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原理:引力質量等價慣性質量,慣性怎麼來的,叫「慣性」恰當嗎

2020-12-03 自然科學之玄學原理

文/樸道玄燈

廣義相對論:彎曲的四維時空形成引力場

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表述為物體的引力質量與其慣性質量等價。物體間能產生引力現象的質量就叫「引力質量」。「質量」這個概念剛開始時最簡單籠統的定義是「物質的多少」,並且引力公式中兩個引力質量必須都在同一時空背景中,這樣空間距離才能參與計算。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也許牛頓看到萬有引力公式的分母有「兩質點間的空間直線距離『r』」,進而考慮「引力存在作用的超距問題」。

三維空間中物體間的引力作用

引力在物質間存在,大小與兩個質量「M和m」之間距離的平方「r」成反比,於是邏輯推理上必須引入一個「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並且「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相互獨立,來解決「引力的產生不需要時間」的超距作用問題。

牛頓心中沒有維度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

之所以需要引入「絕對時間、絕對空間」這個概念,根本原因在於牛頓認為「物體間無條件地都存在引力」,並且作為一個不用證明的公理來用。對於牛頓來說,「物體間有引力存在」這不是問題,問題是「引力多大,如何計算,以及物體間為什麼會有引力存在」。

所以在實驗觀察中,用於描述「力的作用產生加速度」和慣性現象,這種情形時的物體質量稱為「慣性質量」,而產生引力現象時的物體質量稱為「引力質量」。對處於三維空間背景中的同一個有質物體來說,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同一個物體在同一空間中存在狀態的兩種表現形式。

牛頓第二定律,質量m乘以加速度a等於力F。

同樣大小的力作用於物體上同樣的時間,物體質量越大,速度改變越不容易,即加速度越小,物體質量越小,速度改變越容易,即加速度越大。物體這種「維持原有存在狀態保持不變而抵抗外來作用,本能反應拒絕被改變」的「內在本有屬性」被稱為物體的「慣性」。

物體在空間位移,速度代表什麼

速度是空間距離與經歷時間的比值,從用於描述單位時間內速度改變量的「加速度」看「慣性」,慣性必然與「空間和時間」有內在的密切關係。

求變化量的比值極限是流數的核心思想
0秒時車沒動,那麼車在何時動的

慣性這個現象在沒有多維時空背景的條件下,不考慮時空結構時,我們憑經驗感受可以用生活日常語言來取個名字叫「慣性」,但嚴格來說,日常生活用語「慣性」這個詞,並不能準確描述「物體的加速度」現象,用「固化」來代替「慣性」更恰當。慣性所指的本質是「不變不易,維持原有的存在狀態,保持不變」,而「加速度」描述的是「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是「變易,原有的存在狀態改變了」,這樣就與「性」這個表徵物體內在本有不可被改變的「內在本有屬性」不相符。

與其說「物體有慣性」,還不如說「物體被所在的時空法則規定固化」,被「時空捕捉粘住」,總在空中。有怎樣的維度時空法則,就規定固化有怎樣的物質屬性。

物體的「性」也叫「成性,成然之性」,「玄中空虛無」,作用就是「變易不居,生生不息」地「孕育生成萬物,規定固化物質」,這個「成性」是常恆不變的,會變的是物質現象,不變的是「性」,能被改變的就不能叫「性」。

引力本質:空間彎曲,物體運動時的加速

顯然「加速度」這個表示單位時間內速度改變量的概念,描述的是「空間與時間流變轉化的比值」,是描述「物體在時空背景中的流變轉化」的物理量,時空中物質的存在狀態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物體暫時處於某種狀態、存在於空間某處叫「居、住、在」,位移變動叫「周流六虛,變動不居」,這種情形時物體質量出「慣性質量」的一面,而物體間存在引力的「引力質量」不起主要作用,而對於物體而言,引力是相互的,每個物體對於自己和他物來說,即是引力的作者,又是引力的受者,在三維空間中自身有個加速度在位移,實際就是空間與時間流變轉化的比值,這與三維空間產生彎曲不平坦不均勻時,具有一定的曲率,是一回事。

