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的性質~時間是什麼~慣性本質

2020-11-25 時間本質

第一篇 確定《絕對空間》對物理學的意義

我想每個知道宇宙大爆炸論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宇宙在沒有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現在宇宙外面是什麼樣子的?我相信沒有人能回答,不過沒關係,等你看了我的觀點之後就有答案了。

大爆炸論是不是正確的,我不敢確定,但宇宙開始是很小的是確定的,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證實過,正因此大爆炸論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宇宙開始很小,說明我們周圍的空間,在宇宙沒爆炸之前是在宇宙之外的,只是宇宙行成之後,才變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的。我幻想把所有爆炸形成的東西都抽離出去,得到一個絕對空間(這個絕對空間不是牛頓說的絕對靜止,它是絕對零度的空間)。跟著我的思想,來飛越百億年的光陰去感受它了解它的性質。這個空間沒有溫度,是絕對零度的,它不吸收能量,沒有光,沒有任何可觀測物質,它有韌性可以彎曲,它沒有時間,在它裡面有質量的物體不可以超光速,它有記憶,它本身也是種物質。

這些性質我是通過抽離的方法,把我們周圍已知的東西抽出來得到的。首先我把大爆炸形成的物質和能量抽出來,它就沒有了溫度,沒有溫度,它就是絕對0度,沒有了能量和物質,它就沒有了物質和光。它不吸收能量這點不會錯,有能量守恆定理,如果這個空間吸收能量,能量就不能守恆。它可以彎曲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波也已經證實了。這些性質可以確定,下面是我大膽的觀點

一 在這個空間裡不可以超光速,根據狹義相對論,速度越快質量越大,物質是不能超光速的,這一點我不知道有沒有證實過所以沒寫在上面,不過我感覺是正確的。

二 這個空間有勢能,這個是我根據萬有引力推出的,這一點我不敢確定。觀點是如果沒有勢能我們垂直往上拋一個物體,它就不會落下來

三 這個空間沒有時間和有記憶,我下面兩篇會會和你們詳細分析。

四 這個空間也應該有質量,也是種特殊的物質,只有這樣,空間的勢能和速度越快質量越大,還有宇宙反物質的稀少,才能合理。我大膽斷言,我們苦苦在找的暗物質,就是空間本身,或著說暗物質本來就是空間的一部分,在宇宙沒有大爆炸之前就存在。假如暗物質和空間不是同時存在,根據現宇宙在不斷膨脹,暗物質要持續增加才能保證宇宙的膨脹,可是我們現在並沒有找到暗物質從哪裡增加,在假如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觀察不到暗物質,那麼暗物質的增加,勢必會對周圍的星系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我們也沒有觀察到。還有暗物質是是增加的,它的壓力要大與我們的宇宙,我們的宇宙在不斷膨脹,這個壓力會慢慢變小,宇宙的膨脹速度會變慢,可是我們的宇宙現在在加速膨脹,所以暗物質和空間必須是一體的。

我們現在宇宙外面的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也是絕對空間,在宇宙沒有爆炸之前它們本來就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宇宙行成才把它們分開。

確定《絕對空間》有很多好處,可以對我們探索未知現象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可以從新的方面對理論進行驗證,可以在探索新事物上做出更直觀的辨別,可以對已知,未知規則最本質的分析,

討論:空間本身應該還有其他的性質,我們要根據現有已證實的理論逆向推理。如果暗物質和空間一體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們的物理就要好多地方要修正。

懂數學的人可以算下空間的值,我感覺應該是個常數,可以從質量對空間的彎曲入手

第2篇 時間和暗能量的奧秘

要說世界上什麼問題最難回答,那莫過時間了,它虛無縹緲,又實實在在的存在我們身邊。在我心裡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最早我認為時間像流水,我們都在時間的水流中,時間是連續的,平滑的,不可改變的,是平行於所有物質。

後來我了解了相對論,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根據相對論我知道,時間是可以改變的,時間是相對的,在不同運動的參考系中,時間是不同的,時間和速度,質量都有關係。我把它們的關係理解成:速度和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速度越快時間越慢,說明了我們以接近光的速度運動,時間就會變的很慢,我們靜止,時間是最快的。質量和時間也是成反比例的,質量越大的物體,周圍時間越慢,說明了黑洞周圍的時間幾乎停止。從中,我感覺這裡面有大的秘密,卻始終沒有想明白。

