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2020-09-03 天文在線

1905年的春天,沉默寡言的愛因斯坦坐上了回家的電車,車站距離Zytglogge鐘樓幾英裡遠。當時的愛因斯坦只是一名專利技術員,他儘快完成了工作,利用閒暇時間探尋宇宙的真相。當人們嘲笑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是白日夢時,愛因斯坦,這位十足的天才提出了他的理論,我們將他的構思奉為思想實驗。就是在那輛電車上,他的思想實驗徹底革新了近代物理學。

看著眼前巨大的鐘塔漸漸遠去,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如果電車以秒速186000英裡的速度行駛,鐘樓的指針將會呈現完全靜止的狀態。同時他也清楚鐘樓的指針將繼續轉動——時間也正常流逝。但對於愛因斯坦來說,時間變慢了。因此,他意識到行駛速度越快,時間流動速度就會越慢,但這是真的嗎?

愛因斯坦面對的困境

愛因斯坦深受兩大物理學家的影響。一位是愛因斯坦的偶像,發現了運動定律的牛頓;另一位是提出電磁理論麥克斯韋。但是這兩種定理相互對立。麥克斯韋認為電磁波的速度是恆定的,就像光——速度高達186000英裡/秒,他認為這是宇宙的基本事實。

圖解:沒有什麼物體的速度能夠超越光速。(圖片來自:Pexels)

牛頓的定理則指出速度總是相對的。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是40英裡/時,這是相對於靜止的觀察者的速度,但相對於同向行駛,速度為20英裡/時的車輛來說,其速度只有20英裡/時,若是相對行駛,其速度就是60英裡/時。當應用於光速時,速度相對論與麥克斯韋的基礎事實相悖,這給愛因斯坦出了個大難題。

然而,這一大難題促使愛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學史上難以置信卻又最具創新性的理論——兼顧這兩大定律的理論,這聽上去似乎也沒多麼令人震驚。為了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解釋時間為什麼變慢,愛因斯坦想到了一個精妙絕倫的思想實驗,這絕對排在最佳思想實驗行列中。他設想一個人站在車站站臺,左右兩邊射下兩道閃電,他恰好站在兩道閃電中間,以他的視角可以觀察到兩束光線同時射下。


但是,在火車上的人卻看到了不同的一幕。火車正以光速行駛經過站臺,根據牛頓運動定律,火車上的人會先看到距離火車更近的光線射下,然後才看到較遠的光線。然而這兩個人測量出的光速卻不同。根據麥克斯韋的理論,忽略觀察者的運動,光速是恆定的,那麼在所謂的宇宙基本事實的前提下,這樣的結果怎麼可能會發生?

愛因斯坦對這一差異進行了補充說明,因為時間本身變慢了,所以光速還是保持不變。相對於站臺上的人,火車上的人經過他時所經歷的時間更慢一些。愛因斯坦稱之為時間膨脹。

重力時間膨脹

愛因斯坦將這一原理命名為狹義相對論,稱之為狹義是因為它主要解決速度恆定的問題。但在現實世界中,物體總是在加速或者減速,愛因斯坦需要考慮在加速的情況下,這一原理是否受用。為了概括並解釋普遍現象,愛因斯坦發現了時間與重力之間的關係,並將這一新發現的重力原理命名為廣義相對論

牛頓認為時間如離了弦的箭,勇往直前。愛因斯坦假設時間與速度成反比。時間也像空間一樣,具有延展性,所以時間也可以看成一種維度。事實上,愛因斯坦認為時間與空間不能分開來探討,他們是一回事,是共同組成四維空間的一片織網,能夠無限延伸,宇宙事件在這片織網上不斷展開。愛因斯坦將其稱為時空。他將這項不可思議的研究成果發表後得到了意料之中的反饋——無稽之談。

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可以拉伸或者壓縮時空,因此物體並不是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拉向地球,而是因為彎曲的空間。這裡可以參照一下斜坡,時空的曲度使物體加速下落,即便是各個點的速率不同。越趨於地表,重力就越大,時空的曲度也要比側面邊緣大。


時空因大質量物質而彎曲,我們將其類比蹦床。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樣的類比不夠科學嚴謹,但這是最簡單的解釋方式。

越接近地表,時空的曲度就越大,引力也會越強,那麼一個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地表某一點B的速度,要比在高空某一點A的速度快。根據狹義相對論,下落的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就越慢,所以經過點B的時間相對於經過點A的時間要慢一些。

時間是什麼呢?

