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究竟離我們遠嗎?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陳 瑩

  提到「克隆」,很多人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景象:一群穿白大褂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擺弄著各種瓶瓶罐罐。

  近日,全球最大的「克隆工廠」落戶天津,建成後,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動物克隆實驗室流水線、最高標準的克隆動物中心、生物多樣性基因資源庫以及科教展示中心。消息傳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極大關注。圍觀的小夥伴們紛紛表示:本以為克隆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沒想到已經發展到商業化應用的階段了。

  ——問題一——

  「克隆」離我們遠嗎?

  「你吃草莓嗎?你吃香蕉嗎?木瓜你吃不吃?其實這些水果很多都用到了植物克隆技術,即植物的無性繁殖技術。現在超市裡幾乎很難找出一種水果,不是用植物組織培養,或者植物克隆技術進行生產的。」「克隆工廠」投資方博雅控股集團董事長許曉椿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實克隆技術的應用離我們並不遙遠,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經接觸到了克隆技術,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就連我們經常吃的大米也是克隆的產物——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也運用了植物克隆技術。」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孟山都、先正達、Pioneer等規模化、產業化的植物克隆工廠。

  動物克隆技術的發展比植物克隆技術晚了將近30年。從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莉」誕生,到如今的20年間,動物克隆技術正在由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

  動物克隆是怎麼一回事兒?許曉椿介紹,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只需要從被克隆的動物身上取一個普通的體細胞,甚至可以只是一根毛髮上的毛囊,就足以獲得全部的遺傳信息,然後將該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再將該卵母細胞移植到代孕母親子宮內,就可以培養出完全相同的複製品。過去動物克隆技術無法進入商業化應用的核心原因是產出效率低。「給你一個細胞,你有多大可能把它克隆出來?過去的成功率只有10%—15%。而現在,起碼在犬類領域,博雅的技術已經能保證90%的成功率。技術條件成熟了,才敢談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問題二——

  動物克隆到底有啥用?

  植物克隆讓我們吃上了味道鮮美的水果,那麼動物克隆技術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用呢?許曉椿介紹,動物克隆可以為我們提供優質而低價的食物。「我們都知道,最好吃的牛肉是和牛、韓牛,而中國很缺乏優質牛肉,這種情況靠傳統畜牧業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此外,我國頂級奶牛的量產很低,中國的牛奶品質不高也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許曉椿表示,「克隆工廠」未來的主要項目之一就是大量克隆生產優質肉牛和奶牛,目前計劃一期將實現每年生產10萬頭牛,二期將實現每年生產100萬頭牛,以滿足市場對優質牛肉、牛奶的需求。「未來,老百姓將會在超市中看到我們提供的牛肉。」

  除了讓老百姓吃上優質的食物外,克隆動物還可以用於保障社會安全、醫藥實驗研究以及保護瀕危動物等。

  許曉椿舉例說,利用克隆技術可以「克隆工具犬」。所謂「工具犬」,主要是指警用犬、搜救犬、導盲犬等特殊用途犬類。這些工具犬往往都是百裡挑一的優秀品種,它們要比一般的小狗更加聰明伶俐、善於學習、肌肉強健、反應靈敏,而在服役過程中,其淘汰率也是很高的。「相較於培育和訓練,克隆是更高效的做法。」

  人類疾病的發展十分複雜,科學家進行醫藥研究多基於小鼠進行試驗,但從小鼠到人,種屬跳躍巨大,很多藥給老鼠吃沒問題,給人吃卻不見得安全有效。「今後,我們希望能克隆更多更近似於人類疾病情況的動物模型,以加速新藥的研發。」許曉椿說。

  他表示,從更長遠的角度說,動物克隆技術將為保護瀕危動物、地球物種多樣性做出實際貢獻。他把動物克隆技術比作「諾亞方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嚴峻的生態考驗,生物多樣性正在迅速下降。我們的『克隆工廠』裡一個很重要的項目是生物多樣性研究和基因保存資源庫。它可以用來拯救瀕危動物,甚至可以恢復一些近期已經滅絕的動物。」

  ——問題三——

  克隆動物是否存隱患?