後來一次偶然,我在思考光速問題時,終於解開了這個秘密。我們都知道,光是以光速傳播的,光子是沒有靜止質量,只有光速質量。說明光子一生成就是光速,那麼光的能量從那裡來?如果能量是光子自身所帶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物體要發出光要很大的能量,這就於我們的認識不符。假如能量來自光自身,光有散射性質,由於散射能量會越來越少,光的速度會越來越慢,那麼來自宇宙的星光就不是光速了。所以這個能量不是光自身的,聯想到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我有個大膽的假設,這個能量本身就存在我們的空間裡。只是因為光子的特殊性質,才被這種能量推動,這個能量就是波粒二象性中的波,整個宇宙都存在這種波,所以物質才有波粒二象性。

有了這個假設,我就對這個能量是怎麼產生的有了疑問,突然間,我想到了宇宙大爆炸論,宇宙大爆炸不光行成了我們的物質,還造成了空間的震動,這個震動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有個問題要解決,就是震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可以向任何方向傳播的,震動都是由內向外的,這個問題不解決以上假設都不能成立。靈光一閃,我明白這個震動為什麼可以向任何方向推動。我們做個小幻想實驗,我們用力掰斷一根木棍,震動是向外傳播。那是因為我們的感知在木棍外面,如果我們變的很小,是木棍中的一個原子,感知在木棍內部,我們的感知應該是,沒有方向,只有震動。只所以這個能量波可以向任何方向傳播,是因為我們身處宇宙之中,整個宇宙都在震動。

綜合上面的假設,波是整個宇宙都有的震動,這個波有能量。 跟著我的思想,下面我們來做個幻想推理實驗:假如我們變的很小,我們可以坐在光子上前進,光子相對我們是靜止的,我們的速度也是光速(這裡我們先不考慮時間,不考慮我們是怎麼看到東西的)。我們做的光子從光源裡誕生出來,被震動的能量波推動,這種波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它向任何方向都有推動的能量,由於慣性,我們和周圍的其他光子朝同一方向前進。由於光的散射性(我認為光的散射性質,是因為空間的震動,波不僅為光提供了能量提供了震動,這樣才有了光的散射性質),我們和周圍的光子距離分開了。我們向遠方看去,所有粒子都被這種能量推動著(所有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說明了,這種震動的能量,是作用所以粒子的),原子核內部的粒子也受到這種能量推動,由於強相互作用力,使他們牢牢的在一起,行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彎曲了周圍的空間,越靠近原子核空間彎曲的越大,震動的弧度越小,能量越小,周圍的電子也被這種能量推動著,在這個彎曲的空間裡運動,越靠近原子核的電子受到的能量越小,形態越穩定(當時想很多種可能都被否定,只有這樣才符合物理規則)。它們在一起行成了原子,也被這種能量推動著。我們在把感知放的宏大,一個一個的原子,在一起行成了物質星球,一顆一顆星球,也受到這種能量推動,因為星系中的空間彎曲,使得星球在星系裡運動。一個一個星系也被這種能量推動著,這個能量是向任何方向的空間震動,使星系之間都在相互遠離,這個能量是持續作用在物質上,所以宇宙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這樣才符合,天文上的實際觀測)。

以上的假設的正確的話,空間的震動波就是我們找的暗能量。

以上假設是正確的話,時間是什麼就可以解釋了。根據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速度越快,在速度的方向上,受到的能量越小,受到的能量小,時間越慢了。在根據大質量物體周圍的時間會變慢,如我們想的那樣,空間彎曲的越大,空間的波動峰值變小,能量變小,時間變慢了。

結合上面的推斷,我認為,時間就是空間震動,是空間震動的能量,沒有能量空間不會震動,沒有空間的震動不能作用在物體上。如果我想的不對,時間不是空間震動的能量,我們在做個幻想推理:沒有這種能量時間還在,我們依然有意識,我們會看到光子不會動了,電子不會中原子裡運動了,由於空間彎曲電子會掉進原子核裡,因強相互作用力,原子核會會向裡面坍陷,所有的物質都將毀滅,宇宙也將不存在,這樣的話意識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結論:我認為時間就是這種能量,時間的表現方式是空間的震動,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的,時間源於空間的震動,起源於大爆炸的能量。

下面是我的幾個觀點,可以和上面的結論相互驗證

一 我們可以超光速飛行嗎?

