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時間是表現物質運動發展的順序和可持續性。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時間的特點是一度性,就是說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是一去不復返的。空間是表現物質運動的位置、範圍和伸張性。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在運動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位置,並且不斷地變化著;空間的特點是三度性,就是說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
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都不是獨立的脫離物質的東西。世界上既不存在離開時間空間的物質運動,也不存在離開物質運動的時間空間。比如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說明光的運動既在時間中,又在空間中。一切運動著的物質無不如此。列寧說:「唯物主義既然承認客觀實在即運動著的物質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認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列寧選集》第二卷176頁)運動著的物質世界是永恆的、無限的,時間空間也是永恆的、無限的。具體事物是有生有滅、暫時的、有條件的,具體的時間空間也是暫時的、有限的。整個物質世界是無限和有限的統一,時間和空間也是這樣。無限存在於有限之中,通過有限表現自己,無數有限的時間空間,構成無限的時間空間。
人們關於時間空間的認識,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客觀實在的時間空間的反映,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時間空間的觀點,是同唯心主義形上學根本對立的。康德把時間空間看成是先天就有的直觀形式,馬赫主義認為時間空間是依賴於人、為人所產生。他們都把時間空間看成是主觀的,否認時間空間的客觀性,這是唯心主義的,是錯誤的。形上學唯物主義雖然承認時間空間的客觀性,但是不理解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的辯證關係。如牛頓提出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並把時間和空間看作是彼此分開的,這顯然是錯誤的。
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時間空間的觀點,對我們進行革命實踐有著重大意義。不論社會主義革命或社會主義建設,都有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如速度、布局、計劃、群眾運動的規模和深度等等,都是與時間空間聯繫著的。沒有時間和空間觀念,對現實和歷史問題就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因此,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要有科學的時空觀。
【三度空間(三維空間)】指客觀存在的空間。空間具有三度的特性,即長度、寬度和高度,這個三度也叫三維。空間的三度性,表現在經過空間的任何一點,可以並且只能做出三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任何物體都存在於三度空間之中。物質世界的三度空間是無限的,具體物體的三度空間是有限的。無限的三度空間通過有限的三度空間表現出來,無數有限的三度空間組成無限的三度空間。
馬赫主義認為,凡是人們感官不能直接感覺到的東西,如化學元素、電子等,都是「純粹思維的東西」,不存在於三度空間中,而存在於「非三度空間中」。它的所謂「非三度空間」,就是離開現實的三度空間之外的「空間」。戳穿了說,不是別的,無非就是上帝居住的那個「天國」。這樣,它從否認化學元素、電子的物質性,進而否認空間的普遍性、客觀性,否認三度空間的普遍性、客觀性。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批判這種唯心主義觀點時指出,「自然科學毫不懷疑它所研究的物質只存在於三維空間中,因而這個物質的粒子雖然小到我們不能看見,也『必定』存在於那個三維空間中。」(《列寧選集》第二卷182頁)馬赫主義反科學的「非三度空間」謬論,不過是為信仰主義大開方便之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