等效原理:引力與加速度,時空規定固化

反之當引力公式情形中,兩個質量表現引力現象時,也是質量所在的空間彎曲產生物體運動,而有加速度,因此引力情形必然等價加速度情形。

一個物體的慣性質量與其自身的引力質量必然等價,因此廣義相對論把這種等價稱為「等效原理」,本質都是根源於「時空規定固化存在於其中的物質」,所以慣性不能叫「慣性」,應當叫「固化」更恰當,慣性質量也就不能叫「慣性質量」,叫「固化質量」更準確。

相關焦點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同一種東西嗎?為什麼相等?
    質量只有一個,所謂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其實同一個東西,當然就相等啦。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兩個質量都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變成了統一的。一、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怎麼來的說起這個話題,還要回到牛頓發表了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這本書裡發表了牛頓三大定律。其中牛二(慣性定律)和牛三(萬有引力定律)定律分別給出自己的公式,即:F=ma、F=GMm/r^2。
  • 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
    伽利略並沒有當時沒有嚴格將重量和質量區分開來。伽利略在他的《原理》中還記錄了他的另一個實驗:兩隻等大的圓木盒,用11英尺長的細繩懸掛起來做成擺,一隻盒內裝入木料,另一隻盒內裝入等重的鉛,玻璃,沙子等,兩隻擺的擺動周期是相同的,證明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嚴格成正比,並與物體的材質無關。
  • 你真的了解質量麼?引力質量VS慣性質量
    我們再來仔細分析一下用稱稱重量的原理:為什麼用稱可以稱出物體的質量?因為物體在稱上面靜止的時候,稱受到的壓力其實等於物體的重力,也就是物體受地球的引力,我們把這個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測出來了就可以根據重力加速度去反推他的質量。
  • 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同樣可以依據其物理內涵得出質量的定義,質量m是質點與其他質點相互吸引(吸引其他質點和被其他質點吸引)的能力的量度。因此,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定義的質量m稱為引力質量。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根據兩個互相獨立的實驗定律分別定義出來的物理量,它們反映了質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理屬性,從這一點看它們風馬牛不相及。
  •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有幾個網友留言,想讓更簡單的解釋一下: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這句話。所以就試著來解釋一下,希望可以解答你們的疑惑。引力是物質與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作用。引力場也是這種作用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種空間性質。正是由於這種空間性質,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
  •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它們是同一事物嗎?
    從本質上說,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有區別,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把「慣性質量=引力質量」作為等效原理,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如果我們不加深思,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兩個物理量,就會發現這當中暗藏著更深刻的機制。慣性質量描述的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體現在物體加速或者減速時對外力的抵抗能力;而引力質量,描述的是物體產生引力場的能力,或者與其他引力場相互作用的能力。
  • 引力質量、慣性質量與慣性強度
    彈性儀器越精密,在不同的地方測定出來的同一物體的質量差別越明顯,而槓桿法比較出來的質量根本就沒有什麼變化。不用標準質量體進行力學對比法測定出來的質量都與物體的實際質量無關,環境變化的影響也越大,因此,任何非對比性儀器都是不能用於測定任何物體質量的。  明確了質量這個概念的意義和衡量方法後,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這兩個「質量怪胎」。
  • 物體是因為有質量所以有慣性,還是因為有慣性所以有質量?
    愛因斯坦的看法愛因斯坦憑著自身獨特的敏銳洞察力,從人們習以為常的引力質量總是和慣性質量成正比的事實出發,總結了前人對慣性的認識,特別是總結了馬赫的認識(愛因斯坦稱其思想為「馬赫原理」):愛因斯坦認為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等效的,局域引力(引力不是均勻的)等效於虛擬的「慣性力」,如果選取合適的物理單位,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比例係數可以變為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為何不同?如果兩者不相等會怎麼樣?
    1、慣性質量:描物體慣性大小的量,也可以理解為物體產生慣性大小的能力;2、引力質量:描述物體產生萬有引力大小的量,也可以理解為物體產生引力大小的能力;兩者一對比,本質就是慣性力和引力的對比,當然是不同的物理量,所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有本質區別的,兩者只是單位一樣而已。
  • 申文斌: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
