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用相對論解釋時間為什麼會變慢(下):時間+空間=4維時空

2021-02-15 王木頭講科學

伽利略說運動是相對的,是靜止還是運動,是快還是慢是要看是和誰相比。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其他的看起來都聽對的,只是這個光太特別了。不論是和誰比都在運動,而且運動的速度還都是30萬公裡每秒。為了解決光速奇怪的特點,科學家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最後還是愛因斯坦完善了伽利略的理論,提出了不只是速度是相對的,時間也是相對的。

這一下子就到打破了人們幾千年來對時間的認識,很久以來人們都覺得時間應該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存在。時間是絕對的是公平的,不會被任何事情所幹擾。不論是宇宙中還是地球上,過去還是未來,對於你還是對於我,一秒鐘就是一秒鐘。像是什麼天上1天地下1年的說法只是神話傳說罷了。可是現在,時間好像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特別了,它也是可以被影響的,只要在空間中的運動就可以讓時間變慢。

不過也難怪人們很久都沒有發現,因為光速太快了。不論是坐火車,還是坐火箭,人類所能達到的速度都遠遠比不上光速,雖然再慢的速度也會影響到時間,但是帶來的時間改變卻是非常小的,小到了根本察覺不到,所以才幾千年來都沒有被發現。

愛因斯坦說,既然時間並不再那麼特殊了,那麼不如把它和空間合在一起,這樣子我們的宇宙就是處於一個四維時空了,時間和空間是統一的。

一維很簡單,一隻螞蟻沿著一條細線上走,我們只需要知道一個數字就可以知道它位置,那就是它在細線上走過的距離。如果二維的,確定一個準確的位置就不能用一個數字了,而是兩個。就像是你在隊列裡站著,必須確定幾行幾列才可以確定你的位置。如果是三維,當然就需要三個數字才能確定一個具體的位置了。除了行列還需要有一個高度的數字。簡單的說,我們平時說的三維,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體。

現在又要加上時間了,時間就是第四個維度,除了3個用來表示位置的數字,還需要一個數字用來表示時間。就像是你約了和朋友見面,除了約見面地點還需要約定時間,是幾點幾分見面,錯過了就見不到了。

有了四維時空,其實可以讓我們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光速。如果是在三維空間中,我們可以靜止,也可以運動,但是運動最快只能達到光速。如果是在四維時空中這個問題會更簡單,任何事物都是在以光速運行著,壓根就沒有靜止的概念。我們平時說的靜止,是在三維空間中靜止,但是這個時候卻是在時間維度上快速運動,這也就是相對論說的,靜止的物體時間流逝的最快,這個流逝的速度就是光速。

光速是我們宇宙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宇宙的基本常數之一。在宇宙誕生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30萬公裡每秒。如果存在平行宇宙的話,或許其他宇宙的這個數字會更大,60萬、70萬、1個億都有可能,當然也有可能更小。

就像是宇宙有一個存儲運動的銀行帳戶,裡面存著的運動總數值就是光速,在所有維度上的運動合起來都必須等於光速。物體在三維中靜止了,時間維度就會把全部運動都分走,如果在三維空間中運動起來了,那麼時間維度就會減少時間的流速,保證四維空間中的總速度還是是光速。如果在三維空間中的速度已經達到了光速,那麼在時間維度上的流速只能是0了,也就是時間靜止了。

這就是四維時空的奧秘,時間的流逝和空間中的運動可以相互轉換,而且它們有個總數值,那就是光速,任何物體任何狀態它在四維時空中總是以光速運行著的。

當大家還在認為自己已經來了解了宇宙的本質的時候,我卻要提醒大家一些,別著急歡呼,因為現在這一套理論還是不完善的。有兩種情況愛因斯坦還沒有考慮清楚,一個是物體的運動發生改變的情況,一個是物體受到萬有引力吸引的情況。這兩種情況可能適用於相對論,也有可能完全不適用。愛因斯坦在1905年第一次提出相對論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想明白這兩種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但是他堅信相對論的理論是可以把這兩種情況包含進去的。直到10年後的1915年,愛因斯坦終於證明了,即使在這兩種情況下相對論也是適用的。

所以我們所說的相對論是有兩部分的,最開始提出的叫做狹義相對論,後面提出來的叫做廣義相對論。狹義的意思,就是範圍小,這個理論只適用於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廣義的意思,就是範圍廣,這個理論就不只是在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下適用了,在速度發生變化或是受到引力吸引時也同樣適用。我們最開始說的,越靠近靠近黑洞,受到的引力越大,時間就會越慢,這個結論就是用廣義相對論得出來的。

我們會更詳細的解釋廣義相對論,但是在下一期內容,我會先給大家普及一些有關光的知識。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不論是回頭看之前講的狹義相對論的內容,還是學習後面廣義相對論的內容,都會理解得更加透徹。

