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語言蝕失 服務老齡事業

2020-11-30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伴隨中國城鎮化進程而凸顯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語言學研究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要求,積極服務老齡事業發展,以實際行動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值得我國語言學界深入思考。

  語言衰老問題

  是老齡科學研究的重要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老齡科學研究。探究老齡化與語言衰老之間的關係,是老齡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相關研究有助於認清人類語言發展的重要一端,從而全面展現語言在大腦認知退化狀態下的功能表現,為揭示大腦在生命周期中的變化過程提供觀測數據。同時,該類研究還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包括增加智退症早期篩查的數據形式和檢測維度,為高齡化城鎮建設、健康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性研究數據等。因此,老齡化與語言衰老問題是在世界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的背景下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也是紮根中國大地、瞄準世界前沿的語言學問題。

  語言衰老可以分為正常語言衰老和快速語言衰老,它既是老年人在正常老化過程中的顯性表現,也是反映特殊老年人(如罹患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中風等)疾病發展的重要指標。正常語言衰老包括詞彙提取困難、談話缺乏重點或較易偏題、音質及其他語音特徵改變、詞彙豐富度及句法複雜度下降、閱讀及語篇理解能力變化、書寫能力退化等。而由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引起的快速語言衰老則會對老年人的語言能力形成嚴重損傷,包括說話內容空洞、前言不搭後語、自我/他者意識及場景意識模糊甚至喪失、出現譫妄及激越、某些類型言語行為的顯著變化等,病程後期則出現少言、緘默等症狀。

  雖然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不斷深入,但目前國際上對於漢語母語者的阿爾茨海默症認知及語言能力衰退的系統性研究依然缺乏。阿爾茨海默症老年人語言能力衰退及相關問題的研究可涉及多個方面,其中包括:該類人群的語言能力衰退表現及機制研究;藥物、靶向及認知治療對語言能力衰退的延緩作用;家庭預判及醫學檢測中的語言能力評估研究;患病及高危人群看護、認知訓練及高齡社區治理研究等。這些問題的考察融合了語言學、認知科學、基礎與臨床醫學、心理學、護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種學科體系。即使在語言學內部,也涉及語音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話語分析、臨床語言學等多個分支。因此,該類研究本質上是學科交叉的。

  例如,已有研究表明,受β-澱粉蛋白代謝異常或清除障礙影響,海馬和大腦皮質等腦區負荷增加,導致海馬和皮質神經元死亡,進而引起腦萎縮。海馬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最先罹患的大腦部分,掌司情緒、情景記憶等,受損後將對新記憶形成產生障礙,難以搜索過去的記憶,並對空間記憶、方位定向造成影響。在言語表現上,患者會出現言語行為重複、時空指向錯亂、場景意識模糊甚至出現妄想等症狀;影像學檢查可發現海馬體積萎縮;腦脊液Aβ代謝標記物及磷酸化Tau蛋白濃度等生化指標也可提示海馬損害程度。這就形成了言語表現數據、神經心理學測驗結果、解剖學表現形態、生化指標的統一證據鏈,橫跨了語言學、神經認知科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領域的探究。

  又如,認知能力評估是阿爾茨海默症輔助檢查的重要方面,而語言作為複雜的認知心理活動是其中的重要一項,目前相關評估中的語言能力項目尚不夠全面,且未能從韻律特徵、體貌表現等多模態視角對語言能力進行評估,阿爾茨海默症老年人在語用交際中語調變化減少、面部表情減弱等重要提示線索沒有系統納入臨床評估。因此,如何提升認知能力評估量表中語言檢測項目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全面性,如何提升阿爾茨海默症人群早期預判與輔助診斷的精確性,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計算機輔助阿爾茨海默症診斷,都是語言衰老研究的重要應用方面。

