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分成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部分, 其中狹義相對論主要是針對高速運動的物體的規則。 狹義相對論的結論之一是時間膨脹(time dilation):一個人觀察一個在運動的物體時,在運動的物體的時間會膨脹(時鐘走得更慢)。
舉一個假設的例子:
假設一個人坐著一艘飛船以80%的光速離開地球, 「地球上的人」就會看到「飛船上的鐘」比地球上要慢40%(地球上的一分鐘等於飛船上的0.6分鐘),但「飛船上的人」看「飛船上的鐘」是正常的,坐飛船也不會讓太空人的衰老變慢,但是地球上過了10年的同時, 飛船上確實只過了6年,所以當太空人回到地球上時會比地球上的同齡人年輕4年。
由於上面假設的例子,很多人會得出以下的想法:
因為相對論裡面確實沒有一個絕對的參照系,而是「地球上的人」和「飛船上的人」各自度過固有時間的差異,「地球上的人」看「飛船的鐘」會變慢,同樣「飛船上的人」看「地球上的鐘」也會變慢。
那樣簡單的推理結果是:太空人回到地球上後會比同齡人年輕四年,同齡人也會比太空人年輕四年。
以上這個推理結果當然是不可能的,實際的結果得出的太空人比地球上的同齡人年輕,因為飛船需要加速減速才能回來,而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是假設沒有任何加速度的,這是著名的雙生子悖論(twin paradox)。
不過人類目前的技術還無法接近光速,一個太空人在轉速為7700m/s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呆上一年後年輕的時間差都不到0.01秒,但這樣的時間膨脹用儀器是很容易測量出來的,這些測量的結果都跟狹義相對論的公式是一致的。
平時支持人們導航的GPS系統是靠非常小的時間差距來定位的, 所以GPS系統都需要把時間膨脹給考慮進去(之外還得考慮廣義相對論帶來的引力場的影響)才有可能給用戶提供精確的定位。
利用時間膨脹,人類在有接近光速的前提下,可以不用冷凍技術就能飛到很遙遠的星星,比如99.5%光速的話大概會有個十倍的時間膨脹,那樣太空人感受到的十年飛行能飛一百年的距離,而不是簡單的十年距離,剩下的挑戰是如何造出接近光速的飛船來。
往期回顧
幸福感
制度
科學的方法論
自然 • 進化 • 選擇
生命的藍圖—基因組(基因)
「超類人機器人時代」 是不遠的未來?
輕說——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vs外星人
感受最完美的愛情
「基因6.0」——人類將「永生」
人類將孤獨終老?
創業的趨勢
人類生育年齡--無限延長
人生意義究竟是什麼?
量子力學 - 其實你無處不在
工作壓力大的原因竟然是——它
「無煩惱」時代的大門,已經開啟
如何讓男人不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