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在粒子的解釋下

2021-01-08 晶瑩蘭花力達

近代物理學家提出了空間、時間的概念,認為時間、空間無處不在,在生命眼裡時間、空間看不見摸不著,更感受不到,而且還在空間、時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多維空間的構思,認為宇宙由時間、空間構成,不管這些理論是否正確,我們在宇宙中我們的時間在流逝,往前走,生活在這偌大的空間,為何我們感覺時間和空間不存在一樣,我們能否解釋它們的存在嗎?

在維度空間裡,空間的性質與空間粒子的排列、物質粒子的排列、空間粒子和物質粒子的相互作用有關,人類科學家用「等放原理」和「互補原理」來解釋空間粒子和物質粒子是如何參與空間的構成,而且和現實的空間十分的吻合,因此人們說沒有絕對的時空。我們熟悉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我們有必要引入「空間粒子」、或「真空粒子」的概念來解釋宇宙時空,物理學家在二十一世紀的使命之一是尋找理論預言的空間粒子。有了真空粒子概念,我們獲得了「空間不空」、或「真空不空」的認識,在「三項認識」——黑洞不黑、暗物質不暗、反物質不反之外,我們有了第四項認識。黑洞不黑、暗物質不暗、反物質不反、真空不空符合哲學奇異性的「悖論原理」。得出的宇宙形成發展演變更完善。

根據科哲「等效原理」的替換性質,時空彎曲可以表達為空間粒子的彎曲排列,引力是空間粒子彎曲排列產生的效應,或真空粒子組合結構的變比產生了引力。廣義相對論分析了物質和時空的相互作用,引力是物質和時空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二十一世紀物理學家的使命之一是揭示物質粒子和空間粒子具體形式的相互作用,在粒子物理學或量子物理學的基礎上揭示引力的本質。愛因斯坦在相對論尺度上揭開了引力的本質。牛頓相信物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引力,愛因斯坦相信物質和時空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引力,這反映了兩人科學哲學理念的根本不同。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沒有從粒子或量子相互作用的層面揭示引力的本質,這是現代物理學家探索量子引力的主要原因。

空間由實物粒子組成,而時間則由虛無粒子組成,時空粒子符合哲學虛實論的「等效原理」。時間的本質是物質的運動和變化。物質的存在和運動影響了時空忲態,或物質存在和物質運動對時空狀態的影響符合哲學作用論的「等效原理」。廣義相對論的研究表明,「物質場」、或引力場的密度越大,空間的彎曲性越大,時間流逝得越慢;反之,「物質場」或「引力場」的密度越小,空間的彎曲性越小,時間流逝得越快。絕對均勻的時空場並不存在,這是因為時空的分布狀態與物質的存在和運動直接相關。時間的絶對均勻性是抽象的規定,就像價值是所有商品表現的抽象屬性一樣,運動時間和商品價值符合科學哲學抽象論的「等效原理」。時間的長短用物體運動的快慢衡量,具體時間標準依賴人為的定義,比如:將地球自轉一周定義為一天,將地球公轉一周定義為一年,顯然,將地球自轉一周和將火星自轉一周定義為「一天」,兩種定義符合哲學標準論的「等效原理」,同樣,將地球公轉一周和將火星公轉一周定義為「一年」,兩種定義符合哲學時間論的「等效原理」。地球人信仰「地球中心義主」,地球人對時間的定義以地球運動為參照,一天被分成均勻的半個白天和半個黑夜,一天分成均勻的24個小時,每小時分成均勻的60分,每分分成均勻的60秒,這是時間數學化的表示。

空間可以用實物粒子來解釋,時間可以用虛無粒子來解釋,時間和空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時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宇宙,如果宇宙大爆炸不是宇宙的最初狀態,我相信實物粒子(空間)和虛無粒子(時間)不是宇宙的原始狀態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如今的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時間更是無限放大,想必宇宙的形成發展演進用實物粒子和虛無粒子的相互作用來解釋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相關焦點