好了,這次的內容就到這裡了,下一次我們講光。

我的微信👉

講給孩子的科學知識

還是系列內容

培養科學思維

不像其他訂閱號,都是些冷知識

相關焦點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當應用於光速時,速度相對論與麥克斯韋的基礎事實相悖,這給愛因斯坦出了個大難題。然而,這一大難題促使愛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學史上難以置信卻又最具創新性的理論——兼顧這兩大定律的理論,這聽上去似乎也沒多麼令人震驚。為了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解釋時間為什麼變慢,愛因斯坦想到了一個精妙絕倫的思想實驗,這絕對排在最佳思想實驗行列中。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當應用於光速時,速度相對論與麥克斯韋的基礎事實相悖,這給愛因斯坦出了個大難題。然而,這一大難題促使愛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學史上難以置信卻又最具創新性的理論——兼顧這兩大定律的理論,這聽上去似乎也沒多麼令人震驚。為了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解釋時間為什麼變慢,愛因斯坦想到了一個精妙絕倫的思想實驗,這絕對排在最佳思想實驗行列中。
  • 為什麼引力會使時間變慢?
    這個問題如果真得仔細答來,那得需要從廣義相對論的開頭開始講起,而在此之前還需要了解狹義相對論,畢竟引力這個東西,在相對論理論被解釋為時空彎曲,而時空則是相對論最核心的概念。想要通過一篇問答來仔細講準確廣義相對論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可以先從狹義相對論開始入手,畢竟狹義相對論中也是存在鍾慢(也就是時間變慢)效應的,而狹義相對論只是廣義相對論在時空平直時的特殊形式,因此了解狹義相對論十分有必要。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前提: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 愛因斯坦: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變慢?
    時間膨脹    時間變慢這個觀點在相對論沒有誕生之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但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預言:鍾慢效應!也就是運動時鐘的「指針」行走的速率比時鐘靜止時的速率慢,這就是時鐘變慢或時間膨脹。    但這一效應真正是在廣義相對論提出後被證實的!
  • 根據相對論,運動的人時間會變慢,那靜止的人有可能時間變快嗎?
    我們將題主的問題分為兩部分:①運動的人,其時間會變慢。②靜止的人,如何改變自己的時間?先來看第一部分,所謂運動的人時間變慢,這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結果,但這個時間變慢在不同參考系內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因為關鍵在於相對速度是多少,下式就是狹義相對論關於時間膨脹的公式其中v指的是相對速度,也就是說當觀察者立於地面不動時,面前跑過去一個人,那麼觀察者就能得出跑步者時間變慢的結論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如果此時你去看火車裡的人會發現「時間變慢」了,但是火車人看自己發現時間未變化,針對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其實並不矛盾,如果你看了我之前寫的狹義相對論文章就應該知道,狹義相對論造成的「時間變慢」這個效應本身也是「相對的」,效應本身相對意味著換參考系,「效應」就會發生變化。
  • 相對論中時間為何會變慢?初中知識就可以解答!
    偉大的愛因斯坦基於光速不變,提出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數學上一統時空。如果你還想提出假說,就必須要理解相對論說啥了。相關資料網上很多,本文做一些重點總結,只求模型觀,不求量化推導,算是科普。古人云:物理不是物理學家的私藏,而屬於全人類!在接近光速運行的空間裡,時間會變慢引用一個經典的教科書上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時間會變慢。
  • 到底誰的時間變慢了
    時間會變慢姐姐是更年輕的,時間會變接加是更年輕的,反之如果以飛船作為參考系,那麼地球上的妹妹處於高速運動中,她的時間會變慢,也就是妹妹更年輕,這個有點量子力學裡「疊加態」的感覺,同一事物同時存在於兩種狀態,當你要具體測量時,選中了一個參考系,這才變為最終的確定狀態,好了回到剛才的「雙生子伴繆」,如果這就是,要比較就讓她們倆見個面,真正面對面比較,參考系也一樣了
  • 時鐘雖然不會變慢,但時間真的會變慢,鍾慢效應與狹義相對論
    時間真實存在,且與空間密不可分,所以二者並稱為時空。時間與空間皆不能捨棄對方而獨立存在,如果你深讀相對論,就會對此有所認識。時間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時間還會因運動而變慢。這裡所說的時間變慢可能與你對時間的理解並不相同。
  • 光速飛船可以使時間靜止或變慢——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推導)(二)高速飛行的飛船相對時間會變慢。(理論與推導)(三)假如飛船可以達到光速,時間的確可以相對靜止。(理論與推導)為什麼飛船達不到光速?當飛船高速飛行時如果一艘飛船接近光速,地面上的人可以觀察到飛船內的時鐘,會走得比地面上的慢,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鐘慢效應。(假設地面上的人有千裡眼,能觀察到飛船內的時鐘)假設地面和飛船各有一個拿著計時器。