什麼又是準確的時間呢?答案是,沒有準確的時間。愛因斯坦認為沒有絕對的時間,時間是相對的,而且取決於它所受支配的力量體系,即參考系。在你自己的參考框架裡所流淌的時間叫做本徵時間。假設運動定律對所有觀察者是相同的,忽略其運動,那麼時間就會變慢,此時你的運動速度越快,相對於其他觀察者你的時間會流逝得更慢。電影《星際穿越》中就有這樣一幕,主人公降落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後,安妮·海瑟薇對馬修·麥康納說:「這裡的一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

時間是什麼?

讓我們再次回想一下愛因斯坦在電車上進行的思想實驗。是慢時鐘的出現限制了我們的思維發展,還是時間真的會變慢?如果時間會變慢,這又意味著什麼?時間的變化無常讓我們不禁發問——時間,它究竟是什麼?這一問題不僅使哲學系學生無比懊惱,在兄弟會派對上頻頻討論,從遠古時期起,時間這一概念就困擾著自然哲學家和物理學家。

時間最初的功能是按順序記錄事件。400年前,人們認為恆星圍繞地球轉,而不是地球圍繞恆星轉,並以此來規定時間,儘管這個結論不正確,「時間」依舊安然前進著。日復一日,四季輪迴,當這一切如你所推斷的那樣重複著,交替著,你便有了計時機制。

遠古時鐘(圖片來自:TeePhoto/Shutterstock)

伽利略通過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來計算運動規律,他認為不參考時間是無法描述運動的。然而這裡的時間也不是絕對的。甚至是牛頓在構思他的運動定律時,也對時間的概念做了補充說明,兩個時鐘的轉動不是絕對的、獨立的,而是同步進行的。我們建造高度精密與精確的原子鐘正是為了同步時間。

我們將時間的概念建立在同步性的基礎上,又或者說是兩個事件之間重要的巧合性。比如說,火車到站和鐘錶指針排成直線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愛因斯坦認為這樣的巧合一定是在觀察者運動的影響下發生的,如果站臺上和火車裡的觀察者不能在同步性上達成一致,那他們在時間流動的的問題上也不能達成一致。

讓我們通過一個最簡單的計時裝置來理解運動對時間的影響。一粒光子在兩面鏡子之間來回反射,反射一次記為一秒,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計時器。現在將兩個這樣的計時器一個放在點A一個放在點B(上文中已提到),並測量自由下落的物體經過這兩個計時器時所用的時間。但是問題來了,兩個計時器的計時機制相同,而自由下落的物體有自己的參考系,這能測量到什麼呢?


其實,這一過程看到的情形與球在行駛中的火車上彈跳的情形類似。火車上的人看到的球始終是垂直彈跳的,但地面上靜止的觀察者則看到球沿斜線方向彈跳。釋放出的光子就像火車上的球,這時移動一下計時器,就能看到光子的反射路程變長了,所以測量出的時間也失真了。另外,計時器的移動速度越快,光子的反射路程也越長,同時一秒鐘也被拉長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物體經過B點比經過A點的時間流逝的慢(回憶上文,由於重力原因,物體在B點的速度比A點大)。下面這個動圖生動地展現了光子的斜線路徑以及時間是如何被拉長的的。

當然,這一差異極其微小,要計算山頂時間與地面時間的差異就需要用納秒了。但無論怎樣,愛因斯坦的這項發現無異於學術革新。重力確實會影響時間的流逝,這也說明了物體的質量越大,周圍區域的時間流動越慢。

鑑於通篇圍繞光速變慢這一問題,不得不說,選擇光子鍾進行實驗證明再好不過了。

時間膨脹會影響任何鐘錶,無論是以電磁現象為製作原理的簡易的鐘,還是兼有電磁學與力學支持的複雜的鐘,都無一例外,這一點有廣義相對論做有力支持。實際上,連生物過程都受到了時間膨脹的影響,是的,你應該猜到了······你的臉要比你的腳稍稍老一點。

