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會經歷時間嗎?三個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相對論問題!

2020-12-03 前瞻網

這張圖顯示了一股噴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黑洞中噴射出來。當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的行為就會變得非常奇怪。來源:NASA/JPL-Caltech

我們根本就不太理解時間這個概念。

每個人都會經歷時間——確切地說是每天都會經歷——但是我們對時間這個概念缺乏嚴格和全面的理解。不過我們也確實知道一些事情,尤其是當我們用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視角來看待時間的時候。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空間和時間是相互聯繫的,你永遠不能比光運動得更快,我們的宇宙有一個有限的年齡,不同的觀察者會經歷不同的時間長度。

所有這些發現都引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是時候進行一下綜述了。

宇宙多大了?

根據我們目前最有把握的估計,我們的宇宙已經有137.7億年的歷史。但當考慮上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我們知道,每個人測量時間的方式都不同,這取決於他們的速度。而在地球上的我們,繞著太陽旋轉,太陽又繞著銀河系旋轉,銀河系又在星系間真空中穿梭,所以,在不同星系,不同恆星的不同行星上,對時間流逝的視角應該會非常不同。那也就是說,我們怎麼可能確定宇宙的「真實」年齡呢?

訣竅就在這裡。的確,根據狹義相對論,不同的觀察者有不同的時間尺度。但是我們的整個宇宙並不是完全由狹義相對論描述的,我們用來理解宇宙物質的工具是由狹義相對論的老大哥廣義相對論提供的。當我們從廣義相對論的角度來看宇宙的歷史時,我們就會發現宇宙有著一段歷史。

我們的宇宙隨著時間而膨脹,現在的宇宙比以前的宇宙要大,比將來的宇宙要小。特定的時間點和特定的宇宙大小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這使我們能夠建造一個相當於宇宙時鐘的東西,一個已經滴答滴答走了130億年的時鐘。

是的,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也稍微影響了這個時鐘,但有了廣義相對論這個工具,我們可以去掉這些微小的影響,然後計算出「真實」宇宙的年齡,當然了,在宇宙其他地方的觀察者也完全可以這樣做(前提是假設他們也發展出了了廣義相對論,但這是他們的事情了)

光也會經歷時間嗎?

移動的時鐘會走得慢。你在空間中運動得越快,在時間中運動得就越慢,這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最令人驚奇的結論之一,它也是將時空之間的獨特關係可視化的一種方法。這種「時間膨脹」效應在你日常生活中經常體驗的速度下是完全不明顯的,只有當你接近光速時,時間才會變得不穩定。

那麼,如果你的速度越來越接近光速的時候時間對於你來說會變慢的話,那麼光本身呢?光以宇宙的最高限速運動,難道光就不會經歷時間嗎?

有點這麼個意思,但也不完全是。我們對時間和空間之間關係的認識依賴於狹義相對論。雖然這個理論產生了各種各樣瘋狂的結果,但它其實基於一些非常簡單的想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物理定律普遍性的概念:如果一個現象對一個觀察者適用的話,從根本上說,這個現象也適用於所有觀察者。

而通過麥克斯韋方程,我們知道,在物理學中光速是恆定的。每個觀察者(不管他們的速度如何)都會測量到速度一樣的光速。

所以,如果我們想把狹義相對論的知識應用到光速運動中的話,我們會遇到一個小問題。為了問出「光是如何經歷時間的?」這個問題,你必須把自己置於一個場景中,在這個場景中你與一束光一起運動,這束光對你來說是靜止的。

但我們的物理定律不允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與一束光同行這樣的情景並不存在,而沒有這樣的場景,狹義相對論就會崩潰,沒有狹義相對論,你就無法測量空間和時間之間的關係。

所有這些扭曲的思想實驗最終得到的是什麼結果呢?並不是說光不會經歷時間,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概念並不適用於光。

光甚至不知道時間為何物。

哪個雙胞胎才是對的?

現在有一對雙胞胎,哥哥坐著火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太空旅行,弟弟則乖乖呆在家裡。在返回地球這個無聊的行星之前,進行太空旅行的哥哥繞著銀河系旋轉,玩的不亦樂乎,而弟弟則在地球上無無聊聊地洗衣服。

根據哥哥的說法,這次太空旅行可能只花了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算是一次長途旅行,不錯,但是長不到哪裡去。不過對弟弟來說,他卻忍受了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極度孤獨。

這個部分並不令人驚訝,移動的時鐘走得很慢,諸如此類的說法我們已經有所耳聞。根據弟弟的說法,哥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因此經歷的時間更慢。

但且慢,哥哥也可以說他才是靜止的,而整個宇宙,包括弟弟才是在一直運動的,這完全沒毛病,畢竟,相對論就是相對的,沒有人的觀點是特別的。所以根據哥哥的說法,弟弟應該不會老才對。

那麼到底是誰贏得了這場關於年齡的爭論?

