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確定《絕對空間》對物理學的意義
我想每個知道宇宙大爆炸論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宇宙在沒有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現在宇宙外面是什麼樣子的?我相信沒有人能回答,不過沒關係,等你看了我的觀點之後就有答案了。
大爆炸論是不是正確的,我不敢確定,但宇宙開始是很小的是確定的,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證實過,正因此大爆炸論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宇宙開始很小,說明我們周圍的空間,在宇宙沒爆炸之前是在宇宙之外的,只是宇宙行成之後,才變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的。我幻想把所有爆炸形成的東西都抽離出去,得到一個絕對空間(這個絕對空間不是牛頓說的絕對靜止,它是絕對零度的空間)。跟著我的思想,來飛越百億年的光陰去感受它了解它的性質。這個空間沒有溫度,是絕對零度的,它不吸收能量,沒有光,沒有任何可觀測物質,它有韌性可以彎曲,它沒有時間,在它裡面有質量的物體不可以超光速,它有記憶,它本身也是種物質。
這些性質我是通過抽離的方法,把我們周圍已知的東西抽出來得到的。首先我把大爆炸形成的物質和能量抽出來,它就沒有了溫度,沒有溫度,它就是絕對0度,沒有了能量和物質,它就沒有了物質和光。它不吸收能量這點不會錯,有能量守恆定理,如果這個空間吸收能量,能量就不能守恆。它可以彎曲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波也已經證實了。這些性質可以確定,下面是我大膽的觀點
一 在這個空間裡不可以超光速,根據狹義相對論,速度越快質量越大,物質是不能超光速的,這一點我不知道有沒有證實過所以沒寫在上面,不過我感覺是正確的。
二 這個空間有勢能,這個是我根據萬有引力推出的,這一點我不敢確定。觀點是如果沒有勢能我們垂直往上拋一個物體,它就不會落下來
三 這個空間沒有時間和有記憶,我下面兩篇會會和你們詳細分析。
四 這個空間也應該有質量,也是種特殊的物質,只有這樣,空間的勢能和速度越快質量越大,還有宇宙反物質的稀少,才能合理。我大膽斷言,我們苦苦在找的暗物質,就是空間本身,或著說暗物質本來就是空間的一部分,在宇宙沒有大爆炸之前就存在。假如暗物質和空間不是同時存在,根據現宇宙在不斷膨脹,暗物質要持續增加才能保證宇宙的膨脹,可是我們現在並沒有找到暗物質從哪裡增加,在假如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觀察不到暗物質,那麼暗物質的增加,勢必會對周圍的星系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我們也沒有觀察到。還有暗物質是是增加的,它的壓力要大與我們的宇宙,我們的宇宙在不斷膨脹,這個壓力會慢慢變小,宇宙的膨脹速度會變慢,可是我們的宇宙現在在加速膨脹,所以暗物質和空間必須是一體的。
我們現在宇宙外面的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也是絕對空間,在宇宙沒有爆炸之前它們本來就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宇宙行成才把它們分開。
確定《絕對空間》有很多好處,可以對我們探索未知現象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可以從新的方面對理論進行驗證,可以在探索新事物上做出更直觀的辨別,可以對已知,未知規則最本質的分析,
討論:空間本身應該還有其他的性質,我們要根據現有已證實的理論逆向推理。如果暗物質和空間一體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們的物理就要好多地方要修正。
懂數學的人可以算下空間的值,我感覺應該是個常數,可以從質量對空間的彎曲入手
第2篇 時間和暗能量的奧秘
要說世界上什麼問題最難回答,那莫過時間了,它虛無縹緲,又實實在在的存在我們身邊。在我心裡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最早我認為時間像流水,我們都在時間的水流中,時間是連續的,平滑的,不可改變的,是平行於所有物質。
後來我了解了相對論,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根據相對論我知道,時間是可以改變的,時間是相對的,在不同運動的參考系中,時間是不同的,時間和速度,質量都有關係。我把它們的關係理解成:速度和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速度越快時間越慢,說明了我們以接近光的速度運動,時間就會變的很慢,我們靜止,時間是最快的。質量和時間也是成反比例的,質量越大的物體,周圍時間越慢,說明了黑洞周圍的時間幾乎停止。從中,我感覺這裡面有大的秘密,卻始終沒有想明白。
後來一次偶然,我在思考光速問題時,終於解開了這個秘密。我們都知道,光是以光速傳播的,光子是沒有靜止質量,只有光速質量。說明光子一生成就是光速,那麼光的能量從那裡來?如果能量是光子自身所帶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物體要發出光要很大的能量,這就於我們的認識不符。假如能量來自光自身,光有散射性質,由於散射能量會越來越少,光的速度會越來越慢,那麼來自宇宙的星光就不是光速了。所以這個能量不是光自身的,聯想到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我有個大膽的假設,這個能量本身就存在我們的空間裡。只是因為光子的特殊性質,才被這種能量推動,這個能量就是波粒二象性中的波,整個宇宙都存在這種波,所以物質才有波粒二象性。
