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2020-12-03 國學大觀

導讀:本文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旨在幫助大家了解物理宇宙科普知識。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有幾個網友留言,想讓更簡單的解釋一下: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這句話。所以就試著來解釋一下,希望可以解答你們的疑惑。

引力是物質與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作用。引力場也是這種作用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種空間性質。正是由於這種空間性質,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而且這種慣性的大小隻於物質的質量大小有關。而質量大小,又會決定引力的大小。所以這就是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嚴格有正比關係,是正確的。愛因斯坦以此建立等效原理也是正確的。

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電子版在靈遁者淘寶有。

根據上面的文字,相信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我所說的引力是慣性的源泉。引力決定物質具有慣性。假想宇宙物質,沒有引力,那麼物質也就沒有慣性。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慣性本身不是一種力,是一種物質在引力場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不要拿引力和慣性力做文章,去為難「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我本人一開始,也對此問題,頗為頭疼。但是其實是錯誤的。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引力的產生,我在文章中已經說了,認為是物質空間,物質組成,物質運動所導致的一種必然聯繫,即時空性質。其他宇宙三種力,也於此密切相關。但是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粒子運動情況下,表示出截然不同的作用。這在哲學上,也是非常講的通的。

由此來說,試著去尋找宇宙統一的「力」是正確的。就像我在結尾中說過。他會是一個非線性的系統。而不是單一的,線性的公式。這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相反。

我相信在《變化》一書中,漏洞百出,而且我也確實不是科班出生。可是我依然認為我的思想,對於一個科班研究者,能起到開拓思想的作用。這就是我要結果。這樣我就非常開心了。

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對宇宙有一個自己的認識,所以磕磕絆絆寫了這本《變化》。這本書不關乎錢,不關乎名譽。如果一個人,做什麼都要想到很多,我反而覺得是種悲哀。我僅僅是作為一個人,我要證明,我思索過這些看似離我很遠的東西。

興趣閱讀:你就是下一個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享年76歲),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大學,猶太裔物理學家。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相關焦點