我認為是可以的,雖然我們上一篇說了,空間不允許物質超光速,我們依然可以超光速的,我所認為的,我們要超光速飛行,不是摺疊空間,而是摺疊時間。已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就是我們的宇宙剛爆發的時候,那個時候超光速,是摺疊的時間,不是空間。那時候,時間能量比較大,空間震動比較快,時間比現在要快的多,在我們看來也許只過來幾秒,在那時候的時間裡,也許過來幾年,幾年都在用接近光速擴大,當然比幾秒的光速快的多。 將來我們的科技水平發展到可以改變時間,我們就能夠星際旅行了

二 關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觀點

我認為在宏觀尺度上,空間震動(時間)對物質影響比較小,空間的性質表現的比較大,相對論比較適合。在微觀世界中,時間性質(空間震動和能量)表現的比較大,空間的性質表現比較小,所以相對論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在微觀中,很容易觀察到這種波動,只所以粒子的信息不能同時被觀察,是因為整個宇宙都在波動,這種波動影響了粒子的真實信息,而且這種波動有能量,還是時間什麼本身。我們想要獲取粒子的信息時,我們就必須在那一刻和粒子在同一頻段中,這樣波動的信息就沒有了,我們在觀測粒子信息時,粒子不停的在被這種能量推著,我們觀測到的都雲狀(比如電子云)

三 黑洞和大質量物體為什麼能形成?

正如上面的那個假設,如果沒有波動的能量,電子就會掉進原子裡,原子核內部會因為強相互作用力,往裡坍塌。物體質量大,空間彎曲大,波動的能量就會小,這是個循環,質量越大,空間彎曲越大,空間波動能量越小,最後形成了宇宙中的超大星體。

四 光的波長,頻率及能量問題

根據E=hu我們知道,波長短,頻率高,能量大,波長越長,頻率越小,能量越小。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是觀察角度的原因,我們想像下,我們站在光子的角度,能量高的光子和能量低的光子,都從A到B,它們的速度都是一樣的(光速),它們感覺是從A到B,它們都是走直線的,只是空間不停的波動。在回到我們的視角,我們觀測到空間沒動,能量高的光子和能量低的光子,在不停的波動。能量高的光子,能量比較大空間波動能量影響比較小,所以在我們的觀測中,能量大的光子,波長短頻率高。

五 關於能量傳遞問題

一個單獨的物體,它的能量是不能傳遞的,因為空間不吸收能量,能量高的物體向能量低的物體傳遞,不光是因為兩個問題接觸,還有空間的震動,震動讓能量更均衡,這就是熱力學的熵。

還有些觀點,我就不一一說了,下面我們對空間波動的探討,我數學不好,下面的有可能都是錯的。

它的速度比光快,德布羅意沒有算錯的話,它的速度應該是C^2,從這個公式裡也能感覺出來E=mC^2 如果空間可以量子話,它的頻率應該是10^43/秒,也就是普朗克時間,它它的能量應該是E=c^2/m ,懂的人可以算下,

討論,空間和時間這兩篇,是否有哪些與現在物理上不符的

第三篇 慣性的本質

慣性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有很多科學家為了這個問題,苦惱了一生,它的面紗始終沒有被揭開,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牛頓的慣性定律出來也有300多年了,人們知道任何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和質量成正比,卻不知慣性是怎麼作用在物體上的。今天我就帶你們來理解我的想法和觀點。

起初我對慣性的了解,來自於牛頓的理論,物體的慣性和質量有關。後來我對相對論有了了解,我知道了,慣性和引力是等效的(慣性和質量成正比,質量和引力成正比)。引力是空間彎曲的表現,那麼慣性和空間有沒有關係呢?我大膽的做了這個假設:

一個靜止的鐵球,如果我們把周圍的空間分割出來,向前運動。會有兩種結果:1 是鐵球在分割的空間靜止,2 是鐵球在分割的空間中運動,我個人更傾向與1 靜止的。我們先從2 的結果開始推理,2 說明在分割的空間中,物體仍然有慣性,也說明物體的慣性和空間無關,物體的慣性不會相對於空間而消失。第一,那就有個問題了,物體在分割空間中運動的參照物是什麼?我們知道物體的運動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運動。我們把空間分割出去,參照物必須在空間之外,在空間之內也會運動。也就是說,我們宇宙之內的物體運動參照系在宇宙之外,宇宙之外的參照物影響宇宙之內物體運動,這與我們的科學基礎不符。第二 根據相對論,引力是空間彎曲的表現,如果慣性和空間無關,一個物體拋出去,是不會落下來的,這與現實不符。 第三 質量越大空間彎曲越大,質量和慣性成正比,如果慣性和空間無關,牛頓的慣性定律也錯了,