有了這個假設,我就對這個能量是怎麼產生的有了疑問,突然間,我想到了宇宙大爆炸論,宇宙大爆炸不光行成了我們的物質,還造成了空間的震動,這個震動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有個問題要解決,就是震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可以向任何方向傳播的,震動都是由內向外的,這個問題不解決以上假設都不能成立。靈光一閃,我明白這個震動為什麼可以向任何方向推動。我們做個小幻想實驗,我們用力掰斷一根木棍,震動是向外傳播。那是因為我們的感知在木棍外面,如果我們變的很小,是木棍中的一個原子,感知在木棍內部,我們的感知應該是,沒有方向,只有震動。只所以這個能量波可以向任何方向傳播,是因為我們身處宇宙之中,整個宇宙都在震動。
綜合上面的假設,波是整個宇宙都有的震動,這個波有能量。 跟著我的思想,下面我們來做個幻想推理實驗:假如我們變的很小,我們可以坐在光子上前進,光子相對我們是靜止的,我們的速度也是光速(這裡我們先不考慮時間,不考慮我們是怎麼看到東西的)。我們做的光子從光源裡誕生出來,被震動的能量波推動,這種波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它向任何方向都有推動的能量,由於慣性,我們和周圍的其他光子朝同一方向前進。由於光的散射性(我認為光的散射性質,是因為空間的震動,波不僅為光提供了能量提供了震動,這樣才有了光的散射性質),我們和周圍的光子距離分開了。我們向遠方看去,所有粒子都被這種能量推動著(所有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說明了,這種震動的能量,是作用所以粒子的),原子核內部的粒子也受到這種能量推動,由於強相互作用力,使他們牢牢的在一起,行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彎曲了周圍的空間,越靠近原子核空間彎曲的越大,震動的弧度越小,能量越小,周圍的電子也被這種能量推動著,在這個彎曲的空間裡運動,越靠近原子核的電子受到的能量越小,形態越穩定(當時想很多種可能都被否定,只有這樣才符合物理規則)。它們在一起行成了原子,也被這種能量推動著。我們在把感知放的宏大,一個一個的原子,在一起行成了物質星球,一顆一顆星球,也受到這種能量推動,因為星系中的空間彎曲,使得星球在星系裡運動。一個一個星系也被這種能量推動著,這個能量是向任何方向的空間震動,使星系之間都在相互遠離,這個能量是持續作用在物質上,所以宇宙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這樣才符合,天文上的實際觀測)。
以上的假設的正確的話,空間的震動波就是我們找的暗能量。
以上假設是正確的話,時間是什麼就可以解釋了。根據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速度越快,在速度的方向上,受到的能量越小,受到的能量小,時間越慢了。在根據大質量物體周圍的時間會變慢,如我們想的那樣,空間彎曲的越大,空間的波動峰值變小,能量變小,時間變慢了。
結合上面的推斷,我認為,時間就是空間震動,是空間震動的能量,沒有能量空間不會震動,沒有空間的震動不能作用在物體上。如果我想的不對,時間不是空間震動的能量,我們在做個幻想推理:沒有這種能量時間還在,我們依然有意識,我們會看到光子不會動了,電子不會中原子裡運動了,由於空間彎曲電子會掉進原子核裡,因強相互作用力,原子核會會向裡面坍陷,所有的物質都將毀滅,宇宙也將不存在,這樣的話意識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結論:我認為時間就是這種能量,時間的表現方式是空間的震動,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的,時間源於空間的震動,起源於大爆炸的能量。
下面是我的幾個觀點,可以和上面的結論相互驗證
一 我們可以超光速飛行嗎?
我認為是可以的,雖然我們上一篇說了,空間不允許物質超光速,我們依然可以超光速的,我所認為的,我們要超光速飛行,不是摺疊空間,而是摺疊時間。已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就是我們的宇宙剛爆發的時候,那個時候超光速,是摺疊的時間,不是空間。那時候,時間能量比較大,空間震動比較快,時間比現在要快的多,在我們看來也許只過來幾秒,在那時候的時間裡,也許過來幾年,幾年都在用接近光速擴大,當然比幾秒的光速快的多。 將來我們的科技水平發展到可以改變時間,我們就能夠星際旅行了
二 關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觀點
我認為在宏觀尺度上,空間震動(時間)對物質影響比較小,空間的性質表現的比較大,相對論比較適合。在微觀世界中,時間性質(空間震動和能量)表現的比較大,空間的性質表現比較小,所以相對論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在微觀中,很容易觀察到這種波動,只所以粒子的信息不能同時被觀察,是因為整個宇宙都在波動,這種波動影響了粒子的真實信息,而且這種波動有能量,還是時間什麼本身。我們想要獲取粒子的信息時,我們就必須在那一刻和粒子在同一頻段中,這樣波動的信息就沒有了,我們在觀測粒子信息時,粒子不停的在被這種能量推著,我們觀測到的都雲狀(比如電子云)
三 黑洞和大質量物體為什麼能形成?
