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科研團隊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丁仲禮、張亞平等出席發布會。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2017年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1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該項成果,未來還將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白春禮在講話中指出,體細胞克隆猴是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與類腦智能研究」支持下,依託院腦智卓越中心,完全由中科院團隊獨立完成的國際重大突破。這是中科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真正實現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彎道超車和領跑,意義重大。他向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院腦智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等體細胞克隆猴項目全體科研人員表示熱烈祝賀。

白春禮表示,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誕生,突破了生命科學研究和人類疾病研究中急需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製作的關鍵技術,必將極大促進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發展研究,也必將為解決我國人口健康領域的重大挑戰做出重要貢獻。

白春禮說,雖然目前我們在非人靈長類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已具有領跑優勢,但國際科技前沿競爭日趨激烈,創新無止境,挑戰永不止,希望科研團隊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把握機遇,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勇攀高峰,不斷產出重大創新成果,服務國家、造福人民。

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在蒲慕明帶領下,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孫強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的難題。這一突破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科學家在即將啟動的靈長類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主導地位。

體細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於能在一年內產生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使用體細胞在體外有效地做基因編輯,準確地篩選基因型相同的體細胞,然後用核移植方法產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載體懷孕出生一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猴群。這是製作腦科學研究和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關鍵技術。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腦疾病模型猴的製作將為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幹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研發出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以我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圖譜計劃的實施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將進一步使我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匯聚高地。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 突破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 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今年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科院神經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的難題。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刷屏 這些體細胞克隆技術知識你該知道
    ,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什麼是體細胞克隆?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何區別?2000年,美國就誕生了胚胎細胞克隆猴,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什麼不同?體細胞克隆與胚胎克隆相比的優勢在哪裡呢?
  • 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世界級成果今天(北京時間25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細胞》出版社執行長、《細胞》期刊主編Emilie Marcus評價「該成果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這是全世界科學家花了二十年時間才達到的技術裡程碑,它有潛力引發動物研究的革命並幫助研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方法」。
  • 從追趕到領跑: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新聞—科學網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科研人員提取了這個獼猴胎兒的部分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植入」若干個「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結果產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後代,這個過程也就是克隆。 「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這樣點評中國科學家的成果,「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
  • 重大突破!克隆猴在中科院誕生,複製人還遠麼?
    在激烈的科研競爭環境下,中國科學家率先完成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歷史性突破!1月25日,由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蒲慕明領導的研究團隊在Cell雜誌發布了題為「Cloning of Macaque Monkeys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的重要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完成了克隆猴。
  • 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 中科院成果進入井噴期
    原標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首次發現超導拓撲表面態,中科院重大成果進入「井噴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從中科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科院近年來的重大成果產出進入了「井噴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創成果,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開始並行、領跑。
  • (附克隆猴最新視頻)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團隊下一目標?疾病模型猴
    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已經4個月大了,健康而又活潑(見最新視頻)。實現這一重大突破的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克隆猴團隊,有什麼新進展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獲悉,該團隊正和同事合作構建疾病模型猴。 「目前,已經有幾隻猴子懷孕。
  • 「中華」克隆猴領跑世界,率先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
    所謂體細胞克隆,就是一種將體細胞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通過人工方式激活後再送入母體發育成個體的過程。體細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的體細胞,複製出相同個體的過程。體細胞與胚胎細胞相比,後者雖然具有發育全能性即「一個受精卵可以變成一個個體」,但數量有限。而體細胞可以在體外培養,一旦技術成熟,可以生出無限個克隆猴。
  • 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新華社發)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左)和博士劉真在育嬰室查看克隆猴的情況。 (新華社發)  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 中國克隆猴技術領先世界 將解決實驗動物模型缺失問題
    新華社供圖這些和普通的猴子一樣能正常地生長的小傢伙,是人類第一次使用體細胞(分化細胞)的核作為供體而獲得克隆猴,被稱作「裡程碑式」的研究結果,一經公布就引發世界關注。「這項成果將不僅為動物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會促進人類疾病治療新方案的開發。」《細胞》雜誌主編Emilie Marcus說。
  • 克隆猴"量產" 有望開啟藥物研發加速度
    首批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又多了5個「小夥伴」。繼2017年中國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克隆世界難題後,24日,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刊登了克隆猴的最新突破。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得到一批用於疾病研究、遺傳背景一致的克隆疾病猴模型,按下全球藥物研發「快進鍵」。
  • 克隆猴「量產」 有望開啟藥物研發「加速度」
    繼2017年中國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克隆世界難題後,24日,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刊登了克隆猴的最新突破。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得到一批用於疾病研究、遺傳背景一致的克隆疾病猴模型,按下全球藥物研發「快進鍵」。
  • 克隆猴誕生之後 國際靈長類研究中心也將建在上海
    中科院神經所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的難題。5年裡,在這個團隊中,有的人放棄了去國外深造的機會,一心照看上千隻猴子。  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克隆猴項目負責人孫強介紹,體細胞克隆技術主要分為四個關鍵節點:胚胎構建、胚胎激活、核基因啟動,以及著床後發育。這其中,只有最後一個節點無法控制,前三個都需要人為幹預。
  • 科學網—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2018年1月,兩隻克隆小猴「中中」和「華華」登上國際期刊《細胞》,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這是世界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它們的誕生意味著以體細胞克隆猴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就此開啟。 一年後,「中中」「華華」又有了5個「兄弟」。它們作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的體細胞克隆猴模型出現在我國頂級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再次成為焦點。 「這一成果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啟了批量、標準化創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時代,對加快新藥研發等有重要意義。」
  • 克隆猴成功了,複製人還會遠嗎?
    1997年,科學領域發生了一件大事,它既引起科學家群體的廣泛關注,也成為了街談巷議的話題,這就是克隆羊「多莉」的誕生。21年過去,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克隆出許多其他的哺乳動物,如豬、牛、羊、貓、狗等,但未能克隆與人類更接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
  • 重大突破!首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 晨讀天下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兩隻克隆猴均為雌性。在科研人員精心呵護下,截至目前,兩隻小猴子的各項身體指標均很正常,發育狀態良好。
  • 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將促進疑難病症新藥開發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兩隻克隆猴均為雌性。在科研人員精心呵護下,截至目前,兩隻小猴子的各項身體指標均很正常,發育狀態良好。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成果引發國際熱議
    中科院神經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以一個流產的雌性獼猴胎兒為材料,提取其中體細胞(非生殖細胞)的核,藉助顯微注射技術將細胞核注入卵細胞中。由這一重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獼猴,具備有與細胞核供體相同的遺傳特徵。所以,「中中」、「華華」除個頭略有差異之外,長相幾乎一模一樣。克隆猴為什麼費勁?
  • 世界首隻克隆猴在中國出生
    22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向外張望。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兩隻克隆猴目前生長狀況良好;第三隻克隆猴最早月底誕生  新京報訊 昨天,世界頂尖生物學術刊物《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獼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