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根毫毛,變出千百個猴子猴孫的想法,如今已經成為現實。近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目前,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意義重大」。
克隆猴的成功,將為阿爾茨海默症、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機理研究、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生物學界取得巨大成功,高考必須劃重點啊~高考生物押題來一波吧,克隆猴子為什麼這麼難?這項研究成果意味著什麼?克隆猴來啦,複製人還遠嗎?來企鵝問答共同參與討論吧。
Q1:啥是克隆?為什麼克隆猴子那麼難?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李雷:克隆嘛,就是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你
克隆嘛,就是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你,多好看,多好聽,也多容易理解。克隆的意義,在目前的國際倫理體系下,主要是獲得一樣的生物。是不是看起來很奇怪,但事實上就是如此。克隆生物就可以批量的產出完全一樣的生物,保證他們的基因組完全一致。
克隆猴子研究的比較早,但是進展比較慢。為什麼呢?說穿了兩個因素:1、成本太高。成本高的問題主要是猴子,不像豬牛羊這種人類的主要馴化生物到處都是,原料極其充分,猴子的數量非常少,而且,可以用於實驗的猴子更少。並不是每一個猴子都可以用於實驗,比如獼猴是這次的研究對象,而金絲猴就不是。2、倫理問題。越接近人類,研究遇到的障礙越大,世界的反對力量也很強,所以在很多國家,進行非人靈長類研究很難。而中國在這方面障礙要小一些。所以,這次克隆猴,是克隆界的最新進展。
Q2:克隆猴子的目的?
企鵝答主冠軍: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最為接近
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治療人的各種疾病,不僅沒有必要進行複製人的研究,而社會的倫理道德也不允許複製人。現在研究人類疾病經常用鼠的模型,但是通過鼠模型篩選出來的藥物,在人體實驗的時候大多沒有效果,或是有副作用,這是因為鼠跟人畢竟相差太遠。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最為接近,所以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在短時間內擁有一批遺傳基因完全一樣的猴群構建動物模型,可以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並有望獲得比其他動物模型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企鵝答主洛楓: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猩球崛起》
一定要利用好這項技術,國家應該更加嚴格要求監督,要知道科學是把雙刃劍,用到正處是把利劍,用到歪處是把「淚劍」!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猩球崛起》,這件重大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對以後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和人類在基因科學生命研究中所產生的作用,以及世界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的正面和負面作用影響,值得我們深思!
Q3:克隆猴都有了,複製人還遠嗎?
企鵝答主科普小S:這項技術能讓人類在一年內就能製備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減少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幹擾
複製人還遠嗎?中科院做這項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人,而是為了提高人類健康、研究腦科學基本問題服務的。你知道嗎?中國每年出口數萬隻獼猴,主要就是用於藥物研發。而這麼大批量的動物實驗卻又是不得不做的。這項技術能讓人類在一年內就能製備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減少了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幹擾。這樣,只要使用很少數量的克隆猴,就能夠完成以前很多自然出生的獼猴所能完成的事情。
企鵝答主gougou:在克隆技術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領跑者,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早在2004年初,中國就頒布了《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禁止生殖性複製人研究,允許開展胚胎幹細胞和治療性克隆研究。現在,更是形成了各國互相制約、防止大的戰爭的一個相互制衡手段。另外有些人擔心機器人研究會導致人類被機器人控制,而事實上,智慧機器人一直為人類服務,為我們提供了更多舒適和方便。這次我國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說明我們在克隆技術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領跑者,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下面是高考生物劃重點時間,建言獻策,來一波神押題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幻世魔王:我的第一感覺,完了,高考要洩題了
看到這個熱點新聞,我的第一感覺,完了,高考要洩題了。不過,這麼一個讓國人驕傲自豪的科研成果,絕對不能用兩句話簡單打發,一定要加上一些背景資料。因此最好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文化入手,既然是猴子,那麼最好切入點就是《西遊記》。
孫悟空用一把毫毛吹出千千萬萬個小猴子,問:中國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用什麼方式,實現了這一流傳千百年的神話傳說?答:是體細胞克隆。
問:之前也有克隆羊多莉,為啥子克隆個猴子就這麼引人注目?答:其實各種實驗動物都成功克隆過,但猴子是跟人最接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可以提供跟人最接近的動物模型,不過各國嘗試了20多年都沒有成功,因此這一次意義重大。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李雷:克隆技術本身的優缺點,個人認為這個考察的可能性較高
既然這個大新聞出來了,高考出現的可能性不小,畢竟是突破級別發現。1、比如克隆的原理,這個比較簡單,也是標準的生物學問題。這張圖就是克隆的過程,一定要熟記。重點:體細胞來源,卵母細胞供應,比如卵母細胞去核後的融合。
2、克隆技術本身的優缺點,個人認為這個考察的可能性較高。優點是:遺傳背景一致,因此在科學研究中更加嚴謹,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生物,而克隆卻可以批量製造相同的生物。缺點是:無法避免基因缺陷問題。假如克隆供體有基因缺陷,那麼克隆出來的生物就一樣帶有缺陷。而這對於某些方面是不合理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基因編輯技術了。基因編輯技術就可以修改基因組,從而實現生物的改進。
3、克隆的倫理問題:克隆動物主要是動物倫理問題,尤其是實驗動物倫理。比如對於動物福利的問題。解決辦法是3R原則:
A.減少(reduce),儘可能減少實驗室動物的使用數量,比如能50隻解決問題,就不要用100隻。B.替代(replacement),如果可以用其他生物替代,就替代,比如如果果蠅可以做,那麼就可以不用小鼠。C.優化(refinement),優化實驗手段,儘可能的減少實驗動物的痛苦;改善實驗動物的生存環境等。
(參與本條企鵝問答,請通過騰訊新聞客戶端打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