    在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時頻信號測定重力位、重力場邊值問題求解、地表淺層法確定全球大地水準面、三軸三層地球自轉理論、地球膨脹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等多項榮譽。論及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可能有人會問:引力與慣性力能分離嗎?
  • 等效原理:引力是幻覺嗎?
    這個質量叫做慣性質量。我們還有萬有引力定律,當中力是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的,我的質量大一點,我就受到的地球引力多一點,這兒也出現了一個質量,這個質量叫做引力質量。我們想一想,在表面上看,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不是看起來沒什麼關係?一個是說我改變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這個是慣性質量,另一個是說我受到引力的大小和我的一個性質有關,這叫引力質量。他們倆之間看起來有關係嗎?沒有關係。
  • 越是基礎的越是神秘的,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中蘊含的璇璣
    先不考慮質量在洛倫茲協變情況下的變化,今天探討一下關於質量這個話題。經典力學對於質量的理解在牛頓力學中質量的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認識: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1、牛頓認為,質量是物質的量,它反映物質產生和接受引力的能力,可以用萬有引力公式來定義我們稱這樣定義的質量為引力質量。
  • 質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還有「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分?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關鍵區別在於,引力質量是在引力下測量的,而慣性質量是在任何力下測量的。質量是一種物質的特性,也是它對加速度的抵抗力。有兩種質量,即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它們反映出了作用在物體上的不同力的類型。什麼是引力質量? 引力質量是物體由於引力而產生的質量。我們可以通過物體所受引力的強度來確定它。在這裡,物體應該處於引力場中,所受的引力用「g」來表示。通常,我們是用天平來測量它的質量的。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和慣性力等效」為什麼如此重要?
    前面我們多次談到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等效原理:慣性力和引力等效,但是這句話很抽象,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凡是遇到你受到引力的場景,都可以等效轉化為你本身並未受到引力,只不過你所處參考系在引力反向上做加速運動舉個例子:當你坐在車裡面,突然踩一腳油門
  • No.141 在高考範圍內,如何理解慣性質量&引力質量的區別與聯繫?
    在初中,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更準確是物質的量);高中我們學習牛二定律後,更注重質量的慣性屬性,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後,我們開始關注質量的引力屬性;而大學低年級學習了狹義相對論後,我們了解到動質量和靜質量的區別,高年級學完廣義相對論,我們又會驚嘆質量與時空的聯繫。
  • 慣性質量
    主要目的是存視頻該視頻體現的物理原理有:慣性、壓強、動量與衝量、剪切力等等。從初中到高中,在學習知識時,總是從單一的、簡單確定的角度開始。若最終想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意識到這種由學習過程帶來的慣性。實際問題往往是複雜的綜合體,要有尋求邊界條件的意識,建立多變量的思考習慣,用發散的思維調動自己的知識海,要有創造工具解決問題的意識。
  • 慣性——通往宇宙真理的必經之路,懂的人不多!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的根基就是慣性定律。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涉及到的等效原理其實就是和慣性有關的。狹義相對論中的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廣義相對論中廣義相對性原理,又與參考系【慣性系和非慣性系】有關。所以慣性這個概念和與慣性有關的物理學概念,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探究其根本,對於現在的物理學而言,依然不過時。
  • 物體是因為有質量所以有慣性,還是因為有慣性所以有質量的?
    其實質量和慣性是物質同一個屬性的不同叫法而已,就像隔壁王小明還有一個小名叫二狗子,不論是喊王小明還是喊二狗子都是同一個人。一起來看一下科學家們的思路,同一個屬性是怎麼從慣性過渡到質量的。從經驗其實就可以得出來,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當然了這句話後來被牛頓用很準確的語言總結出來叫做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即: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前面這是第一步,發現慣性,給慣性下了一個定義。
  • 關於慣性的幾點思考
    但是這和牛頓的慣性定義是想通的。只是我把引力場強調了出來,並且找到了新的「根基」。 而牛頓的描述是慣性狀態下的物體表現。但這不是慣性的本源說明。那麼慣性系這時候該如何定義呢??我們先來看看經典力學中的兩個定義。一是: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考系,叫慣性系。
  • 等效原理被證實,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再一次被加固
    如果用牛頓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來描述自由落體的時候,那麼弱等效原理又可以表述為:「物體的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之比是與物體的材料、重量等物理性質無關的常數。」如果我們選取適當的單位,比如使用國際單位,那麼物體的慣性質量就和引力質量相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