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2020-11-25 農博網

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世上又有了六個「小豬堅強」

  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本報訊 (通訊員劉旭林 記者劉傳書)採用先進的手工克隆技術使得年老且沒有生育能力的「豬堅強」的生命得以延續。9月15日,華大基因對外發布,分別於8月31日和9月2日誕生的兩窩6隻「小豬堅強」健康狀況良好。它們幾乎長得一模一樣,身體健壯,最大的出生體重達1.6kg,眉間都遺傳了供體「豬堅強爸爸」的黑色胎記。

  「5?12」汶川地震後,「豬堅強」在被掩埋的極端環境裡存活了36天,創造了汶川地震中的生命奇蹟。但是,現年5歲的「豬堅強」地震後完全喪失了生育能力。為了延續「豬堅強」的優質遺傳基因,今年2月16日,華大基因對「豬堅強」開展耐受性相關分子機制及健康檢查研究,獲取其耳組織。科研人員將採集組織培養出成纖維細胞,並採用手工克隆技術將其體細胞進行胚胎克隆,在5月12日將克隆胚胎移植入兩頭健康的代孕母豬受體內。經過110天的體內胚胎發育,代孕母豬成功生產出「豬堅強」的複製個體「小豬堅強」。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即一個細胞就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動物個體。此前,動物克隆所採用的體細胞主要是胎兒成纖維細胞,這是首次應用5歲老齡豬體細胞克隆獲得成功,也是華大基因手工克隆的一次技術突破,同時展現了華大基因在動物克隆領域走在了國際前沿的技術實力。

  據華大基因科研人員介紹,動物克隆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在於針對年老體衰且品質優良配種動物及珍稀瀕危動物進行克隆保育,因此攻克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將為動物育種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科研人員還介紹,他們並非刻意安排於今年5月12日進行「豬堅強」的克隆胚胎移值,這完全是一種巧合。此次項目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深圳華大方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導完成,新希望集團與四川建川博物館參與合作。

    (文章來源:科技網)

[農博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農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查看更多相關新聞

