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北京時間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1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跨越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屏障」。(1月25日新華網)
在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之時,真可謂石破天驚,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成為當年度的大事件之一。隨後,全球各國科學家都在不斷探索克隆技術,並在多個領域獲得突破,諸如牛、鼠、貓、狗等動物都成功被克隆出來。而此次克隆猴的誕生,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在克隆猴領域的技術突破,代表中國的生物克隆技術已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乃是具有原創科技研發的突破性進展,對中國科學界也是極大的鼓舞。
從克隆羊到克隆猴,經歷了21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個歷史性的突破。從克隆技術的難度來看,這並非簡單的一小步,而是邁過了克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技術障礙,成為諸多專家一直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在克隆技術研發史上,中國此前一直處於追隨、學習的階段,而克隆猴的誕生,一舉實現了超越各國的目標,成為推動中國克隆技術和產業全面發展的重要一步。
由於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類的基因很接近,可以培育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藥測試,以替代傳統的小白鼠測試模式。因此,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對於廣大患者而言是一項巨大的福利。
當然,克隆猴的誕生,不可避免令人聯想起複製人的問題。對於生物克隆技術,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聲音都很強烈,支持者認為是科技進步,善用該項技術,可以給人類帶來更多益處,而反對者則擔憂克隆技術會應用到人類克隆,令人類成為「上帝」的角色,濫用克隆技術會造成社會失控、崩潰,並引發一系列道德倫理問題。由此,也產生很多文學創作、科幻電影等,從批判和擔憂的角度,看到複製人的社會負面後果。
事實上,從科技的發展規律來看,複製人技術遲早都會突破的,只不過複製人技術的成熟還有很大距離,而且最大的問題並非技術,乃是社會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很難被大眾接受。基於社會對克隆技術的廣泛憂慮,以及對技術濫用的可能性,世界各國都紛紛明確禁止將克隆技術用於人類,意味著複製人技術研視為非法,而克隆技術涉及多種高科技,獨立科學家研發的難度也很大。
因此,克隆猴不代表複製人,二者還是有一定的生物差異性,公眾不必太過恐慌。對於克隆猴的誕生,我們應看到積極的一面,以及克隆技術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同時各國政府要未雨綢繆,對克隆技術的應用,要加強監管和約束,防範不當濫用,以杜絕克隆技術失控誘發的後果。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