作者: Akash Peshin

FY: 夏月星夕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為了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解釋時間為什麼變慢,愛因斯坦想到了一個精妙絕倫的思想實驗,這絕對排在最佳思想實驗行列中。他設想一個人站在車站站臺,左右兩邊射下兩道閃電,他恰好站在兩道閃電中間,以他的視角可以觀察到兩束光線同時射下。但是,在火車上的人卻看到了不同的一幕。
  • 時間延緩:重力如何讓時間變慢的?
    對於火車上的人來說,時間走得更慢;而對於月臺上的人則更快。愛因斯坦把這種現象叫做時間膨脹。重力時間膨脹愛因斯坦把他的理論叫做狹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比較特殊,因為它解決了恆定速度的問題。那麼什麼時間是最精確的時間呢?嗯,也許都不是。愛因斯坦推測沒有絕對的時間。時間是相對取決於動力系統的,是一個參考框架。在你的時間框架裡流動的就是正確的時間。如果運動準則對於所有的觀察者都是一樣的,不管他們的運動,那麼時間一定會變慢,比如你運動的越快,那麼你的表相對其他的表就會走得慢。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會減緩時間的流動?
    對於火車上的人來說,時間走得更慢;而對於月臺上的人則更快。愛因斯坦把這種現象叫做時間膨脹。重力時間膨脹愛因斯坦把他的理論叫做狹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比較特殊,因為它解決了恆定速度的問題。為了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即物體具體在哪個時間點加速或減速,他需要調查,當涉及到加速時,他的理論的影響。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會減慢時間流?
    要了解矛盾並因此弄清時間為什麼變慢,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獨創性的思維實驗,它是愛因斯坦最好的實驗之一。他想像一個人站在車站月臺上,兩邊的兩個閃電擊中了他。站在這兩個點中間的那個人同時觀察到兩側的光束。與站臺上那個人的時間相比,火車上那個人的時間過得慢一些。他稱這個為時間膨脹。引力時間膨脹愛因斯坦稱他的理論為狹義相對論。它很特殊,因為它處理的是恆速。在現實世界中,物體總是在加速和減速,為了使它與現實世界一致,他需要研究他的理論在涉及加速時的影響。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會減慢時間流?
    要了解矛盾並因此弄清時間為什麼變慢,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獨創性的思維實驗,它是愛因斯坦最好的實驗之一。他想像一個人站在車站月臺上,兩邊的兩個閃電擊中了他。站在這兩個點中間的那個人同時觀察到兩側的光束。但是,當火車上的一個同伴以光速駛過該場景時,看到該場景時,事情就變得異常了。根然而,當一個人在火車上以光速通過時,看到這一場景,事情就變得特別了。
  • 為什麼時間會膨脹,達到光速時間停止怎麼理解?
    在廣義相對論中,在引力(重力)越大的環境中,時間流速越慢。我們在一定的速度參考系中,由於觀測目標的時間改變了,時間就會變慢了。比如我們觀測一個距離我們1光年的地方,本來只能夠看到1年前的事物,但由於我們坐在一艘半光速飛船中,我們看到的那個事物就會更早的來到我們面前。
  • 愛因斯坦: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變慢?
    時間膨脹    時間變慢這個觀點在相對論沒有誕生之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但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預言:鍾慢效應!也就是運動時鐘的「指針」行走的速率比時鐘靜止時的速率慢,這就是時鐘變慢或時間膨脹。    但這一效應真正是在廣義相對論提出後被證實的!
  • 重力可致時間變慢 科學家:時間透鏡可產生時間間隙
    我們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中不泛也包括了其很多著名的理論,當中就包括他著名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重力可以導致時間變慢
  • 有實驗能證明時間膨脹效應嗎?速度變快時間變慢,能長生不老嗎?
    運動的時鐘,它的時間流逝會變慢,當運動的速度越快,時間流逝得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中時間膨脹效應在現實中的體現,並且已經得到了實驗證實,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它只是一個猜想,它是一個經過實驗證實的科學理論。1971年,兩位物理學家喬伊·哈夫勒與理察·基廷利用一架客機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利用4個極為精確的原子鐘都放在了即將要遠航的這架客機上,當客機飛行結束落地之後,再將4個原子鐘的時間與地面上的原子鐘顯示的時間流逝進行比較,發現客機上的原子鐘時間流逝的確慢了59納秒,雖然59納秒微不足道,但是該實驗卻證明了時間膨脹效應。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如何使時間變慢的?
    1911年愛因斯坦在進一步思考的時候有了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想法」,那就是一個人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時不會感到有重力作用。1915年愛因斯坦在此基礎上給出了「等效原理」,即引力場等同於以適當加速度運動的參考系。處在引力場中的物體如果選擇合適的參考系,它的運動方程中就不會有引力項。這樣狹義相對論的相對性原理就可以推廣到所有的參考系,即物理規律在所有的參考系中都有相同的表現形式。
