是什麼空間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具體事物具有的一般規定。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觸到的具體事物,都是處在一定空間位置中的具體事物,都具有空間的具體規定,沒有空間規定的具體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牛頓把自己這樣理解的時間和空間,叫做「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牛頓的時空觀中,時間是絕對的,與任何特殊的參考系無關,靜止安放在不同慣性系中的時鐘,對同一運動過程的計時結果是相同的。自從牛頓建立了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概念,人們從常識中感到這個概念似乎是非常正確的。然而在其後的兩百年間倍受質疑。
  • 複雜的盡頭是簡單——關於時間與空間的感悟
    時間是什麼?時間本質只是事物運動的連續性表現形式是鐘錶的一圈又一圈,春夏秋冬,日升日落內容就是事物包含著絕對永遠的矛盾事物永遠絕對的在運動,所以時間永遠存在。幻想時間停滯感嘆時間流逝其實都是浪費時間其實時間哪裡被你浪費你浪費的是你的生命,或者是你的生命現象。自醫院從母腹中出來,30000天,至多40000天後你就是一堵到處是漏洞的牆,再怎麼修意義也不大了。該倒就要倒,必須要倒。這是正確,正常,自然自搖搖欲墜的過程。
  • 近代的伽利略和牛頓眼中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固有的一種存在形式,即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延續性、間斷性與順序性,其主要的特徵就是具有一維性,即不可逆性;而空間則是一個物質的廣延性與伸張性狀態,是一切物質的系統內各個要素之間相互共同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唯一標誌。 時間、空間與運動之中的物質相互作用且不可分離。
  • 離開事物的時間有意義嗎?若時間不存在,那麼由什麼記錄宇宙生命
    在我們所處的宇宙中,理解時間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往更深層次講,時間並不是那麼簡單。在《物性論》這本書講過:時間不是自己獨立存在,應該承認,離開事物的活動,人們就不能感受到時間本身。在一個多世紀以前,愛因斯坦就證明了我們不能把時間和空間分開,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即時空來考慮。在過去十多年間,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思路,但是要理解它,得知道量子引力的概念。在量子引力裡作為物體無固定形狀的容器的空間從物理學中消失了。物體,也可以說是量子並不佔據空間,它們是彼此依存,空間由量子間的相鄰關係織就。
  • 空間只有三維,時間不是維度
    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是由空間和時間組成的,空間不能沒有時間獨立存在,沒有時間就沒有空間,空間和時間是關聯的,所以空間加上時間我們的世界其實是四維時空。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理論讓很多民眾認為空間就是四維的,而且因為空間會扭曲,所以還有更高的維度,四維五維甚至十一維。愛因斯坦認為引力其實是空間的彎曲,因為空間彎曲所以光線經過大質量天體運動軌跡彎曲了,去年探測到的引力波更是讓很多相信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民眾認為空間是可以扭曲的。
  • 什麼才是真正的時間和空間?牛頓與萊布尼茨的爭鬥,誰是贏家!
    牛頓的理論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被很多物理學家拿來爭論幾百年了,每個人都能順著這個問題表達出自己獨特的看法。牛頓就曾宣揚過,時間和空間是構成宇宙的永恆不變元素,對此根本不需要解釋。正如牛頓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寫的那樣(文章下方引用),根本不容的他人一絲懷疑。
  • 時間與空間的四維藝術重奏
    設計理念 通過體塊大膽的切割,形成活潑有張力的形狀 現代鋁板材料的形、色、線、面上不斷演變和重新組合,從而達到時間與空間的
  • 從時間維度垂直於三維空間到多維空間
    我們在說一條直線的時候會去這條時間線也是規定原點與正負方向,時間直線也是有原點與正負方向的。有人會說時間有起點是射線。我們先來說說三維空間中的線。如果我們將宇宙開端作為起點的話,三維空間中的事物在宇宙開端以前也是沒有任何長度的,那麼之後的事物是不是時間與三維長度都是射線呢?如果我們用宇宙起源來說時間是射線,那麼事物的三維長度同樣也是射線。
  • 時間和空間維度到底有什麼關係,人類有沒有可能改變時間的流向呢
    科學的發展,令人類開始研究時間,科學家認為時間一定能夠改變。愛因斯坦是著名的科學家,他將時間和空間聯繫在一起,讓人們能夠對宇宙空間有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同時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與時空圖中,改變了我們對時間的認識,讓我們知道時間在空間變化之後會出現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科學家再次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的維度,能夠改變時間的意義。
  • 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什麼意思?
    而對於接近物理學本質時,物質世界其實更接近於場的觀念,時間、空間、質量等等只是場的一種性質或者屬性,具有符合物理規律的可變性,都不是恆定不變的。這個問題說明了觀念的有效性存在其有效範圍。愛因斯坦說時間是假象,那是指我們普通意義裡的流失效應,也就是說時間並沒有「流逝」,這是假象,他說空間是假象也對的,因為是在時間上思考這個問題,這行進中的空間本就不是固定的,比如,下一秒的空間,與現在就不一樣,因此固定的空間也是假象,所以他提出時空結合,這樣才能更準確描述宇宙。時間的意義(恐龍因果實驗)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有一個質速公式,也叫質增效應。
  • 空間是否有盡頭,時間存在起點嗎?這是個有關宇宙的迷思
    沒有關係,其實即使不依靠科學證據,僅靠邏輯推論,前人就已經得出了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時間是否存在著起點?對於這個問題無非有兩個答案,一是存在起點,一是不存在起點。如果存在起點,那麼時間則是有限的,那麼宇宙也就是有限的,那麼如果不存在起點,又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