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世界級成果今天(北京時間25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細胞》出版社執行長、《細胞》期刊主編Emilie Marcus評價「該成果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這是全世界科學家花了二十年時間才達到的技術裡程碑,它有潛力引發動物研究的革命並幫助研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方法」。
與克隆猴見面需嚴格體檢 待遇超過大熊貓
兩隻克隆猴起名為「中中」和「華華」,分別誕生在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不論是誰想要見它們一面,都要經過專家同意,做過胸透拍照,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和手套,才能夠在比較近的距離一睹它們的樣貌。這樣的保護,甚至超過了國寶大熊貓的待遇!的確,它們可是科學家眼中的寶貝,這兩隻克隆猴在全世界可都是絕無僅有的。
記者在體檢合格經過允許之後,進入到位於蘇州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見到了還在育嬰箱中的「中中」和「華華」,兩隻遺傳基因一模一樣的克隆猴雖然個頭差了一些,但是卻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介紹,在成長到六個月之後,「中中」和「華華」就會被送到猴群之中,觀察其在群體生活中的狀況。
「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黑科技?
體細胞克隆,就是一種將體細胞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通過人工方式激活後再送入母體發育成個體的過程。體細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的體細胞,複製出相同個體的過程。
自1997年首個體細胞核移植哺乳動物克隆羊「多利」出生以來,科學家們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不僅得到了包括馬、牛、羊、豬和駱駝等在內的大型家畜,還得到了包括小鼠、大鼠、兔、貓和狗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但與人類最相關的靈長類實驗動物(猴)的體細胞克隆,卻一直是沒有解決的世界難題。
專家介紹,「中中」和「華華」的出世,意味著可以在短期一年內產生遺傳基因完全一致的大批猴群,標誌著我國將率先在國際上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複製人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拔毛變猴」如今已經成為現實!雖然提供「「中中」」和「華華」體細胞的獼猴沒有完全發育就已夭折,但它的克隆體如今卻正在健康的成長,這就是科學的神奇之處。
既然克隆猴已經出來了,那麼是否意味著複製人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呢?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卻並不這麼認為。蒲慕明介紹,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應該說複製人的技術障礙已經去除,但是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建立動物模式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治療人的各種疾病,不僅沒有必要進行複製人的研究,而社會的倫理道德也不允許複製人。
克隆猴模型將首先開展腦疾病研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介紹,現在研究人類疾病經常用鼠的模型,但是通過鼠模型篩選出來的藥物,在人體實驗的時候大多沒有效果,或是有副作用,這是因為鼠跟人畢竟相差太遠。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最為接近,所以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在短時間內擁有一批遺傳基因完全一樣的猴群構建動物模型,可以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並有望獲得比其他動物模型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目前科學研究已經知道很多腦疾病的基因突變基礎,比如說老年痴呆,帕金森病,還有很多運動障礙相關的疾病等等,這些都是我國科學家們接下來將要利用體細胞克隆猴展開的工作。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等都已經紛紛啟動了腦科學計劃,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腦科學國際大科學計劃也正在規劃之中。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將為我國腦科學研究提供國際領先的實驗平臺,很多困擾人類多年的生命科學問題也將有望得到解答。
更多
樂視網今天終於復牌,迎面砸來13個跌停?
"電梯勸阻吸菸猝死案"終審宣判:被告無責,不用掏錢!
臘八節:過了臘八就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