  另外,相關隊列研究表明,71—75歲時老年人認知衰老程度最為顯著,若能在科學預判基礎上實施早期治療,效果較好。此時進行認知幹預延緩衰退的效果也最為明顯。研究者可以探究言語交際訓練對健康老年人以及言語治療配合其他醫學手段對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老年人語言能力衰退的可行性、實施方案及減緩作用。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對老年人實施包括促進言語交際、記憶力訓練等在內的多模態認知幹預方案(Multimodal Intervention),將提升認知訓練的有效性,實現積極老齡化。

相關焦點

  • 華南植物園老齡林固碳時空變異驅動機制研究獲進展
    目前已有的研究證實了我國熱帶與亞熱帶老齡林能夠固碳,但固碳能力強弱、季節動態、年際變異及其這些時空格局的驅動機制有待深入研究。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與環境中心閆俊華研究員等利用西雙版納(熱帶)和鼎湖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通量觀測數據,分析了我國熱帶與亞熱帶老齡林固碳的差異及其驅動因子,發現亞熱帶老齡林固碳能力是熱帶的2.4倍;熱帶老齡林在乾季是碳匯而溼季是碳源,亞熱帶老齡林乾濕季都是碳匯;熱帶老齡林固碳的季節動態由呼吸作用驅動(單因子 ),而亞熱帶的季節動態由呼吸和光合作用共同驅動(雙因子);熱帶與亞熱帶老齡林固碳的年際變異都由年降水量驅動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會暨...
    4月25日,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會暨新冠疫情下養老服務體系研討會召開。部分參與會議的專家學者龔六堂指出,北京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就提出北京大學要以「加強基礎,提升應用,服務國家」為目的,最終落腳於「服務國家戰略」。中國特色養老體系是中國特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重大成就,但伴隨而來也出現較多社會性問題,老齡服務領域就是其中之一。在本次新冠疫情中,老齡服務也暴露出較多短板。
  • 關於徵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的啟事
    為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推進京津冀協同應對人口老齡化,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廣泛共識,北京市老齡辦、天津市老齡辦、河北省老齡辦聯合組織開展「科學籌劃『十四五』,積極應對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徵集活動。
  • 老齡經濟催生萬億產值 中俄西伯利亞白樺茸產業持續看好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人口老齡化是典型的「灰犀牛」現象,正席捲全球,世界各國應及早探尋人口老齡化的應對之策,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機遇,關注和重視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齡經濟」。據統計,2018年中國老齡經濟相關產業規模超過3.7萬億元,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100萬億元,屆時將佔GDP三分之一以上。
  • 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發布年度...
    教育部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東風快遞等熱詞備受關注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2日電 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並發布六大年度報告,包括《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第一,制定適當的語言規劃及評價標準。為了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服務需求,應結合各國英語變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語言規劃及語言服務評價標準。具體來說,應著眼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局,廣泛調研、深入分析、準確判斷,定位各種英語變體在溝通交流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語言建設規劃。
  • 石林天外天攜手雲南廣播電視臺移動電視頻道走進老齡服務中心
    12月2日下午,石林天外天攜手雲南廣播電視臺移動電視頻道走進老齡服務中心,為大家講授健康知識。