  •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它們是同一事物嗎?
    從本質上說,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有區別,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把「慣性質量=引力質量」作為等效原理,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如果我們不加深思,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兩個物理量,就會發現這當中暗藏著更深刻的機制。慣性質量描述的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體現在物體加速或者減速時對外力的抵抗能力;而引力質量,描述的是物體產生引力場的能力,或者與其他引力場相互作用的能力。
  • 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同樣可以依據其物理內涵得出質量的定義,質量m是質點與其他質點相互吸引(吸引其他質點和被其他質點吸引)的能力的量度。因此,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定義的質量m稱為引力質量。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根據兩個互相獨立的實驗定律分別定義出來的物理量,它們反映了質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理屬性,從這一點看它們風馬牛不相及。
  • 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
    牛頓將質量定義為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這裡的慣性質量在實踐(試驗)中應是指物體做平動時的慣性,在地球上可以認為是物體沿地球水平線運動時的慣性質量。從人類的發展歷史看,我們用秤稱量出的物體質量為引力質量,如果套用牛二定律,由物體自由落體時所受到的重力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求出引力質量,引力質量就具有方向性——垂直地表,指向地心,與物體平動時的慣性質量互相垂直。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同一種東西嗎?為什麼相等?
    質量只有一個,所謂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其實同一個東西,當然就相等啦。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兩個質量都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變成了統一的。一、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怎麼來的說起這個話題,還要回到牛頓發表了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這本書裡發表了牛頓三大定律。其中牛二(慣性定律)和牛三(萬有引力定律)定律分別給出自己的公式,即:F=ma、F=GMm/r^2。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為何不同?如果兩者不相等會怎麼樣?
    當我第一次聽說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時非常驚訝,但是稍微一深究,就會發現兩者確實存在本質的區別。1、慣性質量:描物體慣性大小的量,也可以理解為物體產生慣性大小的能力;2、引力質量:描述物體產生萬有引力大小的量,也可以理解為物體產生引力大小的能力;兩者一對比,本質就是慣性力和引力的對比
  • 引力質量、慣性質量與慣性強度
    彈性儀器越精密,在不同的地方測定出來的同一物體的質量差別越明顯,而槓桿法比較出來的質量根本就沒有什麼變化。不用標準質量體進行力學對比法測定出來的質量都與物體的實際質量無關,環境變化的影響也越大,因此,任何非對比性儀器都是不能用於測定任何物體質量的。  明確了質量這個概念的意義和衡量方法後,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這兩個「質量怪胎」。
  • 你真的了解質量麼?引力質量VS慣性質量
    而這裡的這個m,我們都知道是質量的專有符號,以前學物理的時候也知道這確實就是質量。而這個質量,就是我現在要說的慣性質量。引力質量 VS慣性質量明明都是質量,為什麼還要分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呢?因為他們確實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個物理量。
  • 越是基礎的越是神秘的,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中蘊含的璇璣
    在自由落體實驗中,自由落下的球,不管大小和物質成分,都是同時落地。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我們有其中兩個質量分別為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由於自由落體實驗過程中物體的下落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在經典物理中,我們並沒有區分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而是自然而然地認為它們是同一個質量,從而有a=g。使自由落體實驗得到解釋。
  • 等效原理:引力質量等價慣性質量,慣性怎麼來的,叫「慣性」恰當嗎
    牛頓心中沒有維度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之所以需要引入「絕對時間、絕對空間」這個概念,根本原因在於牛頓認為「物體間無條件地都存在引力對於牛頓來說,「物體間有引力存在」這不是問題,問題是「引力多大,如何計算,以及物體間為什麼會有引力存在」。所以在實驗觀察中,用於描述「力的作用產生加速度」和慣性現象,這種情形時的物體質量稱為「慣性質量」,而產生引力現象時的物體質量稱為「引力質量」。對處於三維空間背景中的同一個有質物體來說,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同一個物體在同一空間中存在狀態的兩種表現形式。
  • 質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還有「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分?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關鍵區別在於,引力質量是在引力下測量的,而慣性質量是在任何力下測量的。質量是一種物質的特性,也是它對加速度的抵抗力。有兩種質量,即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它們反映出了作用在物體上的不同力的類型。什麼是引力質量? 引力質量是物體由於引力而產生的質量。我們可以通過物體所受引力的強度來確定它。在這裡,物體應該處於引力場中,所受的引力用「g」來表示。通常,我們是用天平來測量它的質量的。
  • No.141 在高考範圍內,如何理解慣性質量&引力質量的區別與聯繫?
    今天咱們主要著眼於高中物理階段的質量,也就是牛頓定律中涉及到的慣性和萬有引力定律中涉及到的引力屬性。 今天錄製視頻,重點介紹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在概念上的區別和聯繫,並列舉三個與其相關的實驗,更深層次的理解該內容。同時,在高考命題中,槓精老師覺得自由落體和單擺也可以通過編制試題,靈活考察 。
  • 物體是因為有質量所以有慣性,還是因為有慣性所以有質量?
    愛因斯坦的看法愛因斯坦憑著自身獨特的敏銳洞察力,從人們習以為常的引力質量總是和慣性質量成正比的事實出發,總結了前人對慣性的認識,特別是總結了馬赫的認識(愛因斯坦稱其思想為「馬赫原理」):愛因斯坦認為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等效的,局域引力(引力不是均勻的)等效於虛擬的「慣性力」,如果選取合適的物理單位,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比例係數可以變為
  • 申文斌: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
    由此可以想到的一個初步的推論是,引力與慣性力有本質性的區別。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引力與慣性力肯定是有區別的,二者是可分離的。但關鍵的問題是,能否製造一種儀器識別二者的區別,或者從理論上證明二者的區別。這是驅使我研究「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問題」的原動力。
  • 倘若引力不存在,慣性必然不存在!
    所有物質也都具有慣性。更讓我們不可思議的是——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嚴格相等。我不會認為這是偶然,或者上帝的玩笑。相反這就是我尋找慣性本源的突破口。受馬赫原理啟發,我的觀點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我在頭條錄視頻,簡單的說過。引來了很多謾罵,說我不懂數學,就不要談這個問題。首先我得承認我這確實是民科,再者數學也一般。之前僅有的一些功底,這些年也忘的差不多了。
  • 客觀來說,慣性成因至今是個謎題
    【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照系叫做慣性系】還有慣性和慣性定律也不是一回事。慣性是物質本身的屬性,我在上面已經說了。而慣性定律描述的是運動和力的關係。即這種關係表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因素。我們都知道了,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慣性的大小隻於物體質量大小有關,與運動狀態無關。
  • 愛因斯坦沒有解釋出慣性的本質,但他深化了我們對慣性的認識!
    【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照系叫做慣性系】還有慣性和慣性定律也不是一回事。慣性是物質本身的屬性,我在上面已經說了。而慣性定律描述的是運動和力的關係。即這種關係標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因素。我們都知道了,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慣性的大小隻於物體質量大小有關,與運動狀態無關。
  • 關於慣性的幾點思考
    牛頓第一定律定義為:在引力場中,物體所受外力為零的時候,總保持當下運動狀態的運動,叫慣性運動。這時我們就不用尋找靜止狀態和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了,也就不會陷入到循環論證裡面。所以引力是慣性的源泉。4、慣性大小與距離無關。即不成比例關係。而且我也在《變化》中寫到過。引力的本質就是時空,引力是時空性質表現。而慣性就是這種時空性質,引力場的從屬性質,它能出現,與引力緊密相連。如果處於時空中的物質不產生引力,那麼慣性就不會有。
  • 時空彎曲與引力的關係
    可有人說慣性的本質是時空彎曲,這樣說對嗎?內容如下,摘自百度百科:「研究者提出由廣義相對論解釋慣性的可能成因:靜者恆靜乃是因為靜止質量會扭曲時空產生凹陷,猶如一個鐵球放在彈簧床的正中央產生了凹陷,此凹陷限制了鐵球的運動並固定其位置,此可解釋為何引力質量恰與慣性質量完全相等,是故靜者恆靜。
  • 慣性——通往宇宙真理的必經之路,懂的人不多!
    就像愛氏在思考出等效原理時說:「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了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我在科普書籍《變化》中提出引力是慣性的源泉。即慣性的產生與引力有關。即引力場有關。並且對慣性作了修改。我也專門就如何理解「引力是慣性的源泉」寫過文章,但我依然覺得介紹的再多,都不夠。
  • 人類對慣性的認識和研究過程,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
    我們知道,慣性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反映物體對加速度的阻抗,而引力質量是物體引力屬性的量度,反映物體產生和承受引力的能力。它們顯然是物質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屬性,描述物質兩種不同性質的量是否嚴格相等是一個問題,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是一條嚴格的定律。原來牛頓力學中無法說明的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不再是游離於物理學之外的一個普遍事實,而是成為意義得大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