綜合以上幾點,假設1 是正確的結果,在分割的空間中鐵球是靜止的,也說明慣性和空間有關。根據慣性和質量成正比的關係,在根據質量和空間彎曲成正比的關係,我認為慣性也是空間彎曲的一種表現。跟著我的思想,來體驗這幅場景。

(1)物體靜止時的空間彎曲表現,物體周圍的空間彎曲是一樣。我畫的是二維的圖片,你們想像下,在立體空間中的場景。

(2)物體在受到作用力時物體周圍的空間彎曲表現。空間的彎曲被作用力改變,作用力越大空間彎曲越大,作用力和空間彎曲成正比。

(3)物體在不受到作用力時,仍在運動,這就是慣性。還記得我在決對空間的文章嗎,裡面有個觀點,空間有記憶性質,正是空間彎曲被記憶了,才有了慣性。

空間為什麼有記憶?讓我來告訴大家:還記得我對絕對空間定義嗎,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我推出,空間不吸收能量。既然空間不吸收能量,作用力的能量就不會消失,空間的彎曲就不會改變,物體就有慣性。能量守恆定律推出空間不吸收能量,慣性驗證了空間不吸收能量,證明了絕對空間有記憶的性質。

結論: 力是能量的轉化,能量是質量的轉化,。力改變了空間彎曲,空間記憶了空間的彎曲,所以物質才有慣性,這就是慣性的本質。

討論:我認為能量,質量都可以彎曲空間,力,能量,質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路玉

相關焦點

  • 認識時間、空間的本質
    與空間相聯繫的還有時間。人們只有從分析時間、空間的本質入手,才能搞清楚引力的本質,任何饒過時間、空間的本質問題去解釋引力的企圖最終都是徒勞的。二,我們來認識時間的本質。時間是什麼?千百年來讓無數科學家和哲學家頭痛不已。這篇文章給大家一個全新的、精確的解釋。時間在物理學中是個基本但又不容易定義的概念,如果我們問一句,時間到底是什麼?
  • 科學解讀: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它們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的本質最簡單的理解,時間是用來描述變化的計量,沒有變化就沒有時間了。試想,如果人類不再衰老,季節不再更迭,地球不再公轉自轉,那麼時間還會存在嗎?我們還能感知到時間嗎?時間還有意義嗎?那時,你手錶上轉動的指針和跳動的字符,到底是在記錄什麼呢?
  • 愛因斯坦沒有解釋出慣性的本質,但他深化了我們對慣性的認識!
    愛因斯坦沒有解釋出慣性的本質,但他深化了我們對慣性的認識!艾薩克·牛頓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定義慣性為:慣性是物質固有的力,是一種抵抗的現象,它存在於每一物體當中,大小與該物體相當,並儘量使其保持現有的狀態,不論是靜止狀態,或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而慣性系是一個描述運動的參考系統。
  • 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解答了這些,就了解了世界的本質
    每個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疑問,我存在的這地方是個什麼?把我的皮膚變出許多皺紋的時間又是個什麼?按理來說,空間和時間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基本要素,可是很遺憾,我們現在對時間和空間的了解還遠遠不足以讓人滿意。
  • 光速不變的本質是什麼?是光速靜止了時間還是壓縮了空間?
    麥克斯韋不過麥克斯韋方程本身就是在假定任何慣性系都是平權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本身就是一個公設,是愛因斯坦大膽把它提升為一個原理,並和相對性原理結合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非常圓滿地解釋和解決了當時的所有相關問題,並經受了無數次實踐的檢驗。
  • 宇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是由什麼組成的?它的性質又是什麼?
    宇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類提出很多猜想來描述這個世界。我們檢驗我們的猜想並學會什麼要保留,什麼要丟棄。但是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猜想就變得越複雜和怪異,其中一些猜想過於古怪,以至於很難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
  • 關於慣性的幾點思考
    二是:在有些參考系中,不受力的物體會保持相對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其時間是均勻流逝的,空間是均勻和各向同性的。在這樣的參考系內,描述運動的方程有著最簡單的形式,此參考系就是慣性參考系。你會發現兩種說法其實是等價的。牛頓第一次定律成立的參考系叫慣性系。
  • 等效原理:引力質量等價慣性質量,慣性怎麼來的,叫「慣性」恰當嗎
    「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並且「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相互獨立,來解決「引力的產生不需要時間」的超距作用問題。物體在空間位移,速度代表什麼速度是空間距離與經歷時間的比值,從用於描述單位時間內速度改變量的「加速度」看「慣性」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鍾慢效應和尺縮效應很好地證明了慣性系下的時間膨脹效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慣性系下,時間膨脹具有相對性,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是針對於不同參考系而言的。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
  • 慣性
    生活中很多例子都體現了慣性:潑出去的水就是利用了盆減速為零、但水保持原來速度不變的性質完成「水、盆分離」;坐公交車司機急剎車,身體會前傾也是由於身體慣性,下半身隨車停止了上半身還得保持原來的速度導致身體前傾,速度差太多的話極易摔成狗啃shi。(最近流行的潑水成冰)