  儘管博雅控股集團對克隆動物技術的前景信心滿滿,但建立「克隆工廠」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議。

  「如果超市裡銷售優質而低價的克隆牛肉,你會買回家吃嗎?」——記者在3個微信群裡發起了一個小範圍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大多數人對克隆技術並不了解,一提到克隆食品,多數人表現出拒絕甚至恐懼的態度。不僅是國人,記者的調查對象還包括了30位來自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埃及、古巴等四大洲8個國家的留學生,其中15人表示堅決不吃克隆肉類,13人表示「可以等等看」,表示「非常歡迎」的只有2人。由於不了解克隆技術而產生的「不安全感」,是90%的受訪者共同提到的拒絕克隆肉的原因。

  對此,許曉椿表示,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曾發布過一份968頁的「最終風險評估」稱,健康的克隆母牛、豬或山羊及其後代生產的肉類和奶類沒有安全風險。該報告說:「從克隆牛、豬、山羊產生的食品比之源自同類的性繁殖動物食品,並不構成更多的風險。」另外,英國新型食品與加工程序顧問委員會(ACNFP)也曾發布過一份140頁的關於克隆牛及其後代的肉和奶製品與普通牛肉、牛奶沒有區別的報告。報告指出,「克隆(無性繁殖)動物生產的肉類和奶製品可以安全食用。」

  除了食品安全性問題,有關克隆動物的倫理與其自身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韓國首爾大學獸醫學教授吳熙鍾認為,克隆動物比一般正常動物老得要快,且容易得病。歐洲社會至今仍不允許克隆農畜,而當年誕生克隆羊「多莉」的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也已不再從事動物克隆研究。今年9月,歐洲議會高票通過禁止克隆農畜和銷售克隆牲畜,理由是克隆的後代比常規繁衍的動物有更多健康問題。對此,許曉椿回應:「如果中國大規模克隆高端肉牛,那麼歐洲的高端肉牛市場必將受到一定衝擊。可以肯定地說,歐洲禁止克隆農畜和銷售克隆牲畜是從貿易保護和政治需求的角度出發。」

  中科院生物所的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目前沒有法律條文禁止動物克隆技術應用於商業化,而且在博雅天津項目之前,國內的華大基因就開始推進克隆豬的商業化項目。「從國際上來看,美國、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都沒有在法律上禁止動物克隆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尤其是韓國,已經有克隆牛的商業化應用了。」

  儘管如此,仍有憂慮的聲音認為,不僅克隆動物被人食用的安全性仍未得到充分驗證,克隆動物的經濟性也值得懷疑。專家分析稱,現在的克隆技術所消耗的費用仍然較高,其操作完全依靠科學家人工完成,單從經濟因素來考慮,克隆動物的肉類價格可能要遠高於正常家畜動物養殖的費用。對此,許曉椿則表示,克隆動物的成本取決於產量,未來,當克隆動物用於大規模批量化生產之後,價格也會隨之下降。例如與目前的飼養牛相比,「克隆牛讓我們可以花同樣的錢,吃到更好吃的牛肉」。

  ■延伸閱讀

  那些年我們克隆過的動物

  鯉魚

  1963年,一條亞洲鯉魚被成功克隆;10年之後,中國科學家童第周又克隆了一條歐洲鯉魚。

  母牛

  「諾託」和「卡加」這兩頭母牛是在1998年被成功克隆的,隨後科學家又克隆了數千頭母牛,這項技術也為生產出更好的肉質和牛奶做出了巨大貢獻。

  獼猴

  2000年,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了一隻叫做「特拉」的獼猴,後來科學家們又陸續克隆了多隻猴子,這些猴子可用於測試糖尿病等病症。

  老鼠

  2000年,科學家在美國夏威夷成功克隆出一隻老鼠,這隻老鼠被命名為「庫姆利納」,它一直存活了兩年7個月。據悉,這在克隆研究領域是一項重大突破。

  貓

  一隻名叫「科畢」的貓於2001年成功克隆,從此開闢了寵物克隆市場,並最終形成了克隆寵物的國際性行業。

  騾子

  騾子是不能生育的,除非採用克隆技術。2003年,美國愛達荷州研究小組成功克隆了一隻名叫「格姆」的騾子。據悉,它不僅是第一隻被成功克隆的馬科動物,而且也是第一隻被克隆的無法生育的動物。

  狗

  2005年,韓國科學家利用幹細胞移植手術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並將這隻克隆狗命名為「史努比」。

  狼

  2005年,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宣布成功克隆了兩隻灰狼,這是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的一種有效措施。

 