推薦圖片

聯盟廣告

相關焦點

  • 克隆技術又突破新高度
    ,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動物。其基本過程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手段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後(羅斯林研究所克隆羊用了約為6天的時間),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麼無性繁殖的動物後代基因就會發生相同的變化。
  •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科研團隊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丁仲禮、張亞平等出席發布會。
  •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非人靈長類動物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因可短期內批量生產遺傳背景一致且無嵌合現象的動物模型,體細胞克隆技術被認為是構建非人靈長類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的最佳方法。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刷屏 這些體細胞克隆技術知識你該知道
    ,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什麼是體細胞克隆?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何區別?2000年,美國就誕生了胚胎細胞克隆猴,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什麼不同?體細胞克隆與胚胎克隆相比的優勢在哪裡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重大突破!科學家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新方法預測細菌耐藥性基因準確率高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細菌耐藥性基因的新方法,通過機器學習和博弈論模型,他們能以93%—99%的準確率,預測3種不同類型革蘭氏陰性菌中耐藥基因的存在。在1960年,英國生物學家格登利成功的用青蛙體細胞克隆出蝌蚪。1993年斯迪爾曼和赫爾報導在試管嬰兒研究中,獲得可分裂的但不能在體外存活的人類胚胎細胞。1997年2月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的克隆了高等哺乳動物綿羊,誕生了克隆羊多莉。這一切在技術上為複製人類自身鋪平了道路。那麼體細胞克隆技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它有什麼用呢?首先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
  • 動物克隆莊園:從多莉羊到克隆猴
    很多特性必須要等到個體成熟後才能獲知,而如果此時再想克隆個體就需要換種思路:採用體細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技術。由於動物個體的很多特徵由基因控制,因此只要將基因組所在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或早期胚胎細胞中,再進一步發育,即可獲得和被移植個體同特徵的個體。
  • 學校在貓科動物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
    據介紹,本批實驗共計製作體細胞克隆胚胎89枚,移植到7隻代孕母貓體內,其中3隻代孕母貓妊娠,妊娠率達43%,為世界領先水平。 「平安」能帶來什麼:貓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多種應用價值記者在該校實驗室了解到,貓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不僅有利於促進動物疾病模型和藥物的開發,在生物醫藥領域、寵物行業和瀕危物種保護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 青島農大在貓科動物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
    據介紹,本批實驗共計製作體細胞克隆胚胎89枚,移植到7隻代孕母貓體內,其中3隻代孕母貓妊娠,妊娠率達43%,為世界領先水平。「平安」能帶來什麼:貓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多種應用價值記者在該校實驗室了解到,貓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不僅有利於促進動物疾病模型和藥物的開發,在生物醫藥領域、寵物行業和瀕危物種保護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9期: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抗紋枯病基因
    四川首批體細胞克隆地方豬誕生位於巴中市的一個青峪豬原種場內,4頭通過青峪豬體細胞克隆和胚胎移植技術受孕的母豬,近日順利產下23頭健康狀況良好的純種青峪豬仔豬。這是四川首次將非基因編輯體細胞克隆技術運用於地方豬資源保護。據悉,被稱為「巴中土豬」的青峪豬是四川省地方豬種,被列為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 突破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 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
  • 華大基因單細胞測序新方法為癌症研究開闢新路
    中國經濟網深圳3月2日訊 (記者楊陽騰 李小芳) 3月2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在腫瘤研究上獲得突破性進展,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同時發表兩篇研究論文。該團隊研發了一種解析單細胞基因組的新方法,並將該方法應用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一種血癌)和腎透明細胞癌(一種腎癌)的腫瘤內部遺傳特徵研究。
  • 世界首例手工克隆綿羊「鵬鵬」帶來了什麼?(圖)
    劉鵬 攝目前世界上首例採用手工克隆技術獲得的轉基因克隆綿羊,誕生至今已逾兩個月。目前,其體重已達17.28公斤,健康狀況良好。而且最近的取樣分析發現,轉入其細胞內的「ω—3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fat—1」已經表達。「這表明此次手工克隆羊工程取得了初步成功。下一步,我們還會對手工克隆羊的生長發育進行跟蹤研究,後續過程還有很多難題有待突破。」
  • 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牧醫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該發現為提高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Genes)》。  據牟玉蓮研究員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動物生物反應器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 動物克隆效率可由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
    體細胞核移植:又稱體細胞克隆,作為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的常用技術手段,即把體細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細胞中,使其發生再程序化並發育為新的胚胎,這個胚胎最終發育為動物個體。用核移植方法獲得的動物稱為克隆動物。由於體細胞高度分化,恢復全能性困難,體細胞核移植的原理即是細胞核的全能性。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
  •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近日,全球最大的「克隆工廠」落戶天津,建成後,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動物克隆實驗室流水線、最高標準的克隆動物中心、生物多樣性基因資源庫以及科教展示中心。消息傳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極大關注。圍觀的小夥伴們紛紛表示:本以為克隆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沒想到已經發展到商業化應用的階段了。
  • 我國首批轉基因克隆牛成功繁育後代 三大突破
    光明網北京9月18日電(張景華)近日,由北京農學院倪和民教授主持的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優質高效轉基因肉牛新品種培育」取得新突破,2012年出生的首批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A-FABP)的體細胞轉基因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了後代,於2015年8月28日,順利產下第二代「轉基因小牛」,體重17kg
  • 當克隆遇到基因編輯 批量「定製」動物大門打開
    「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韓國之後,第二個獨立掌握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基因編輯技術對動物性狀幹預,克服了克隆動物本身帶來的生理缺陷,並按照人類意願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通過「基因編輯+克隆」技術,狗可以根據需要變得嗅覺更靈敏、肌肉更發達或者罹患某種疾病。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體細胞核移植(SCNT)是指通過顯微操作,將單個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中的技術過程。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體細胞核移植(SCNT)是指通過顯微操作,將單個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中的技術過程。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
  • 青島農大在貓科動物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
    本報青島1月15日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曲天澤)記者今天從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博士趙明輝團隊通過攻關,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目前,該森林貓已經北京中正司法鑑定所鑑定,確定為克隆個體。 這隻克隆貓的本體是一隻雜交的成年雌性森林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