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剔除了物質的其它具體特性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數學作為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剔除了物質的其它具體特性

2017-10-19 09:26 來源: 科普中國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數與形這兩個側面,數學作為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剔除了物質的其它具體特性,僅僅從數與形的角度來研究整個世界的。——李大潛

人物百科:

數學家,1937年11月10日生於江蘇南通。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66年該校在職研究生畢業。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復旦大學教授。中法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對一般形式的二自變數擬線性雙曲型方程組的自由邊界問題和間斷解的系統研究,以及對非線性波動方程經典解的整體存在性及生命跨度的完整結果研究,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各種電阻率測井建立了統一的數學模型和方法,並成功地在國內10多個油田推廣使用。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作者: 李大潛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什麼?物質、空間和時間,它們的關係如何?
    運動著的物質是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空間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任何物體,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微觀粒子,都具有一定的規模或體積,也就是說,都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的廣延性。每個物體都在其他物體當中處於一定的位置,如前後、左右、上下,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 為什麼在唯物主義哲學中,空間和時間是客觀的,與物質密不可分?
    空間和時間不僅是客觀的,而且和物質是不可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形式離不開內容。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既然是一種形式,它就離不開物質的內容。運動著的物質是內容,空間和時間是這個內容得以存在的形式。
  • 對物質存在的形式和場勢的初識
    作者:楊之勇 物質分為明物質和暗物質,能夠直接看到的物質為明物質。看不到但還客觀存在的物質為暗物質。明物質是不通過任何科學儀器或工具能夠看到感受到物理形狀的物質或物體,可稱為明物質或物體;比如房子、居室、書籍、茶杯電腦等。空氣、電磁波、孝順精神、愛心、痛恨、仇視、想念、情感等為暗物質。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按照現代科學發現的理論觀點,不同結構形式的能量體所表現出來的物質屬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價值按照能量體的結構形式可以劃分為很多類型,目前出現的抽象說、關係說、效用說、本性說、勞動量說等五花八門的觀點學說在各自的空間尺度內都是合理的。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按照現代科學發現的理論觀點,不同結構形式的能量體所表現出來的物質屬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價值按照能量體的結構形式可以劃分為很多類型,目前出現的抽象說、關係說、效用說、本性說、勞動量說等五花八門的觀點學說在各自的空間尺度內都是合理的。
  • 數學科學是最廣大世界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能算是自然科學
    然而,數學科學不僅研究現實的物質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至少還研究精神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雖然狹義數學僅僅研究現實的物質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即便是在精神應用領域,如估算家庭幸福指數、開心程度,也脫離不了已經建立的包括初等數學在內的數學理論和法則),但廣義數學不僅研究包括宇宙四維時空在內的無窮多維物質空間下的一切存在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還研究無窮多維精神空間下的一切存在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廣義精神數學研究內容,如研究無窮多維空間下的人的思維發散面積
  • 時間和空間、三度空間(三維空間)
    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時間的特點是一度性,就是說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是一去不復返的。空間是表現物質運動的位置、範圍和伸張性。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在運動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位置,並且不斷地變化著;空間的特點是三度性,就是說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都不是獨立的脫離物質的東西。
  • 時間與空間其實是事物關係
    這在我們所處的宏觀世界裡,就好比某個人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地方,這是不可能的,除非遇到了鬼。但在微觀世界,科學研究卻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這樣的。 微觀世界裡,基本粒子可以同時出現不同位置,這讓我們猜測,也許在微觀世界,時間可能不存在,同樣空間也是不存在的。在宏觀世界裡,物質需要存在於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中。