相關焦點

  • 最大克隆工廠將落戶天津 克隆動物食用安全性存疑
    【環球時報報導 駐韓國特派記者 陳尚文 記者 倪浩 王偉】「全球最大克隆工廠將落戶中國天津」,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稱,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博雅(BoyaLife)宣布決定與韓國黃禹錫研究團隊合作,明年上半年在中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動物克隆工廠,該工廠的規模被外界評價為世界最大,這也是中韓合作項目的又一重要延伸
  • 全球最大「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可複製多種非人動物
    全球最大「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可複製多種非人動物  豹子上樹 • 2015-11-22 15:11:00
  • 天津將建克隆工廠 克隆器官可以在醫學上給人類帶來希望
    天津將建克隆工廠 克隆器官可以在醫學上給人類帶來希望時間:2015-11-23 20:1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津將建克隆工廠 克隆寵物犬各類動物加速克隆技術發展----來源:光明網 克隆技術在短期內會造福人類,但是終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 動物克隆產業化:誰的市場機遇?
    博雅控股集團位於天津的全球最大克隆工廠將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生產,按照公開的計劃,一期將主要用於生產10萬頭克隆牛胚胎,用於填補中國高端牛肉市場空缺;隨後,包括工作犬類、頂級賽馬等優質物種複製也將逐步落地產業化。
  • 學者:克隆動物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中國日報網12月4日電(唐騁)今年11月20日,博雅控股旗下英科博雅基因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大學醫學研究所、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以及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宣布在天津濱海新區建立全球最大的「克隆工廠」。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邁開了中國在新型生物產業的重要一步,不過它也面對著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與社會爭議。
  • 三問中國克隆猴:猴子克隆出來了,接下來要複製人?
    視頻:從「孫大聖拔毫毛」到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克隆猴三問今天,世界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的成果一經公布即引發強烈關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少疑問,比如「克隆猴都出來了,複製人還遠嗎」「中國這一次為何能領跑全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美媒關注天津擬開設克隆牛工廠:你敢吃克隆牛肉嗎?
    2016年博雅幹細胞集團計劃在天津開設一家新的商業克隆工廠,到2020年實現每年「製造」100萬頭牛。他們的邏輯很簡單:中國的養牛戶已經無法滿足國人對牛肉的需求,因此要靠新的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這一商業克隆項目由英科博雅科技有限公司(隸屬博雅幹細胞集團)聯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和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共同開發。
  • 中國科學家準備複製人類?!
    中國科學家負責的世界上第一個位於北方港口城市天津的克隆設備,宣稱已為複製人類做好了準備!世界上最大的克隆工廠將在七個月後敞開大門,到2020年將克隆一百萬頭奶牛!警犬、賽馬和其他動物也排隊等著克隆。Boyalife集團與韓國公司Sooam生物技術研究院合作推動克隆設施,目前開發了對心愛的已故寵物和猛瑪象的克隆。
  • 動物克隆莊園:從多莉羊到克隆猴
    即便在生物學內也不盡相同,克隆在分子生物學上主要是指DNA的複製,在細胞學上指培養一群同基因組的細胞,在動物學上指獲得同基因組的生物個體。本文主要討論動物的克隆。雖然高等動物普遍採用有性生殖,但克隆是否在高等生物中自然存在呢?
  • 專家:克隆動物商業化舉步維艱 倫理爭議不斷費用高昂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中國日報網12月4日電(張田勘)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博雅11月23日宣布,將與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合作,在天津建造全球最大克隆工廠,最終每年生產100萬頭克隆牛,還將生產狗甚至瀕危物種。克隆是從英文clone音譯而來,意為無性繁殖,即用生物(動物和植物)自身生殖細胞或體細胞的DNA來複製繁衍後代,也即一種單性繁殖方式。
