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天下 一條縱覽天下風雲
#兩會貨櫃#
2018年廣東省兩會進行時。「時間銀行」、課外輔導規範、大病救助信息平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討論了哪些熱點?羊晚君都梳理好,裝進了今天的【兩會貨櫃】——
值班主播:孫坤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兩隻克隆猴均為雌性。在科研人員精心呵護下,截至目前,兩隻小猴子的各項身體指標均很正常,發育狀態良好。
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
孫強說:「體細胞是執行特殊功能的,比如紅細胞是執行運養功能的,免疫細胞是執行免疫防禦功能的,它們不具有發育的特性。但有部分體細胞可以在體外進行培養實現無限增殖,可以拿到無數的體細胞。」利用這個特點,體細胞克隆技術應運而生。
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
「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無法順利且有效開展。」孫強說,「比如,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研發出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
以往用普通的猴子做實驗動物模型,這存在兩個劣勢。
孫強說:「一是猴子的繁殖力低,傳代時間長。一個猴子的懷孕周期是160天,從一個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懷孕生育至少要等4年到6年時間。二是遺傳背景複雜。因為猴子的父親母親都不一樣,其基因來源不一樣,遺傳背景就不一樣,這樣個體差異大,對實驗幹擾就會比較大。」
基於此,一直以來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都在不斷努力去想辦法攻克這個難題。
2012年,在浙江烏鎮舉行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小型專題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提出神經所要開展猴體細胞克隆的工作,並認為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唯一可行道路。
於是,奔著這個任務目標,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研究員率領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開啟了這項研究。
孫強團隊經過分析認為,體細胞克隆的關鍵節點是主要分為四個階段:胚胎構建、激活、核基因啟動,以及著床後發育。其中,前三個階段,也就是胚胎細胞從一個細胞依次分裂成2、4、8個細胞的的過程之間是最關鍵的。
「在核基因組啟動前,體細胞核要經歷一個回復到早期胚胎核狀態的過程,也就是重編程。如果能把這個過程控制好,應該就能夠提高體細胞胚胎的發育率。」孫強說。
猴的卵母細胞去核難度大,對技術的要求很高。為了能在去核過程中做到快速準確,減少對卵母細胞的損害,劉真苦練技術幾年,最終能達到平均10秒取出一個核。
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孫強團隊最終成功地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難題。
談到體細胞克隆猴構建成功的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表示,首先證實了獼猴可以用體細胞來克隆,二是獼猴可以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
「克隆猴遺傳背景相同,就減少個體間差異對實驗的幹擾,大大減少了實驗動物使用數量。同時,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模型猴製備時間縮短到一年內,複雜和精準的基因編輯可以在體外培養的細胞進行。」蒲慕明說。
此外,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蒲慕明說:「同時,這一突破也率先實現了『領跑、彎道超車、三個面向』的目標,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科學家在我國即將啟動的靈長類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主導地位。」
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主席,醫學科學家約翰.拉斯科評價說:「來自中國科學院的作者們報導了體細胞核移植和化學重編程產生的克隆獼猴出生了以及頭一個星期的生長情況。相似的技術二十年前曾經用來製備多莉羊,但是這一次來自上海的科學家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這是許多專家一直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
美國的傑克森實驗室建立於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動物研發基地和銷售公司,為國際生物醫學界培養並出售七千多種基因編輯小鼠品系。
「等這項技術成熟後,未來,我國也可建成以非人靈長類為模型的主要研發基地和產業鏈。」蒲慕明說,「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腦疾病模型猴的製作也將為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幹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以我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圖譜計劃的實施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將進一步使我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匯聚高地。」
痛惜!急診醫生一晚接診38人後猝死
最小的孩子才5個月
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外科大夫郭慶源值完夜班後出現胸悶、心慌、氣憋等症狀,後初步排除心梗,可就在同事幫其辦理住院手續時,郭大夫突然出現抽搐症狀,經四個小時搶救無效死亡,年僅43歲。
據悉,事發當晚郭大夫共接診38人,未能按時下班,事發前一小時,郭大夫還打電話囑咐同事,讓其關注一名病人。郭大夫有兩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僅五個月大。
同事在朋友圈悼念。
中央發話,這些人的待遇要提高!
有你嗎?
1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有關建立城鄉居民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等多項與民眾生活相關的文件。
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養老金方面,會議指出,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建立激勵約束有效、籌資權責清晰、保障水平適度的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確保參保居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我國的養老保險包括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及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主要針對的是農村戶籍人口以及城鎮戶籍人口中的非就業人口,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指城鎮戶籍就業人口的養老保險。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前者的養老待遇水平相對比較低,比如有些地方農村戶籍人口的月養老金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這次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對這部分人口來說是一大利好。
關於養老金方面的好消息,除了上述這一消息之外,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等等。關於養老金,今年還有以下4個利好變化↓↓↓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開啟第一步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是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邁出的第一步。人社部表示,這將均衡地區之間由於人口結構特別是人口的流動導致的撫養比差異過大帶來的養老保險負擔,調劑餘缺,進一步在全國範圍發揮養老保險互助共濟作用。
現階段,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每年當期結餘約為4000多億元,累計結餘4萬多億元,可以支撐16個月的發放,實行全國統籌就是為了解決省與省間的不平衡問題。
擬為失業人員代繳養老、醫療保險
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延長一年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做好失業保險條例修訂實施工作。
人社部2017年11月就《失業保險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與現行條例相比,意見稿中新增了為失業人員代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和創業補貼,將醫療補助金調整為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
人社部指出:
代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解決了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中斷的問題,解除了失業人員「老有所養」的後顧之憂;
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確保失業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解決了失業人員領金期間「病有所醫」問題。
部分人可能會增加一份退休收入
自2018年2月1日起,《企業年金辦法》將正式施行。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規定,企業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職工參加企業年金,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份養老積累,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部分國資將繼續充實社保基金
根據國務院公布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明確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方案要求,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及以後,分批劃轉其他符合條件的中央管理企業、中央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以及中央金融機構的國有股權。
社保基金獲得「輸血」,將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避免將缺口轉移給下一代人,實現代際公平,同時有助於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化解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衝擊。
延伸閱讀
此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還強調了以下兩個與很多人相關的重要內容↓
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會議強調,提高技術工人待遇,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協同作用,完善技術工人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措施,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增強技術工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
會議指出,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要從群眾需求出發,把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供應短缺、防治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兒童用藥等作為重點,促進仿製藥研發創新,提升質量療效,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藥需求。
縱覽同城媒體頭版
最新資訊一眼讀懂
羊城晚報
新快報
南方日報
南方都市報
廣州日報
信息時報
來源 | 羊晚新媒體綜合羊城晚報、羊城晚報.掌上羊城、金羊網、羊城派、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新聞網、新浪微博等
編輯 | Sofia
以上就是今天的【晨讀天下】,喜歡請在下方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