孤獨、缺乏冒險精神、待在地球上弟弟贏了,因為他沒有「轉身」。只要哥哥保持在一個方向上運動,他們的視角就是完全對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他們都可以說自己的視角是正確的。但一旦火箭減速、停止並掉頭,這種對稱性就會被打破,他們的視角就不再是對稱的了。火箭上的哥哥會看到可怕的現實在一眨眼間追上他:在地球上的弟弟會突然變得十分蒼老,而他們對此無能為力。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嗎?——否定相對論時空觀
    物質的時空屬性有無相對性,也必然是由光物理實在物質系統構成決定的,離開客觀實在的物質,時間和空間就無相關性可談!由於沒有認識到「光速不變原理」的真實物理,被愛因斯坦推出了狹義相對論:「光速不變,宇宙時空必然相對化。」宇宙時空屬性與光物理時空屬性有不同內涵的概念關係,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心。光在宇宙中怎樣形成?光速與宇宙由什麼物質相關?光為什麼能夠使宇宙時空相對化?光線又為什麼能夠被引力彎曲?
  • 時間和空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時間是第四個維度
    為什麼時間似乎只能向前流動的,它真的只有這一種流動方向嗎?又有人說時間是時空的一部分,那為什麼它和空間的差別這麼大呢?在這些疑惑裡面我們可以挑出一個重要的疑惑——時間,它是第4個維度嗎?宇宙的運轉確實遵循某些規律,但有的時候這些規律和咱們想像的不一樣,在時間這件事上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宇宙中的速度上限——光速,也就是每秒30萬公裡,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任何東西都不能超過光速運動,突破光速會帶來歧義的後果,挑戰我們關於時間的認知,這裡澄清一個概念,這個速度上線適用於從任何角度測量任何速度的任何人,當我們說沒有任何東西會跑得比光更快的時候,無論你從什麼角度去理解這個沒有就是真的沒有
  • 為什麼狹義相對論能揭示時間和空間的奧秘
    前面幾期文章中我詳細介紹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中狹義相對論誕生的起源是因為:光速不變與牛頓速度疊加公式衝突,所以愛因斯坦挑戰了下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直覺,大膽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但是狹義相對論為啥能揭示時間和空間的奧秘呢,今天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 7.用相對論解釋時間為什麼會變慢(下):時間+空間=4維時空
    如果是三維,當然就需要三個數字才能確定一個具體的位置了。除了行列還需要有一個高度的數字。簡單的說,我們平時說的三維,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體。現在又要加上時間了,時間就是第四個維度,除了3個用來表示位置的數字,還需要一個數字用來表示時間。就像是你約了和朋友見面,除了約見面地點還需要約定時間,是幾點幾分見面,錯過了就見不到了。
  • 仙女座悖論解釋——關於相對論、光速和時間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它將對我們對時間的理解產生巨大的影響。彭羅斯通過討論居住在仙女座星系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可能性,強調了這一結果。正如彭羅斯所說:兩個人在街上擦肩而過,據其中一人說,一個安達米爾的太空艦隊已經開始了它的旅程,而對於另一個人來說,關於旅程是否真的會發生的決定還沒有做出。這一決定的結果怎麼還會有一些不確定性呢?
  • 空間和時間是量子化的嗎?
    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離散的,或可以被劃分為一個局部區域空間。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金屬導電帶,如果想知道「導電帶中的這個電子在哪裡,」那要注意這裡不具有離散性。電子可以在任何地方,在導電帶裡連續性的存在。一個自由的光子可以有任何波長和能量,這裡也沒有離散性。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某些東西是量子化的或本質上是量子,就說關於它的一切都必須是離散的。
  •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引力波的漣漪是時間和空間的改變...
    胡一鳴 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博士後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廣義相對論同樣如此,只是其中考慮的除了空間的幾何形狀之外,還有時間的幾何形狀。時間有形狀嗎?這個還是真有。我們回憶經典力學中所有時間測量的方法,都可以歸結為對某種等周期性運動物體的軌跡測量,時間對應的是周期性運動物體在空間中的幾何位置,這就是牛頓力學中時間的幾何形狀。
  • 愛因斯坦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
    在他的理論中,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宇宙中單純的背景和舞臺;相反,它們在宇宙的每個動作中都是主要的參與者。他提出用新的方程來描述空間的幾何特徵以及光和質量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偏轉。這些方程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角色——宇宙有可能是隨時間演化的。這個由愛因斯坦新理論給出的難以置信的預言,甚至連他本人都無法接受。    在上帝對宇宙的策劃中,時間永遠是一個關鍵的角色。