正如上面的那個假設,如果沒有波動的能量,電子就會掉進原子裡,原子核內部會因為強相互作用力,往裡坍塌。物體質量大,空間彎曲大,波動的能量就會小,這是個循環,質量越大,空間彎曲越大,空間波動能量越小,最後形成了宇宙中的超大星體。
四 光的波長,頻率及能量問題
根據E=hu我們知道,波長短,頻率高,能量大,波長越長,頻率越小,能量越小。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是觀察角度的原因,我們想像下,我們站在光子的角度,能量高的光子和能量低的光子,都從A到B,它們的速度都是一樣的(光速),它們感覺是從A到B,它們都是走直線的,只是空間不停的波動。在回到我們的視角,我們觀測到空間沒動,能量高的光子和能量低的光子,在不停的波動。能量高的光子,能量比較大空間波動能量影響比較小,所以在我們的觀測中,能量大的光子,波長短頻率高。
五 關於能量傳遞問題
一個單獨的物體,它的能量是不能傳遞的,因為空間不吸收能量,能量高的物體向能量低的物體傳遞,不光是因為兩個問題接觸,還有空間的震動,震動讓能量更均衡,這就是熱力學的熵。
還有些觀點,我就不一一說了,下面我們對空間波動的探討,我數學不好,下面的有可能都是錯的。
它的速度比光快,德布羅意沒有算錯的話,它的速度應該是C^2,從這個公式裡也能感覺出來E=mC^2 如果空間可以量子話,它的頻率應該是10^43/秒,也就是普朗克時間,它它的能量應該是E=c^2/m ,懂的人可以算下,
討論,空間和時間這兩篇,是否有哪些與現在物理上不符的
第三篇 慣性的本質
慣性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有很多科學家為了這個問題,苦惱了一生,它的面紗始終沒有被揭開,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牛頓的慣性定律出來也有300多年了,人們知道任何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和質量成正比,卻不知慣性是怎麼作用在物體上的。今天我就帶你們來理解我的想法和觀點。
起初我對慣性的了解,來自於牛頓的理論,物體的慣性和質量有關。後來我對相對論有了了解,我知道了,慣性和引力是等效的(慣性和質量成正比,質量和引力成正比)。引力是空間彎曲的表現,那麼慣性和空間有沒有關係呢?我大膽的做了這個假設:
一個靜止的鐵球,如果我們把周圍的空間分割出來,向前運動。會有兩種結果:1 是鐵球在分割的空間靜止,2 是鐵球在分割的空間中運動,我個人更傾向與1 靜止的。我們先從2 的結果開始推理,2 說明在分割的空間中,物體仍然有慣性,也說明物體的慣性和空間無關,物體的慣性不會相對於空間而消失。第一,那就有個問題了,物體在分割空間中運動的參照物是什麼?我們知道物體的運動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運動。我們把空間分割出去,參照物必須在空間之外,在空間之內也會運動。也就是說,我們宇宙之內的物體運動參照系在宇宙之外,宇宙之外的參照物影響宇宙之內物體運動,這與我們的科學基礎不符。第二 根據相對論,引力是空間彎曲的表現,如果慣性和空間無關,一個物體拋出去,是不會落下來的,這與現實不符。 第三 質量越大空間彎曲越大,質量和慣性成正比,如果慣性和空間無關,牛頓的慣性定律也錯了,
綜合以上幾點,假設1 是正確的結果,在分割的空間中鐵球是靜止的,也說明慣性和空間有關。根據慣性和質量成正比的關係,在根據質量和空間彎曲成正比的關係,我認為慣性也是空間彎曲的一種表現。跟著我的思想,來體驗這幅場景。
(1)物體靜止時的空間彎曲表現,物體周圍的空間彎曲是一樣。我畫的是二維的圖片,你們想像下,在立體空間中的場景。
(2)物體在受到作用力時物體周圍的空間彎曲表現。空間的彎曲被作用力改變,作用力越大空間彎曲越大,作用力和空間彎曲成正比。
(3)物體在不受到作用力時,仍在運動,這就是慣性。還記得我在決對空間的文章嗎,裡面有個觀點,空間有記憶性質,正是空間彎曲被記憶了,才有了慣性。
空間為什麼有記憶?讓我來告訴大家:還記得我對絕對空間定義嗎,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我推出,空間不吸收能量。既然空間不吸收能量,作用力的能量就不會消失,空間的彎曲就不會改變,物體就有慣性。能量守恆定律推出空間不吸收能量,慣性驗證了空間不吸收能量,證明了絕對空間有記憶的性質。
結論: 力是能量的轉化,能量是質量的轉化,。力改變了空間彎曲,空間記憶了空間的彎曲,所以物質才有慣性,這就是慣性的本質。
討論:我認為能量,質量都可以彎曲空間,力,能量,質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