  • 在絕對零度下的宇宙,時間和空間將失去意義
    在這個溫度下,任何物體的分子沒有動能和勢能,此時物體內能為0。絕對零度存在嗎在絕對零度下,物體的分子處於靜止狀態,沒有任何運動。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知道,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參考系,任何物體都處於運動之中。換一句話說,就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 ...該模型解釋了粒子如何通過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相互作用以...
    該模型解釋了粒子如何通過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相互作用以組成宇宙中的物質。然而,在2012年之前,科學家無法解釋這些基本粒子如何獲得它們的質量。  新聞記者艾德裡安表示,物理學家假設空間由與電場類似的「希格斯場」所填充。粒子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以獲取能量以及質量。「希格斯場」是由分布在真空中的希格斯玻色子組成,物理學家現在將它們從真空中轟出並進入短暫的存在狀態。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然而這個波函數是一個複數函數,因此它並不能直接表示粒子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分布,它表示的是粒子在各個位置被測量到的概率密度。這個解釋被稱為波函數的概率解釋。由於大部分物理學家都接受了這個解釋,所以這個解釋也叫做正統解釋。目前,幾乎所有的科普作者在介紹量子力學的時候都會所引用這一種解釋。那麼,這個解釋有問題嗎?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大量的實驗清晰地表明——微觀粒子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這與我們的經驗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為什麼波動性和粒子性可以在微觀領域和諧共處?為什麼我們在宏觀物體上從來沒有發現波動性?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是同一片時空嗎?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後來在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一份一份不連續提出波包(wavepacket,局域性的多種諧波疊加而成的波)的啟發下,提出「光量子」的概念,認為光是一個一個的粒子,並因這篇光電效應論文獲得1921年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以後,陸續有大量的實驗數據驗證愛因斯坦的粒子論,並在1926年將「光」取名為「光子」。
  • 時間是人的幻覺嗎?量子力學解釋時間的本質
    即使是光,我們知道它是一種電磁波,也是由光子的量子或粒子組成,因此光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性質,有時它表現得像波浪,有時候它表現得像一個粒子(波粒二象性)。那麼,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時間可以被劃分為離散量子嗎?根據量子力學,答案似乎是「不能」,時間似乎是平滑和連續的。
  • 我們的宇宙除了三維空間和四維時間,還有其他維度,能穿越時空?
    在一段不短的時間裡,各種媒體平臺,科幻書籍上出現了許多對多維宇宙的解析,分析超越四維空間的各種現象及描述。比如五維空間可以穿越時間,回到過去,選擇另一種人生。六維空間可以直接選擇你想要的時間點,並且能避開各種時間分支,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等等。這樣的想法確實令人興奮,讓大家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的奇妙。
  • 能量和物質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也可以互相轉換
    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元素除了時間和空間,還有物質和能量,物質是有形的,能量是無形的,物質有大小體積,可以想像出來,能量卻無影無形,無法想像。物質、能量、時間、空間之間會不會存在某種內部聯繫?物質和能量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是否也可以互相轉換?本人的新質能方程中似乎暗藏玄機。我們是如何知道時間的?
  • 平行空間真的存在?NASA南極發現可疑現象,粒子從冰層下流向太空
    NASA南極發現可疑現象,粒子從冰層下流向太空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神秘的現象,這都是現在科學家利用現有技術不能夠將其解答的,並且在這種神秘的未知之中,人類的好奇心就像是毒藥一樣,一點一點的侵蝕科學家們的內心。宇宙的存在,地球的存在,和人類的存在究竟有著怎樣的關聯呢?人類在自己族群發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將這些所有的疑點都解決掉呢?
  • 粒子物理學:黑洞可能是通往宇宙九維空間的鑰匙
