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誕生

2020-11-22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官網消息,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生物節律是生物體內在的時間控制系統,是生物體內多種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過程波動的基礎。生物節律系統在維持機體內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覺醒系統、體溫、代謝和器官功能等)、適應環境的變化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生物節律紊亂與睡眠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精神類疾病(如抑鬱症)、糖尿病、腫瘤、以及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關。

小鼠和果蠅等動物模型因其與人的晝夜活動周期、腦結構和代謝速率等存在明顯差異,極大地制約了生物節律紊亂機理研究和相關疾病治療手段的研發,而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類最接近,是研究節律紊亂相關疾病機理和診治手段比較理想的動物模型,因此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迫在眉睫。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致力於節律紊亂等相關疾病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構建,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腦認知與類腦前沿研究」和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全腦神經聯接圖譜與克隆猴模型計劃」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首次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猴胚胎中的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產生了一批BMAL1缺失的獼猴,行為學分析表明這些獼猴具有晝夜活動紊亂、睡眠障礙、焦慮和精神分裂症等表型,轉錄組數據分析也表明其與炎症、睡眠障礙、抑鬱等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顯著上調,為模擬人的節律紊亂相關疾病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但通過基因敲除方法獲得的第一代模型猴個體間存在遺傳背景和基因編輯嵌合率差異,所獲得的五隻BMAL1敲除猴表現出上述症狀的嚴重程度不一致,因此不能作為理想的動物模型。為此,中心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採集了一隻睡眠紊亂最明顯的BMAL1敲除獼猴的體細胞,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了五隻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這是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

2019年1月24日,該成果在我國頂級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題為《BMAL1敲除獼猴表現出睡眠紊亂與精神相關異常,BMAL1 knockout macaque monkeys display reduced sleep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和《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基因敲除猴模型,Cloning of a gene-edited macaque monkey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兩篇系列研究論文。

上述成果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這項研究首次證實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可以克隆成年基因修飾猴。這為(在短期內)生產一批無嵌合體的基因修飾猴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克隆猴(模型)對人類疾病研究有重要價值……」;「這是一個新穎的模型,對疾病醫療手段研發極為有用……」;「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遺傳背景一致的猴模型將會加速對疾病發病機理及治療靶點(篩查)的研究進程……」。該成果表明中國正式開啟了批量化、標準化創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時代,為腦認知功能研究、重大疾病早期診斷與幹預、藥物研發等提供新型高效的動物模型;該成果的應用有助於縮短藥物研發周期,提高藥物研發成功率,必將極大地促進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加快我國新藥創製與研發的進程。

圖片來自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編輯 倪豔楠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7)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 →"翻頁 繼2017年底在國際上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核克隆這一世界性難題、成功誕生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創建世界首批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中科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1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
  • 從「中中」「華華」到生物節律紊亂克隆猴,中科院神經所再次取得...
    從世界上首批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誕生,到世界上首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建立,神經所再次取得重大成果,這是如何做到的?這項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成果,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裡程碑式突破」。中科院神經所成為目前全球唯一掌握克隆猴技術的科研機構。「論文發表後,本來還很擔心其他國家會迎頭趕上,現在做出了生物節律紊亂克隆猴,優勢進一步拉大了。」
  •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具體操作上,主要有兩大難點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在體檢合格經過允許之後,進入到位於蘇州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見到了還在育嬰箱中的「中中」和「華華」,兩隻遺傳基因一模一樣的克隆猴雖然個頭差了一些,但是卻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
  • 我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月22日,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孫強研究員(左一)、劉真研究員(左二)和團隊成員在交流克隆猴近況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孫強研究員與劉真研究員、張洪鈞研究員合作,三個研究團隊經過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成功構建了世界首例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該項成果1月24日在線發表在權威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
  • 講述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本文章來源於:科淘網(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9-04-09 第1版 要聞)2018年1月,兩隻克隆小猴「中中」和「華華」登上國際期刊《細胞》,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這是世界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它們的誕生意味著以體細胞克隆猴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就此開啟。
  • 科學網—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記者 陳歡歡
  • 培育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模型的基地又有新動作,打造「松江智腦」
    去年1月,松江區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在佘山「G60腦智科創基地」進行「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重大成果發布。這是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標誌著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走向成熟,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進現實」,藥物研發駛入「快車道」。「根據國家及上海市的相關規劃,基地將部分承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重要任務。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成功誕生背後的艱辛歷程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 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孫悟空一把毫毛變出一群猴子的神話成真!談到體細胞克隆猴背後的艱辛歷程,讓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在匯報中一度哽咽落淚。
  • 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2019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對外宣布,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成功獲得了5隻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這是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意味著克隆基因編輯猴技術由此從理論層面邁向了實踐層面,中國正式開啟了批量化、標準化創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時代。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國科學家又經過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並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5隻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 東方IC 資料「開始做這個項目時,我的預期是2020年能做出來就很不錯了。」
  • 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孫悟空的絕技「現實版」
    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 1 月 25 日消息,2017 年 11 月 27 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 月 5 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 2018 年 1 月 25 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新華社發)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左)和博士劉真在育嬰室查看克隆猴的情況。 (新華社發)  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 中國科學家再登高峰,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生命科學史的重大突破
    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難題,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根毫毛只需輕輕吹一口氣,就可以變出千千萬萬個小猴子,但是在現實科學界中這種技術實現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 世界首例!這幾隻克隆猴可不簡單
    不同的是,它們是五隻BMAL1基因被敲除的克隆猴。24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三劍客」(研究員孫強、劉真、張洪鈞)經過兩年努力,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了世界首批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仔細驗證後發現,敲除猴模型存在晝夜節律紊亂,並表現出類似精神分裂的症狀。
  • 從追趕到領跑: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新聞—科學網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
  • 首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 晨讀天下
    羊晚君都梳理好,裝進了今天的【兩會貨櫃】——值班主播:孫坤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原標題: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中中」和「華華」 來源: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陳芳、董瑞豐)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