  • 為什麼引力會使時間變慢?
    想要通過一篇問答來仔細講準確廣義相對論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可以先從狹義相對論開始入手,畢竟狹義相對論中也是存在鍾慢(也就是時間變慢)效應的,而狹義相對論只是廣義相對論在時空平直時的特殊形式,因此了解狹義相對論十分有必要。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前提: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 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在光子鍾內,光在鏡子之間反射。
  • 到底誰的時間變慢了
    著名的「雙生子伴繆」,它是在狹義相對論發表論文6年後,由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在一次世界哲學大會上提出的,你看這搞到一定層次以後的物理學家,都開始玩兒哲學了,「雙生子伴繆」講的是,「雙生子伴譚」井的是,有一天姐姐乘坐高速飛船去太空旅行,妹妹則留在地,妹妹則留在地球上,若干年以後飛船回來了,地球上的妹妹認為姐姐肯定比她年輕,因為上回我們說了是狹義相對論原因,姐姐的時間比她慢
  • 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時間難道不是客觀存在的嗎?
    所謂時空觀指的就是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和相對論,我們就需要從時間本身的定義出去。 時間是什麼? 其實從古到今,學者們就一直在思考許多終極問題,其中「時間到底是什麼?」就是一個關鍵問題。古希臘的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就曾認為時間是均勻流逝的。
  • 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
    狹義相對論的結論之一是時間膨脹(time dilation):一個人觀察一個在運動的物體時,在運動的物體的時間會膨脹(時鐘走得更慢)。舉一個假設的例子:假設一個人坐著一艘飛船以80%的光速離開地球, 「地球上的人」就會看到「飛船上的鐘」比地球上要慢40%(地球上的一分鐘等於飛船上的0.6分鐘),但「飛船上的人」看「飛船上的鐘」是正常的,坐飛船也不會讓太空人的衰老變慢,但是地球上過了10年的同時, 飛船上確實只過了6年,所以當太空人回到地球上時會比地球上的同齡人年輕4年。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感覺時間變快了?是宇宙膨脹導致的?
    相信大家都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覺,總是認為時間好像變快了。《論語》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流走,一去不復返。那麼時間越變越快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據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後的1皮秒(萬億分之一秒)內經歷了急速暴漲的過程,隨後宇宙膨脹的速度又漸漸慢下來了,這說明宇宙膨脹是隨著時間變化的。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感覺時間變快了?是宇宙膨脹導致的?
    據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後的1皮秒(萬億分之一秒)內經歷了急速暴漲的過程,隨後宇宙膨脹的速度又漸漸慢下來了,這說明宇宙膨脹是隨著時間變化的。    但是對於運動對象來說,它的時間沒有變化,它自己也不會感覺出來他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
  • 日,又周一,為什麼感覺時間變慢了?
    它不是沿著單一的,線性的方向,像孔子眼裡「逝者如斯夫」的長江一般流淌,或者像一個穩定的老和尚的木魚一樣單調地敲打著。相反,它依賴於各種特定的宇宙變量。如果我們加快速度,時間流動就會變慢。(落入黑洞以後,時間轉換成一種粘稠的稀泥)。在物理學的數學法則裡,沒有什麼規定說時間只能往前走。至少從理論上講,牆上時鐘的指針可以向兩個方向上轉動。
  • 為什麼越靠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慢?
    據說,金字塔的重量非常巨大,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有萬有引力,因此只要是接近金字塔的人,其時間就會變慢,不過這種效應出現的概率非常小,只有十億分之一秒亮級。這種效應也剛好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結論:引力使時間變慢
  • 為什麼有些人感覺2012年後時間過得很快?難道時間不膨脹了
    怎麼在網上看到的都是說2012年以後時間過的才快,問其原因就是2012年世界末日。這是瑪雅人預言的,或者說某些吃瓜群眾藉助瑪雅文明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來看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感覺光陰如梭哪?首先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感覺時間就過得很快。那麼什麼時候可能感覺時間過得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