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中國克隆猴:猴子克隆出來了,接下來要複製人?

2021-01-09 環球網

視頻:從「孫大聖拔毫毛」到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克隆猴三問

今天,世界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的成果一經公布即引發強烈關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少疑問,比如「克隆猴都出來了,複製人還遠嗎」「中國這一次為何能領跑全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既然猴子克隆出來了,接下來要複製人?

成果公布後,人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既然與人類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已經克隆出來,是否意味著下一步就可以複製人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說:「這是公眾高度關切的,我可以明確地表示,我們做這項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人,而是為提高人類健康、研究腦科學基本問題服務的。」

他說,如今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意味著「複製人的技術障礙已經去除」,也就是說原理上、技術上可行,但科研人員並不會考慮對人類進行相關克隆研究,後續也沒有複製人的計劃。

「研究相關問題,並沒有必要進行複製人的研究,而且社會的倫理道德也不允許複製人。」蒲慕明說。在他看來,任何科學發現都是雙刃劍,既有可能帶來巨大的進步,也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危機,核能、基因編輯都是典型的例子。至於生命科學的倫理問題,不僅是科學家需要注意的,更需要政府部門以及整個社會大眾共同參與,通過立法等方式約束人們的行為,作出正確的決策。

蒲慕明還補充道,「對新技術,我們要重視,但不要害怕。」按照他的說法,這次克隆猴研究的突破,還有望讓一些倫理爭議得到某種程度的「化解」。

目前,我國每年出口獼猴數萬隻,主要用於科學研究、藥物篩選。蒲慕明說,這樣的事情在倫理問題上存有爭議,如今有了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科研人員就可以使用體細胞在體外有效地做基因編輯,產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研製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蒲慕明說,科研人員只需要使用很少數量的克隆猴,就有可能完成很有效的藥物篩選。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究竟能幹什麼?

那麼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究竟能用來做什麼?

蒲慕明告訴記者,克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務人類健康——體細胞克隆猴的構建成功,不僅在科學上證實了獼猴可以用體細胞來克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獼猴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開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

蒲慕明說,現在研究人類疾病經常用鼠的模型,但是通過鼠模型篩選出來的藥物,在人體實驗的時候大多沒有效果或有副作用——鼠跟人畢竟相差太遠。

而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最為接近,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可以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比如,利用腦疾病模型猴,可以為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幹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這項研究的領銜科學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說,克隆猴技術突破之後,首要的工作是通過提升克隆猴的成功率,構建出一大批具有完全相同遺傳基因的猴群,疾病由哪個基因控制,通過對比這些猴群就有可能進行準確分析。

蒲慕明還提到,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預示著我國可以建立以非人靈長類為模型的「Jackson Lab」——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動物研發基地和銷售公司,自1929年成立到現在,已經為國際生物醫學界培養並出售7000多種基因編輯小鼠品系。

他說,等這項技術成熟後,未來我國也可建立以非人靈長類為模型的主要研發基地和產業鏈。此外,以我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介觀神經聯結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的實施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也將進一步使我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匯聚高地。

這一次「領跑」的為何是中國?

一個緊接著的問題是,這一次「領跑」的為何是中國?

「克隆」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還是21年前,1997年英國科學家伊恩威爾穆特成功克隆出體細胞多利羊,人類就此打開生命科學研究的一扇新窗戶。

但此後20多年過去,儘管美國、中國、新加坡、德國、日本、韓國等國的知名研究機構一直探索和嘗試,但只是利用體細胞技術克隆出了豬、牛、羊、貓、狗等哺乳動物,卻一直沒有與人類接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

也因此,國際上不少專家一度認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是不可能突破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實驗是在2010年。美國俄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成功移植了克隆猴胚胎,但胚胎發育至81天時以流產告終。

孫強記得,當時蒲慕明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美國科學家還差一半就成功了,我們只要做好另一半,就可以了!」

這並不容易。孫強說,一個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供體細胞核在受體卵母細胞中的不完全重編程,導致胚胎發育率低,實驗很容易失敗;此外,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的操作技術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實驗的結果。

在他看來,體細胞克隆技術主要分為四個關鍵節點:胚胎構建、胚胎激活、核基因啟動,以及著床後發育。這其中,只有最後一個節點無法控制,前三個都需要人為幹預。

以其中的「給卵母細胞去核」為例,這是胚胎操作的一個必要步驟。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猴子的卵母細胞不透明,因此去核操作非常困難。

此次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博士後劉真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訓練,最終才得以實現10秒內精準完成體細胞去核的顯微操作。蒲慕明說,「這相當於奧運賽場上『體操冠軍』的水平,不是每個實驗人員都能『練』出來的。」

在1月24日中科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孫強在最後的致謝環節一度哽咽著說:「感謝我的團隊、感謝支持我們的獸醫,更感謝我的家人……一年365天,我在家的時間也就60多天。」

最終,由他領銜的這項研究跑在了全世界最前面。

蒲慕明並不敢放鬆,他說,接下來中國團隊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就要看我們能否儘快做出與疾病相關的模型動物,這是當務之急,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本報北京1月25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1月26日 01 版)