  • 現代科學和實踐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
    大學的物理書中第130頁「場」是這樣定義的——現代科學和實踐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它與實物一樣具有能量、質量和動量。「場」與實物一樣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因為概念這種東西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這個概念的真正理解,其實背後還有個很長的故事,隨便翻翻歷史就不難發現,首先提出「場」概念的人是「麥可·法拉第」,後來麥克斯韋也用了這個概念,但是當年的這個「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嗎?其實並不是。
  • 科學世界的新猜想:我們也許創造了物質新形式:超固體!
    我們的世界剛剛出現一個小小的陌生,物理學家聲稱他們成功地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一種全新的不可能的物質形式,被稱為超固體。也就是生活少見的同時具有液體和固體的特性,這些科學家推測這種怪異的物質還可能存在超過50年,但沒有人能夠證明它。
  • 時間從未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
    在時間標尺上按照微積分的思維,可以無限細分為無數瞬間的時間點或是刻度點,時間就是概念中存在的一把標尺,從未改變和流逝,變化的只是空間和物質的關係狀態,是空間和物質在不同刻度點的各種瞬間狀態而已。這裡所指的空間是宇宙維度內的空間,包括整體和無限細分的各種範圍空間。這裡的物質指的是宇宙範圍內的全部物質,大至各種天體,小到量子,以及基本粒子所構建的各種物體。
  • 物質世界的基本圖像
    在科學記數法中冪指數相差,即代表數目大倍或小倍,這叫做一個「數量級」。1.1.2 空間尺度人類選擇了與自身大小相適應的「米(m)」作為長度的基本單位。從物理研究對象所涉及的物質世界的空間尺度來看,最大的尺度是宇宙,大約為米(約億光年);最小的尺度是夸克,大約米,空間的尺度跨越了個數量級。表列出了物質世界中部分實物空間尺度的數量級。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它從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中,指出了物質的最本質屬性或物質的「惟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具體的物質形態、結構、屬性,卻隨著科學和實踐的進步而經常變化,是可變的、相對的,不能把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同具體的物質形態及其結構、屬性混為一談。
  • 物質分割的辯證關係
    物質分割的辯證關係時間、空間和物質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難定論的三大物理量。通過前面章節的介紹,我們知道:時間是對客觀事物持續性長久的度量;宇宙包括物質實在和虛空兩部分;物質是一種可觀測的具有質量的客觀實在,包括原始物質和新生物質兩大類;空間是物質分布到宇宙虛空中所表現出來的外部形態。
  • 七 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及其一一對應關係
    由於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空間關係是相鄰兩點之間彼此相互追逐、相互否定並相互依存的一維直線空間關係,所有物質世界的立體空間關係都是由最基本空間關係的兩點之間一維直線關變化而來,最基本的空間關係兩點之間一維直線空間關係的周期變化形成物質世界的粒子性。
  • 破解科學之謎:反物質去了哪裡?
     上世紀50年代,反質子和反中子以及大量其它反粒子的發現,讓人類開始明確地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都有反粒子。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300多種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對存在或湮滅的。這促使人們猜測宇宙中正物質和反物質的存在方式也應該是完全對稱的。
  •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導語:討論現代物理繞不開光,同樣討論高維哲學也離不開光,光作為哲學陰陽二元的一極包含很多特徵;光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介質,光攜帶的外部信息被大腦接受引發了人類各種思考;光明成為人類文明擴張延續最偉大的正能量;1657年費馬發現,光在任何均勻介質中都走最短路徑,並由此推導出幾何光學三定律
  • 八 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及其關係的規律
    並且該粒子內部能量是相對封閉,相對獨立,相對穩定的能量形式; 3、粒子內部能量的變化和流動創造並形成該粒子的系統空間和系統時間,而且粒子的系統空間和系統時間是不斷變化的。 4、而粒子的系統空間和系統時間的不斷變化創造和形成了粒子的物質波形式,粒子的系統空間和系統時間的不斷變化是所有具有粒子性物質的物質波形成的內因。
  • 最基本的空間關係
    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空間關係:一是相鄰兩點之間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的穩定一維空間關係和不穩定一維空間關係;二是由相鄰兩點之間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一維空間關係的變化創造並形成的相對獨立、相對封閉和相對穩定的立體空間關係和立體空間。 在宏觀上,相鄰兩點之間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的穩定一維空間關係直接表現為一維直線空間關係及其變化。
  • 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
    導語: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植物根系吸收鎂,首先鎂主要以質流方式到達根系表面,通過質外體途徑進入內皮層,在載體的攜帶下跨膜進入細胞內,以共質體途逕到達根系中柱,從而完成鎂由外界溶液到根系中柱的吸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