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克隆猴來啦,高考重點還遠嗎?答主:出題可能性不小

2020-12-06 騰訊網

拔一根毫毛,變出千百個猴子猴孫的想法,如今已經成為現實。近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目前,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意義重大」。

克隆猴的成功,將為阿爾茨海默症、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機理研究、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生物學界取得巨大成功,高考必須劃重點啊~高考生物押題來一波吧,克隆猴子為什麼這麼難?這項研究成果意味著什麼?克隆猴來啦,複製人還遠嗎?來企鵝問答共同參與討論吧。

Q1:啥是克隆?為什麼克隆猴子那麼難?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李雷克隆嘛,就是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你

克隆嘛,就是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你,多好看,多好聽,也多容易理解。克隆的意義,在目前的國際倫理體系下,主要是獲得一樣的生物。是不是看起來很奇怪,但事實上就是如此。克隆生物就可以批量的產出完全一樣的生物,保證他們的基因組完全一致。

克隆猴子研究的比較早,但是進展比較慢。為什麼呢?說穿了兩個因素:1成本太高成本高的問題主要是猴子,不像豬牛羊這種人類的主要馴化生物到處都是,原料極其充分,猴子的數量非常少,而且,可以用於實驗的猴子更少。並不是每一個猴子都可以用於實驗,比如獼猴是這次的研究對象,而金絲猴就不是。2倫理問題越接近人類,研究遇到的障礙越大,世界的反對力量也很強,所以在很多國家,進行非人靈長類研究很難。而中國在這方面障礙要小一些。所以,這次克隆猴,是克隆界的最新進展。

Q2:克隆猴子的目的?

企鵝答主冠軍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最為接近

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治療人的各種疾病,不僅沒有必要進行複製人的研究,而社會的倫理道德也不允許複製人。現在研究人類疾病經常用鼠的模型,但是通過鼠模型篩選出來的藥物,在人體實驗的時候大多沒有效果,或是有副作用,這是因為鼠跟人畢竟相差太遠。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最為接近,所以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在短時間內擁有一批遺傳基因完全一樣的猴群構建動物模型,可以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並有望獲得比其他動物模型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企鵝答主洛楓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猩球崛起》

一定要利用好這項技術,國家應該更加嚴格要求監督,要知道科學是把雙刃劍,用到正處是把利劍,用到歪處是把「淚劍」!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猩球崛起》,這件重大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對以後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和人類在基因科學生命研究中所產生的作用,以及世界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的正面和負面作用影響,值得我們深思!

Q3:克隆猴都有了,複製人還遠嗎?

企鵝答主科普小S這項技術能讓人類在一年內就能製備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減少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幹擾

複製人還遠嗎?中科院做這項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人,而是為了提高人類健康、研究腦科學基本問題服務的。你知道嗎?中國每年出口數萬隻獼猴,主要就是用於藥物研發。而這麼大批量的動物實驗卻又是不得不做的。這項技術能讓人類在一年內就能製備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減少了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幹擾。這樣,只要使用很少數量的克隆猴,就能夠完成以前很多自然出生的獼猴所能完成的事情。

企鵝答主gougou:在克隆技術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領跑者,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早在2004年初中國就頒布了《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禁止生殖性複製人研究,允許開展胚胎幹細胞和治療性克隆研究。現在,更是形成了各國互相制約、防止大的戰爭的一個相互制衡手段。另外有些人擔心機器人研究會導致人類被機器人控制,而事實上,智慧機器人一直為人類服務,為我們提供了更多舒適和方便。這次我國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說明我們在克隆技術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領跑者,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下面是高考生物劃重點時間,建言獻策,來一波神押題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幻世魔王我的第一感覺,完了,高考要洩題了

看到這個熱點新聞,我的第一感覺,完了,高考要洩題了。不過,這麼一個讓國人驕傲自豪的科研成果,絕對不能用兩句話簡單打發,一定要加上一些背景資料。因此最好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文化入手,既然是猴子,那麼最好切入點就是《西遊記》。

孫悟空用一把毫毛吹出千千萬萬個小猴子,問:中國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用什麼方式,實現了這一流傳千百年的神話傳說?是體細胞克隆。

問:之前也有克隆羊多莉,為啥子克隆個猴子就這麼引人注目?答:其實各種實驗動物都成功克隆過,但猴子是跟人最接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可以提供跟人最接近的動物模型,不過各國嘗試了20多年都沒有成功,因此這一次意義重大。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李雷克隆技術本身的優缺點個人認為這個考察的可能性較高

既然這個大新聞出來了,高考出現的可能性不小,畢竟是突破級別發現。1、比如克隆的原理,這個比較簡單,也是標準的生物學問題。這張圖就是克隆的過程,一定要熟記重點:體細胞來源,卵母細胞供應,比如卵母細胞去核後的融合。

2克隆技術本身的優缺點個人認為這個考察的可能性較高優點是:遺傳背景一致,因此在科學研究中更加嚴謹,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生物,而克隆卻可以批量製造相同的生物。缺點是:無法避免基因缺陷問題。假如克隆供體有基因缺陷,那麼克隆出來的生物就一樣帶有缺陷。而這對於某些方面是不合理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基因編輯技術了。基因編輯技術就可以修改基因組,從而實現生物的改進。

3克隆的倫理問題克隆動物主要是動物倫理問題,尤其是實驗動物倫理。比如對於動物福利的問題。解決辦法是3R原則:

A.減少(reduce),儘可能減少實驗室動物的使用數量,比如能50隻解決問題,就不要用100隻。B.替代(replacement),如果可以用其他生物替代,就替代,比如如果果蠅可以做,那麼就可以不用小鼠。C.優化(refinement),優化實驗手段,儘可能的減少實驗動物的痛苦;改善實驗動物的生存環境等。

(參與本條企鵝問答,請通過騰訊新聞客戶端打開本文)

相關焦點

  • 克隆猴橫空出世,複製人還遠嗎?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橫空出世了。去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今天,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將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啥叫體細胞克隆?
  • 中國搞定克隆猴震撼世界!隨時可以複製人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左)和它的妹妹「華華」據1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報導,兩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國誕生。這是自1996年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綿羊「多莉」誕生以來,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這項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裡程碑式突破」,也被國內外主要媒體爭相報導。
  • 世界首例!這幾隻克隆猴可不簡單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過去十多年,全球各類疾病給社會造成的負擔中,腦疾病佔28%,已超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然而,時至今日,腦疾病的致病機理仍不清楚,尚缺乏特異的藥物靶點。而且,相關神經性藥物研發動輒需要十多年,耗資數十億美元,失敗率卻大於90%。為何?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克隆猴之後,真會有複製人?
    有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等國家的多個科研團隊曾嘗試過培育體細胞克隆猴,但均告失敗。直到21年後的今天,才傳來了成功的消息。   早在1999年,美國俄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胚胎分割」技術培育出世界上首隻「克隆」獼猴。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介紹,在成長到六個月之後,「中中」和「華華」就會被送到猴群之中,觀察其在群體生活中的狀況。「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黑科技?
  • 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原標題: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為什麼要克隆猴?   不過,真正讓全世界頂尖科研團隊緊緊盯住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靈長類動物——猴。那麼克隆領域的金字塔塔尖為什麼偏偏是猴呢?
  •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今天一歲了,研究員:陪它多過陪家人
    本文圖均為上觀新聞 圖上觀新聞11月27日消息,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今天一周歲了。它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吃」,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吃貨。小觀日前走進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近距離觀察「中中」和「華華」(世界上第二個克隆猴),記錄下了它們可愛頑皮的樣子。
  • 領航新徵程|中國克隆猴領先全球背後:美國已偃旗息鼓
    長期從事克隆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員、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龍龍」的培育者賴良學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重編程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把細胞核放進一個卵子,這個卵子的環境是我們控制不了的。這就像我們把一個石頭扔到一個大海裡面,這個石頭具體到了哪兒,將來流向哪裡,我們是控制不了的,你也很難對它進行有效幹預。」
  • 三問中國克隆猴:猴子克隆出來了,接下來要複製人?
    視頻:從「孫大聖拔毫毛」到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克隆猴三問今天,世界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的成果一經公布即引發強烈關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少疑問,比如「克隆猴都出來了,複製人還遠嗎」「中國這一次為何能領跑全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中國科學家重要突破:克隆猴「中中」「華華」來了!
    目前,兩隻克隆猴出生時間分別為8周和6周,同普通的猴子一樣,能正常地生長。「中中」和「華華」是如何誕生的?  在成功克隆猴之前,研究人員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均告失敗。「但只有一種方法最終奏效」,孫強表示。同時他也指出,在克隆猴子的過程中,有四個關鍵性的節點:胚胎構建、卵細胞激活、核基因啟動、著床後發育。
  • 克隆猴成功了,複製人還會遠嗎?
    直到今年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科研團隊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今天,這一世界級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
  • 體細胞克隆猴,了不起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 與猴為伴九年,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
    科學家花了整整九年時間,與千隻猴子在島上相伴,成功培育出了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率先推動了我國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究產業鏈。為什麼要做克隆猴?有何意義?就像高考,不能一百個考生一百張考卷,我們一定要用同樣的「考卷」來考。所以我們希望把實驗動物做得標準化,而且還需要這個「考題」有足夠的「難度」,能夠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對動物的基因進行操作。
  • 中國克隆猴領先全球背後:同行成果是墊腳石,美國已偃旗息鼓
    「克隆猴」技術難點  「多莉」誕生至今已有超過20種哺乳動物實現克隆,其技術均為體細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簡稱「SCNT」)。
  • 複製人還會遠嗎? 科技工作者:我們有倫理高壓線
    克隆猴都來了,複製人還會遠嗎?科技工作者說——我們也有自己的倫理「高壓線」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近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在人們歡慶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有人表達了對該技術的倫理關切:克隆猴都來了,複製人還會遠嗎?事實上,自綿羊「多莉」誕生之日起,圍繞克隆技術的倫理爭論就從未停止過。
  • 體細胞克隆猴為何重要
    這樣的成功,讓中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上領跑世界。蒲慕明說:「其實科學家們都知道領域內哪些問題是重要問題。今天,中國已經到了從漸進式、增量式的創新到重大突破的階段。我們就是要開創新的科研領域、在原有科研領域獲得裡程碑式的成果。」
  • 科學家說毛囊克隆不遠了,「不遠」究竟還有多遠??
    這一實驗在老鼠身上取得初步成功,還會在「不遠的將來」進行臨床試驗。雍禾植髮和廣大發友不由地疑問:「不遠的將來」究竟有多遠?  隨著社會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脫髮族」,因形象受損許多人面臨著種種生活難題。
  • 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周舟  1996年,英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出全球第一隻克隆羊「多利」。  (小標題)技術「有所更新」  這項研究使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即先從一隻猴子身上提取體細胞,取出細胞核,然後植入另一隻猴子「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再將這樣合成的卵細胞放入第三隻猴子的子宮內,最終發育成克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