  • 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
    在第27個國際減貧日和第6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15日至16日,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聚焦語言扶貧主題的論壇。論壇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指導,《語言戰略研究》編輯部主辦。
  • 語言服務概念框架的再反思:存在依據、普遍本質及實踐邏輯
    本文認為,語言服務是以語言資源為基礎,以致知、賦能、移情為目標,實現知識和經驗人際或組織間轉移的社會經濟過程。語言服務共同體應兼顧語言資源的功能性、語言技術的集成性和語言應用的廣域性,優化語言產品和服務組合,促進目標個體或群體的知識增量、認知升級和價值創造,逐步成為支撐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
  • Cell Reports | 熊波課題組研發逆轉老齡動物卵子質量新方法
    研究表明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30歲之前,35歲後生育能力開始迅速下降【1】,同時伴隨不孕、流產、胚胎死亡和先天性出生缺陷等發病率顯著升高【2】。作為老齡雌性哺乳動物普遍存在的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卵子質量低下是造成生育力喪失的主要原因,成為當今人類生殖和動物繁殖面臨的最大挑戰。
  • 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世上又有了六個「小豬堅強」   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 晚期礦化蝕變的作用
    但從黃鐵礦-硬石膏化之後所形成的一套蝕變巖及有關礦化與中期礦化蝕變時期的蝕變巖及礦化特點在整體上有明顯的區別。這說明分出晚期礦化蝕變階段是必要的。晚期礦化蝕變是寧蕪地區成礦氣液不斷作用並演化到了末尾階段的產物。熱液的溫度已進入中溫為主的階段,作用的範圍已更接近地表,因此在成分上水液的組分、包括地表水的滲入越來越多。
  • 電視劇《蝕日風暴》——又將掀起怎樣的風暴?
    《蝕日風暴》最近火爆上線,好評如潮,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風暴?《蝕日風暴》是優酷和香港寰亞傳媒合作推出的電視劇,從目前的播放情況來看,這部劇比電影《反貪風暴》更受歡迎,雖然電影和電視劇張智霖都是主演,但卻呈現出不同的畫面感和不同的劇情。
  • 《語言戰略研究》| 方小兵:「語言認同」研究熱度不減
    《語言戰略研究》2018年第3期再度探討這一話題,但專欄名稱從「語言與認同」改為「語言認同」,研究內容更加聚焦語言生活。專欄推出了5篇文章,意在把相關研究繼續向前推進。從中國知網的下載量和被引量看,《語言戰略研究》在語言認同研究方面與國內其他學術刊物有效互動,學術影響力逐年攀升。
  • 《蝕日風暴》919開播 張智霖臥底追查驚天迷案
    《蝕日風暴》於今日發布定檔海報與動作版預告,宣布將於9月19日開播。《蝕日風暴》集合臥底、緝毒、槍戰等港劇最強看點,在險象迭聲的陰謀布局中,展開一場生死互搏,引人期待。張智霖遭陷害異國逃亡 為薛凱琪與王陽明兄弟反目《蝕日風暴》集合港劇經典元素與最強演員陣容,輾轉香港、吉隆坡、布達佩斯多地拍攝,未經播出已經備受矚目。今日首度公布的動作篇預告中,曝光眾多街頭槍戰與近身搏鬥畫面,緊張刺激扣人心弦。
  • 市青少年事業研究與發展中心成立 為青少年事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江門日報訊 (記者/梁佳欣 通訊員/吳爽爽) 為了更好地為江門青少年事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 4%人患有「失歌症」五音不全方向感也差
    人群中大概有4%天生唱歌走調  其實,小呂並不一定是自戀或是五音不全,只是他可能天生分不清各音符之間音高的差異,而這種人便被稱為患上了「失歌症」,這種人一般還會伴有方向感差的毛病。  在某科技網站,有個關於「失歌症」的專題,不少人留言表示「找到了組織」「解開了多年來的疑惑」,甚至還有一些科技達人開始探討起為什麼會有「失歌症」。  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數據表示,失歌症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約是4%左右。而第一例失歌症者早在1878年就被科普作家描述過,現在對失歌症的識別主要是依靠問卷形式的評估。
  • 可惜現實不是在演《蝕日風暴》,錯過或愛錯的人,沒機會回頭的
    張智霖和薛凱琪主演的《蝕日風暴》已播完四分之三,二人飾演的凌風和簡文珊,心越來越近,離捅開最後一層窗戶紙,只差一個合適的契機了。雖然我們還不能預測最終的結局是喜是悲,但至少編劇給了凌風和簡文珊一個機會,讓二人可以在兜兜轉轉後重新開始,續上前幾年因故而斷的一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