  • 弦理論黑洞帶來的時間空間本質疑問
    空間就是很多弦組成,感覺有一點像蜘蛛網。比如光沿一條弦傳播,弦被引起拉彎了,看起來光就是沿曲線傳播了。根據量子漲落不能出現負能量算出宇宙最起碼要是十一維的。十一維的世界感覺不可想像,可能是很多維度捲曲起來了不可見,或者不同的平行世界是某些不同維度的表現。引力能使空間彎曲,空間就像一道道弦一樣,真的很像無窮無盡的蜘蛛網,那空間的本質是什麼?
  •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什麼?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按照目前的理論來看,是廣義相對論對於引力本質的詮釋。結論: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扭曲,而時空其實是時間和空間,空間指我們生存的三維空間。關於「引力的本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人類探尋引力的歷史說起。
  •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有幾個網友留言,想讓更簡單的解釋一下: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這句話。所以就試著來解釋一下,希望可以解答你們的疑惑。引力是物質與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作用。引力場也是這種作用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種空間性質。正是由於這種空間性質,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
  • 倘若引力不存在,慣性必然不存在!
    倘若引力不存在,慣性必然不存在!慣性和引力是物理學中的兩大謎團。慣性是和物質一樣一直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但是我們對慣性的研究僅僅4百年多年,由於慣性現象人們無從解釋所以被人們認為是物質與生具有的一種性質,故稱之為慣性。關於慣性的客觀實在性無可懷疑,但對其產生的機理即本源問題卻一直困繞著每一個物理學家。
  • 客觀來說,慣性成因至今是個謎題
    【慣性即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因此,目前普遍認為物體的兩種不同屬性——慣性和引力,是它的同一本質的不同方面的表現。也就是說,物體的慣性和引力性質導源於物體的同一本質。愛因斯坦就曾把這兩種質量的等同作為他建立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故從現代物理學看來,這兩者的等同絕非偶然,其中包含著深刻的物理意義。那就很顯然了,困擾眾多物理學家的問題是這兩者究竟有什麼深刻的物理意義?
  • 什麼是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為什麼牛頓定律只在慣性系中生效?
    牛頓想像出了一個絕對的空間和時間——用暗藏的測量杆構成的隱喻的網格來定義上下、左右、前後:空間的三個基本維度。靜止或「勻速運動」(或者稱為「無加速度」)的物體會按照牛頓運動定律相對這些網格運動。這些網格就構成了「慣性系」思想的基本骨架。
  • 為什麼物體具有慣性?
    為什麼物體具有慣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搞清慣性是什麼。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特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而質量是慣性唯一的量度。這是現在對慣性的定義。慣性定律即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力學的基石,堪稱第一原理。是近代乃至現代科學的重要前提,
  • 慣性小車—探索慣性飛輪的作用以及慣性對樂高小車行駛速度的影響
    ,對於大家也許既熟悉又陌生,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慣性?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慣性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一種抵抗的現象,它存在於每一物體當中,大小與該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並儘量使其保持現有的狀態,不論是靜止狀態,或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可以簡單理解為,假設當你踢到球時,球就開始運動,這時,因為這個球自身具有慣性,它將不停的滾動,直到被外力所制止。了解完什麼是慣性,那今天的樂高課堂中,所使用的慣性飛輪又是什麼東西呢?
  • 張祥前和網友關於時間、空間、統一場論的討論
    我有幾個疑問請教:1, 真空真空是什麼,與空間的關係【張祥前回覆:真空 = 空間】2, 量子效應宇宙是由質點和它周圍空間構成的,不存在第三種與之並存的東西,一切物理現象都是我們對質點在空間中【或者是質點周圍空間本身】運動的一種描述。
  • 慣性導航(INS)與GNSS究竟是什麼關係?
    一、什麼是慣性導航  慣性導航系統(INS,以下簡稱慣導)是一種不依賴於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的一種自主式導航系統,不過這個名詞本身與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慣導系統由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兩部分組成:  1.陀螺儀有穩定指向一個方向的性質,並且不與外界的運動相關聯。將這樣的設備裝在方向發生轉動的物體上時,就可以測量出物體轉動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