  • 高維時空的演繹(37)時間的奧秘1
    以前的牛頓力學認為時間與空間是彼此割裂的。而相對論出來後,發現了時間與空間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於是相對論後,人們多用時空來進行統一的描述了。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揭示出來了高速運動的物體,其相對於靜止的觀察者的時間會延緩、長度對縮短。
  • 時空彎曲:時間與空間原來是不可分割的
    3、在狹義相對論中,運動的時鐘變慢。小明在圓盤邊緣,有線速度,他的時間肯定會比小紅的時間慢。那麼小明的時間變慢,就可以認為是引力場讓時間變慢了。 此時,如果小紅從圓心往外走,只要她離開圓心,她就會隨著圓盤做圓周運動,就會有一個加速度,這個加速度產生的離心力會讓小紅好像感受到一個向外的吸引力,類似於地球引力。並且,她的時間會變慢,越往外走,時間變得越慢。
  • GPS衛星為何會用相對論去修正時間?但最常見的解釋卻是錯誤的
    (注意:本文公式略多,可以忽略不看,不影響大意)上述只是概括性的描述,而對此十分好奇的讀者再進一步尋找解釋時,會在很多科普文章中見到這樣一條似乎已經形成共識的說法(也就是為何會用到相對論去修正時間):GPS時間修正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狹義相對論修正,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如何使時間變慢的?
    按照狹義相對論,運動的尺會縮短,運動的鐘會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效應、尺縮鍾慢的意思是,當你測量一個距離,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你靜止的時候測量到的地月距離是l,當你駕著飛船從地球高速飛向月球時測量到的距離就會小於l,並且速度越大測量到的地月距離就越短。狹義相對論有一條基本原理叫相對性原理,意思是物理規律在所有的慣性系中具有相同的表現形式。
  • 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時間難道不是客觀存在的嗎?
    實際上,相對論所使用的範圍很廣,考慮到的整個尺度是超越人類所處宏觀低速世界。因此,它是極其顛覆三觀的,尤其顛覆的是時空觀。所謂時空觀指的就是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和相對論,我們就需要從時間本身的定義出去。 時間是什麼?
  • 時間沒有質量,甚至於根本不是物質,為何引力還可以讓時間變慢?
    GPS衛星軌道位於地球表面2萬公裡以上,在這裡所受到的引力作用要比在地球表面小得多,而引力會使得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所以GPS衛星的時間流逝速度要快於地球表面的時間流逝速度。此外,由於衛星相對於地球處於運動之中,受狹義相對論效應影響,衛星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所以就必須要進行二次校準,這就是上面所說的雙向時間校準了。那麼如果我們不對GPS衛星進行時間校準又會怎樣呢?由於GPS衛星上的時間流逝速度與地表不同,所以定位位置就會出現偏差,平均每24個小時,偏差就可以達到14米。
  • 時間沒有質量,甚至於根本不是物質,為何引力還可以讓時間變慢?
    GPS是每個人幾乎都會用到的東西,我們靠它來為我們進行導航,然而我們並不能夠直接使用GPS衛星所傳輸的數據來進行導航,我們必須在使用之前先進行雙向的時間校準。GPS衛星軌道位於地球表面2萬公裡以上,在這裡所受到的引力作用要比在地球表面小得多,而引力會使得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所以GPS衛星的時間流逝速度要快於地球表面的時間流逝速度。
  • 徹底說明白相對論的時間變慢
    但現在,你隨便揪出一個物理系的學生,沒有不懂相對論的。畢竟世界已經被教育了100多年了嘛。相對論中有很多有趣的邏輯,今天我來說說時間變慢這回事。說先道出結論:移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移動的越快的物體時間就變的越慢。為啥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是用眼睛看的。你是否覺得我在胡扯。別急,慢慢看。
  • 聽說一切物體在時空中的速度都是光速c?
    在這種理解下,每個物體的速度當然是可變的,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而且,我們還知道,在相對論裡,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它的速度都不會超過光速。 所以,在這種語境下,我們就會覺得「一切物體的速度都是光速」非常反常,甚至非常扯淡了。即便他說了是在相對論裡,你也搞不懂為什麼相對論裡會這樣說。
  • 如何簡單理解相對論裡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性?一張簡單的坐標圖搞定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按照狹義相對論,當運動物體的運動速度趨近於光速,它的時間會變慢——時間間隔增加,尺子會變短——空間距離收縮。因此對於靜止的觀察者看來,運動者的時間間隔和空間間隔都變得不一樣了:運動者相對於靜止觀察者時間變慢了——時間膨脹相應,空間(運動方向上的一個維度)收縮了——尺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