  • 國內首個「高端種豬克隆示範基地」落戶勁豹雄豬
    深受業界關注的國內首個「高端種豬克隆示範基地」落戶荊門,在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凱旋國際酒店隆重舉行掛牌儀式。「高端種豬克隆示範基地」落戶荊門,將使我們的種豬產業提到一個新高度,將把我們公司以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的戰略推向一個新高度。我們將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做好高端豬克隆豬的推廣工作,使項目結出豐碩的成果,使種豬業為荊門鑄造新的輝煌,翻開新的一頁,公司將始終如一、不辱使命,與湖北農科院緊密合作,打造中國豬業的新品牌!」
  • 克隆技術所克隆出來的動物,和原來的是一模一樣的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出現了克隆技術,說起克隆技術,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克隆羊多莉,不過對於克隆技術大家卻是十分陌生的,一點也不了解。其實簡單點來說克隆技術就是通過生物技術來進行無性生殖,從而製造出與原來的動物完全相同的一個物體。
  • 克隆技術已經存在20多年,為什麼卻不複製人?看看克隆羊的下場
    20年前就有克隆技術,為何人類如此反對克隆?看克隆羊的下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奇的技術層出不窮。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技術。比如說像人工智慧的出現,他們可以和人類進行交流。並且連面部表情也十分豐富。但是很多科學研究成果在發展的同時。其中也會飽受爭議。
  • 世界首頭克隆駱駝懷孕:證明克隆動物可繁衍
    科學家表示世界上第一頭克隆駱駝「因扎茲」(Injaz)成功自然受孕。「因扎茲」今年6歲,是2009年一頭屠宰駱駝的卵巢細胞克隆結晶。整個克隆過程藉助一位代孕母親完成。照片中的小駱駝便是「因扎茲」,當時只有6天大。
  • 哪些滅絕動物可以克隆復活?
    雙方當天籤署了一項協議,共同克隆已經滅絕的猛獁象。 (CFP/圖)對於「基因存在,肉體滅絕」的一類動物,飛速發展的克隆技術有可能使它們復活。但是如果滅絕動物死亡年代久遠,超過它的DNA半衰期,克隆很可能只能是一種神話。
  • 打開潘多拉魔盒--克隆動物
    其實,多利並不是第一頭被克隆的動物。1892年,德國胚胎學家製造出海膽的克隆體。1902年,德國科學家施佩曼,把一個蠑螈胚胎的兩個細胞,分別培養成成體。1977年,德國科學家伊爾曼西稱已經克隆出三隻老鼠。1984年,丹麥生殖學家威拉得森表示,他以胚胎細胞克隆出一隻綿羊。克隆到底是可以造福人類,還是會給人類帶來麻煩,就要靠人類去探討、探索了。
  • 多莉: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已經死去,而克隆技術命途多舛
    圖中這隻綿羊名叫多莉,是科學家通過三隻羊分別提供的DNA、線粒體還有子宮,「發明」的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曾幾何時,這隻羊長期霸佔著我們的生物教科書。沒有足夠的數據表明,多莉的體弱多病和「英年早逝」,是克隆生物體的普遍現象,還是一個個例而已。但多莉終究還是死了。此時,多莉不過才6歲多一點,僅僅是普通綿羊壽命的1/2。克隆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爭議。
  • 克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為什麼不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恐龍?
    在很多人看來,克隆技術好像很成熟了,像是可以妙手回春的技術一下。但實際上,這項技術可能遠遠比你現象中的要弱很多,不僅如此,克隆技術意味著高風險,高投入(包括時間,人力,金錢),長周期。它只是理論上看起來好像是可以做到很多,但實際上操作和理論完全就是兩碼事。所以,想要利用克隆技術來復活一些滅絕的動物是幾乎不可能的。
  • 克隆警犬光榮入警,寵物克隆卻遭質疑,同是克隆為何不同
    >說克隆就克隆,你們問過貓的意見了嗎?,在自然界中也不乏動物自我克隆的案例。 1981年,日內瓦的卡爾·伊爾默塞首次宣布自己克隆出了3隻小白鼠,但他的宣布似乎缺乏足夠的證據。更多的人相信,英國科學家斯蒂恩·威爾森在1984年克隆的一隻羊才是哺乳動物克隆的起點。 在隨後的1986、1994年,老鼠和牛的克隆取得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次對哺乳動物的克隆依然是通過胚胎細胞進行的。
  • 克隆猴可以,為什麼複製人不行?
    也就是說,複製人有多種層次和方式,一是研究性克隆,如克隆胚胎供研究,但胚胎發育不得超過14周;二是治療性克隆,即複製人的胚胎幹細胞,用來治療疾病;三是生殖性克隆,即公眾俗稱的克隆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就像多利羊與其提供的體細胞母羊一模一樣。  中國只是反對生殖性克隆,在任何情況、任何場合、任何條件下,都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複製人的試驗,但允許治療性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