    目前,一種粒子物理學理論認為,事實上宇宙存在九維空間,黑洞可能是通往其它宇宙空間的「鑰匙」,這意味著黑洞是抵達其它宇宙空間的大門。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黑洞是通往其它宇宙空間的大門?這聽起來有點兒像科幻電影中的故事情節,但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認知的三維空間並不能完全解釋宇宙概念。目前,其它粒子物理學理論認為,事實上宇宙存在九維空間,黑洞可能是抵達其它維度空間的「鑰匙」。這意味著黑洞是通往其它宇宙的大門,目前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科學家正在尋找該理論的可靠證據。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這樣的物體:亞原子粒子,或者沒有尺寸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可能有亞結構。我們現在試圖解釋這些粒子的性質,並努力展示這些粒子如何被用來解釋宇宙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的基本粒子:物質粒子,其中一些結合在一起產生我們周圍的世界,和力粒子-其中之一,光子,負責電磁輻射。
  • 空間和時間是量子化的嗎?
    在現代的宏觀世界中,我們進行觀察和與之相互作用的許多事物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以及可以從支配微觀粒子的基本定律中產生。人們認為一切都是由基本物質構成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而這個概念已帶領我們從鍊金術到化學,再到原子,接著亞原子粒子,最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其中包括量子宇宙的激進概念。
  • 能解釋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除了它沒有解釋的部分。這一基礎物理理論是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它最恰當的描述是笨拙、大雜燴和馬吉夫——就像用幾根繩子和口香糖拼湊而成。儘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模型,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各樣的相互租用和過程。但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它沒有納入引力力;它無法解釋各種粒子的質量,其中一些粒子施加了力;它無法解釋中微子的某些行為,它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答案。
  • 論量子糾纏現象,空間粒子是一個整體,之間的通信不需要時間
    量子糾纏的原理,原生代碼間可以瞬時通信,不需要時間。所有的空間粒子和整個宏觀相連,空間粒子對應整個宏觀。空間粒子間瞬間通信。任何地方的空間粒子都可以和整個宏觀相連。空間粒子是一個整體,之間的通信不需要時間。原生代碼間可以瞬時通信,不需要時間。空間粒子有趨近於無限的個數,對應於整個宏觀宇宙。這就是所謂的量子糾纏的原理。
  • 深入討論空間和時間,它們只是運動過程的幻象
    相反,事件和事件之間的聯繫才是。空間和時間最終是相互關聯的事物發生和引起的產物。因果集理論在這方面是相似的。那麼,為什麼事件是最基本的呢?粒子是由力、電磁和引力調節的點。它們都被假設是獨立存在的,並且具有一組離散的屬性。例如,一個電子有電荷和靜止質量。這種哲學產生了這樣一種觀點,即空間和時間是物理過程發生的舞臺。因此,假設粒子和力服從一定的時空原則:連續性:粒子在空間和時間中沿著連續的軌跡運動。
  • 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旋進理論作者:朱成明綱要:通過等效原理推導出光速不變原理並建立絕對靜止坐標系和上帝視角。根據物質與能量關係構建原子模型和光子模型,推導出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過程,進而得出物質的宏觀與微觀速度矢量和為光速。揭示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推導出「體縮鍾慢」效應,修正狹義相對論。
  • 科學家提出新的物理學來解釋亞原子粒子的衰變
    在粒子物理學中,CP對稱性指電荷共軛奇偶性對稱性,是電荷共軛對稱的C對稱性和奇偶性對稱的P對稱性的組合。CP對稱性指出,如果粒子的空間坐標反轉(「鏡像」或P對稱),則粒子與其反粒子互換(C對稱)時,物理定律應該相同。
  • 宇宙大爆炸前沒有空間和時間,能夠通俗的描述是一個什麼狀態嗎?
    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誰能通俗地描述宇宙爆炸前的空間和時間?首先要指出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空間和時間。或者說沒有我們世界認識的空間和時間。時空和物質是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誕生的。時空加物質三位一體,組成了宇宙。
  • 張祥前和網友關於時間、空間、統一場論的討論
    統一場論中認為粒子帶的電荷是粒子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程度,當質量隨粒子的運動速度變化,時間也會隨速度而同步變化,所以,粒子的電荷不隨速度變化,統一場論可以證明量子效應是光速不變決定的,是時空同一化方程(就是時間的本質是空間光速運動)決定的,量子效應可以用統一場論來解釋,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以後我會陸續發文章來闡述這個問題。】
  • 時間和空間、三度空間(三維空間)
    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時間的特點是一度性,就是說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是一去不復返的。空間是表現物質運動的位置、範圍和伸張性。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在運動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位置,並且不斷地變化著;空間的特點是三度性,就是說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都不是獨立的脫離物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