  • 從廣義相對論推斷出宇宙必須有一個開端,而且可能有個終結時間
    光速不變性原理:任何光線都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不管這道光線來自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物體,狹義相對論認定光的速度是恆定的,兩個不同運動速度的物體各發出一束光,在相同的時間裡,兩束光走過的距離不一樣,但光的速度是一樣的,而在第三者測量的相同的時間裡,這兩個物體所經歷的真實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 關於時間與相對論
    物種真的在進化嗎?!本質上,沒有,即便在人類構建的世界裡,一切也都只是在相互作用!那麼,比如,人眼的形成,在億萬年的過程中,也不是進化,只不過人類變了種形式說是在進化,但是那有些過於表象和窄了!相反,一切都可能在退化!
  • 物理哲學簡介(II):時間與空間的哲學基本問題
    時間、空間、時空(或時間-空間,時間和空間的結合)等概念,是物理學、天文學、空間物理學和哲學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關於它們的存在和本質是物理學哲學的中心課題。在許多哲學中,時間被視為變化。通常認為時間是一種基本量,即不能用其他量來定義的量。因為時間似乎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因此無法用任何更簡單的方式來定義時間。
  • 空間的性質~時間是什麼~慣性本質
    在我心裡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最早我認為時間像流水,我們都在時間的水流中,時間是連續的,平滑的,不可改變的,是平行於所有物質。後來我了解了相對論,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根據相對論我知道,時間是可以改變的,時間是相對的,在不同運動的參考系中,時間是不同的,時間和速度,質量都有關係。
  • 時間和空間、三度空間(三維空間)
    世界上既不存在離開時間空間的物質運動,也不存在離開物質運動的時間空間。比如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說明光的運動既在時間中,又在空間中。一切運動著的物質無不如此。列寧說:「唯物主義既然承認客觀實在即運動著的物質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認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列寧選集》第二卷176頁)運動著的物質世界是永恆的、無限的,時間空間也是永恆的、無限的。
  • 如果速度達到光速,時間會停止嗎?
    如果拋棄假設2,那麼狹義相對論的整個理論就被拋棄了,因為狹義相對論是由這兩個假設推導出來的,缺一不可。有人問,「如果我們假設光有一個參照系,那麼會發生什麼?」,這個問題只會導致無意義的答案。一旦這麼假設,那就把整個狹義相對論都丟掉了。在所有實際存在的參照系中,光都以一種正常的方式穿越時空,它的速度始終保持c。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講了不少,其中有個效應:時間變慢,不少朋友仍然有很多疑惑,所以今天這期節目就針對「時間變慢」效應給大家再度剖析。如果此時你去看火車裡的人會發現「時間變慢」了,但是火車人看自己發現時間未變化,針對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其實並不矛盾,如果你看了我之前寫的狹義相對論文章就應該知道,狹義相對論造成的「時間變慢」這個效應本身也是「相對的」,效應本身相對意味著換參考系,「效應」就會發生變化。
  • 一口氣通俗理解《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
    下面我們開始捅:你無法判斷船是否在動要講《狹義相對論》,我們就要先講一下相對運動,很簡單兩張圖。兩個小孩在一個密閉空間裡面扔球玩,沒有窗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個小孩說:「我們應該在屋子裡,因為我們沒有感覺到這個空間在動。」
  • 對於光來說,時間是靜止的嗎?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間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慢。由於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時間會在速度達到光速時停止了呢?對於光來說,時間是靜止的嗎?鍾慢效應或者時間膨脹效應的公式如下:Δt為相對靜止參照系的時間,ΔT為速度為v的參照系的時間,c為真空中的光速。
  • 牛頓敗給了相對論?時間真能被影響,愛因斯坦「計算」出了時間!
    時間,這不用小編給大家來科普了吧?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給人們帶來了揭開時間本質的基礎,發展成現在對於時間的思考,並產生不同觀念,一個時空結構中存在著被摺疊過的時間,相對於光來講,時間會受到影響?這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一部分。
  • 時間也有速度嗎?時間流逝速度會變嗎?
    前面我寫過幾篇文章專門介紹時間,其實我們認為熟悉的事物未必真的熟悉,比如我問你「什麼是時間?」你仔細思考後會覺得難以回答,因為關於時間的定義本身就涉及非常深奧的哲學和科學。但是有一點很肯定:時間也是有速度的,時間的流逝速度也是會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