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科研團隊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丁仲禮、張亞平等出席發布會。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記者見到克隆猴「中中」和「華華」正在恆溫箱裡嬉戲。姐姐比妹妹大10天,除了個頭略有差異,「姐妹」倆幾無分別。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刷屏 這些體細胞克隆技術知識你該知道
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 24日,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團隊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什麼是體細胞克隆?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何區別?2000年,美國就誕生了胚胎細胞克隆猴,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什麼不同?體細胞克隆與胚胎克隆相比的優勢在哪裡呢?
-
(附克隆猴最新視頻)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團隊下一目標?疾病模型猴
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已經4個月大了,健康而又活潑(見最新視頻)。實現這一重大突破的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克隆猴團隊,有什麼新進展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獲悉,該團隊正和同事合作構建疾病模型猴。 「目前,已經有幾隻猴子懷孕。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創建世界首批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中科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1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
-
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記者在體檢合格經過允許之後,進入到位於蘇州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見到了還在育嬰箱中的「中中」和「華華」,兩隻遺傳基因一模一樣的克隆猴雖然個頭差了一些,但是卻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
-
從追趕到領跑: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新聞—科學網
-
世界首隻克隆猴在中國出生
22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向外張望。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兩隻克隆猴目前生長狀況良好;第三隻克隆猴最早月底誕生 新京報訊 昨天,世界頂尖生物學術刊物《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獼猴的成果。
-
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新華社發)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左)和博士劉真在育嬰室查看克隆猴的情況。 (新華社發) 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
「中華」克隆猴領跑世界,率先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
1月25日,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線宣布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這也是從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Dolly)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的難題首次得到解決。
-
克隆猴"量產" 有望開啟藥物研發加速度
首批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又多了5個「小夥伴」。繼2017年中國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克隆世界難題後,24日,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刊登了克隆猴的最新突破。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得到一批用於疾病研究、遺傳背景一致的克隆疾病猴模型,按下全球藥物研發「快進鍵」。
-
克隆猴「量產」 有望開啟藥物研發「加速度」
繼2017年中國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克隆世界難題後,24日,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刊登了克隆猴的最新突破。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得到一批用於疾病研究、遺傳背景一致的克隆疾病猴模型,按下全球藥物研發「快進鍵」。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成功誕生背後的艱辛歷程
隨之而來,馬、牛、羊等大型家畜成功克隆,多種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兔也都順利克隆,但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難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而如今,這個難題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研究團隊攻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
-
中國克隆猴技術領先世界 將解決實驗動物模型缺失問題
作者:蔡文清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克隆猴「中中」和「華華」被護士抱在懷裡(1月22日攝)。新華社供圖這些和普通的猴子一樣能正常地生長的小傢伙,是人類第一次使用體細胞(分化細胞)的核作為供體而獲得克隆猴,被稱作「裡程碑式」的研究結果,一經公布就引發世界關注。「這項成果將不僅為動物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會促進人類疾病治療新方案的開發。」《細胞》雜誌主編Emilie Marcus說。
-
克隆猴誕生之後 國際靈長類研究中心也將建在上海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透露,目前上海正在籌劃構建「國際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進展順利的話,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正式公布。該中心有望形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以靈長類為模型的研發基地和產業鏈,為全球科學家製作克隆模型猴。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這裡有最好的科研土壤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這裡有最好的科研土壤 原標題: 30歲這年,劉真成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一名研究組組長。 建立自己的研究組,這是做科研的年輕人夢寐以求的。
-
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將促進疑難病症新藥開發
2018年1月25日訊,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
2018上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克隆猴)行為和認知平臺...
非人靈長類(克隆猴)行為和認知平臺隸屬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上海市科委正在籌建的上海市國際靈長類腦科學研究中心。該平臺定位於對神經所製作的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建立專用動物行為檢測平臺和實驗室,開展和研發測試各種認知行為和運動功能定量化檢測方法和技術。檢測的結果將與相關人類腦疾病的症狀比較,以確定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準確性。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成果引發國際熱議
來自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第一次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兩隻獼猴。這一裡程碑式研究填補了克隆靈長類動物長達20年的空白,是中國科學家投入5年心血、克服重重難關後的結晶。2017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迎來一個「大驚喜」: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順利誕生,一周後,(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也成功出世。
-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上海誕生,《細胞》發表成果
新華社 圖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1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2018年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