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克隆猴最新視頻)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團隊下一目標?疾病模型猴

2021-01-17 上觀

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已經4個月大了,健康而又活潑(見最新視頻)。實現這一重大突破的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克隆猴團隊,有什麼新進展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獲悉,該團隊正和同事合作構建疾病模型猴。

 

「目前,已經有幾隻猴子懷孕。我們期望今年年底能夠生出模型猴,來驗證之前的一些假設,使得克隆猴可以真正用於研究。」克隆猴團隊孫強研究員說,一直想做疾病模型,這就必須拿到足夠的模型數量。這也正是體細胞克隆猴構建成功的意義所在,使得獼猴可以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

 

回顧當初,對於為什麼要做克隆猴孫強也有了更深的體會。2009年,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建立了國內第一個非人靈長類平臺,2011年構建出世界上首個自閉症模型猴,也做了其他基因編輯模型。但與此同時發現了一些問題,由於猴子的個體差異性很大,對實驗幹擾就會比較大。比如,小鼠通過連續20代有性繁殖可以培育出遺傳背景相同的近交系小鼠,但猴子繁殖期在5年左右,20代至少也要100年之久。科研人員做基因編輯時發現,有些細胞被編輯,有些細胞卻沒有被編輯,這就造成了基因型的不一致,從而表現型也很難做到一致,因此藥性和安全性都很難評估。此外,基因編輯在胚胎上操作效率很低,難以實現複雜的遺傳操作,也就無法建立負責遺傳調控的模型。

 

而體細胞克隆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有部分體細胞可以在體外進行培養實現無限增殖,也就是能「批量生產」,且遺傳背景完全一致。科研人員可以在體外對體細胞進行複雜和精準的基因編輯操作,只通過一代就能培育出研究某種疾病的模式動物。

 

為什麼說獼猴可以成為科研中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孫強介紹,狂犬病、霍亂等疾病的疫苗曾用猴子進行安全性測試。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研究,也都需要猴子作為模式動物。體細胞克隆猴的構建成功,使得模型猴的製備時間縮短到一年內。由於克隆猴的遺傳背景相同,減少了個體間差異對實驗的幹擾。由此,我國可建成以非人靈長類為模型的主要研發基地和產業鏈。

 

對於民眾關注的複製人問題,孫強再次強調,從2009年建設非人靈長類平臺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從未想過要複製人,科學家有自己的倫理約束,做繁殖性的複製人也沒有任何意義。而體外組織培養器官,目前技術上也還沒有達到這一要求。

相關焦點

  • 從「孫大聖拔毫毛」到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從「孫大聖拔毫毛」到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解說】這一場景出自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通過影視作品深入人心。  時隔多年,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及其團隊的最新成果實現了這個場景。1月25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體細胞與胚胎細胞相比,後者雖然具有發育全能性即「一個受精卵可以變成一個個體」,但數量有限。
  • 呵護千猴成長 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記
    中新網上海1月26日電 題:呵護千猴成長 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記  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1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一項令世界矚目的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小猴「中中」,2017年11月27日誕生,是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同年12月5日,小猴「華華」誕生。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刷屏 這些體細胞克隆技術知識你該知道
    ,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什麼是體細胞克隆?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何區別?2000年,美國就誕生了胚胎細胞克隆猴,體細胞克隆猴與胚胎細胞克隆猴有什麼不同?體細胞克隆與胚胎克隆相比的優勢在哪裡呢?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 突破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今年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科院神經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的難題。
  •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科研團隊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丁仲禮、張亞平等出席發布會。
  • 世界首隻克隆猴在中國出生
    22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向外張望。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兩隻克隆猴目前生長狀況良好;第三隻克隆猴最早月底誕生  新京報訊 昨天,世界頂尖生物學術刊物《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獼猴的成果。
  • 「中華」克隆猴領跑世界,率先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
    1月25日,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線宣布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這也是從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Dolly)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的難題首次得到解決。
  •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具體操作上,主要有兩大難點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學前沿的這個難題。利用該技術,科研團隊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培育出大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 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將促進疑難病症新藥開發
    2018年1月25日訊,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 世界首個克隆猴在上海誕生
    2017年11月27日,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坐落於徐匯區嶽陽路的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8天之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也在這裡順利誕生。國際生物學頂尖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2018年1月25日發表了此項成果。
  • 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孫悟空的絕技「現實版」
    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 1 月 25 日消息,2017 年 11 月 27 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 月 5 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 2018 年 1 月 25 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首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 晨讀天下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 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在克隆猴的誕生地——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研究團隊給出了解答。克隆猴有啥價值?疾病研究、新藥測試將大幅提速  經過體檢,記者戴上口罩、穿上白大褂,在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的帶領下,走進克隆猴寶寶的「育嬰房」。  世界上首隻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正在恆溫箱裡嬉戲。姐姐比妹妹年長10天,除了體型大小略有差異,姐妹倆看不出什麼區別。
  • 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 中科院成果進入井噴期
    原標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首次發現超導拓撲表面態,中科院重大成果進入「井噴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從中科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科院近年來的重大成果產出進入了「井噴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創成果,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開始並行、領跑。
  •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上海誕生,《細胞》發表成果
    新華社 圖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1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2018年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克隆猴"量產" 有望開啟藥物研發加速度
    首批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又多了5個「小夥伴」。繼2017年中國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克隆世界難題後,24日,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刊登了克隆猴的最新突破。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得到一批用於疾病研究、遺傳背景一致的克隆疾病猴模型,按下全球藥物研發「快進鍵」。
  • 克隆猴「量產」 有望開啟藥物研發「加速度」
    繼2017年中國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克隆世界難題後,24日,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刊登了克隆猴的最新突破。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得到一批用於疾病研究、遺傳背景一致的克隆疾病猴模型,按下全球藥物研發「快進鍵」。
  •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成果引發國際熱議
    2018年1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和Cell雜誌在北京舉辦中外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布了這一好消息。「這一成果讓人興奮,是全世界科學家花了二十年時間才達到的技術裡程碑,它有望革新動物研究,助力治療人類疾病新方法的研發。」Cell出版社執行長、期刊主編Emilie Marcus對此給出高度評價。
  • 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中中」和「華華」又多了五個「小夥伴」     2018年1月,當兩個體細胞克隆猴寶寶「中中」和「華華」第一次亮相時,科研人員就曾預言,中國將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克隆猴模型,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