相關焦點

  • 克隆猴橫空出世,複製人還遠嗎?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橫空出世了。去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今天,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將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啥叫體細胞克隆?
  • 中國搞定克隆猴震撼世界!隨時可以複製人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左)和它的妹妹「華華」據1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報導,兩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國誕生。複製人會不會隨之而來呢?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技術?體細胞克隆,就是一種將體細胞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通過人工方式激活後再送入母體發育成個體的過程。細胞核移植技術是克隆動物的一個重要步驟。體細胞克隆猴,就是利用供體猴的體細胞,複製出的遺傳結構與供體猴子相同的個體。
  • 外媒:中國成功克隆猴子轟動世界 但無意「複製人」
    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導 外媒稱,在克隆羊「多莉」出生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首次克隆了猴子。他們24日宣布,被命名為「中中」和「華華」的兩隻長尾獼猴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報導稱,在「多莉」之後,又有20多種動物利用這種技術被克隆出來,包括狗、豬和貓,但沒有猴子。迄今為止,靈長類動物被認為十分複雜。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說,這是一大科學「突破」。另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24日報導,兩隻可愛的長尾獼猴一出生就大幅推進了科學知識的進步。
  • 克隆猴之後,真會有複製人?
    克隆猴為什麼這麼重要,這麼難?更有人擔心,同為靈長類的猴子克隆出來了,之後會不會真的有複製人出現?   克隆猴此前多次嘗試均告失敗   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之所以得到科學家、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首先因為這件事真的不容易。   從1996年7月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綿羊多莉誕生後,能否把這項技術應用到靈長類動物身上,就成了國際上關注的一個焦點。
  • 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原標題: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為什麼要克隆猴?   不過,真正讓全世界頂尖科研團隊緊緊盯住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靈長類動物——猴。那麼克隆領域的金字塔塔尖為什麼偏偏是猴呢?
  • 體細胞克隆猴,了不起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原標題:「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究竟離我們遠嗎?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將新聞進行到底      植物克隆讓我們吃上了味道鮮美的水果,那麼動物克隆技術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用呢?許曉椿介紹,動物克隆可以為我們提供優質而低價的食物。「我們都知道,最好吃的牛肉是和牛、韓牛,而中國很缺乏優質牛肉,這種情況靠傳統畜牧業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此外,我國頂級奶牛的量產很低,中國的牛奶品質不高也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
  • 兩隻克隆猴誕生 中國利用克隆羊多利技術成功克隆獼猴
    克隆猴子的中國團隊說,這些猴子擁有如此巨大的潛力,因為它們都遺傳了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這將使科學家能夠調整猴子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然後監測這些變化如何改變動物的生物學特性,將其與除了改變之外基因相同的動物進行比較。研究小組稱,這可以加速尋找這些疾病中出現錯誤的基因和過程,以及糾正它們的方法。
  • 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藉助同樣技術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中中」和「華華」,論文2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  這項研究技術上有多難?意義有多重大?是否意味著距離複製人更近一步?歐美專家紛紛發表看法。
  • 克隆猴可以,為什麼複製人不行?
    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中中」和「華華」就是沿用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利的技術路線克隆的,即體細胞克隆,而人又是從猴子演化而來,既然可以克隆猴子,複製人的技術大概也八九不離十,所以複製人也離我們不遠了!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很多朋友認為克隆羊成功了,克隆其它動物應該照葫蘆畫瓢,但顯然是想錯了,在靈長類動物的克隆上困難重重,此前在中國克隆猴成功之前,最接近的是2010年,美國俄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的著名科學家米塔利波夫率領團隊成功移植了克隆猴胚胎,但胚胎發育到81天流產!此後進展一直比較低迷!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克隆猴,中國成功了!這意味著什麼?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左)和它的妹妹「華華」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
  • 第81集 世界上第一個克隆猴子在中國出生
    克隆出來的獼猴對生物科學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想要了解「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細胞核。對於這一點,我們不妨用一個小王國來比喻成一個細胞,那細胞核就是這個王國的國王,而細胞裡的其它成分就是臣民。
  • 體細胞克隆猴為何重要
    拔根毫毛、化身千萬——今天,中國科學家讓神話變成了現實。這樣的成功,讓中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上領跑世界。蒲慕明說:「其實科學家們都知道領域內哪些問題是重要問題。今天,中國已經到了從漸進式、增量式的創新到重大突破的階段。我們就是要開創新的科研領域、在原有科研領域獲得裡程碑式的成果。」
  • 世界首例克隆猴來啦,高考重點還遠嗎?答主:出題可能性不小
    拔一根毫毛,變出千百個猴子猴孫的想法,如今已經成為現實。近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中國生物學界取得巨大成功,高考必須劃重點啊~高考生物押題來一波吧,克隆猴子為什麼這麼難?這項研究成果意味著什麼?克隆猴來啦,複製人還遠嗎?來企鵝問答共同參與討論吧。
  • 中國科學家重要突破:克隆猴「中中」「華華」來了!
    目前,兩隻克隆猴出生時間分別為8周和6周,同普通的猴子一樣,能正常地生長。「中中」和「華華」是如何誕生的?  在成功克隆猴之前,研究人員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均告失敗。「但只有一種方法最終奏效」,孫強表示。同時他也指出,在克隆猴子的過程中,有四個關鍵性的節點:胚胎構建、卵細胞激活、核基因啟動、著床後發育。
  • 中華克隆猴「中中」和「華華」「萌翻」世界—新聞—科學網
    ①體細胞克隆靈長類面臨巨大障礙   早在20多年前,克隆羊就已誕生。之後數年內,小鼠、豬、牛、馬、狗、貓等動物被成功克隆了出來,但是,以體細胞克隆猴一直沒有成功。   體細胞克隆就是將體細胞的細胞核取出,替換掉卵細胞的細胞核。
  • 中國造!克隆兩隻猴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